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948|回复: 5

心铭----牛头法融禅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4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性不生,何须知见。本无一法,谁论熏炼。
往返无端,追寻不见。一切莫作,明寂自现。
前际如空,知处迷宗。分明照境,随照冥蒙。
一心有滞,诸法不通。去来自尔,胡假推穷。
生无生相,生照一同。欲得心净,无心用功。
纵横无照,最为微妙。知法无知,无知知要。
将心守静,犹未离病。生死忘怀,即是本性。
至理无诠,非解非缠。灵通应物,常在目前。
目前无物,无物宛然。不劳智鉴,体自虚玄。
念起念灭,前后无别。后念不生,前念自绝。
三世无物,无心无佛。众生无心,依无心出。
分别凡圣,烦恼转盛。计校乖常,求真背正。
双泯对治,湛然明净。不须功巧,守婴儿行。
惺惺了知,见网转弥。寂寂无见,暗室不移。
惺惺无妄,寂寂明亮。万象常真,森罗一相。
去来坐立,一切莫执。决定无方,谁为出入。
无合无散,不迟不疾。明寂自然,不可言及。
心无异心,不断贪淫。性空自离,任运浮沉。
非清非浊,非浅非深。本来非古,见在非今。
见在无住,见在本心。本来不存,本来即今。
菩提本有,不须用守。烦恼本无,不须用除。
灵知自照,万法归如。无归无受,绝观忘守。
四德不生,三身本有。六根对境,分别非识。
一心无妄,万缘调直。心性本齐,同居不携。
无心顺物,随处幽栖。觉由不觉,即觉无觉。
得失两边,谁论好恶。一切有为,本无造作。
知心不心,无病无药。迷时舍事,悟罢非异。
本无可取,今何用弃。谓有魔兴,言空象备。
莫灭凡情,唯教息意。意无心灭,心无行绝。
不用证空,自然明彻。灭尽生死,冥心入理。
开目见相,心随境起。心外无境,境外无心。
将心灭境,彼此由侵。心寂境如,不遣不拘。
境随心灭,心随境无。两处不生,寂静虚明。
菩提影现,心水常清。德性如愚,不立亲疏。
宠辱不变,不择所居。诸缘顿息,一切不忆。
永日如夜,永夜如日。外似顽嚣,内心虚真。
对境不动,有力大人。无人无见,无见常现。
通达一切,未尝不遍。思惟转昏,迷乱精魂。
将心止动,转止转奔。万法无所,唯有一门。
不入不出,非喧非静。声闻缘觉,智不能论。
实无一物,妙智独存。本际虚冲,非心所穷。
正觉无觉,真空不空。三世诸佛,皆乘此宗。
此宗豪末,沙界含容。一切莫顾,安心无处。
无处安心,虚明自露。寂静不生,放旷纵横。
所作无滞,去住皆平。慧日寂寂,定光明明。
照无相苑,朗涅槃城。诸缘忘毕,诠神定质。
不起法座,安眠虚室。乐道恬然,优游真实。
无为无得,依无自出。四等六度,同一乘路。
心若不生,法无差互。知生无生,现前常住。
智者方知,非言诠悟。
               
