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47|回复: 3

[与时俱进弘扬大乘] 情感口述:贫苦时代 儿时的不孝让我抱恨终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1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4 编辑

导语:凤凰网时尚与新文化报报联合征文,“扪心”是一个版题。“忏悔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栏目。这是一个以“心灵的自我鞭笞”为最终定位和品质追求的栏目,推崇“没有反思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价值观。通过作者对于自己心路历程的关注和再思考,以忏悔的方式完成自我人格的升华,从而宣示“人性的光辉,忏悔的力量”这一永恒主题。 我的出生地是长春市双阳县(现改为双阳区)。建国前,我父亲在县政府财粮科当雇员,他身体不好,常年患病,才34岁就英年早逝了。我们的生活没有了经济来源,在双阳县又举目无亲,母亲便带着我们小哥仨投奔到辽宁省台安县黄沙坨镇的姥姥家。 俗话说,“家有千口不算多,外来一口闹哄哄”。对于我们一家四口的到来,姥爷、姥姥爱怜有加,当然表示欢迎。可住在西屋的舅舅、舅母却把我们看成灾星天降,对我们的态度十分冷漠。在我的记忆中,舅舅、舅母从不和我们说话,没事也从不到姥姥住的东屋来。有时,我们小哥仨嬉闹的声音大了点,舅舅便低声骂道:“真是饱饭撑的!” 后排右一为作者。儿时的他穿着姥姥特制的“黑色”校服与同学合影 在姥爷家住了一年,天大的不幸又落到我们头上。我们小哥仨心中的保护神、我们生存的主心骨、我那可怜的母亲,因常年精神抑郁,积劳成疾,不幸也病逝了,当时还不到40岁。这个残酷的现实对于姥爷、姥姥来说,打击是相当大的,这意味着,今后3个不谙世事孩子的抚养、教育等一切重担,一下子都压在了两位老人身上。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我母亲去世的第二年,我二哥又感染上了流行性脑膜炎。当时农村无医无药,更何况小孤儿的命和蝼蚁一样微不足道,二哥“爹”一声“妈”一声地躺在炕上连滚带叫了半个月,也随我妈去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年我大哥17岁了。姥爷、姥姥帮着我大哥找了对象,结了婚,租了房子,我便离开姥姥家,随着哥嫂出去顶门立户过日子了。不幸的是,姥爷、姥姥也因为过于照顾我们,跟舅舅、舅母闹掰,两位老人也自己在外面租房单过了。 建国初期,像我大哥这样有“高小文化”的人,就是知识分子了。1950年初,大哥只身到吉林省榆树县参加了革命工作。 我家地处辽河下游,岔流纵横,那时水利工程欠缺,每年都发大水,有时庄稼颗粒不收。大哥在外地工作,家里少柴缺米,嫂子就抱着孩子回了娘家,扔下我11岁的小孤儿无依无靠。锅凉灶冷,我饿了只有天天去姥爷、姥姥家蹭饭吃。今天想起来,我当时没被饿死,多亏我的姥爷、姥姥了! 人们常说:“屋漏恰逢连天雨,行船又遇顶头风。”孤儿的命就是比纸薄。家乡每年雨季一来,到处都是水,这季节也正是疟疾肆虐的时候。1950年夏天,我不幸感染上了疟疾,冷时浑身抖个不停,热时高烧不退,神志不清。面对这样的病情,我好像看到了二哥的死就是我的下场了…… 疟疾是传染性很强的病,没人敢接触,我只有等死了。是姥爷、姥姥冒着被传染的生命危险,向我伸出了援助的手。他们把我接到家,姥姥用湿毛巾为我敷头,还找来“黑星星”(一种植物)叶子往我太阳穴上贴,说可以降火消炎。我犯冷时,姥爷拿着小板凳,让我坐在窗台外晒太阳。唉,你别说,经过姥爷、姥姥十几天的忙活,我的疟疾病居然好了。现在想起来,这个奇迹可能是太阳紫外线杀死了疟疾病毒吧!我的小命又被姥爷、姥姥从死亡线上给捡回来了。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我的学习早就跟不上了。像我这样要吃没吃、要穿没穿,还谈什么读书?不如从此辍学算了。我把这一想法对姥爷、姥姥一说,首先是姥爷震怒了,非让我马上去上学,我说:“我啥也没有,课程又落下这么多,我咋去上学?