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60|回复: 2

[中医中药] 木桶的药物沐足学问于疗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7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广东人习惯称之为木桶沐足,"足浴".其实就是洗脚.洗脚,在广东人口中有个好听的名字——沐足。脚向来被认为是人体穴位汇集处,脚舒服了,人自然就经络打通,觉得精气十足。人就是个有趣的动物,除了自己吃穿住满足,还非得鼓捣点其他名堂,把身体的各个部位折腾得舒服了,才算没有白来世上。古时土葬,临死还可以带点本钱入土,如今都用火葬,走得时候想带点东西,也得是能烧得起来的,所以不如生时享用了再说。
  最早对脚部按摩有印象是在老谋子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各房姨太太为了伺候自己的脚,拼命使出浑身解数,争风吃醋,勾心斗角。如今沐足的风行,不知是封建社会残余的延续还是资本主义社会享乐思想的蔓延,虽说这种说法略带讽刺,但真正去沐过之后,还是有种“饭后洗个脚,赛过活神仙”的感觉。
  沐足桶也是中国传统的一种医疗保健手段之一,属于中医学的范畴。
  第一节 脚保健的重要性
  一、中医学对脚的认识
  据《史记》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一著名的医家,名叫俞附,俞通“愈”,就是治愈的意思,附就是足背,也就是指用脚来治病的医生。后来《史记》以“治病不以汤液醴酒而能一拔见病之应”来形容其医术之高超。由此看出,很早以前,人们对脚就非常重视,并且作了很深的研究和探讨。
  为什么脚对人体来说这么重要呢?这是因为人体的老化首先是从脚开始的。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故中医认为“鼻为苗窍之根,耳为神机之根,乳为宗气之根,脚为精气之根”,鼻、耳、乳是人体的三个方面的根本,只有脚是人体总的精气之源,是人体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医学的整体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内的各个组织器官、脏腑经络之间也是一个整体,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经络学说。《黄帝内经·灵枢》中指出,足部六经的“根”在四肢末端的井穴,且解释如下:“根者,本者,部位在下,皆经气生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1000多年来,经络学说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为不少病人解除了痛苦,说明这种理论是正确的。
  经络学说认为,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分别起始和终止于脚部。它们分别是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通过经络关系,分别与手三阴、手三阳经沟通,共同维持着人体气血的运行。脏腑的病变可通过经络互相影响,反过来,疏通经络、气血,又可达到治疗脏腑病变的效果。如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在胃脘部有病变时,按摩或针灸该穴位可以达到治疗胃病的效果,而且疗效显著。所以说,脚与脏腑的关系就是整体观念的缩影。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所谓 “本”就是生命的根本所在。这就明确指出了脾肾在脏腑中的作用特别重要。然而,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皆起始于脚部,可见脚部在生命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组织。为了强调这一点,人们常把脚称为“人之根本”,应该说一点也不夸张。
  中医认为,气血以动为贵,经络以通为要,只有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一旦气滞血瘀,经络闭阻,脏腑、组织、器官就要发生病变。而我们只要迈开双脚,就能推动气血的运行,气血流通就保证了全身各组织器官营养物质的供应。有一句人们非常熟悉的健康格言“生命在于运动”,就是告诉大家每天要适当地运动,运动才会促使气血流通,而大多数运动的过程是在双脚的带动下完成的,脚除了带动肢体运动之外,更重要的是推动气血运动。故有人建议,我们只要买双跑鞋,迈开双脚,就能走向健康、走向未来……
  二、现代医学与脚保健
  虽然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保证,但由于双脚离心脏位置最远,加上重力的作用,使血液从心脏流向双脚较为容易,而脚部血液回流心脏则相对较难,当大量血液积聚于下肢静脉时,下肢组织压力增加,必须依靠下肢肌肉泵的作用(即下肢骨骼肌张力增高和等长收缩,挤压下肢血管,协助心脏的泵血作用,迫使下肢静脉血液通过静脉瓣流向心脏,完成血液的体循环过程。因此,有人把脚誉称为人的“第二心脏”。下肢血液循环功能不佳,可影响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果我们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如跑步、行走等促使下肢肌肉进行收缩运动,可以帮助心脏把远端的血液回收,从而大大减轻心脏的负担,无形中起到了泵血功能,在这过程中,脚实际上充当了“第二心脏”的角色,这是脚被称为“第二心脏”的原因。
