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90|回复: 6

[原创] 辽源商场一场火,两本经论神奇的没被烧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8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22 编辑

吉林辽源因地下蕴藏丰富的煤田而闻名于世,开采至今已有80年历史。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略者统治东北期间,辽源煤矿中许多工人因极端恶劣的环境而死于非命,成千上万被埋在“方家坟”等墓地里的死难矿工难以计数。解放后,煤矿工人获得了新生,作业条件大为改善。但近年发生在这儿的一次次灾难,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根据公开的报道,1994年辽源矿区泰信煤矿煤尘爆炸,导致79人死亡,129人受伤;2000115日,辽源矿区西安煤矿瓦斯爆炸,造成31人死亡,2人重伤;20011023,辽源矿区梅河煤矿发生冒顶事故,造成8人死亡;200267日,辽源市东辽县白泉镇一煤矿井下发生中毒事故,4人死亡,1人重伤;623日,辽源矿区红梅矿发生顶板事故,死亡1人,等等。 顺手拈来这些事例,并不是要为辽源写一份事故报告,只是一层铺垫,接下去要说到的,乃是发生在辽源市区的一场没有公开报道过的大火,时在1999811日(农历七月初一)。这天凌晨2点多,这座东北城市早已入梦了,因为在夏天,摆在路边的大排档上还有零星的食客在吃夜宵。这时,有个操外地口音的男子忽然叫起来:“呦,这是啥房子?着火喽!”顺着他手指处,只见不远处一幢四层楼的建筑物,有一股股浓烟正从窗户里涌出来,直冲夜空。 “那不是集贸大楼嘛!” “嗯,真的着火啦!集贸大楼着火啦!” “快打119呀!” 吃夜宵的几个食客叫喊着,议论着,有个刚吃完的,搁下碗,问排档老板附近哪有公用电话,找电话报警去了。 集贸大楼建于八十年代中期,坐落于市中心,是辽源市最大的一家百货商场。这么一家大商场半夜起火,可不是闹着玩的。 红色的消防车呼啸着开来了,但由于这个地段的房屋密度比较大,消防水源也有一定的限制,消防车很难开到火源跟前,消防员也进不去,只能用水龙在外围灭火。 警-察也奉命赶来了,迅速封锁现场,宣布戒严,说要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不准任何人进去。天亮了,许多在集贸大楼里设有柜台的摊主闻讯赶来,想冲进去抢救点东西,都被拦住,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那点赖以养家的财产被无情的大火吞噬掉…… 大火烧了很长时间,直到下午近4点钟,火全部熄灭了,警-察才撤消了戒严。摊主们发疯般冲进去,一个个直奔自己的摊位,可是从1楼到5楼,满地黑水,一片狼籍,几乎所有的东西都烧坏了……人们捶首顿足,呼天抢地,撕心裂肺地哭着喊着…… 一位经营服装的中年女摊主冲上2楼拐角处,奔到自己的柜台前,只见铝合金的柜台全被烧塌,玻璃全被烧碎,服装等物全被烧焦乃至化成灰烬,家当尽毁,不由得她不心痛不已,大声哭叫起来。可是,她蓦然发现,有2本书居然安然无恙地躺在柜台的一层搁板上!走近了看,最上面的一本,是《涤华禅师行略》,封面和书脊略被熏黑,掀开封面,映入眼帘的,是彩色插页“涤华禅师于金山寺关房”等3张照片,照片上的涤华禅师,结跏趺坐,双眼微闭,好像比她前阵子翻看时更显沉稳安详,好像正在向她传递着某种不可言说的信息,一阵莫可明状的激动,顿时涌上心头。她小心翼翼地将《涤华禅师行略》拿起来,看看底下的那1本,是《印光大师文抄》,翻了翻,也未烧坏。跟这2本书放在一起的2百多盘磁带,则全部烧化了,粘连成一堆黑乎乎的废渣。 这位女摊主,是位很虔诚的佛门弟子。她在集贸大楼里租了个柜台,主要做点服装生意。这儿地处辽源市中心,来来往往的顾客比较多,她就在柜台里放了些结缘的佛学读物,谁若想要,随缘请取。那2百多盘录音磁带,便是一位很出名的大法师讲解《金刚经》的开示。《涤华禅师行略》是她不久前刚从一个师兄处得到的,自己还没看完,带到商场来,有空时翻翻,所以放在柜台搁板的最上面。 两本书在大火中焚而不毁的奇迹,令她心中充满了法喜,因财产损失而引起的巨大伤痛,反而退居其次了。她拭干脸上的泪水,向走过的人们展示那2本烧不坏的书,很快,在她身旁聚集起一圈人,大家无不啧啧赞叹:连铝合金的柜台都烧塌了,柜台里的书却没烧掉,佛法的威力真是不可思议呀!这一奇迹,随着集贸大楼火灾的消息一起传播,几天内便传遍了整个辽源市。 