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圆 于 2012-8-19 13:24 编辑
一切都好
出处:《佛学文摘》 作者:落陀
有一次,弘一法师从温州到宁波,挂褡于七塔寺,夏丐尊先生听说了,前往看他。
七塔寺云水堂里共住宿四五十个游方僧。床铺分两层,是统仓式的,他住在下层。他对夏先生说,到宁波三天了,前两天是住在一个小旅馆里的。夏先生问他,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吧?”
“很好!臭虫也不多,只有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
夏先生邀他同往上虞白马湖小住几天。他的行李很简单,铺盖是用破旧的草席包的。到了白马湖,他自己打开铺盖,先把那破草席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再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头,然后拿出一条又黑又破的毛巾走到湖边洗脸。
夏先生说, “这毛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
“哪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说着,他把那条毛巾珍重地打开来给夏先生看,表示还不十分破。
法师是过午不食的。第二日午前,夏先生送了饭菜去,在桌旁坐着陪他。碗里所有的只是些萝卜、白菜之类,可是在他看来,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了。他叮宁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子夹起一块萝卜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真使人见了要流下喜悦惭愧之泪!
第三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莱来斋他。夏先生也同席。其中有一碗非常咸。
夏先生说: “这太咸了!”
他却说:“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
夏家和他的寓所相隔有一段路。第四日,他说,以后饭不必送去,他可以自己来吃。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色。
“那么,逢天雨仍替你送来。”
“不要紧!天雨,我有木屐哩!”他说出木屐两字时,神情上竟俨然是一种了不得的法宝。他看出夏先生有些不安,就说:
“每天走些路,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
在他,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小旅馆好,统仓好,破旧的席子好,破毛巾好,白菜好,萝卜好,咸苦的菜好,走路好。什么都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
当他吃萝卜,白菜时,那种丁宁喜悦的光景,萝卜、白菜的全滋味,真滋味,怕要算他才能如实尝得的了。在他看来,对于一切事物,不为因袭的成见所束缚,都还它一个本来面目,如实观照领略,这才是真解脱,真享乐。
弘一法师简介:
弘一法师,俗家名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
他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
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弘一大师为振兴律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弘一大师入佛初期,除了阅读僧人必读的经典,其进修博览而广纳。何况,他原是个对任何事情,除非不做,做就要做得认真彻底的人。做了和尚,在佛学思想方面,自然也得做出自己的特色。对此,林子青概括说:“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他对晋唐诸译的华严经都有精深的研究。曾著有《华严集联三百》,可以窥见其用心之一斑。”弘一法师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其临终时曾要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身被不小心烧死,其善心可见一斑。
中国佛教律学,故译有四大律,即《十诵律》、《四分律》、《摹诃借祗律》、《五分律》。为弘扬律学,弘一大师穷研《四分律》,花了4年时间,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此书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合为精心撰述的两大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