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07 编辑
●5月23日龙泉日记“旧话新提”之七十三:
点燃自性光明 究竟谁欲自利者,暂时利他是窍决 班会在上一周轰轰烈烈的推动下,很顺利地继续着,众人合力难思议,会迸放出很多令人兴奋的火花。但事过境迁,令自己担心的是能否坚持,通过这份殊胜的共业提升、增上。毕竟人的心是无常的,自己的习气也总是三天新鲜,所以有时不太喜欢贤壬发言,就是因为常常把很多炫丽的火花点燃,却如流星般划过寂静的长空,沉默在无边的黑夜中。有时候想起来觉得也很可贵,毕竟曾经留下过瞬间的辉煌,疗以无明的慰籍。
因为我爱执的缘故,反省自己能说会道,夸夸其谈,但真正观照自他身心状况,代人着想时,又如愚钝的驴一般迟迟不前。有一次,驮着沉重货物的马实在太累太累,就哀求一起跋涉的驴:“老兄,你发发慈悲,帮我分担一点,行吗?”“去去去,那是你自己的事儿,跟我什么关系!我不管!”驴不高兴地回答。结果马累死了,主人把它身上的货物全部压在了驴身上,驴举步唯艰,后悔不已。修行不也是这样吗?法王说:“究竟谁欲自利者,暂时利他是窍决。”
课上给每人发了反馈卡,希望大家能指出上课的得与失,来帮助大家更好的反省总结上课的经验。自己毫不客气地把看到的问题和想法都写上了,除了有一些冲动,更潜伏着慢心,无形中自以为是又冒出头了,以自己的情见来衡量,私下悔责,并问贤己、贤辛,写的多是不是不好,没有照顾到他人的感受。
——贤丁按:贤戊对兄弟文化的探索有些顾忌,他说做事情最怕的是“有头无尾”,养成这样的习性很不好。也许从个人修行的角度来说,需要特别注意防护。但现在是集体行动,我们尽力而为,一切都观待缘起,成功不必在我,即使“昙花一现”也有宝贵的价值。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可以为后来人留下历史借鉴。何况,我们把理念宣传出去,我们的缘起下不一定能做到,但也许别人能做到,这不是也很有价值吗?所以,请大家不必顾忌,放开手来干吧,邓小平也是这样摸着石头过河的。
集体创作热情高 贤甲法师:因缘不可思议,这段时间我们的心相续就是“无我发心”。从修行阶段和本质来说,已经进入一个转折期,这是一个临界点——以自己为中心,还是以团体为中心。可能做的事情一样,但它心不一样,这个临界点是心的临界点。进入这个临界点以后,净罪积资就很快,而且烦恼也很轻,因为缘得都是共业的事情。进入这个临界点以后,便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的修行模式,学习效率和理解深度会提高,对境做团体的事情时便能开发智慧。在这样一个缘起点上,我们来共同参与,由贤庚带课,贤己师也一直有这个发心,和博客也很有缘,贤丁的行动力很强,早上两点多钟起来霹雳啪啦就敲出来了,大家的发心一到,就这样水到渠成,也没有人要求我们这样做,就这样呈现了,这都是发心的作用。发心到了,缘就到了,我们便是这个缘,我们现在不过把这个缘理顺一下,如何最高效率最轻松地把这个事情完成。下面从工作角度来说,因为贤庚带课的缘,让大家把上课的心得分享交上来,这相当于大家共业来创作,具体怎么来分工,怎么来呈现,这是我们重点要讨论的。到时候我们每个人只做了一小点,很轻松的就成功了。
贤丁:就是要达到这个效果。
贤甲法师:特别轻松,东西就产出了。你们三个人,各自的特点,适合做哪一块,可以相互交流一下。以轻松快乐的修行方式就把师长的事业承担了,福报就源源不断地流进来了,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修行模式,快乐中修行,快乐中成佛,又轻松,又快乐,修行又快,又稳,又持久,这就修对了。修行不是苦哈哈的,如果只是缘着自己就是苦哈哈的。大家可以具体讨论一下。
贤丁:先你们两个谈论一下,看了我整理的这个框架,你们有什么感觉?
贤庚:我看了以后,就像你做的那个跟贴。每个人上课时把自己的发言记录下来,然后课下再稍微作一些补充。因为有时候上课有一些真实的体会没有讲出来,上课时的发言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比如我,我觉得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很差,很多东西讲不出来,现在补充一下就显得更完整。现在贤丁已经做出一个框架,只要把个人的贴上去,文章的初稿就完成了。像我自己去写的话,就不知道怎么写,要干巴巴地去挤。还是发动大家,这种方式比较好,集体创作的东西大家比较喜欢看,显得更真实。具体分工让贤丁来讲。
贤丁:我们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集体创作,由我先做一个框架,同学们上课发言的那部分自己做一个总摄,下课后的一些新的感悟也可以补充进去,这样收集起来贴上去,文章就百分之七十的完成了。
贤己:就像那个持戒功德分享一样。
贤甲法师:总的原则就是效率和轻松。
贤己:我们要谈的就是具体如何把这两个原则落实下来。昨天贤庚搞的那个反馈卡就很好,直接把上课的心得写下来。贤丁和法师的带动,把我的热心也激起来了。刚开始要以咱们为主,不要给同学们压力,我们几个认真写,写好写全,其他几个人不写也没事,这样博客出来以后,慢慢就带动起来了。
贤甲法师:不管怎么样,我们这个业是与师父相应的。
贤己:通过那个“持戒功德分享”的创作,我感觉每个人的压力也不大,而且还造了和合的业,师父也会很喜欢。我希望把这种和合造共业的模式稳定下来。
贤庚:我有一个深深的感觉,整理师父文章是有加持力的。
贤己:是。我在那边学戒的时候感觉很吃力。但通过在寺里承担了两个月的博客,来到这就好多了。上次贤戊也讲,以前流于空喊口号,嘴皮上的功夫,光说好听的话,没有去落实,缺少的正是务实的这种精神。所以我想通过这个,使自己踏实一些,实实在在的做一些事情。
我们要多一些冷静 浏览了同学们的日记,对大家的认识又深入了一些,每个人都不再伪装,就是本色,通过渐渐的反复地修正,那最纯洁的自性必然会显现。
学习这一块,觉得大家现在的学习方法可能有点问题,研究班的学习方式,自己用功很重要,课上的一个小时很难讲清楚什么,只有课下用功,疑难问题在课上提出,大家一起来讨论释疑,这样收获才会大。倘若依赖上课,那就有些太玄了,可能连一些基本的定义都搞不清。最近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法师、同学都很积极,对团体的责任心也大有增上。
不过我个人感觉,有些感性了,没有认真的想想当下什么最重要,大家开发了许多“事情”,其实我个人觉得这样并不合适,眼下很多的地方都应深入,要稳、要准。准是准确,就像开枪要瞄准一样,瞄好了,一枪打出去,正中中心,那中心的红点是早已画好了的,不是说想打这就画这,想打那就画那。
——贤丁按:上午几个同学发起一个写博文兴趣小组,贤壬乍听这个消息,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后来,贤丁同他交流,我们的博文是集体创作,大家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在上面,贤壬才释然。
日记公开后大家的
本文转自上学下诚大和尚博客; 有问题的同修,请到上学下诚大和尚博客提问。左侧点击‘我要提问’。
希望参加龙泉寺网络学佛可以加群54042598
欢迎您周末来龙泉寺做义工您可以加群87819397,了解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