我去大连了解涤华禅师的事迹时,听说了3年前发生在辽源的这一奇迹,很想请真空向那位女居士更详细地询问一下当时的情景,尹告诉我,为写《涤华禅师行略》一书,她和马居士已去过辽源,那位女摊主一开始有顾虑,一则,当地有关部门向上面和外界封锁火灾消息,她怕谈论商场大火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二则,烧掉的2百多盘录音带,是她以往很崇敬的一位法师宣讲的,所以也不想多说。经过交谈,那位女摊主最后同意公开这件事,但仍要求别把她的名字公布出来。 我能理解并同情女摊主的顾虑,虽说她的顾虑也许是多余的。试想,那么大的火,烧了那么长时间,烧掉的是那么大的一幢大楼,大楼里又关系到那么多摊主等等的切身利益,更别提有那么多市民都亲眼目睹了这场火灾,哪怕这件事不敢如实向上汇报,也不让当地报纸、电台、电视走漏风声,可你能长久不让上头知道吗?再说,就算上头知道这儿又发生了一场灾害,也未必就会影响你的仕途呀……至于她敬仰的一位法师的2百多盘讲经磁带被大火烧毁了,这也是很正常的,那么大的火,连金属制品都被烧坏了,塑料磁带能不烧掉吗?本来,《涤华禅师行略》与《印光大师文抄》若被烧掉,也是很正常的,书籍纸张,是最容易起火的,唯其烧而不坏,这才是异常的、极为罕见的。因此,大可不必为录音磁带被烧掉而耿耿于怀的呀! 据《汉法内传》记载,东汉永平十四年(71),在汉明帝首肯下,来自五岳诸山的数百名道士齐聚京城洛阳,与白马寺的僧人比试高低,在永乐宫前的广场上,堆砌两堆木柴,一堆上面放置道经,另一堆上面放置佛经和五颗佛陀舍利。一声令下,两堆木柴同时点燃,熊熊大火顿时将道、佛两家的经书都吞没了。大火灭后,皇上委托太傅张衍仔细检视,只见道经里面除《道德经》的残片依稀可辨,别的都已化为灰烬,而佛经上除了蒙上一层烟熏火燎的痕迹,完好无损。比试结果已经出来了,可有的道士仍不服输,这时,众目睽睽之下,5颗舍利子突然从地上腾上空中,放五色光,旋绕如环,覆盖众人,这下子连最嘴硬的道士也不得不甘拜下风了。这场比试过后,洛阳城里堪称人人向佛,有1千多人出家为僧,2百多妇女削发为尼,诸山道士中有6百多人皈依了佛教。 前面讲到,1990年年底,某日傍晚,福州某印刷厂着火,被刚巧进厂的厂长及时扑灭,该厂长觉得奇怪,他平时吃过晚饭,就在家里看看电视,从来不去厂里的,因为工人都下班了麽,这天吃过晚饭,却不知怎么搞的,浑身不对劲,好像被谁支使着,就到厂里去了。事后林居士告诉这位厂长,金刚之力不可思议,这几天车间里正在印涤华禅师的《金刚经注解》,是这本书救了你们这家厂啊! 大连弟子在营口印行《金刚经注解》第六版时,也出现过一桩很有意思的事。当书印到一半时,机器忽然出现故障,纸一进入机器就打折,印出的字模糊不清,印废了许多,而让同一机器印其他书籍,却仍能正常运转,技术人员多次检测,也查不出任何毛病。书没法印下去了,只好通知大连来人商量解决。大连去了3个人,其中一位一进这家印刷厂,就看到车间里有个横死的阴魂在作祟,但对她的描述,别人一开始都不信,因为他们都看不到嘛。后来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由营口市佛教协会的陈秘书长出面,把楞严寺的释无生法师请来现场,为鬼魂做了了超度,结果机器立刻就运转正常了。那次在现场观看的人很多,有位老年人说:“以前在这房间里吊死过一个男子。”闻者无不深受触动。年轻的印刷厂厂长由此发心,每天敬香礼拜《金刚经注解》,直至此书全部印刷完毕。 涤华禅师写给真空《金刚经》、《菩提道次第广论》等五本书目的那张纸,似乎也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灵性,两次扔进火里,两次自动飘出来,最终没烧掉。 涤华禅师有位上海女弟子真信居士,为印行《金刚经注解》出过不少力,1999年春节期间在家里拍了几张照片,当时没留意,最近忽然发觉,一张照片上有处地方大放光芒,光源来自她搁在五斗橱上的涤华师的舍利及“泰”字照片! 上述事例,活生生地印证了佛法不可思议的功德威力,印证了涤华禅师及其著作的功德威力不可思议,甚至他去世以后,甚至连他的舍利和“泰”字照片,犹会显示出不可思议的功德威力来! 在辽源,涤华禅师活着时收的弟子没几个,他去世后,虽然也有人听说他的骨头上烧出一个“泰”字,神奇得很,但毕竟距离远了点,随着时光流逝,人们渐渐将他淡忘了。而市中心集贸大楼的这场大火,像一声春雷的巨响,将整个辽源都震动了,将许多人心中被淹没的佛性惊醒了! 人们纷纷打听,大火烧不掉的《涤华禅师行略》,到底是本怎样的书?书中记载的涤华禅师,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人们纷纷主动捐款助印《金刚经注解》和《涤华禅师行略》。