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15|回复: 7

[大德开示] 净空法师:欲望是刀口的一点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6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6 编辑

净空法师:欲望是刀口的一点肉(转) 净空.jpg 香港是这样一个奇怪的地方,热闹的地方很热闹,清静的地方很清静,大浦地处远郊人迹稀少,除了公路上偶尔飞弛过的几辆车子就是远山绿树,衬着南中国那浩大的碧兰白云,竟也一种深深辽阔与寂寞,若你细心,站定,和一百年前的人一样,都能听到远处传来的悠悠的蝉声。 净空法师的房子就在大浦深山里,开车进去要在山里转很多个圈,几幢式样简单的独幢楼中,混在差不多的民居中间,看不出有什么不同,香港地狭租贵,三层楼的房子,每层不过二三十平米,但收拾得整洁干净,一幢用来会客,一幢用来自住,一幢用来讲经,人称老法师的净空法师平日里就在这几幢房子间转来转去,今年八十五岁的老和尚,身材高大,脸色红润,脸上看不到一丝皱纹,他的脑子依然很清醒,性格依然鲜明,答问题时言语简短,不愿答的问题他就沉默不语。     在当世的高僧大德里,净空法师是最名的那一个,他没有显赫背景,更无一张学历;仅仅凭着持续五十三年不断的讲经弘法终成一代名僧,令他在大陆名声雀起的是早几年一套风行一时的光盘《和谐拯救危机》,凤凰卫视王鲁湘的采访更将净空带入了精英阶层的眼中。 乱世之中如一道清流,安定了无数迷颗迷罔的心 “第一次讲经33岁,我一出家就开始讲经,当时是在台北,那时候在石普罗寺,三藏佛学院。”他首创“佛教就是佛陀教育”,并在网路开设讲经课堂,在形式上,净空法师更像一位佛教老师,以讲经为主业,他在台湾多年,又辗转新马,还去过澳大利亚,最近几年,他在香港定居下来,原因是“离家近一点”. 他交游广阔,有一本厚厚的彩页书专门记载他与各国政要、富商们来往的照片,还有他到各地去参加各种会议得到领导人接见以及荣获各大学荣誉教授的事迹,他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信众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亦有不少名流朋友,李嘉诚,查瓦利,陈晓旭…… 净宗大师索达吉堪布就曾高度赞叹过净空法师对净土宗的推广,事实求事地说净空法师确实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佛教,也接受了佛教。 有关净空法师的过去,资料极少,官方认可的是这样的,他俗名徐业鸿,安徽人,1927年出生,9岁时已开始独立生活,煮饭、洗衣服,因为打仗一家四口四个地方逃难,14岁遇上中日战争,天天逃难,“你们湖南的地方,衡阳、常德、桃源……我都呆过……”他一口气数了湖南七八个地名,记忆力煞是惊人,贵阳读小学,抗战胜利曾就读于南京市立第一中学,22岁到台湾,是做“小公务员”,他信佛前爱读历史传记,33岁时毅然出家,“就是老师做主。章嘉老师(藏传高僧)他希望我出家,希望我学释迦牟尼。” “一般33岁的男人,都在养家糊口赚钱,你怎么会想到要出家呢?” “这个是救国家,救民族,救全世界,不是一个家庭的事情,我从14岁就没有想过家了,就想着国家的事情。” 后来一起吃饭的时候,我八卦,“老法师,您出家之前,爱过俗家女子么”? “没爱过。”回答得斩钉截铁。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老法师对自己的理念终身奉行不渝。 对于俗世人眼中求不得的爱情,净空法师显然已经了断清楚,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6 编辑

