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565|回复: 6

[大德开示] 三位百岁高僧~念佛开示(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3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04 编辑

佛像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理想特征 各尊佛像的形体、容貌和姿仪皆祥和、宁静、端祥、庄严~~~
p1126369332.jpg
世上有没有三百岁的老和尚,末学不得而知。此处所说三百岁老和尚是指年龄总数接近三百岁的三位老和尚。其中两位年逾百岁,一位九十岁。 "慈悲念佛","持戒念佛","念佛念佛",分别是三位高人对末学的亲口开示,现追记于下,供养十方有缘。 慈悲念佛,开示慈悲念佛的是时年102岁的中原高僧上印下法老和尚,他一生充满奇异经历,可能是大陆目前绝无仅有的解放后包括文革十年浩劫期间也未曾还俗的老僧。末学不知过去生中怎样修来如此福报能意外成为他老人家的收刀关门弟子。本来是咱们当家师剃度的,可在预剃前一分钟当家师突然改变主意,把眼光投向了坐在一旁的老和尚,他的师父上印下法尊者。当时的情形,老和尚笑而不语,予以应允。结果当家师成了司仪,在大殿上,当他宣布恩师登座开示时老和尚缓慢而又稳健地上座。时间不长,只讲了约摸五分钟等。我等原以为饱经沧桑的老僧会有什么奇妙开示,不料他却第一句话就说。"作为出家人,要讲慈啊……" "慈悲是我们出家人的本份,念佛求生是最终归宿……"如此平淡的话,人人都会讲,而今出自一位阅尽世出世间种种幻化景象的老人之口,彼时,彼地,彼机,当下种种契入,实在难以言尽。想起了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的记载。当年大师与几位同修进京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辩融老和尚,老僧只教示大家,出家人不要贪图名闻利养……云云。莲池大师当时觉得受益匪浅。辞别老僧后,一行人出来的路上,有一年轻僧人不以为然,言词间流露出什么高僧大德,不过如此而已,谁都会讲,没什么稀罕嘛。莲池大师说,此正好显出高僧之超人之处,既便他不会讲什么,以其一生饱读经教,难道也不会从中寻章摘句,弄一些玄谈神论来搪塞我等吗?他给咱讲的是真实受用啊! 持戒念佛,这是出家前的经历。末学与一居士慕名前往川中佛教重镇---著名的"蜀中净土"乐至报国寺,拜访了也同样充满奇异经历的蜀中高僧,时年九十的昌臻老和尚。他当时肺心病复发,早已不再见客了。末学那天到时天已很晚,老人家已止静。次日刚用过早斋,天还没大亮,其侍者即通知末学到方丈室拜见和尚。老和尚略带倦容,言谈中间或有轻微咳嗽,一气讲了大约半个小时,没别的话题,只讲一件事:持戒念佛。虽然只有半个小时,途中却有五、六次被侍者打断。侍者说,医生说了师父不能多讲话,只能讲几分钟。每次都是俯身凑近和尚耳边,示意他不能再讲了。老和尚一边微笑着点头称是,一边却又讲开了。我等二人既觉着过意不去,又希望他老人家多多开示。许多人都知道老和尚的传奇故事。解放前曾做过国民政府县长,晚年以居士身份在成都担任四川佛学院教务长。在七十多岁高龄时,突然被乐至报国寺老方丈,一百零六岁的离欲上人几道加急电报催去。人一赶到寺庙,老人却已圆寂,按老人遗愿,当即在遗体前即为昌臻剃度。刚一剃度的昌臻法师也同样按照老人生前吩咐当即继任住持。此等离奇事例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吧。法师继承离欲上人遗志,大兴净土法门,蜀中净土乐至报国寺在短短十余年间蜚声海内外。而就这样一位不可多得的高僧,集九十年人生经历及数十年弘法生涯,所欲传示后人的,仅止一句持戒念佛而已。 念佛念佛,拜访昌臻老和尚之后月余,又与两位居士上了峨眉山,那是末学1991年最初皈依佛门之地,如今旧地重游,同时是参拜恩师上普下全老和尚墓塔。不想在此处的报国寺邂逅了另一位一百零二岁的高僧---通永老和尚。同是四川境内,同是报国寺,一在乐至,一在峨眉,说起两位老人,其间还有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几年前,昌臻法师正在乐至报国寺为弟子讲法,年近百岁的通永老和尚不期而至,进得讲堂,步履艰难的老和尚即向昌臻法师行跪拜礼!前者虽然年轻十来岁,辈份却长一辈,通永老和尚向师叔行大礼,本在情理之中。不想昌臻法师执意不受,随即也对面跪下作还礼---同志们请设想当时情景:一个年近九十,一个年近百岁,两位白胡子光头和尚就这样面对面跪在讲台上,谁也不肯先起身……台下数十名法师居士一时目瞪口呆望着两位可爱的老人,一时传为佳话。再说这位通老,末学过去知之甚少,但也从一些资料上有所耳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其百岁之躯,日诵佛号十万声!这是令许多身强力壮的修行者也望而生畏的功课。那次巧遇,也让末学亲自见证了这个奇迹。老和尚当时在侍子搀护下来到院中,坐于一藤椅上,左手握一念珠,嘴唇微微启合---那是不间断的金刚持念。末学上前请求开示……话末说完---老和尚或是经历此类事太多了,不容末学问话讲完。扬起拧着念珠的左手:"念佛!念佛!"仅止四个字! 这就是棒喝!禅门里有棒喝,而净土门内,这位百岁老人的"念佛!念佛!"更是一句震彻天地的棒喝!!! 末学当时的心态,就是震撼! 三位老人,三位饱经沧桑的出家人,他们集一生智慧的结晶都没有离开"念佛!" "慈悲念佛","持戒念佛" 更为精彩的就是"念佛!念佛!" 坐在藤椅上,扬起左手的那个神态,那个毫无表情的眼神,那个一刀截断行人所有烦恼妄想的智慧眼神,那个容不得半点商量、半点讨论的眼神,切切告诉天下有缘人:念佛!念佛!