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928|回复: 0

[禅修] 安般念簡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4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安般念簡介

主講:帕奧禪師  中譯:德雄比丘

        依據上座部佛法,禪修的法門可概括地分為兩大類,即止禪與觀禪。止禪是培育定力的修行方法,觀禪則是培育智慧的修行方法。這兩大類法門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止禪是觀禪的重要基礎。這就是為什麼佛陀在《相應部.諦相應》裡開示說:
        「諸比丘,你們應當培育定力。諸比丘,有定力的比丘能如實地了知諸法。」
        因此,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修行止禪以培育定力的基本方法。
        根據《清淨道論》,培育定力的法門有四十種之多。一般最常建議初學者採用的是安般念──即保持正念覺知鼻孔出口處的呼吸氣息,藉此以培育定力的修行法門。佛陀在《相應部》裡建議弟子們修行安般念,他說:
        「諸比丘,透過培育與數數修行安般念所產生的定力是寧靜而且殊勝的,它是精純不雜的安樂住處,能在邪惡不善念頭一生起時就立刻將它們消滅與平息。」
《清淨道論》則說:
        「在一切諸佛、某些辟支佛及聲聞弟子藉以獲得成就與當下樂住的基本法門中,安般念是最主要的。」
        引述這些話的用意是希望大家對這個法門具有信心。信心愈強,培育定力 就愈容易成功。   
        接著為大家介紹修行安般念的基本原則:首先解釋靜坐時的方法。靜坐時臀部最好稍微墊高,自己調整坐墊的高度,以能夠坐得舒適、自然、正直為原則。不習慣盤腿的人可以將兩腳並排,平 放在地上,而不必將一腳壓在另一腳上。輕輕地前後擺動上半身,感覺一下那個位置最端正,使身體既不向前傾,也不向後彎。然後輕輕地左右調整上半身,保持在端正的位置,不使身體歪向任何一邊,同時注意肩膀平正,自然下垂。下顎微微向內收,使頭部、頸部乃至整條脊柱成一直線,並且要保持自然、放鬆、舒適,不要用力。
        身體坐正之後,就保持不動。接著從頭到腳一部份一部份地放鬆身體,不要讓身上有任何一塊肌肉繃緊。全身都放鬆之後,輕輕地閉上眼睛。內心告訴自己,在靜坐的時刻裡都要保持身體不動,眼睛不睜開。立下如此的決心之後,就將身體忘掉,猶如身體不存在一般。
        接著將心情放輕鬆,不要想著自己正在靜坐修行,而要想像自己正在讓身心休息。把肩上的一切負擔暫時卸下,心裡的所有罣礙暫時拋開,讓紛擾的思慮與雜想都沉澱下去,內心猶如清水一般澄淨。
        將心安放在鼻孔與上嘴唇之間的四方形區域裡,輕輕地留意正在經過這區 域的呼吸氣息。《清淨道論》以守門人作為例子來說明覺知氣息的方法:看守城門的人只留心正在經過城門的行人,而不去理會已經走入城裡或走出城外的人;同樣地,修行安般念者只留心正在經過鼻孔出口處的氣息,而不去理會已經進入體內或出去體外的氣息。在鼻孔下方的四方形區域裡,有些部位的氣息 很明顯,有些部位的氣息不明顯,禪修者可以只留意明顯的氣息。
        禪修者應該像旁觀者一樣,依照氣息自然的樣子靜靜地欣賞它,而不要去干涉它。氣息會有時粗,有時細,有時長,有時短,有時呈現各種不同的狀態,這些都是自然的現象。禪修者要做的只是保持正念,單純地知道氣息而已。
        有時心會被妄念拉走,忘了覺知氣息。一察覺到這種情況,就要立刻回到 氣息,不要去理會妄念。妄念愈常生起時,不要因此而煩躁,而是愈要將心情放鬆,保持單純的正念,輕輕地覺知氣息。
