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64|回复: 3

[事迹传记] 天竺高僧菩提流志,竟然高寿156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9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竺高僧菩提流志,竟然高寿156岁!
菩提流志(571—727)
菩提流志自译完《大宝积经》后,不再译经,进行弘教、修炼禅观。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随驾到东都洛阳,住长寿寺。十五年十一月四日,嘱咐弟子五日斋戒,并令侍僧散去,右胁安卧,安然圆寂,享年一百五十六岁。

以下为转帖:


佛学家——菩提流志

一负盛名大唐特邀请为女帝杜撰《宝雨经》
      菩提流志,南天竺国人,婆罗门种,姓迦叶。本名达摩流支,意译为法希。年十二,从外道出家,从师波罗奢罗,学习“声明”“数论”等。历数、咒术、阴阳、谶纬、天文、地理、医方等,样样精通。年六十,遇到大乘上座部高僧耶舍瞿沙,论辩服输,方才回心,知道外法都是不正确的,悟出释教是正道,学问渊深,于是,就隐居于山谷,开始学习起头陀。
      达摩流支,从耶舍瞿沙学习各种经论,五年后,又开始游学五天竺,遍历所有的寺院讲堂,随讲佛典三藏,名扬五天竺,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佛学大师。
    唐高宗闻听达摩流志的声誉,很羡慕他的道德高风,于永淳二年(公元683年),派遣专使,前赴天竺迎接,来大唐传法施教。经过了十年的往返跋涉,至武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达摩流支随唐使者风尘仆仆到达神都洛阳,时年122岁,而唐高宗己经去世十年,武则天己称帝三年了。
     达摩流支到达洛阳后,受到武周则天皇帝的优厚礼遇,先住佛授记寺,后住福先寺,在这里安排了译场,并请来唐天竺僧担任宣译的笔录,同时,又让中国义学名手担任缀文和证义。达摩流支在这里译出了著名的《佛境界》、《宝雨》和《华严》等经,总计十一部。武则天对达摩流支所译佛经尤加敬重,特降诏给他改名为“菩提流志”,此后,就以菩提流志的名字在大唐活动起来。
        《宝雨经》在菩提流志手中不是创译本,而是新译本。这本佛经就有两种译本。都是南北朝时南朝译的,第一次是在梁武帝天监(公元502——519年)中,由扶南国(今柬埔寨)高僧曼陀罗仙译的七卷本;第二次是陈朝(公元557——589年)中,由扶南僧须菩提译的八卷本。查这两种译本,都没有菩提流志所新加的这段文字,看来这纯是菩提流志杜撰的。
       武则天登基当皇帝时,洛阳的一大批佛徒,为伪造《大云经》、《大云经疏》下了不少功夫,声称一位女菩萨可当国王,得转轮王。这批僧人一时青云直上,都受到奖赏和封赠,有赐爵县公,有赐紫袈裟、银鱼袋,原道在佛先的规定,也被武则天翻了个个儿。而菩提流志如此杜撰,搪塞经文,为刚上台的皇帝,附会新的理论依据,理所当然的要受到武则天的赏赐,首先是武则天为他改名,把达摩流支(意译法希)下诏改成菩提流志,(意译觉爱),武则天为此也绞尽了脑汁。不过,这两次杜撰佛经的主要僧人,其后果有所不同,上一次的蘖怀义等遭身败名裂遗臭万年;这一次的菩提流志,却继续受到唐中宗的尊崇,令命永垂后世。
二功役《大宝积经》四朝德貴道尊
     菩提流志在大唐的主要活动,除了武周时为则天皇帝服务外,其后是进行正常的译经、弘法、修炼活动。大大内林光殿译《大宝积经》,法藏受诏为证义,菩提流志自武则天让位之后,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后主动要求住西京崇福寺,在这里又组织了译场,继续编译大部头的佛教经典《宝积经》。
      不久,中宗被子韦皇后和武三思合谋毒死,独揽朝政,临淄王(玄宗)隆基密谋发动宫廷政变让其父睿宗复位,改元为天。
     睿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下诏让菩提流志转长安北苑白莲池甘露亭继续译经,于先天二年《大宝积经》译事告竣,睿宗皇帝亲自作序。这部经新旧合四十九会,各会可独立成篇,类似丛书集成,总共一百二十卷。本年四月八日将经本进呈朝廷。菩提流志所译的《大宝积经》,此前己有部分译作。玄奘法师天竺取经时,带回了梵文原本,并曾译出其中的第十二会,取名《大菩萨藏经》。玄奘晚年译完《大般若经》之持后,便开始继续翻译《大宝积经》,但只译了几行之后,深感受力气不支,遂搁笔不译,终未完译。菩提流志也深感经量太重,一面拟继承玄奘遗志,译完此经,一面又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原有的所译各会,经过认真的校正,其质量大家认同的,可编入译本中;有的译文问题多,经过补译修订,再行编入译本;旧译文整理完后,再进行新译。菩提流志主持的新译文共有二十六会三十九卷。
     菩提流志的译经工作,曾得到两代皇帝的亲自支持。神龙二年开译这一天,中宗亲临大内佛光殿法筵,亲自笔受经旨,文武朝官侍坐,后妃在坐同观。
     睿宗复位后,也曾依中宗故事,亲临法筵笔受。这次大型翻译工作,参加的都是全国文字修养高强的人物,译梵文的为天竺大首领伊舍罗等,证梵义的为天竺僧波若屈多等,证义的有沙门深亮、胜庄等,次文的有沙门承礼、云观等,润文官有当时著名的朝官文人卢粲、徐坚、苏瑨、崔璩等,监译官有宰相陆象先、尚书郭元振、中收令张说、侍中魏知古等。由于朝廷的重视,《大宝积经》的文字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在流传过程中,得到世人和后人高度的评价,玄宗时洛阳令徐锷撰写的《大宝积经疏》中极尽赞颂之词:“大乘章句,义不唐捐;小品精微拯无遗溺,能事毕矣,佛何言哉!”
      菩提流志自译完《大宝积经》后,不再译经,进行弘教、修炼禅观。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随驾到东都洛阳,住长寿寺。十五年十一月四日,嘱咐弟子五日斋戒,并令侍僧散去,右胁安卧,安然圆寂,享年一百五十六岁。
      玄宗闻知,敕赠鸿胪卿,谥号为“开元一切遍知三藏”。命内侍杜怀信负责丧葬事宜,所用一切,务从优厚,送葬时,引导灵车用的鹵簿羽仪,幡幢花盖层层叠叠,甚至填塞向南去的定鼎大道,这是历史上罕见的僧人丧葬事件,时人后人十分感慨,试观菩提流志的道尊德貴,也就不言而喻了。
      这一年,十二月一日,迁葬于洛阳龙门西北原,建塔、树碑以作纪念。

转载

发表于 2012-1-19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0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1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1 05:22 , Processed in 0.231506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