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十方诸佛自然护念。 护念即是守护忆念,令其安稳,无诸障难。故知:念阿弥陀佛,即是念十方诸佛;生极乐净土,即是生十方净土;能以此利,即能普利一切。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十方诸佛名号。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观音势至,自然相随;并有其他大菩萨不请自来,二六时中,欢喜拥护,令念佛人,离诸恼乱,常得安稳。故知:但念弥陀,即已通念诸大菩萨,观音势至,自在其中,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菩萨。 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获得大利,具足无上功德,当然超胜任何咒语;何况一句弥陀是佛中之王,光中之尊。故念佛之外,不必改口另外称念其他咒语。《大经》之流通分佛告弥勒菩萨言: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故知:念佛即是无上大利功德,则一切咒语即诸行门,皆是有上小利功德。故有智之人,当舍有上小利之余行,而专念无上大利之六字洪名。 又,《佛说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经》言: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佛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清静了意妙行,即是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而说偈曰: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舍利佛!若有众生,闻说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欢喜踊跃、至心称念,深信不懈,于现在身,受无比乐;或转贫贱获得富贵,或得果免宿业所迫病患之苦,或转短命得寿延长,或怨家变恨,得子孙繁荣,身心安乐,如意满足。如是功德,不可称计。 故知:一句弥陀是佛王、法王、咒王、功德之王。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佛,即是总持总念诸佛、诸菩萨、诸经咒、诸行门。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亦谓该罗八教,圆摄五宗。既得临终往生净土,亦或现世身心安乐。《大悲经》言: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磐界,不可穷尽。《观经》言: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经》言:若人以四天下七宝,供养佛及菩萨、缘觉、声闻,得福甚多;不如劝人,念佛一声,其福胜彼。《大智度论》云:譬如有人初生堕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满中七宝,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后恶世,一声称念阿弥陀佛,其福胜彼。善导大师云:自行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较也。戒度法师云:佛名乃积劫熏修,揽其万德,总彰四字,师父称之,获益非浅。用钦法师云:今若以我心口,称念一佛嘉号,则从因至果,无量功德,无不具足。莲池大师云:极乐依正,言佛便周;佛功德海,言佛便周;一切功德,言佛便周。 弥陀万德之名号:无一愿不包罗,无一行不体备,无一佛不贯彻。弥陀乃万德名号,一名才举,万德齐圆,不期于福,福已备矣。持名乃善中之善,福中之福。举其名兮,兼众德而举备;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余,越三祗于一念,其诸圣于片言。藕益大师云: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佛以大愿作众生多善根之因,以大行作众生多福德之缘。持佛名者,善根福德,同佛无异,则---声,悉具多善根福德也。 净土法门,三根普摄,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圆收圆超一切法门,甚深难信。释迦如来,说此无藉佝劳修证,但称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予浊恶众生。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永明禅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 何愁不开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 阴境若现前 瞥尔随他去省庵大师云:一句弥陀 是斩群邪之宝剑一句弥陀 是破地狱之猛将一句弥陀 是照黑暗之明灯一句弥陀 是渡苦海之慈航一句弥陀 是出轮回之径路一句弥陀 是脱生死之良方一句弥陀 是成佛仙之秘诀一句弥陀 是换骨髓之神丹八万四千法门六字全收一千七百葛藤一刀斩绝 彻悟禅师云:一句弥陀佛:是阿伽陀药无病不疗是如意珠王无愿不满是生死苦海之慈航 无苦不渡是无明长夜之慧灯 无暗不破念佛时即见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三际同时,更无前后。 古德云:一句弥陀无别念 不劳弹指到西方不用三祗修福慧 但凭六字出乾坤莫讶一声超十地 当知六字扩三乘若人但念阿弥陀 是名无上深妙禅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旁人行 敬请常念: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净土宗第八代祖师~西方发愿文---云栖莲池大师