        對於如此勤於保持正念,時常能有片刻時間安心於氣息的人,就可以繼續如此保持下去,讓正念持續的時間漸漸加長,由一、兩分鐘,進而持續五分鐘、十分鐘、半小時乃至一小時以上。對於依然妄念紛飛,不能有片刻時間安心於氣息的人,可以嘗試用數息的方法來幫助攝心。數息的時候仍然要保持身心 寬鬆舒坦,在察覺吸氣的氣息時,心中了知「吸」;在察覺呼氣的氣息時,心中了知「呼」,呼氣將近結束時,心中默數「一」。以同樣的方式,在第二次 呼氣將近結束時,心中默數「二」……如此從一數到八,然後再從一數到八,一再重複下去。心中勉勵自己,在每一組八個呼吸當中,都不讓心攀緣其他念 頭,而只是一心覺察氣息。數息時注意力的重點仍然在氣息,而不在數字,因為數字只是輔助攝心的工具而已。持續不斷地數息,直到心情平靜,妄念很少,能夠安心於氣息時,就可以停止數息,而只是單純地覺知氣息。如果妄念再度洶湧而來,就再度以數息法來幫助攝心。
        覺知氣息時只需要單純地察覺氣息本身,以整體的概念去認識它,而不去注意氣息裡的個別特性,例如氣息的冷、熱、硬、軟、推動、流動、澀、滑等 等。就好像看見一個人時,只是單純地知道那是人,而不去分別他的膚色、髮型、體態等等。事實上,冷、熱、推動等個別特性是氣息裡四大的相。如果去注意這些相,就變成在觀察四大,而不是在修行安般念了。這些相總合起來就是氣息,因此修行安般念時,只需要將氣息本身當作一個整體概念,輕輕地對它保持覺知即可。
        佛陀在《大念處經》中教導初學安般念者要了知氣息的長短。意思是在練 習覺知氣息的過程中,有時候可以附帶地知道氣息是長或短。這裡所謂的「長短」是指呼氣從開始到結束、吸氣從開始到結束所經歷時間的長度,而不是指距離的長短。呼吸速度慢的時候,經歷的時間就長;呼吸速度快的時候,經歷 的時間就短。了知呼吸時間長短的目的只在於幫助維持正念於氣息,因此只需要大略地知道即可,不必刻意講究時間多長才稱為長,多短才稱為短,也不必要求自己對每一次呼吸都要判決出它是長或短。有時單純地覺知氣息,有時附帶地了知氣息是長或短,如此即可使正念持續的時間逐漸延長。正念持續愈久時,定力自然就愈深。   
        有時氣息會變得很微弱,禪修者甚至察覺不到氣息。事實上氣息仍然存在,並未停止,只是心不夠仔細,正念不夠清明,所以才覺察不到。這時要保持鎮定,以平靜的心繼續安住在氣息原本出現的地方,內心了解氣息仍然一直在 經過那裡。讓身心保持寬鬆舒坦而且保持警覺心,如此有助於覺察微細的氣息。保持沉著、耐心與細心地守候著,漸漸就能體驗到若有若無的微細氣息。能覺知這種微細氣息對培育深度定力有很大的幫助,因此要能漸漸習慣於覺知它。千萬不要刻意去改變呼吸,企圖使氣息變得明顯!那樣做會使你的定力減退,因而喪失了培育深厚定力的好機會,同時也可能造成身體不舒服。應當繼續 保持自然的呼吸,並且對自己能覺察到若有若無的微細氣息感到滿意;感到滿意時心就會安定;心安定時正念就會更清晰,也就能更輕易地覺察微細的氣息。一再地嘗試與練習,使這種良性循環維持下去。漸漸地就會熟練,心會隨著愈來愈微細的氣息而變得愈來愈平靜,定力也會愈來愈深。   
        修行每一種法門都要平衡五根與七覺支,修行安般念當然不例外。五根當中,信根與慧根必須平衡,精進根與定根必須平衡,念根則處在中間調和它們。在這裡,信根是指深信修行安般念能使人提昇定力,證得禪那。信根強對培 育定力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如果信根太強而慧根太弱,則變成不理智的盲目相信,無法因此而得到高度的修行成果。這裡的慧根是指認識正確的修行方法;如果慧根太強而信根太弱,則會整天高談闊論、批判評議,而無心親身實修,當然得不到真實的利益。精進根是努力促使心專注於氣息;如果精進根太強而 定根太弱,心則傾向於掉舉不安。有不少人誤以為用很強的心力來專注就能迅 速地提昇定力;事實上他們將精進根與定根的作用混淆了:定是使心專一於氣息,精進則是背後推動策勵的力量。不必花費很強的精進力就足以保持專一;保持專一的時間愈久,定力自然愈深,這是五根平衡開展的結果,不能單靠強 力的精進來達成。多餘的精進力不但無助於攝心,白費力氣,導致疲勞,而且使心浮躁不安,反而障礙了定力的開展。反過來說,當定根強而精進根弱時,由於缺乏持續精進的推動,所以心會傾向於懈怠與昏沉。平衡五根的作法就是 以正念來調和這兩組:既要了解正確的修行方法,也要充滿信心地去實際練習;以適度的精進力,保持覺知氣息就夠了;如此勤於練習,將覺知的狀態維持下去。覺知氣息的正念持續愈久,定力就愈深,這時必須繼續保持適度的精進,使正念相續不斷,如此五根就能達到平衡。