我不去!”姥爷真的气坏了,一脚把我踢了一个跟头,嘴上骂道:“看你那点出息,你怎么能对得起你死去的妈!”说实话,姥爷从来没有打过我,我当时惊呆了,躺在地上大哭不止,还是姥爷走过来亲手把我拉起来。这一瞬间,我见他眼里噙着泪花,那是爱怜的泪水,那是恨铁不成钢的泪水啊!现在想起来,真得感谢姥爷这一脚,他踹醒了我,把我踹到求知这条路上来。 去上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当时衣衫不整,加之学生都得穿黑色的校服,可是我没有。这也难不住姥姥,她戴上老花镜,用半宿的时间,为我补好了衣服。第二天,姥姥又烧了半锅水,锅里放一些盐,又把麻秆烧红,将灰磕在锅里,再把衣服放到锅里煮。衣服拿出晒干后,虽然有些发灰, 但也像掉了色的黑衣服了。经过姥姥那双巧手的一番演绎,我可以穿上“校服”上学了。这样,我又愉快地走上了求学之路…… 记得那时因为少不谙事,我也常常惹姥姥生气。比如,与同村孩子一起玩时,常见人家衣襟上都缝有一个口袋装玩具,我就找姥姥讨要;姥姥不给我缝,我就又哭又叫地闹她。姥姥生气了,不知怎么地,她竟然大哭起来,口中还叨咕着:“这死鬼呀!你倒躲清净去了,把这些乱麻推给我了,叫我怎么办啊……”我知道她在怨我妈。我从来没见过姥姥这么悲伤,可能是老人积怨已久,负重已久,突然爆发了吧!我不敢再哭闹了,走上前去,用衣袖为她拭泪,嘴上还不停地说:“姥姥,我错了,我不要缝衣袋了……”姥姥趁势一把将我揽在怀里,哭得更甚了:“我的苦命孩子啊……”说的是 我,还是我妈,可能都在内吧!哭归哭,姥姥哭过后,精神好多了,她为我在胸襟前缝了一个大大的口袋。 日子终于熬出头了。1950年末,我大哥在吉林省榆树县给我们来信了,让我与嫂子去那里一起生活。临走的前一天,姥爷、姥姥特意给我包了饺子,说是为我饯行。在饭桌上,我看得出来,姥爷、姥姥对我有些依依不舍。姥姥说:“人都说外孙子是狗,吃了就走哇!”我马上拍着胸脯说:“姥爷、姥姥,你们三外孙子可不做狗,我是知恩图报的人,我将来出息了,一定会报答你们的!”姥爷忙说:“不,我们不图你报答,只要你今后有出息,过得好,我们就算对得起你死去的妈了……” 要去吉林省榆树县,我们得起大早,先坐牛车到台安县,再坐汽车到鞍山市,接着再坐火车,才能到达目的地。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坐上牛车离开了小镇。回头望着小镇,清晨的雾气与袅袅升起的炊烟混在一起,迷迷瞪瞪的,一种离愁别绪涌上心头。我跪在牛车上,向小镇的方向磕了3个响头,嘴里由衷地喊出:“姥爷、姥姥,再见了,我还会回来的……”两行热泪顺着我的脸颊流淌,浸到嘴里,咸咸的、涩涩的、苦苦的…… 不想这一走,竟成了我与姥爷、姥姥的永别了。 到了榆树县,我就读于师范附属小学3年级。1954年,我考入榆树县第二中学。由于儿时经历多种人生坎坷,加之大哥家孩子多,生活拮据,这些都促使我必须把握学习机会,发奋读书。当时我的学习座右铭是:“宁可死在学习战线上,绝不可浪费一分钟。”在初中学习的3年中,我都以满分的成绩,连年被评为“最优秀学生”。按照上级规定,我全优的学习成绩,不用参加考试就可以直接保送到上一级学校读书。在选择学校时,时逢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有不少学校停办,初中毕业生面临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到高中深造,要么去中等师范学校就读。由于我家无力供我上高中,只能被保送到榆树中等师范学校了。 1960年,我从榆树中等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榆树县第二中学任教,这期间我娶了妻子,并育有二子一女。 1968年,听嫂子说,我姥姥、我舅舅都病逝了,我姥爷又搬回老房子,跟他孙子、儿媳一起生活了。我爱人说:“老人落到这地步,在家一定受歧视,粮食供应是低标准,到老了,每天还吃不饱饭,可太惨了。”想到老人落难,我悲从中来,寝食难安,为此每天唉声叹气。妻、儿问我为啥这样,我就把儿时的遭遇,把姥爷、姥姥对我的大恩大德,讲给他们听,说得妻、儿唏嘘不止。