辽源大火两年之后,这两本书以非卖品的方式再印6400册流泽于世。 楞严寺方丈还为再版《涤华禅师行略》欣然作序: 应广大信众要求,再版老禅师行略记。纵观所注“三经”,实乃言简意赅,每章字字句句均砥砺行者放下身心、摒弃万缘、真参实学,方能证无生忍。望诸行者四相了却,切勿走马观花,要深入实境,方不负作古大德度生之苦衷。附吉省辽源市商贸大厦二楼张居士一则报道:一九九九年七月初一凌晨两点钟,该大厦发生重大火灾,四层大楼全部财产所剩无几,二楼张居士的锯合金柜台烧塌后,柜内所有佛书、录音带、服装等全部烧成灰烬,唯《涤华禅师行略》、《印光大师文钞》完好无损,因《行略》在《文钞》之上,仅书皮熏黑烤碎,真是法力之不可思议。今再版《涤华禅师行略》,委老拙为序,故做此笔代序,望行者自悟之。
二○○一年农历十月十四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22 编辑

再版这两本书的助印者,源自辽源、鞍山、北京、大连、苏州、营口等地,共641人,金额共50567元。其中辽源助印者有486人,占了76%;合计17294元,占了34%。我们还注意到,这486捐款人中,捐款20元以下者达349人,其中有12人捐款1元或2元。这表明辽源的小额捐款者较多,这也许跟辽源市民的经济收入水平不高有关。正因如此,就更不能小看了这1元、2元、5元、10元!这1元2元钱也许就是他一天两天的生活费!人的敬佛之心是无法用金钱来称量的。在辽源的近百年煤城史上,这座市区人口仅37万的小城市,头一次有那么多人为助印两本佛教书籍而主动献出了自己的爱心! 在此再做一小小统计,自1989年《金刚经注解》以300部油印本首次面世,至2001年年底辽源众人助印,涤华禅师的这本心血之作共印行9次,总计36000部,印刷费合计约20万2千余元;涤华禅师著的《关房般若觉·心经感 合刊》共印两版,总计8600册,印刷费用合计46600元;涤华禅师弟子撰的《涤华禅师行略》共印两版,总计16000千册,印刷费用合计139600元。以上3本书共印6万余部,印刷费用合计近39万元。各方捐款者共计3600余人次。 对正规的出版社来说,一本书若能印行1万部,经济上足可有所赢利了。上述3本书,在一些信众支持下,几年中能曲曲折折地自费印制6万多部,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是不低的。这类书的内容,弘扬正信佛法,喻人为善,劝戒恶行,对社会、国家、人民绝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23 编辑

济公指阅金刚经,释迦赐草了其义 凡人很少有不做梦的,或多或少而已。人生如梦如幻,何况梦乎?然有的梦却又似幻似真…… 大量的梦,就像平常人平平常常过去的每一天,梦做完了,也就过去了。但也有些梦,确实非同小可,不仅对梦者作用重大,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例如,耶稣出生前,约瑟在梦中得到神的使者加伯列的晓谕,他务必要与马利亚成亲,不可因她未婚怀孕而不要她,生下的孩子应取名“耶稣”,意思是把百姓从罪恶中拯救出来。又如,李渊刚要起兵反隋时,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掉到床下,被蛆所吃。他以为此梦是自己要死的预兆,不敢起兵,手下一谋士为之解释说:“落在床下,意思是‘陛下’,被蛆吃,表示众人依附于你,此为吉梦,预示你要当皇帝呀。”他放心了,起兵反隋,后来果然当上了唐朝的开国皇帝。近代有些科学家也从梦中得到过重大启示,化学最重要的定律——元素周期表,就是门捷列夫(1834-1907)在梦中发现的;硫化橡胶的发明者查尔斯·古德伊尔的成功,来自梦中一个人告诉他可往橡胶里添加酌量硫磺。 在中国古代,曾设有专门为皇帝解梦的官员,如西周王制中的占梦官。周文王之弟还专门撰写了一本《周公解梦》,据《宋史·艺文志》著录,该书原有三卷,可惜元以后就失传了。 在佛教经典中,专以梦名的经典为数不少,如《佛为菩萨五梦经》、《阿难七梦经》、《国王不梨先泥十梦经》、《金刚请梦咒经》等。记载梦境的经典就更多了,光是有关佛托胎的瑞梦和佛入灭的悲梦,就在《太子瑞应本起经》、《众许摩诃帝经》、《普曜经》、《过去现在因果经》、《法华经普贤劝发品》、《观普贤菩萨行法经》、《摩诃摩耶经》、《善见律毗婆沙论》、《俱舍论》、《异部宗轮论》、《摩诃止观》、《大般涅槃经》、《迦叶赴佛般涅槃经》、《大智度论》、《大唐西域记》等中有一定记载。在《弥兰王问经》、《大毗婆沙论》、《大智度论》、《善见律毗婆沙》等典籍中,对梦的本质、种类、因缘等等,且有相当详尽的阐述。