(《景德传灯录》卷三十)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信心铭---三祖僧璨大师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由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牛头法融禅师悟道因缘
  牛头法融禅师,俗姓韦,润州延陵人(今江苏镇江市)。法融禅师十九时,便学通经史,不久开始阅读大般若经,对般若真空之旨,有所悟人。他曾感叹道:“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于是产生了出家的念头,后隐居于茅山,依三论宗学者炅(jiong)法师落发,并从他学习般若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和禅定。
  二十年后,法融禅师离开了茅山,在牛头山(今南京市中华门外)幽栖寺北岩下的一个石室中专习禅定。他的禅定功夫很好,有很多灵异之事。原来这一带经常有老虎出没,连樵夫们都不敢从这里经过。自从法融禅师入住后,再也没有老虎了。有一天,法融禅师正在打坐,突然来了一条丈余长的大蟒,目如星火,举头扬威。那蟒在石室的洞口呆了一天一夜,见法融禅师没有任何动静,于是就自动走开了。更为奇特的是,经常有群鹿伏在石室的门口,听他讲经,甚至还有百鸟衔花来供养他。
  贞观年间,四祖道信禅师正在蕲州黄梅双峰山弘法。有一段时间,四祖经常遥望金陵一带,发现那儿紫气缭绕,知道必定有奇异之士在那儿修行,于是亲自前往寻访。
  一天,四祖来到幽栖寺,问寺院里的僧人道:“此间有道人否?”
  那位僧人不耐烦地回答道:“出家儿那(哪)个不是道人?”
  四祖反问道:“阿那(哪)个是道人?”
  被四祖这一喝问,那僧无言以对。
  这时,别外有一位僧人出来,告诉四祖:“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离这儿十多里路的深山里面,有个叫懒融的禅师,终日坐禅,见有人来,既不合拿问讯,更不起来接待。莫非他是个道人)?”
  四祖听了,于是策杖入山,来到石室跟前,只见懒融禅师正在打坐,神情自若,目不他顾。
  四祖于是问道:“在此作甚么?”
  懒融禅师回答说:“观心。”
  四祖又问:“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懒融禅师一下子被问得无言以对。于是便站起来,向四祖作礼,并非常客气地问道:“大德高栖何所?”
  四祖道:“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
  懒融禅师问:“还识道信禅师否?”
  四祖道:“何以问他?”
  懒融禅师道:“向德滋久,冀一礼谒(我仰慕这位大德很久,希望能有机会前往礼拜参访)。”
  四祖道:“道信禅师,贫道是也。”
  懒融禅师非常惊喜,问道:“因何降此?”
  四祖道:“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
  懒融禅师于是指了指屋后,说道:“别有小庵”。
  说完,便引四祖来到小庵前面。四祖发现,庵的四周尽是虎狼之类,于是,顺势举起两手掩面,作出害怕的样子。
  懒融禅师道:“犹有这个在。”懒融禅师的意思是说,没有想到你这位大名鼎鼎的祖师,还有恐怖心或者说执相的心在。
  四祖反问道:“这个是甚么?”四祖的意思是想提醒懒融禅师注意当下,看看现前一念究竟是个什么?
  懒融禅师于是默然无语。
  过了一会儿,四祖在懒融禅师打坐的石头上写了一个“佛”字。懒融禅师见了,心里畏怕,不敢上坐。
  四祖趁机点拨道:“犹有这个在。”四祖的意思是说,你学佛那么久,还没有达到无相的境界,还有佛相在。
  懒融禅师不明白个中的妙旨,于是向四祖顶礼,并请他宣说法要。
  四祖道:“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懒融禅师问:“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四祖回答道:“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离开了心,不要谈佛;谈佛,不能离开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
  懒融禅师问:“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既不许作染净、善恶等二边分别观照,那么请问,当境界起来的时候,如何用心对治)?”
  四祖道:“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
  四祖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一切好丑善恶等二边差别,完全是心的妄想分别所致,并不是实有。只要我们的心一落入二边分别,我们就会产生取舍心理,作种种对治,而这恰好是跟解脱之道相违背的。因此观心的最要紧处,就是要作平等观,不取不舍。这种平等观源于对诸法性空的体认。
  四祖将祖师禅的顿教法门传给法融禅师之后,随即返回了黄梅双峰山,再也没有出来过。从此以后,牛头法融禅师的法席大盛,学者云集。法融禅师因此而被尊为牛头宗的初祖。显庆二年(657),法融禅师入寂于江宁建初寺,春秋六十有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大乘遍照 于 2012-3-14 14:42 编辑

牛头禅师接引人的方式比较平实,多从教下入手。《五灯会元》卷二记载了牛头禅师接引学人的部分法语。此外,《景德传灯录》还收录了牛头禅师的《心铭》。这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修行指南。不知道什么原因,千百年来,却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除了《景德传灯录》将它收入之外,其它的灯录几乎是只字不提。这是非常可惜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它跟三祖的《信心铭》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它比《信心铭》要冗长些罢了,也许这正是它被人忽视的真正原因。

以上内容来自:480位禅宗大德的悟道因缘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 ... id%3D3%26typeid%3D3

感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5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感恩布施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1 23:16
8错8错,支持~~~






















如何减肥最有效
支持 反对

发表于 2017-8-21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8 14:14 , Processed in 0.189790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