还是爱人懂事,她说:“咱们全家少吃点粮,少花点钱,把省出来的粮票和钱,邮给他老人家,不就解决问题了吗?”一句话,说得全家破啼为笑,一致同意这样做。 这事如果放到现在,可以说太无所谓了,简直就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一桩,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那是相当大的难题了。我们全家月供应粮人均不到24斤,我的月工资仅仅30元,副食又奇缺,这样的经济状况,维持全家正常生活也是低标准运行,省出点钱和粮谈何容易啊! 我们每月还是省出10斤全国粮票和5元钱,将其贴在信纸的背面,用平信邮给了姥爷。 姥爷收到钱和粮票兴奋不已,见到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逢人就说:“我的三外孙子出息了,两口子都是中学的教书先生,还给我邮来钱和粮票了……” 姥爷是个宅心仁厚、朴素善良的农民,就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他还不忘别人。他拿出3至5斤粮票交与全家用,剩余部分自己饿得受不了时,就到小饭店买半碗高粱米饭,泡点饭店免费的酱油吃了充饥。 给我姥爷邮粮票本来是件好事,可邮过几次以后,由于我当时积极要求进步,是党的重点培养对象,而姥爷家有一个远房亲戚是被管制对象,组织政审时,向我提出与姥爷家划清政治界线的要求,给姥爷邮粮票的事就这样搁浅了,与姥爷的联系也就此中断了。但我时时惦记着姥爷,心里总是不安。 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人们摆脱了“左倾”思想的桎梏,人心大快。我入了党,加了薪,提了干,又盖起了3间大瓦房,生活走上了富裕路。有一天,爱人提及姥爷的事,说:“姥爷千难万难都自己扛着,这些年从未向咱们开过口,真了不起!”我又想起临别时姥爷说过的话:“不求你回报,只要你有出息,日子过得好,我们就算对得起你死去的妈了。”我说:“这回咱们条件好了,家里又有宽敞房子,咱们把姥爷接来孝敬孝敬吧!”听到这个决定,全家都赞成。说做就做,第二天,我就到嫂子家打听姥爷的近况。因为嫂子与娘家经常有书信往来,那边儿的信息灵通。可嫂子说:“你姥爷没了,临死时遭了不少罪,儿媳、孙子、孙女没人经管他……” “啊……”我那可怜的姥爷呀!我当时像挨了一闷棍,被打得晕头转向,心也隐隐作痛。我迷迷糊糊地,不知道是怎么离开嫂子家的。我一口气跑到郊外,面向南方,迎着劲风,一种强烈的负罪感充斥了大脑,我大声呼喊:“姥爷,为什么不给我报答您大恩大德的机会啊!姥爷,外孙子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您了!” 俗话说:“有恩不报非君子,忘恩负义是小人。”儿时没有姥爷、姥姥的亲情呵护,我死十回都不算多,姥爷、姥姥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啊!拍拍胸口问自己:我不正是一个忘恩负义、有恩不报的小人吗?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使我痛失了报答姥爷大恩大德的机会,但这不能成为我不孝的借口啊!外孙是姥姥家的狗,吃饱了就走,姥姥最担心的事在我身上真的应验了,我好难受!这是一种揪心撕肺般的痛,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悔恨的心结仍然无法打开。它牢牢地、死死地系在我心中,成为解不开的疙瘩,成为一种心病。我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敬告世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别等到后悔啊! 转载
发表于 2012-8-21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22:41 , Processed in 0.32367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