《弥兰王问经》认为,梦之原因有风病、胆汁病、痰病、神鬼之诱引、习惯、前兆等六种,其中仅前兆所梦为真,其他皆是虚妄。《善见律毗婆沙论》将梦分为四类:(一)四大不调之梦,梦见山崩、飞腾于虚空中,或为群贼、恶兽追逐,系由身体不调和所引起者。(二)先见之梦,梦见先前经验之事。(三)天人梦,随人之修善或作恶,梦见天人显示其善恶之行为。(四)想梦,应过去行为之善恶,而依各善恶意想,梦见善恶之事。在这四类之中,“四大不调”与“先见”所致之梦为虚妄不实,“天人梦”与“想梦”则为真实。 涤华禅师也不免做梦。在“文化大革命”的非常年月里,他做过若干个不太寻常的梦。有两个尤其殊胜,他在这两个梦里先后见到了济颠和尚与释迦牟尼佛,前者令他明道,后者令他悟道。他从这两个梦里得到的收获,从根本上奠定了他当世成就的基础。 关于梦中向济颠和尚参学的情形,他在自己所撰《小史》中,是这样描述的: 余在梦中至某处,参济颠师。余问大德云:“何为最上乘?”济师言:“超出三乘以上者,亦名为佛乘也。佛乘者,无生亦无灭也,即与佛为一体者,姑且名为最上乘之法也。”复问:“以何法门能乘此乘耶?”济师言:“常阅《金刚经》,日久即能见也。”余于是常阅《金刚经》。从此向後,常乘大轮船到某处上学,学位是廿七号。常如是,非一、二、三、四、五次。问见什麽?答:“乌金板上,放光而已,别无所见。”何者?梦也。 济颠(1150-1209),就是民间所称的济公活佛、酒肉和尚,俗姓李,字修缘,浙江临海人。济颠是他的号,法名道济,可是济公活佛这名头儿太响亮了,以至于民间许多人只知济公其人,你若光提道济,没准他还不知道你说的是谁呢。 有关济颠行为疏狂、不检细行的轶事,自宋以来,流传甚多。据《西湖浏览志余》记载: 济颠者,本名道济,风狂不饬细行,饮酒食肉,与市井浮沉,人以为颠也,故称济颠。始出家灵隐寺,寺僧厌之,逐居净慈寺,为人诵经下火,累有果证,年七十三岁,端坐而逝。人有为之赞曰︰“非俗非僧,非凡非仙,打开荆棘林,透过金刚圈。眉毛厮结,鼻孔撩天,烧了护身符,落纸如云烟。有时结茅宴坐荒山巅,有时长安市上酒家眠,气吞九州,囊无一钱。时节到来,奄如蜕蝉。涌出舍利,八万四千。赞叹不尽,而说偈言。”呜呼!此其所以为济颠者耶?今寺中尚塑其像。 济颠示现的是一个疯疯颠颠闹市修行成就者的形象,这也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手段,其外形的疯疯颠颠,恰是衬托出佛法内修一颗心的真谛。他济困扶危,禀善行道,凡人以为济公是个疯子,其实他是专以修心,不以修口,人疯心不疯,心静见天地。临终前他作偈曰︰“六十年来狼藉,东壁打到西壁,如今收拾归来,依旧水连天碧。”十分悠然地离世而去。 梦中济颠嘱涤华常阅《金刚经》,且预言“日久即能见”,而后来事态的发展,证实了济颠的预言,涤华果真依《金刚经》而证悟,果真从《金刚经》悟得最上乘法。这也证明了,济颠要涤华常阅《金刚经》,指出的乃是一条直趋最上乘法的捷径啊! 关于《金刚经》这部经,在后面的篇幅里还要谈,在此仅简略介绍一下。此经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最早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译出。 一般认为,此经以实相之理为体,以无住为宗,以断疑为用,以大乘为教相。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其宗旨则指归“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大意是谓世界上一切事物皆空幻不实,“实相者即是非相”,应“远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在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中,方可显现自性了义的本性智慧。此经历来弘传甚盛,特别为惠能以后的禅宗所重。 涤华禅师得济颠梦中指点后,即一遍又一遍地阅读《金刚经》。此经全文5千几百字,篇幅适中,读一遍并不需很多时间,几年下来,此经文字句句了然于胸。《小史》还记,他得济颠指点后,还多次在梦中乘大轮船去某处上学,学位是27号,问其所见,乌金板上放光而已云云。对此梦中境界,他本人只说到这种地步,更多的细节,旁人恐怕也不好随便猜测。那么,一般以为,梦中大轮船象征大渡船,乌金板放光似为人之本性光明,这大概还是说得通的。唯学位27号,令人费解,他的不少弟子也煞费了一番心思,或有人以周易八卦、三九二七之数来解之,或有人以27、37无非表示梦里上学有个固定的座位来释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不管怎么说,他自己强调“常如是,非一、二、三、四、五次”,可见即使是梦中所到之地,亦非完全虚妄,而是一个虽幻亦真的处所啊。 