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00|回复: 2

[大德开示] 告诉你学佛人也多有堕落恶趣的原因--益西彭措堪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9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umi8783 于 2012-3-29 10:40 编辑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最后这个“伪”字就是虚假的意思。)

什么是虚伪的发心呢?

就是“有罪不忏”:本来造了种种的罪业但是覆藏不发露不忏悔;

“有过不除”:明明有这种过错,但是不愿意把这个过错除掉,而且找理由辩解:人都有过失,不要对我要求过高,谁没有一点习气呢!会这样说。(那我们大家想一下:一方面说我是决定要求快速成佛,那佛是什么呢?佛是一点习气都没有、一点罪过都除净的,你要成佛,有罪业不忏除有过失不改正,那这个表明你是真的有道心吗?这样来思维。)

然后再看,“内浊外清”:意思就是里面都是贪嗔痴的烦恼,各种各样的嫉妒、傲慢、恶浊的思想念头。那外面呢?假装一种很清净、很高尚的样子,所以叫做“内浊外清”。

然后又说到“始勤终怠”:意思就是一开始非常勇猛精进,恨不得三年就成就一样。可是到了后来,都是有始无终,心理疲厌,书也不想看了,咒子也不想念了,头也不想磕了,灯也不想供了,禅也不想参了,轮回也就不想思维痛苦了,变得麻麻木木的,一点向上的力量都没有。和上面我们一对照,确确实实一个真一个虚,有天壤之别。前面就是说“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这里就是“开始勇猛,后面松懈。”这不是发心虚假吗?肯定是虚假。

然后我们再看“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意思就是虽然有一点好心做一点好的事,但是这里面夹杂贪图名利的心。这也是菩提心不真、不是那么纯,一到现实当中,就堕落到名闻利养当中去了。前面是心心念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那是真发心。到这里,成了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内求名、外求利,这是菩提心吗?绝对不是真实的菩提心。

然后又说到“虽有善法,复为罪业之所染污”:虽然有一些善法,比如持戒修定、念佛持咒、上供下施等等,但是这里面没有真实菩提心的缘故,自己也把握不住,以贪嗔痴造很多罪业,结果善法也被染污了。如果有以上这些表现,那就是一个虚假的发心,需要断除,应当发真实的菩提心。

十个人里面就有九个人犯戒,犯了戒却还不死心忏悔……

忏悔业障故发菩提心

云何忏悔业障?
怎么说由忏悔业障的缘故,应当发菩提心呢?

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犁中。吉罗小罪,尚获此报,何况重罪,其报难言!(这里说到“吉罗”:就是突吉罗,翻作恶作罪。是犯比丘戒当中最轻的一种罪。这里说到“泥犁”:就是地狱的梵音。)

这是以小罪果报推知重罪的果报。意思就是连最轻的罪报都这样漫长、惨重,何况更重的罪报呢?
这一段就说,经当中说犯一个恶作罪,堕在地狱受苦的时间等于四天王天五百岁,相当于人间九百万年。
由最轻的恶作罪,都要受这样漫长难忍的罪报,何况比这个更严重的犯僧残罪、他胜罪等等的罪业,果报更是让人触目惊心,难以形容。所以说因果可畏,造一点点小的罪就有很大的果报,不能不谨慎。

今我等日用之中,一举一动,恒违戒律;一餐一水,频犯尸罗。一日所犯,亦应无量,何况终身历劫,所起之罪,更不可言矣。(这里说到“尸罗”,就是戒律的梵语。)

这一句就是讲以短时间推知长时间。就是首先观察自己一天造多少犯戒的罪业,就能衡量自己一生乃至多生累劫,造下多少罪业。

就是检查自己:现在我们在日常的行为当中,一举一动常常都违犯戒律,连吃一餐饭、喝一口水都在不断地犯戒。不如法地吃一餐饭也好,喝一口水都在不断地犯戒。我们对戒律尊重得不够,并没有按照戒律的要求认真去做。这样统计下来,短短一天当中就有数不清的犯戒过失,何况一生所造的罪业,更何况无始劫以来所经历的漫长时劫当中所造的种种罪业,更不知道有多少了!

所以说,我们凡夫人就像《普贤行愿品》所说一样,假使罪业有体相的话,尽虚空界是无法容纳的。
  
且以五戒言之,十人九犯,少露多藏。五戒名为优婆塞戒,尚不具足,何况沙弥、比丘、菩萨等戒,又不必言矣。问其名,则曰我比丘也;问其实,则尚不足为优婆塞也,岂不可愧哉!

这一句就是以粗的戒推知细的戒。就是首先观察自己最粗的戒持得如何,如果粗戒都不够资格,那么微细的戒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不谈很高的戒,单单以最低的最粗分的五戒来说,十个人里面就有九个人犯戒,犯了之后,很少坦白发露、多半都覆藏在心里,让别人不知道。五戒叫优婆塞戒,是居士持的戒,这个都还不具足,何况是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等等,更不必说了。意思就是说,违犯的地方、没有好好发露忏悔的地方,一定是非常非常多的。

问起你是什么身份,都说我是一个比丘。以戒的标准真正衡量,实际连做一个满分优婆塞的资格都不具足,怎么不惭愧呢!

当知佛戒不受则已,受则不可毁犯;不犯则已,犯则终必堕落。

你应当需要知道,佛制的戒律你不受则已,受了就不可以毁犯;你不犯则已,犯了最终决定要堕落恶趣。这是以无欺的因果的规律所决定的,并不以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样衡量下来,我们的业障非常非常严重,每天都犯多少个戒,一生乃至生生世世共犯多少个罪;连五戒都持不圆满,所受的三乘戒又犯多少;一个小小的恶作罪都要感受这样漫长的、惨重的果报,那我们所犯的所有罪业,又要感受多长、多重的果报呢?

所以这样严重的罪业,还不忏悔吗?如果不忏悔,决定要受报。但是以小小的对治法,到哪一天才能忏净呢?所以一定要发无上的菩提心,才能把罪业掀翻,否则是前途很不乐观的。

若非自愍愍他,自伤伤他,身口并切,声泪俱下,普与众生求哀忏悔,则千生万劫恶报难逃。是为发菩提心第八因缘也。

这里说到“自愍愍他,自伤伤他”:就是哀愍自己犯戒,悲伤自己的同时,对所有造罪的众生同病相怜,对他们也哀愍、也悲伤。又说到“身口并切”:就是忏悔的时候,身也恳切、口也恳切。“声泪俱下”:就是一边发露一边哭泣。“普与众生”:就是愿意和一切一切众生一起忏悔,代一切众生做如法的忏悔。
  
如果不是有很大的追悔心和断相续心,哀愍自他犯戒的罪苦,身口并切、声泪俱下,和一切众生一起求哀忏悔,来摧伏犯戒罪业的种子,那千生万劫的恶报是没有地方可以逃避的。一旦罪业成熟,决定只有泪流满面地下地狱去承受。

所以说,犯戒的罪垢,不发菩提心是难以清净的。必须要发菩提心,借菩提心的威力才能忏除犯戒的种种罪垢。就像《入行论》所说:“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这样我们就完全理解菩提心是非常非常殊胜的一个修法,而且自他需要消业障的话,也是发菩提心才能清净的。否则的话,作为一个出家人,受了三乘的戒,每天所犯的戒的过失都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不发菩提心的话,大家都知道因果的规律,而且这是无欺的、自作自受的,远离痛苦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就知道,发菩提心也是消业障的最殊胜的善巧方便。)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小圆 + 1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3-2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9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0 04:31 , Processed in 0.383722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