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生之前,你在哪里
一行禅师
深观之下,你看不见云的生日和死期。真相只不过是云化成了雨或雪。死亡这件事并不存在,因为事物永远在延续着。云承继了大海、河川以及太阳的高温,而雨又承继了云。
我们怕死亡,我们怕别离,我们怕自己不存在。在西方世界里,人们非常害怕自己不存在。他们如果听见“空无”这个字眼,也非常害怕,虽然空无只不过意味着概念消失罢了。空无并不是存在的反面,它不是不存在或灭绝。“存在”这个概念必须舍弃,“不存在”这个概念也得舍弃。空无只是用来帮助我们的一种工具罢了。
实相跟存在与不存在没有任何关系。莎士比亚说:“存在,或者不存在——这便是问题所在。”(To be,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1]而佛陀的回答却是:“存在或不存在,根本不是问题所在。”存在与不存在只不过是两个相左的概念,它们既不是实相,也无法用来描述实相。
觉醒之后的洞识不但去除了“永恒”之见,同时也去除了“无常”之见。“空无”也是同样一回事。“空无”只是一种工具,如果受制于空无之见,你就迷失了。佛陀在《宝积经》[2]里说过:“你若受制于存在或不存在的见解,那么空无的观念或许能帮你解脱。倘若执著的是空无之见,你就没希望了。”有关空无的教法,只是帮助你体悟空性的一种工具,若是把工具当成了洞识,你就被概念紧紧束缚住了。
如果对“涅槃”也抱持某种见解,那么此种见解也要去除。“涅槃”就是把所有的观念都空掉,包括涅槃本身。若是执著于涅槃之见,你就尚未体悟涅槃。佛陀这份深刻的洞识和发现,使他超越了恐惧,超越了焦虑,以及生死轮回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