梦见释迦牟尼佛并证道,发生在他小儿拆建房子时。前已交代,“文革”兴起,寺庙被毁,他从福州孤身跑到上海,又从上海带妻子、小儿跑到淮安,与长子全家分住在祖上留下的4间房里,数年下来也算是相安无事。小儿的生活之路十分坎坷艰难,为了生计,14岁就在街道干杂活,15岁起干打铁,由于人小个儿矮,抬铁锭、抡大锤、拉风箱等重活,重不堪言,就这么一直干了近20年,后因患急性肝炎,才转行去喷漆车间踏平板车,但活儿也不轻,一车几百斤、上千斤,一干又是10多年。20几岁时,有人给他介绍了对象,结婚前,小儿把祖上留下的房子翻建了一下,那堵墙就是这时砌上的。小儿成家后,其妻数次开刀,最后因癌症扩散去世,年仅34岁,留下两个10岁上下的孩子,他肩头生活的担子更重了……小儿对父亲的离家出走,一开始也颇有怨言,认为他没有尽到一个家长的责任。但后来他还是理解了,并最终拜父为师,被赐法名大觉。翻建房子那一年,因老房拆了,涤华妻没处住了,小儿令母亲住到他的小屋里来。这天晚上,妻子来涤华屋里时,涤华要妻子在床前打了个铺,席地过宿,自己则在床上端坐整夜。天快亮时,妻子对他说,害你一夜没睡,从此我再也不来住了,今晚我就去儿媳房里过宿吧。他点头说,如此甚善。 次日夜里,他就梦见了释迦牟尼佛。《小史》里记载如下: 次日夜梦中,到一宝所,见正殿当中,端坐释迦牟尼如来,别无其他弟子等。余下拜起身,抬头观佛时,见韦陀尊者立於如来之前。余言:“老韦,余不拜汝,余拜的是释迦如来。”是时尊者举步起身,绕於佛後。一时余见如来起身离座,举步下阶,余跟从佛後,到殿外阶下。如来顺手拔草一茎给余。余执草而醒,即明金刚之义,而能开笔。其义若伪,当犯大妄语戒。学者当思之。 千万别小看了涤华禅师的这个梦。人人皆会做梦,但古往今来,能在梦中亲觐释迦牟尼者,又有几人?而大凡在梦中亲觐释迦牟尼者,无不有一定的殊胜因缘。东汉永平七年(64),明皇帝夜梦丈六金人飞空而至,翌晨召群臣集议,会占梦的通灵人傅毅奉答:“臣从《周书异记》中读到,西域有大圣人出,名字称为佛,灭后千载将有声教流传,陛下梦见的,想必就是他吧?”皇帝以为然,派遣蔡愔、秦景等使往天竺寻访佛法,途遇舍摩腾和竺法蓝两位大师,迎回汉地,汉地由此开始有了沙门。皇上为两位高僧所建精舍,成为汉地伽蓝之始,即今日洛阳的白马寺。唐代被僖宗钦封为悟达国师的一代高僧知玄(811-883),俗姓陈,四川眉州洪雅人,祖上望他科举成名,7岁时有法泰法师在他家附近的宁夷寺讲涅槃经,他小小年纪也跑去听经,当天夜里作了个梦,寺殿里的大佛手摩其顶,醒来后就在祖父面前请求出家。家长虽然不舍得,但见他意志坚决,且有佛祖托梦,也只得遂他心愿。14岁时便应丞相杜元颖之请于大慈悲寺讲经,每日有万余人来听,自此四川一带称他为陈菩萨。唐武宗毁佛,次年即殒,宣宗即位后,重建梵刹,知玄即被请出,赐紫袈裟,命为三教首座,为复兴佛教出了大力。 他的梦境也很有意思。见韦驮立于释迦牟尼佛之前,就老实不客气地请他让开,他要拜的是释迦牟尼佛,而不是你老韦。在普通人看来,韦驮是四天王三十二将中的首将,为僧团、寺院中最著名的护法神,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连天界的四天王对他都极为敬重,据说每次韦将军一到,天王都会起立相迎。既然韦驮已立于释迦佛前,你涤华向他拜一拜似乎也无不可,可他就是不拜!这不能不让人猜测,也许他的来历确实非同一般?……据他的弟子陈居士说,有一次她听师父说起,他小时候作过一个梦,梦中他是一头大白象,望见前面一片红光,就往前走,趟过一条河,见释迦牟尼佛正在讲法,想前去听,被韦驮菩萨挡住了,他仍往前走,就在那时醒过来了。把他小时候的那个梦联系起来看,他不拜韦驮,是不是与此有关?若那时韦驮不拦他,他听到了释迦说法,也许他以后的道路会不大一样了吧?但更合理的解释似应是,韦驮拦他,说明他那时的因缘还不具足嘛。而这一次,释迦牟尼佛不仅对他起身离座,引他去殿外,还拔了根仙草送给他,令他醒来之后,即彻底明了《金刚经》之义,而且,从此能开笔写书了!在他多年后写给一位弟子的信中,也说到:“我没接释迦佛的一茎草时,我连一封信也写不来。” 中世纪藏传佛教大成就者冈波巴大师(1079-1161),在回答一世嘎玛巴祈问时曾指出:“只要你具足信心,梦境所得灌顶传法不仅具有真实益用,而且较之现实灌顶传法更为殊胜。”这在密宗中也被称为梦成就法。你想想,以涤华禅师以前的文化水平,跟妻子一起自学了一些方块字,写封信也写不来,要他写本书,无异于天方夜谭吧。而打释迦牟尼佛在梦中拔一根草给他,一刹那间,一层薄纸捅破了,法界的空性显现了,智慧的泉眼打开了,文字的般若涌现了,那是一种真开悟的境界啊! 