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44 编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奇妙的禅初体验
那一天的那一个时刻,一个偶然而必然的机缘,山中寂静得只有我们的骑车声还有鸟儿的伴唱声,飘飘渺渺的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寻声望去,我看到一位身着僧衣的法师。原来在这太行山深处,一个地图上也找不到的地方,静静地矗立着一座年代久远的古寺----南湖禅寺。
看得出这一座古寺,经过历史的风雨沧桑,已经让来自红尘俗世中的我看不出它昔日辉煌的模样。
这座奇特的禅寺,完全没有象城市周围那些寺院的香火兴盛,显得清冷甚至有些落寞,好像一位被人遗忘的孤独老人。寺庙中的一幅特立独行的标语深深地吸引了我:
南湖禅寺是以学修戒定慧,弘扬佛陀慈悲妙智的正法道场。 本寺不看香,不观相,不算卦,以智慧获得自在人生。 从世俗的喧嚣与嘈杂中一路走来,伫立在这红色横幅前,使我在一瞬间感受到了一种淡雅,一种含蓄;一种空灵,一种清净。在滚滚红尘大千世界中,让人心动的诱惑委实太多太多了。人们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倍感逍遥自在,有谁会静下心来低眉问禅?或用禅的精神净化自己的心灵?但这座南湖禅寺却在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告诉我们,愿意这样一直默默守护着这一份特有的孤独和宁静。
法师名为上道下远,一袭长衫,飘逸如云,清瘦的高个儿,气质庄重随和,他的目光,像刚开放的莲花一样柔和。在他的引领下,我参观了寺院简陋的图书馆和精巧的禅堂。法师没有多余的话语,但从他慈悲的脸庞和出家人独有的威仪中,我能感受到法师清苦的生活,内心却充满着宁静和安详。我暗暗在想,道远法师在过去的俗世生活中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故,让他义无反顾的落发为僧?是看破红尘呢,还是觉得这种清净的生活更利于修行?或许生命的本来就是清净,清净到无言语可说。
禅寺墙上的一幅幅禅语让我立足一遍遍的读过,心中似有领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古老的宁静,让我生出一种回家的亲切感,把我脆弱的心灵装满。难道这就是我的禅初体验吗?我想到赵朴初老居士说过的话:“禅是一面镜,它可以照明人的心境;禅是一盏灯,它可以指引人的心路。”禅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安心是禅,放下是禅,也有人说生活是禅,平常心是禅......还有人说生活里到处充满着禅,我们之所以看不到,是因为我们被欲望蒙住了双眼。
积聚必有消散,相缘终有别离。我谢过法师斋饭的邀请,便匆匆的离去,我知道,骑友们一定等急了,我们还得赶路,我们的目的地是小井。我们的单车还要在天地间行走,我们的脚步不能在这里停留。
看着远去的禅寺,我似乎理解了法师的人生选择,他是否在追求一种自由的灵魂和永恒的信仰呢?也许,在这静静的深山中,人的心只需要忘记,忘记名利,忘记物欲,忘记滚滚红尘,忘记时间的更替,更忘记自己。这样才能与天地合一,与万物同体!
一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寺庙那独有的静寂,和充满慈悲的禅者,如山谷幽兰,散发着芳香,点亮我的心灯,这就是禅的喜悦和禅的安详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