发表于 2011-10-13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04 编辑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4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0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10-14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4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04 编辑

看了广钦老和尚临终的慈悲示现~你就老实啦~~~ 老和尚在往生前约一星期开始,每天昼夜都自己猛力出声地念佛,那种「使尽每一口气恳切呼唤阿弥陀佛」的念法,非常人可及,大众轮班跟他大声念,尚且声嘶胸痛气力难支,何况他九十五岁的高龄!一般人临终呼吸尚且无力,一切不能自主,他却如健将突出五浊的重围,有弟子恐他以近月不食的体力难以支援,故建议老和尚说:「师父,我们念,你听就好!」老和尚瞪大了眼,斩钉截铁说:「各人念各人的!各人生死各人了!」说罢又大声恳切地自己念佛,然而在往生前第六天,他忽然演出了一幕极其余韵深远的戏,末学思之,深觉足以提供大家作为警惕:那天,老和尚忽然一反平常教人专念阿弥陀佛的作风,突然很紧急命大众为他诵「大藏经」,大藏经浩如烟海,真不知从何诵起,于是请问老和尚要诵哪一部?老和尚答:「总诵!(台语)!大众就赶紧请出一大部一大部的藏经,搬得气吁喘喘,看他老人家一副决定要往生的样子,心中又急又难过,更不知从何诵起,老和尚就说:「看你会什么经,通通给我诵!」于是大众便一部部诵起,心经、金刚经、药师经、地藏经……。在这紧要生死关头,才发现连仅仅二百多字的心经都几乎要诵不顺口,可说是口诵心焦。当这大众搬大藏经一部部诵时,老和尚只幽默一笑,径自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点也没受周围诵经声的影响。末学感觉老和尚这一笑,真是当头的一棒!请问这幕突来的演出中,谁真把大藏经「总诵」了?惟老和尚他念念清楚分明,又念念恳切有力的「南无阿弥陀佛」,真正「总诵」了大藏经!我们切莫疑惑老和尚怎么临时改变了题目?他老人家是非常擅长用反面手法发人深省,令人亲自体验个中滋味,而产生刻骨铭心的效果,毕竟修行是「行」出来的,不是说听了事;在医学院纸上谈兵跟看血淋淋的病人,显然大不相同!大家也许会发现老和尚这番演出,和雪公老恩师的「万法精华六字包」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般人临终苦不堪言,只「阿弥陀佛」四字都念不出来,何况诵经,何况诵大藏经!我们还是敬遵「老实念佛、莫换题目」的教导,免得好似练了十八般的武艺,到苦时不知用哪一招,天天换题目,仿佛很有学问,又仿佛和很多佛菩萨都有交情,临终时却心乱如麻,不知念哪一尊好。其实阿弥陀经中说:六方佛都出广长舌相,赞叹阿弥陀佛,劝众生信受念佛,求生西方。就显示了我们念阿弥陀佛,所有的佛菩萨都欢喜,就是「总诵」! 老和尚往生前两天亲自打木鱼教弟子念佛,这其中尚有很有趣的意蕴,他老人家把许多佛菩萨名字前面都加了「南无西方极乐世界」的字眼,比如「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文殊师利菩萨,南无西方极乐世界普贤菩萨,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弥勒菩萨……」末学体会—老和尚为我们点出:这些伟大的菩萨都在西方可以会见,只要像他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便可与各位菩萨把臂而行!末学曾和一位医师上山请教他老人家,这位医师请问「如何打坐才能打通气脉」,老和尚回答:「不必打气脉,一心念佛证念佛三昧所有气脉自然全部打通!」这是自在的过来人给我们的忠告,聪明的大家都不必要走冤枉路,免得临终后悔莫及,及早准备资粮,像老和尚老早就说:「我已经买好车票,是对号的!」学长们的票是否已经买好了呢?是对号的?还是自愿无座?还是不想上车呢?还是早些准备好,以免像末学在他老人家往生之后,上山去念佛,念了几小时,眼泪直流,念不出一句好佛来供养他老人家,头低垂着不敢抬起,因为没有做到老人家的教诲和咐嘱,惭愧和忏悔,但愿学长们早日买到对号头等车厢的票—上品上生的金台! 还未老实念佛的同修们,你们作何感想呢? 还不快去 念佛!!! 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4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0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5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6:0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14:20 , Processed in 0.264511 second(s), 19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