如此奇特的梦中境界与成就,对常人来说确乎是匪夷所思的。他为此郑重声明:“其义若伪,当犯大妄语戒。”出家人若犯大妄语戒,是要堕地狱的。起如此重誓,正是为了消除某些读者可能产生的怀疑之心啊。 得此梦时,已是“文革”后期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折腾来折腾去,搞得民穷国贫、天怒人怨,再揪出一个宋江也好,反击翻案风也好,走到这时,也终究只是强弩之末了。黎明前的黑暗,犹阴寒刺骨;压在佛门弟子头上的大石,加倍沉重。但天总会亮也快亮了。 于其时也,给你一枝笔,给了你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23 编辑

闍维火光现瑞相,千古一泰撼人心 5月30日(农历四月十四),闍维涤华禅师遗体。 早上7点多,有大连张居士、王居士、尹居士,淮安杨居士、润德居士、大觉居士、于居士,苏州袁居士、孙居士,一共9名弟子,来到窑洞前,齐诵《金刚经》一部和“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八字真言,向师父遗体作最后告别。跟以往每天拜师情形不同的是,此时竟无一只小鸟飞来。按专司火化的朱果正老人指点,9名弟子分成两排,坐在距火化炉7、8米处。 7点3刻点火,木柴点燃后,金黄色的火柱从火化炉烟囱中冒出,约有1米多高。 炉火不停地烧着,约两小时后,炉洞口里,忽然出现一个圆圆的火球,像一个小太阳,向四处放射出一道道金黄色光柱。而后,火光中依次显现出许多极为奇异的景观。 一.首先显现出涤华师的盘坐像,脸庞比生前胖而圆,因弟子们坐的位置略有不同,视角亦有所不同,但不管从正面还是从侧面看,见到的都是涤华禅师正面的容貌。涤华禅师的两眼,放射出多道金黄色的光柱,光柱闪闪烁烁,啐啐啐啐,像利剑一般,头顶戒疤处,也射出多条金黄色光柱。当涤华像显出来时,几个弟子不约而同地惊呼:“师父出来了!” 二.接着显现出释迦牟尼佛正面和左右侧面的头像,头上肉髻呈蓝色,脸部及身体皆金黄色,比平时所见的彩色塑画佛像还要庄严。 三.显现出弥勒菩萨盘坐像,大肚子圆鼓鼓的,活脱脱平时看到的那种大肚弥勒菩萨像。 四.显现达摩祖师盘坐像,螺旋式的黑胡子,一直拖拉到脖子下面。 五.显现六祖大师坐像。 六.显现观世音菩萨像。 七.显现济公活佛像,身穿黑色破衣衫,蹦蹦跳跳的,像个老顽童。 八.同时显现出许许多多佛像,每尊佛像头部都有金黄色光环缭绕,显得庄严非凡,周围还有寺院宝塔。一位弟子脱口而出道:“哎呀,这不是诸佛菩萨显圣吗!” 九.最后,在炉火的升腾中,出现两条路,一条直而短,一条弯而长,皆有层层台阶通向顶峰,路旁有点燃的蜡烛排列,从山下路边一直排列到山顶寺院。 上述显像,持续了6个小时,每当图像变换时,炉中金黄色火焰都会猛烈地升腾一阵子。 下午2点多,上海弟子陈居士、黄居士、张居士、吴居士4人赶到,此时火苗已很小,但仍看到了诸佛菩萨显圣和两条路的图像。 至下午4点,火化结束。 从上午7点至下午4点,除涤华禅师的13个弟子大部分观看了火化全过程,还不时有绍隆寺的出家僧尼、常住居士及施工人员来观看,凡看到者无不肃然起敬、叹为观止。 晚上7点多,朱老将炉门打开,让里面的骨灰逐渐冷却。 第二天上午8点左右拣骨灰。涤华禅师的弟子们将还有余温的骨灰移到一块大铁板上,用小木棍仔细拨着,拣出数十颗白色、黑色、紫色舍利子。之前,她们听一个出家人说,舍利子硬得很,摔不坏,砸不碎,要鉴定是不是舍利子,用铁器一砸便知,于是找了根铁棍,用力砸,果真一点不变形,有人还找了个盘子,笃笃笃,使劲往盘子里摔,蹦得老高,叮当作响,大家都说真的真的,真的是舍利子。谁知这样一来,将骨灰中许多美丽的舍利花都弄碎了,殊为可惜。 烧火的朱老说:“我烧了多年焚化炉,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奇景,从来没有烧出过这麽白、这麽少、这麽轻的骨头,大骨棒一块也没有;像这样的全身舍利子,并且舍利花里还含小舍利子,我不但没见过,就连听也没听说过。我最常见的是,烧出後的骨头,都是灰蒙蒙的颜色,而且大腿棒是烧不透的。” 在掰碎的头骨片中,发现有类似梵文或藏文字样的线条,有弟子拿着去问一个年轻的出家师父,那人带着点嘲弄口气说:“你们师父明明知道你们不识梵文嘛!要显,就显个汉字给你们看看嘛!”弟子一时竟无言以答。 又过了一夜,炉洞里已完全凉透,定慧和大觉爬进去,将里面的骨灰及碎片全部扫出来,大家连同昨日已拣过的,仔仔细细再搜寻一遍,结果又找到一颗很大的舍利子和不少小舍利子。 真照从骨灰里看到一块骨片,是反的,用筷子挑翻个身,看到上面有个字,是个“泰”子,十分清楚,就叫了起来:“哎呀,你们快来看呀,一个字,一个字,一个泰字!”