        要如何平衡七覺支呢?七覺支可分為相對立的兩組:擇法、精進、喜這三覺支是一組;輕安、定、捨這三覺支是另一組;而念覺支則處在中間來調和這兩組。擇法覺支即是以善巧方法1,清楚地了知氣息;精進覺支即是努力於覺知氣息;喜覺支即是對氣息感到興趣與歡喜。當內心傾向於懈怠或昏沉時,正念要立刻覺察,並且加強擇法、精進、喜這三覺支,以便將不活躍的心策勵起來。輕安覺支即內心保持寬鬆舒坦;定覺支即一心專注於氣息;捨覺支即平等中道,不憂不喜,不執著得失。當內心傾向於掉舉或浮躁時,正念要立刻覺察,並且加強輕安、定、捨這三覺支,以便將太活躍的心抑制下去。當這兩組覺支 達到平衡時,心調整到恰好,不浮也不沉,能夠穩定地向前進展。正念覺察到這種情況,此時既不需要策勵心,也不需要抑制心,只要不干涉地旁觀而已。如此平衡五根與七覺支時,就能排除五蓋,順利地提昇定力。
        定力提昇到相當程度時,禪修者往往會經驗到各式各樣的光明,甚至感到自己的定力受到光明的干擾。這些光明是修定過程的自然現象,只要不去理會它們,一心只專注於氣息,漸漸就會習慣。習慣之後,不但不會再受到干擾,而且由於光明的緣故,禪修者能更清楚地覺知氣息。
        如果禪修者的定力達到相當穩定的程度,每支香都能持續不斷地專注於氣息至少一小時,如此連續維持三天以上,通常禪相不久就會出現。所謂的「禪 相」就是修行禪定時內心專注的對象。安般念的禪相是由氣息轉變成的。當氣息轉變成白色或光亮時,那就是禪相;但是還不要去注意禪相,而應繼續專注 於氣息,因為剛開始的禪相通常還不穩定。當氣息轉變成光亮的禪相而且穩定,禪修者專注於氣息時,自然而然就專注在禪相上,這時就讓心繼續專注於禪相,而不再去注意氣息。剛開始專注於禪相時,禪相可能持續不久。當禪相變得暗淡無光時,就再度專注於氣息,培育定力。當定力提昇,氣息再度轉變成 光亮的禪相而且心自動地專注於禪相時,就讓心繼續專注於禪相,不再理會氣息。如此一再地練習,使專注於禪相的時間愈來愈長。在此過程中,有時心與禪相融合為一,一心只有禪相,沒有第二念,那就是安止定。進一步應當練習入於安止定中愈久愈好。
        站立時的修行方法與靜坐時差不多,都是保持寬鬆舒坦,覺知氣息。行禪 時最好先站立在經行道的起點,閉上眼睛,覺知氣息。等到心平靜下來,能覺知氣息之後,才微微睜開眼睛,開始起步慢慢地向前走,同時繼續覺知氣息。走到經行道的另一端時,站立在那裡覺知氣息一會兒,然後慢慢地轉身,同時 繼續覺知氣息……如此來回地行禪。躺臥時也是保持寬鬆舒坦,覺知氣息。如此,不只是在靜坐時培育對氣息的覺知而已,而是在行、住、坐、臥等一切威 儀中,從清晨醒來到晚間入睡之間的所有時刻裡都儘量練習覺知氣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若能如此掌握正確的要領,勤修不懈,大家就很可能在這次禪修營期間證得禪那,乃至達到更高的成就。
        在此預祝大家修行成功!
註釋:
1.所謂的「善巧方法」是指運用前面講過的正確方法,並且運用自己所累積的禪 修經驗。例如:不要去注意氣息裡四大的特相,而要   

   整體地專注於氣息本身;不 要專注於接觸點(附帶地知道則不要緊);不要專注於接觸的感受;了知氣息可 能呈現為各種不同的狀

   態;了知若有若無的微細氣息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10 01:20 , Processed in 0.13662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