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96|回复: 0

[佛化生活] 1月6日龙泉日记:关于教制的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7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6日龙泉日记
“念法功德”系列之三十:
关于教制的讨论

  乙:当我们寺院敞开大门的时候,比如法会活动,我们就感到气息的躁动,这个时候怎么从教制上去协调?
  法师:首先大的原则就是僧俗分开,就是出家众与在家众是隔离的,当然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做到,是因为我们的硬件还在建设当中。至少我们内院除了法会期间,一般平时居士是不让进来的,除了个别时候打扫佛堂、五观堂,其他的时候不让进来,保证平时居士和游客不能进见行堂,不会跟我们接触。其次我们是按区域来分,师父设想下一个工程就是弘法中心,在这个熬峪沟南边,盖好之后,法会啊,接待啊,大型活动都挪到那边去,见行堂这几个楼都是僧团的区域。
  那么从活动的组织,接待也好啊,办法会,办活动,作为组织者这些人是一定要接触的,这是我们少量的法师做的工作,其他大量的僧众,特别的是初学者会有一个清静的修学环境来进行修行。能够更加静下来学修的同学,可以提供更加纯粹的保护,在闭关,保障你跟外面一点都不接触,几乎天天关起来学。那时候就不是环境的问题,而是你到底有没有道心,能不能学进去的问题了。所以环境的问题师父早已经给我们考虑好了。这个问题是跟教制有关系的。
  丙:我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在这篇文章最后师父说:要从传统的僧主俗从为中心单一型的教团结构,把它变成以正法为中心,和合为纽带的多元一体新型结构。怎么理解这句话?还有一个就是僧众和居士的管理怎么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法师:师父提到两个转型,一个是权威人格型为中心转成以正法为中心,第二个是僧主俗从的单一式的教团结构转成以和合为纽带的多元一体的结构。这是要解决历史上遗留下的问题。传统人格型高僧为中心也就是祖师型的佛教。祖师本身修证的功德很高,但是祖师一走了以后就散了。师父设想的是什么模式呢?举个例子,美国的CNN,很有名吧,很多年来都很有名,但我们是否知道CNN现在的总裁是谁?上任总裁是谁?以前的总裁是谁?至少我不知道,师父就举这个为喻,说我们佛教的教团应该是这样的一个模式才是健康的。比如说,大家知道某寺院很有名。不仅教内很有名,甚至于说社会上乃至国际上一听这座寺院,就说:我知道这个道场是一个正法道场,是一个佛教的一个非常好的道场,但他的住持是谁呢?人家不见得知道。住持换了,没关系,这个道场是非常好的。
  丁:北大、清华也是这样。
  法师:是的,当然这是需要一个非常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对吧?
  戊:是不是要以学院派为主呢?比如说赵朴老是中国佛学院的院长,他培养了很多僧才,是不是要把它弄成学院派呢?
  禅兴法师:不是说改成学院就可以了,佛学院的模式也需要摸索。师父说我们要办佛教大学,以正法为核心,这么大一个庙要有很强的修道的氛围。大家在这里面是要真的追求佛法,学修的氛围一定要浓厚,要超过其他方面。来到这个寺院里就体会到这是一个求法的地方,这里的人大家都在求法,并不是说只有师父坐在这儿我才有信心,如果师父不在这儿我就没信心。而是这个寺院有这样整体的氛围。
  己:像那难陀寺?
  法师:那难陀寺是座佛教大学,是吧?
  丙:那这不就是丛林学院化、学院丛林化吗?
  法师:总之这是师父心中的一个理想,这个理想要实现的话,要走相当长的路。包括要培养出一大批的优秀僧才,单单几个人是不行的,要有一大批优秀的僧才出来。所以我们这个道场的中心是什么呢?培养优秀的僧才。
  庚:还有一个问题。
  法师:这个问题没回答完,是吧?僧主俗从的单一式的教团结构变成和合为纽带的多元一体的新型结构。以前古代教团结构很简单,僧团是中心,汉传佛教在家居士历史上一直是一种散兵游泳的状态。居士们来庙里转转看看,实际上居士跟寺院的关系不是那么紧密的。那么现在要变成和合为纽带的多元一体结构,就是说我们这个僧团是一个组织化的僧团,我们的在家居士也是组织化的。要组织起来,有凝聚力。不仅这样,佛教要在社会上真正立足发展,要有佛教文化教育机构。现在仁爱慈善基金会,大国学基金会,实际上已经是以佛教面貌登记的在社会上的法人组织,这些组织的发展将来是重要的。将来还会有其他的组织,有佛学研究团体。文化的,慈善的,学术的,乃至于说像台湾的华梵大学,它是佛教办的社会上的大学。这样的话就多元一体了。各方面的机构联系起来。这样佛教才能以一个立体的多元的面貌走向社会,这样社会上看到佛教很发达,佛教很先进。我们会跟很多机构联合,北师大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在这里成立龙泉基地,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总之,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走入社会,影响社会。
