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25|回复: 3

[大德开示] 阿育王福报是如何快速超过龙王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3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0 编辑

净界法师 这个就是我们讲的布施平等觉。当然,布施这个地方的着眼点,你说从自受用的角度,菩萨不喜欢贫穷,也可以这样讲,你如果要行菩萨道,你不能太过贫穷。我有这种感觉。你太过贫穷,你容易有偏激的思想。你要对众生释放善意会有困难。当然,你太有钱,可能也有困难。我发觉一个人能够行菩萨道,中等的,就是他不是很有钱,也不是很没钱,容易行菩萨道。太有钱的,容易对钱产生执着。越有钱的,越执着。但是太贫穷,可能也会有困难,当然,也有的例外,但是一般来说,太过贫穷的人,他会过度的保护自己。所以,从自利的角度,你今天不堕入贫苦,容易升起对众生的关怀。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你今天福报广大,你摄受众生就有摄受力了。你看佛陀灭度以后一百年,印度有一个转轮圣王,阿育王出世。阿育王他做王子的时候,这个人就有过人的聪明和个人的理想。他父亲是孔雀王朝第二代的国王。中印度的孔雀王朝。他父亲本来不想把王位传给他的,是传给他的哥哥了。但是他那个时候很有势力,他的父亲为了要折损他的势力,那个时候,边疆有叛军,他父亲就派他去讨伐叛军。给他很少的军队,希望他能够趁这个机会就此阵亡。没想到他的智慧过人,他以微小的军队就把叛军平定了。结果他的声望更高。最后,他的父亲也没办法,死了以后就把王位传给阿育王。阿育王是一个有理想,有谋略的人,他当然不可能只是在中印度安住了,他就把古印度,东西南北中,全部都统一了。当然,统一不是靠谈判,是靠征战。多年的征战造了很多的杀业。一个人有罪业,使得他内心躁动不安。虽然,他受用广大的福报,但是你心中摄受的罪业使令他寝食难安。后来,他因为过去有善根,有一个阿罗汉显神通度化了他。阿育王平常忙于公务,晚上的时候,就请他的师父来为他讲经典。阿育王在听经的时候,他突然间听到一段经文,才知道原来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就预言在中印度有一个转轮圣王在一百年后出世,就是阿育王。阿育王听了很感动,原来佛陀对我就有所授记。他听闻佛法的受益,再加上佛陀对他特别的??,他就希望能够供养佛陀的舍利子。佛陀虽然灭度了,但是他遗留的身还存在。他就跟他的文武百官说,你们给我查一查佛陀灭度以后,舍利子跑哪里去了。大臣找资料,大部分都到龙宫去了。这个时候,阿育王就带着广大的军队到大海去,呐喊,龙王,你赶快出来见我。讲了几次,龙王也没有出来。这个时候,阿育王就很生气,他说我是转轮圣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我所管辖的,大海也是我管辖的,他请龙王出来,龙王不见,这个时候他也没办法,他也不能跳到大海去。他就去请示他的师父。阿罗汉他一入定就知道,他说,大王,这个龙王跟一般的龙王不一样。这个龙王以前很喜欢修福报,修福报本来是可以到天上去,他的资粮可以使他到天上去。但是他这个人个性嗔心,慢心特别重,所以他变成龙王,所以他福报比你大。你跟他讲话,他根本不甩你。但是,阿育王他很急迫的要去供养佛陀的舍利子,他就问他的师父说,那我怎么办呢?我想供养佛陀舍利。在佛教里面,有没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让我急速的汲取福报。阿罗汉说,有两个方法。第一个就是持戒,修十善业。第二个,以平等心供养大众施。这个时候,阿罗汉尊者就要求阿育王,你拿两个同样是一公斤的黄金,一个打成阿育王的相貌,一个打成龙王的相貌,放在天平上。同样一公斤,龙王的相貌比较重。他说,等到这个天平,等到你比较重的时候,你就可以去找这个龙王。一个人有目标以后,他的修行就主动,积极了。他就广泛的使劲修福。终于有一天,天平是相平。后来,他再努力,他的重量已经超过龙王的相状了。这个时候,阿罗汉说,你不用带军队去了,你带一个侍者去就好了。阿育王带了一个侍者到大海去,三弹指,说,仁者,仁者,仁者。讲三句话,龙王就马上现身了。他说,大王,你有什么样的交待。他说我想供养佛陀的舍利子。你可不可以分一部分给我。龙王说行,就马上把他的舍利子分一半来供养阿育王。这个地方意思是说,阿育王刚开始对龙王下命令的时候,那个声音里面没有善业力的摄受,当阿育王广泛的修福以后,他讲仁者这两个字的时候,跟以前就不一样了。那个持戒修福的善业力一下子就能够摄受了。所以,他能容易使人家听出来。就是说,当你已经成就了智慧。我个人是觉得,你还没有智慧的时候,你的福报不要太大。因为,你要是起邪见,你造罪业可就重了。但是,当你有正见的时候,那你福报越大越好。因为你有智慧的主导,你的福报会用来利益众生。当一个菩萨成就智慧以后,下一个佛陀告诉,赶快修福报。因为你已经有智慧了,你眼界打开以后,福报会加持你的智慧。让你的智慧从内心的自受用,而开始去他受用。你可以用你的福报来帮助你的智慧来摄受众生。所以,佛陀劝勉我们,当我们成就智慧以后,你有了菩提心以后,一个菩萨,你不要堕落到贫苦的状态,因为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这件事情应该避免。
发表于 2011-11-23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0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0 编辑

阿育王与佛塔 (转) 提到佛塔,有一个人便不能不提到,这个人就是阿育王。 阿育王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统一了整个印度,是护持佛教的一位英主。 阿育王从小性情粗暴,据说,他即位之初,骄奢逸乐,凶暴至极,滥杀群臣,残害手足。其前半生,可说极其残忍暴虐,但当他皈依佛教后,却成为一位博爱仁慈的君主。 有关阿育王皈依佛教的因缘,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是在他继位的第八年,兵征羯陵伽,战况惨烈,死伤无数,阿育王追悔不已,遂入佛门。 阿育王归依佛以后,大兴佛事,到处建立寺塔,奉安佛舍利并供养僧众。据记载,由于阿育王所统领的国家有八万四千之多,因此,他下令建造八万四千大寺与八万四千宝塔。又有记载,阿育王为祈求疾病痊愈,建造了一千二百座宝塔,并每日供养二万僧徒。 山琦古塔 13.jpg 山琦古塔 上述记载阿育王建造一千二百或八万四千塔的具体数量未必准确,但他建立许多寺院和佛塔却是可信的。 这些宝塔,随着岁月的流逝保留下来的已经很少。 印度的山琦古塔(梵文Sanchi),可能是其中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3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0 编辑

我不求王位, 不求世财宝, 心怀无上愿, 愿成二足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1:58 , Processed in 0.326759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