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00|回复: 2

[大德开示] 信心与疑心----首愚法师《将心向明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9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42 编辑

信心与疑心----首愚法师《将心向明月》
在我们学佛的过程中,对于“信仰”,必须要具有绝对的信心,《华严经》里说:“信为道源功德门,长养一切诸善根”。而信心的反面即是疑心。禅宗有句话说:“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那么信心与疑心是否互相矛盾呢?佛法里又如何将此以统一呢? 《坛经》咐嘱品第十是惠能大师在涅槃前嘱咐弟子们转相传法教授的话,也就是弟子们向大师请益的一些问题,大师动用三十六对,其中信心与疑心就是一对,二者的意义却是恰恰相反,即如“是与非”、“空与有”、“善与恶”相对一样。然而相反并非矛盾。当然,若是以一般世俗的眼光来看,背道而驰的两个方向是绝对无法统一的,可是以佛法的见地而言,二者却无二致,矛盾里恰巧可以相辅相成。 世间上许多矛盾只要对道理有所通透即非矛盾,相反的还可以相互成就呢!所以对一个初学佛法的人来讲,佛法里面似乎到处充满了矛盾,譬如小乘教我们要发厌离心,想办法赶快离开五浊恶世,逃避世间。而大乘佛法却告诉我们不可光做个自了汉,要发大心。这么说来,小乘、大乘岂非自相矛盾了吗?“空”与“有”不也是互成对比了吗?简直太让人无所适从了!不然,事实上也正因为如此,才更显得见地上的重要。所以说疑心与信心也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而“充满信心”更是每一个学佛者心要的先决条件。没有信心,好比没有钥匙,入宝山却空手而回,纵使看到了宝藏,亦无缘取得。 那么仅凭信心是否就足够了呢?严格而言,还是不够的。信心对我们只是一种保护的作用而已,换言之,信心坚固只能维持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用个比喻来讲,像建造一栋大厦,需要钢筋水泥,而信心即如同水,有了水,才得以将沙、石溶合在一起成为混泥土。但是光有水泥仍然起不了什么大作用,顶多也只不过是一堆东西而已,并不能显现它潜在的精神与真正的用途。疑心好比钢筋,要有架构,就必须具备钢筋。同样的道理,各位学佛,信心到某个阶段突破不了,必然会起疑心,甚而时时自问:“我为什么要信呢?”聚积了许多“为什么?”不断的在脑海里盘旋不已,这也就是佛法里所谓的“正思惟”。 疑心”等于在不停的寻觅一条获得解答的路。找出“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的原因,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不可,如果找不到答案,你的信心必无法坚固、无法长久、亦无法深刻对自己,对别人都无法交代。由此可见“疑心”的可贵。进而言之,想要起一“正信念”,必须要有“正思惟”,也就是要有相当的疑心,然后更能锲而不舍的探讨,再把这种精神不断的延伸,而延伸又必须靠钢架(疑心),如此头尾相随,那巩固宏伟的大厦必当指日可待了,否则光是一堆没有灵魂的东西又有什么用处呢?于此就更充分说明了见地——正思惟的重要,以及“信心与疑心”之如何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了。
发表于 2011-10-19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42 编辑

感恩布施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9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5:42 编辑

以佛法的见地而言,二者却无二致,矛盾里恰巧可以相辅相成。 互为表里
敬礼一切佛及菩萨,一切大乘方等经典 敬礼法界一切贤圣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7:25 , Processed in 0.338831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