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禪宗是不動的── 可以讓它通過,並且很快會通過。 佛陀就在這裡是一次通過的! 從海底輪到頂門,一次通過。 那印度人不這樣修,它這七個輪脈會一直動, 這一動,那各種瑜伽姿勢自然就出來了, 你要五千個六千個姿勢你都可以做,知道嗎? 你現在硬是對照著示範圖片來做動作的,當心 不要拉傷,運動傷害是很麻煩的,要留意到。 為什麼在練瑜伽時常常會受傷啊? 因為你是用大腦識性「作意」去做體位法的, 你並不是「導引 pran」以能量帶動體位法 這就是很明確的區別。 所以,我們的瑜伽行法 不是在敎那種運動型的現代「瑜珈」體操, 你須要分辨清楚,確定自己要學什麼! 我們講到這裡,可以很清楚的看到 這已經跟現代瑜珈完全不同、不一樣了, 這是回到根本來做修行的, ~~是以「能量」來帶動你! 而不是你「作意」去指揮你的身體、 或者指揮你的能量~~ 從這裡開始, 你的「能量」就沒有辦法去控制了, 它完全是屬於另一個部份的, 那就要進入第四步「滿階」了! 好,我們再回頭看「導引 pran」 這個部分的表列文字說明── 能夠走到「第六個點」來,此時「氣」能量 在身體的移動,是呈現出成片的流動,而且 能夠從四肢末梢,向身體的海底輪會合… 這個「一~六點」就是從腳拇指、腳踝、 小腿、膝蓋、大腿、肛門(你不要一聽到 肛門就“唉喲”,你也太不成熟了)。 這個是簡單的跟你講一下(啊我剛才講 也是簡單的講,只是比較不簡單而已), 你要實際運作的話,那每個人的 複雜度跟感受性不同,當然都不一樣。 這以上講的這些是「馴伏」的部分, 你「騎牛歸家」就是歸到這六個點去。 那麼,在「牧牛圖」裡的第七以後, 普明禪師是叫作「任運」和「相忘」, 廓庵禪師是忘牛存人、人牛俱忘的部份, 我們都覺得這樣是太簡化了,太過於簡化! 但是,古人這樣修就可以了, ──那善根夠啊,人家乖啊… ──師父一講,他就照做啊…。 現在, 我們一再地交代,提醒你 ~~馴伏就是趴在那裡靜靜的看~~ 那你也會趴在那裡,然後靜靜的睡, 只差一個字,可就都完了! 啊你知道嗎? 教你趴在那裡靜靜的看,你竟然就趴下去 睡到都會吹泡泡了,還鼾響連連呢…。 你要留意到:這樣不行,這是不對的! ──你一定帶著覺性,我在那邊看著… 心想動就不能動,境界來要動也不能動, 就靜靜的在那裡,這個就是調伏啊, 你必須要去「馴伏」你自己這頭「牛」, 因為你有很多的「生理慣性」,知道嗎? 到了這個階段已經不是心理慣性的問題, 而是「生理慣性」的反應啊! ......... 法筵精點~965(擷自講記華嚴海印三昧前行~08-1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693f470102e2cb.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