大家一起围上去,捧在手里轮流观看,果然看见那骨片上有个“泰”字,字迹端正,字形凸起,好像用刀刻出来的,立体感很强,大小像一颗赤豆,十分清晰,十分精致。大家还发现,在泰字左上方边缘处,有类似梵藏文的字迹,在泰字正上方,隐约可见“卍”形字符。 消息很快传遍绍隆寺,僧人、居士、香客及施工人员纷纷赶来观看,赞叹不已;法物流通处的韦居士送来一个首饰盒,让“泰”字骨片有了个临时的藏身之处。中午食堂开饭时,又有许多人都挤过来,轮流传看。有弟子问昨天那位年轻的出家师父:“看到没,我们师父骨头上显了个汉字!”此时那位僧人无言以对。 有位老法师动情地说:“您们师父传法有道,教育弟子有方,难得有你们这样诚心的弟子。守灵几十天,听说有位弟子不怕丢了工作,也决心守灵尽孝到底,真是少见啊!” 下午,真如、真信、真照、真空、大觉、瑞慧、敏慧七人,将涤华师父火化后的遗骨送到金山寺,请慈舟方丈过目,她们尤其要请老方丈看看那个不可思议的泰字,为什么对她们师父原先却是那样没有信心…… 慈舟一看涤华禅师焚后的骨烬雪白雪白,也不能不由衷地称赞:“你们师父了不起,全身都是舍利啊。”他取出一柄放大镜,仔细观看骨片上的泰字,自言自语道:“你们师父为什么不显个佛字,要显个泰字呢?不过,这个泰字也很了不起!”他又对涤华的弟子们说:“你们师父生前二十四小时都在用功,你们这些弟子应该好好向他学习。我是没有时间喽,整日忙忙碌碌……” 养廉老看到这个泰字,双手作揖,非常高兴地说:“敬慕万行!” 对于涤华师为什么要在头骨上留下个泰字,他的弟子们当时未及细想,过后琢磨,觉得这个泰字大有深意。 前已说过,从辞典上看,“泰”字历来有多种释义,其首要之义,或者说,其原始之义,是六十四卦中一卦,其卦像为上面三短、下面三长,读为乾下坤上。坤,象征阴性,又象征为地;乾,象征阳性,又象征为天。依常识来看,天在上,地在下,而此卦地在上、天在下,完全是颠倒过来了。不过,正因为完全颠倒了,事物发展到极点了,就要向相反的方向转化了。当然,向对立面的转化,是有一定条件的,《易·泰》中称“象曰:天地交,泰。”王弼注曰:“泰者,物大通之时也。”这也就是说,天地相交之际,即为事物转化之时,且最终可臻大通之境。“否极泰来”一词,就表示了这种意思。“否”字也为六十四卦中一卦,其卦象是上下三长三短,跟“泰”卦正好相反,其卦义为不交。“否极泰来”,通俗点说,就是说恶运到尽头了,好运就要来了。 他的弟子们以为,师父以其在五浊恶世中苦修苦行的高风亮节,留下这个“泰”字,隐含的正是这个字最首要、最原始的意蕴,以“否极泰来”来概括,跟师父的原意不会相差太远吧?他们也相信,涤华师以其正法眼藏,或许已看到了未来“否极泰来”这一天的新景象、新局面吧?人们有理由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金山老和尚说的“佛”字,好当然好,留个“佛”字,也可激励后人增长对佛法的信心;不过,这样一个蕴含深意的“泰”字,岂不更合乎天地变化的大道么?岂不更能利益他身后的亿万众生么? 将涤华禅师骨灰送回金山第二天,原先好端端的天气,忽然下起大雨来。有弟子提议,如能把师父火化后烧出的泰字,还有他生前的遗物,用照片和录像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共沾法喜,该有多好!有当地郝氏姐妹俩,冒着大雨,以一片至诚之心,感动了镇江电视台的几位工作人员,扛着摄像机,来金山寺拍下了骨片上的泰字,还拍下了涤华禅师闭关房雨中漏水等镜头。几年后,小屋被拆,拍下的这些镜头都变成更加珍贵的历史资料了。 古往今来,有些佛门大德圆寂以后,在他们的尸骨上,也有留下佛像、法器和经咒文字的,成为激励后人修学佛法的神圣证物。例如: 十一世纪噶举派大成就者玛尔巴(1012-1097),一生培养了许多弟子,藏地妇孺皆知的米勒日巴就出自他的门下。他翻译了许多佛教经典,被称为古代西藏七大译师之一。据《玛尔巴译师传》记载,他把往生夺舍法教授给了米勒日巴,自己也曾在死鸽和羊羔身上进行验证,以夺舍法将人的灵识投入死鸽身上,死鸽当即就拍拍翅膀活转过来……86岁那年,有一天,他对众人说:“快把供品摆设好,那若巴上师来迎接我了。”等弟子把会供布置好,他结跏趺坐,施行往生法圆寂,灵识如一股青烟出头顶而去,火化之后,灵骨上显现九尊喜金刚化身,个个形态精致逼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23 编辑