  丙:那就是说还是僧众住持,俗众护持,只是要把俗众凝聚起来,形成一个共业。
  法师:没错,住持正法以僧众为主,这个意义是不变的,僧众来引导俗众。以前全靠僧主俗从太散了,它没有更多的社会化的组织。此外不仅是一个团体的共业,而是很多个团体一起的共业,以很多个团体的面貌来走入社会。你还有第二个问题,是吧?
  丙:就是以技术为指导的社会,我们僧团怎么去适应它,在组织制度上面?
  法师:第一个我们在事相上面,做事的层面,组织运作的层面,社会化的层面,也就是说在跟世间接轨的这些地方,我们僧团要向他们学习,不能说僧团做事效率这么低,那绝对会让人家观过。所以我们网络,博客、微博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能用的都可以用,但是我们背后的用心不一样,发心不一样。总之他们能够做到的先进的运作模式,我们需要学习,包括怎么样提高办事效率。在能力上、技术手段上、管理的方式方法上,这些社会上先进的我们一定要学习,否则不足以营造共业,不足以让别人产生信心,不足以和别人合作。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出家众要牢牢把握一个核心,在这个事相的背后我们的内心是否跟佛法相应:发心是否纯正,是为了佛法,是为了利益众生,为了弘扬佛法积累资粮。而不是为了现实的利益,为了名闻利养;再一个就是面对境界的时候我们内心能否调伏,我们是不是一直关照着我们的起心动念,调伏烦恼,忏悔业障。世间人是不会在意这些,对吧?把事做了就行了,起了烦恼不管,只要不影响事情,这些烦恼可以不理它,或者烦恼真的起来他就不干了。我们不行,我们做事的背后发心、持戒、烦恼的净化,这个一定是我们关注的根本。这个根本如果把握不到,那我们做的事是没有意义的,做久的话是会把自己干垮掉的,动机出偏差,做的事情最后也会瘫痪。另外上面说的是在与社会接轨的地方。纯僧团内部来讲这还是要以佛法的修持为中心。如果只一味强调技术,僧团就管不了,比如我们的电脑、网络管理,你管得了电脑,管不了内心也不行啊。所以僧团的核心还是以佛法的薰修为根本。
  丙:上面说了如何面对先进技术,那组织管理方面呢?师父09年说,僧团按执事制度运作,居士按组织架构运作,这两种制度有什么区别?和社会上的管理有什么区别?
  法师:我理解,执事制度分成各堂口,实际上和部门是一样的概念,只是修行的内涵不同。堂口的制度是祖师定的,在那时也是比较先进的制度。09年国庆以前我们是三个部,法务、教务、事务,每个部底下有分僧俗,好处是事情总有人盯着,部长会去关顾整体。堂口太多的话,就不容易关顾,可能会各自为政,关怀、统筹、教育上不容易形成一个合力。那时事情比较少,专业性不那么强,后来人多了,就变成现在的制度,首先是分僧俗,下面分得更细化,更专业。
                                                                       



本文转载在学诚法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echeng


有问题的同修,请到学诚大和尚博客提问。左侧点击‘我要提问’。
http://blog.sina.com.cn/xuecheng


北京龙泉寺网络佛学院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192280923

希望参加龙泉寺网络学佛可以加群151796018

欢迎您周末来龙泉寺做义工您可以加群87819397,了解相关信息。

龙泉网络佛学院于直播教室网络教学授课。软件下载地址:http://show.sina.com.cn/down.html安装后,申请一个帐号,--点左上方“查找房间”--输入房间名:“龙泉网络学院一”或者搜索房间ID:44738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4-24 18:35 , Processed in 0.317770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