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52 编辑
“曼佗罗”是梵语音译,藏语称“吉廓”,即坛城。曼佗罗有多层含义,它作为象征宇宙世界结构的本源,是应用很广泛的供品之一,也是变化多样的本尊神及众神聚集居处模型缩影。供奉曼陀罗的意义是用世间最珍贵的宝物盛满三千世界奉献给佛、法、僧三宝。
佛经云,释迦牟尼成佛之时,大地震动,诸天神齐赞,地狱饿鬼畜生三道的许多苦厄,一时体息,天鼓齐鸣,发出妙音,天雨曼陀罗花,曼殊沙花,金花、银花、琉璃花、宝花、七宝莲花等。至此,释迦牟尼已成就菩提道果,遂开始教收徒,传授他所证悟的宇宙真谛。
传说,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佛国,空中时常发出天乐,地上都是黄金装饰的。有一种极芬芳美丽的花称为曼陀罗花,不论昼夜没有间断地从天上落下,满地缤纷。
《广群芳谱》引《法华经》曰:佛说法时,天雨曼陀罗花。看来,此花与佛门有缘。
茉莉花原产于印度、伊朗、阿拉伯等地,佛教是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时,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释迦牟尼)创立的。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连。茉莉花可以装饰秀发,由于它的纯洁、芬芳和美丽,在印度一直作为佛教的吉祥物。在阿旃陀壁画里,菩萨的宝冠上就有镂金的茉莉花。按佛教习俗,把茉莉花用丝线串成花环,供奉于佛像前。汉代以后,我国南方才有类似做法。
史料记载:中国五台山的佛教为东汉永平十一年由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传入,域外的茉莉花也传入了五台山。茉莉花为白色,代表圣洁,且香味浓厚,许多佛香即是用此花作为制香香料,受僧人们的偏爱,故谱写佛乐的僧人便谱写了以茉莉花为原型的《八段锦》佛乐,以示对茉莉花的赞颂。僧人们四处云游,此曲调便传至江南,并很快以曲调清逸、流畅动听,脍炙人口而得到江南民众的喜欢。之后又经人加工,渐渐便成为风靡中国大江南北的江南民歌。
其实,古代的诗人早已经传达出茉莉花和佛教的密切关系。比如,宋朝王十朋的《茉莉》诗曰:“茉莉名佳花亦佳,远从佛国到中华。老来耻逐蝇头利,故向禅房觅此花。”看来,茉莉花的馥郁芬芳是一种很好的清凉剂,能够使人远离权力、名利的诱惑,保持头脑的清醒。再如,蒋延桂诗曰:“名字惟应佛书见,根苗应逐贾胡来。”茉莉充当了文化传播大使的角色,见证了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
清晨,采摘还带着一晚露珠的花儿,供于佛前,曼陀罗花的灿烂,适意,茉莉花的淡雅,圣洁,整个佛堂弥漫着怡人的花香,沁人心脾!
一花一天堂
一草一世界
一树一菩提
一土一如来
一方一净土
一笑一尘缘
一念一清净
心是莲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