噶当派善知识嘉裕哇大师(1135-1198),是阿底峡尊者再传弟子敬安·楚称坝哇大师(1098-1163)的伺者,有一次,当他走到第3格梯级时,心中霍然清晰显现出无量经藏教义,得此内证,他深感对上师服役亦可得到无上功德。64岁时以狮子卧状无疾而终,火化时,烟火腾遍处到处出现舍利子,火化后,骨灰中出现许多骨质佛像和舍利。 噶举直贡派创始人觉巴仁波切(1143-1217),天资超凡,四岁时就能读会写,8岁时修持密法,证悟了大手印。经多年苦修,修证不断跃上新台阶,簇拥在他周围的弟子、信众越来越多,西藏所有的领主,以及印度、汉地、木雅、果洛、霍尔等地的王公大臣都常来献供。75岁圆寂,荼毗后,心脏不坏,颅中脑液变成62尊奇巧精致的胜乐金刚曼荼罗。 协饶峨(1177-1256),原名甲谟,属于藏地息结派中一个较有成就的修行者,7岁已成善巧念诵者,一日能念完一遍《般若二万五千颂》,10岁开始闭关修行。28岁,他将所有财物全部施舍掉,连一点食粮也不剩,去哲哇岗闭关苦修3年,身穿破衣,辟谷为生,缄口禁语,苦行勤修,获得证道征相和透彻觉悟。从49岁起,他开始广泛地宏播佛法。79岁去世,遗体火化后,骨灰中舍利无数,灵骨上出现许多胜乐双尊像和金刚瑜伽母像。 更钦·笃布巴(1292-1361),是藏地觉囊派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元朝皇帝曾专门派出使者,携带诏书礼品,万里迢迢上青藏高原邀他进京,他本人虽然未去,却以神通在元帝面前显身,传授了皇帝想得到的法,然后消失在空中。更钦·笃布巴去世前从容不迫地对弟子交待后事,面带微笑离开人世,他的遗体,香气扑鼻,发出清净白光,遗体火化时,空中出现彩虹,天降花雨,火焰燃烧声中能听到悦耳的法音。火化后,脊椎骨变成一尊圆满的时轮金刚,额骨上凸现马头明王,其它骨头上显有不动佛、释迦佛、提木度母、红文殊等佛像,还显有金刚杵、六字真言、大空五字、吉祥八宝等法器和经咒。 麦彭仁波切(1846-1912),是近代宁玛派的一个大成就者,7岁时跟一个流浪汉一问一答,负责教麦彭仁波切识字的喇嘛衮在边上记下了小孩与流浪汉的对话----这就是后来被称为汇集显密甚深精要窍诀藏的《定解宝灯论》。麦彭仁波切晚年还提到这篇东西:“这是我小时候玩耍时写就的,现在看来,文句上可以有点不同说法,但内容还是很殊胜的,所以也就不必去改正了。”他一生撰写了大量佛教论典,藏文版《雪域语狮子全知大班智达麦彭降央南迦嘉措全集》中收入他的著作共有26函。去世前他对一个近伺弟子说:“当此浊世末法时期,说真话有时无人听,打诳语反有人以为真,故我从来没向人说及此事,今我实告你:我不是凡夫,而是乘愿再来的菩萨,为共同佛法和众生,尤为饶益密法才来应世的。”遗体荼毗时,香气扑鼻,虹光射空,在场所有人都看到了种种瑞相。荼毗后,舌头和眼烧不化,且自聚一处,显现出清晰的文殊菩萨相。 佛法的真谛,是要证得空性、沟通法界、了生脱死、直登彼岸,并不以留下点什么东西为终极目标,但无可否认,修持成就者去世时,一般而言跟普通人就是不一样,不仅多为“好死”,即死得痛痛快快、清清爽爽,而且还会出现种种瑞相,如火化后出现舍利子、舍利花,有的心舌等焚而不坏。若不火化掩埋,在自然条件下一般能保存较长时间,以致成为人们所说的真身、肉身、肉身菩萨、金刚不坏身等等。至于能在尸骨上留下图像与文字者,古往今来,较能留下舍利子者更要稀少得多,在一定程度上可看作是更高成就的象征,图像与文字越清晰,勿容置疑,其内证的难度也就越大了。 上述数例,在藏传佛教史上,多是些今日藏胞们耳熟能详的成就者,也是他们心目中众仰所归的崇拜者,自1300年前莲花生大师将佛法从印度、尼泊尔传来青藏,很快便在雪域高原上扎下了根,苍茫青藏成为一块全民信佛的圣域,千年以来,许多人依法修持,大成就者层出不穷。 佛法传入汉地的历史,据记载已有二千年,二千年来,汉地也出现不少修持证果的大德高僧,有关大德高僧死后留下舍利、心舌不坏、肉身不腐的记载,累积起来,也蔚为大观。但死后骨头上留下清晰佛像或文字者,恕我孤陋寡闻,到目前为止尚未看到有这方面的记载。而涤华师骨头上留下的这个“泰”字,其无与伦比的清晰与精巧,是足可跟上述那些藏地大成就者相媲美的。有鉴于此,笔者称其为“千古一泰无名僧”,并用作了本书的书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9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23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9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23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4:15 , Processed in 0.278019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