  双脚虽然远离心脏与大脑,但它作为人体不可分割的重要器官是勿庸置疑的。现代医学证明,人的脚掌密布了许多血管,有丰富的末梢神经。人体全息学说认为,脚上存在着与人体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调节全身健康状况的许多经络和穴位。双脚运动时,不断地刺激脚底,这种刺激可反射到大脑皮层,对大脑的功能有调节作用,并且通过中枢神经再间接调节内脏功能,对维持健康意义重大。正如巴宾斯基的试验已经证明的,当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时,用棉签棒划足底外侧缘,会出现足趾背屈,并伴有踝、膝、髋多个关节屈曲的反应。后来发现,这个试验对诊断中枢神经疾患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为了纪念这位有贡献的医学家,国际上将这种病理反射命名为巴宾斯基征,并作为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可靠依据之一。
  日本某医学博士报告说,一位女子因交通事故受伤,连续8年神志不清,昏睡不醒。死亡后解剖尸体时发现其大脑重量竟然比正常的人轻300克。该博士指出,这是由于多年来一直没有给予其双脚任何刺激造成的。说明脚底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关系密切,可以互相影响,互相调节。
  俗话说,“寒从脚起”。这是因为脚部离心脏较远,平时的温度较上身为低,如果不注意保暖或突遇冷空气侵袭,气温骤降,寒气就会从脚部开始侵入身体。会引起上呼吸道的毛细血管反射性收缩,使纤毛摆动减慢,排出异物的能力降低,抵抗力明显削弱,从而表现出咳嗽、鼻塞、咳痰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这说明脚部受寒后人体的免疫功能也会随之下降,从而导致条件致病菌的入侵及正常菌群的紊乱,出现各种症状。冬春季节天气寒冷,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大大增加,这也进一步证明脚与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联系。
  第二节 中药沐足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药沐足的作用
  药沐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一定的中草药,经过加工制成中药沐液,进行全身、半身沐沐或局部浸沐(如沐足、手臂沐、面沐等)的外治方法.药沐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是经过千百年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防治疾病、美容美发,强身保健的良剂。
  药沐液中的有效成分主要通过皮肤、黏膜、经脉以及络脉进入体内发挥作用,一些挥发性药物分子还可以从口、鼻呼吸进入机体。这样就避免了药物对口腔黏膜、消化道、胃的刺激,减轻了肝脏的负担,从而提高了药物的利用度,所以药沐是一种独特的给药途径。药沐给药较外敷给药更具优势,现代医学认为,药物渗透和吸收能力与皮肤湿度呈正比,也就是说,皮肤湿度高则渗透和吸收能力强;《医宗金鉴》也认为中药外用时,“借湿以通窍,干则药气不入”。所以,中药药沐在提高疗效上,较其他外治法更有重要意义。适应范围广是药沐的又一大特色,它在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方面颇具优势,尤其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中药药沐与内服法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不仅在治疗疾病上作用范围广泛,而且中药药沐对美容美肤更倍受人们青睐。中药药沐同时也是养生康复、强身壮体的重要手段。通过洗沐,还可以使皮肤汗毛孔通畅,皮肤的代谢能力及抗病能力增大,促进机体血液循环,降低肌肉的张力,有利于消除疲劳,促进睡眠,对正常人的养生保健和患病机体的康复都有良好的作用。在药沐治疗过程中,存在着药物的吸收、水的温度刺激、物理刺激、化学刺激、药水的协同作用,因而中药药沐是药物治疗与物理治疗的综合体。根据不同的病症,选用不同的药物,可以治疗不同性质的疾病。而适当的温度刺激可以起到锻炼身体,调整新陈代谢和防治疾病的作用。水的机械刺激,表现为静水压可以加强呼吸运动和气体代谢,压迫体表血管和淋巴管,使体液回流量增加,引起体内体液的再分配。水中的微量矿物质,可以改变身体与水之间的热交换,加强水疗的化学刺激作用。
  中药沐足是药沐疗法的一种,具有药沐疗法的各种优点,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我国古代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详细介绍了经络和腧穴,其中包括许多在脚上的穴位。如足阳明胃经中的解溪、冲阳、陷谷、内庭、 厉兑;足少阳胆经中丘墟、足临泣、侠溪、窍阴;足太阳膀胱经的昆仑、京骨、束骨、通谷、至阴;足少阴肾经的涌泉、然谷、太溪、复溜;足大阴脾经的隐白、大都、太白、商丘;足厥阴肝经的大敦、行间、大冲、中封等。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了足部有许多敏感反应点(腧穴),以及它们与人体五脏六腑的密切关系,也指出了刺激这些反应点便可达到治病的作用,中药的归经理论也认为药物可以通过特定的经络而达到对病患的治疗作用。据现代研究证明,一些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甲皱微循环障碍,尤其是冠心病、痛经、雷诺氏症、动脉硬化闭塞症等气滞血瘀患者,微循环障碍比较显著,主要表现为畸形微血管数增多,血管襻淤血扩张,血流速度减慢,血细胞聚集等。根据不同病种,沐足治疗20分钟后,再做甲皱微循环检查,大多数患者微循环障碍均得到改善,可见血管襻血流速度明显加快,血细胞聚集与襻内淤血减轻等。而健康人在沐足前虽无明显的微循环异常,但沐足20分钟后,也可见到甲皱管襻血流速度加快、口径增大、充盈度增加等微循环功能加强的表现,而微循环的改善又有利于药物的吸收,这充分证明,沐足保健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4-26 03:21 , Processed in 0.191688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