八十五岁的老法师过着差不多的生活,每天早上大约五点半起床,刷牙洗脸,梳洗完毕,看一个小时的书,然后散一个小时的步,十点钟开始讲经,一口气讲上两个小时,吃完饭要在屋里趟圈半个小时,一边消食一边说点闲话,随身弟子都认为能跟着老法师趟圈是莫大的福气,下午小睡一下,4点再开始讲经,净空法制的道场出人意料的小,一幛小楼的三楼,不到二十平方米的一个小小的摄影棚里,布了灯放了摄影机与三台硕大的电视,每天,成千上万的信众都可以在网路上直接看到他宣讲佛法与人间道理, “您实际上就是过着讲经的生活。烦不烦?天天讲,年年讲,对着几台摄影机。” “越讲越快乐,你是没办法知道的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比那个还高,这是人生最快乐的事。”他笑嘻嘻地说。 摄影棚的左侧,有一个小小的柜子,他的随侍告诉我,那是老法师的三宝殿,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都有讲究,“你问老法帅为什么不去哪个寺庙当主持,这个小柜子就是老法师的三宝殿,早课晚课他也做,但是简单,弘法不在于道场大不大,气不气派,而在于真的能帮到人,老法师最不重的就是形式。” 老法师的三宝殿里各色神像奇全,其中还陈列着现今国家领导人的照片,这在他,亦是世间法. 每天讲经面对的墙上挂着六张大照片,母亲是一个,还有先后师从的几位恩师,当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活佛章嘉大师与儒学大家李炳南,还有夏莲居和黄念祖老居士,他最爱提的是自己在方东美先生的教导下信了佛,从此明白“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而在诸位老师中最特别的是一位中年女士,随侍介绍那位叫韩馆长,在老法师出家后处境最为困窘的时候这位叫高韩锳的居士借出文化馆给他讲法,而且合家护持,让他借住自家17年。 “每次讲经之前先拜拜他们,讲经的时候看着他们的像,也好像在在跟他们汇报,心里很安宁”。老和尚说。 他是孝子,随侍们笑着说起他和他母亲的逸事,他出家在外多年,有一年他正讲经,母亲来探他,他照常讲完经了再下来见老母亲,老太太抹着眼泪说很想他,他正正经经安慰老人家,说:“你想我就多念念阿弥陀佛。” 这是佛家人的无情也是佛家人的有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6 编辑

对话  关于教育 嘉:我记得您曾经在一个讲演里提过女人应该待在家里面照顾小孩,陪伴小孩长大,但是现实情况是,男人根本养不起一个家,必须两个人出去工作才能养活一个家? 法: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几千年的传统从秦始皇一直到太平天国,欧洲、罗马都是这样的。真正丢掉这个传统是近100多年,所以世界产生这么大的灾难,以前老说在中国过去女子没有地位,那是完全不懂得的中国古代,在中国古代,女子的地位比男子要高。 嘉:怎么可能?   法:男人只是赚钱养家,女人要负责教育下一代,你家里面出圣人,出贤人都靠太太,所以太太不得了,太太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周文王是圣人,文王的祖母太姜,他的母亲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叫太姒,叫三太,圣人的母亲就叫太太,太太教出来的儿女都是圣人,太太是最高最高的称呼了,没有比这个更高了。 嘉:这真是第一次听说……     法:根本的教育,就是扎根的教育,从出胎到三岁这一千天,这是扎根教育,谁教的?母亲教的。所以在中国古礼,母亲就太伟大了。从怀孕教起,叫胎教,这是外国人作梦都想不到的。中国对妇女这个教育,对妇女的重视,超过男子。你看古礼里面讲的,丈夫你能不尊敬你的妻子吗?你的妻子她的使命是替你们这一家族养育下一代,你能不感恩吗?你能不尊敬吗?你不尊敬她,就是不孝父母、不孝祖宗,这话说得多重!女子所负的责任相夫教子,你家里头能不能出贤人,能不能出圣人,关键就在妇女,妇女的使命比男人的使命大得太多了。国家有圣贤从哪里来的?母亲教出来的。    嘉:那你觉得一个现代女性可以在教育小孩和工作当中兼得吗,一方面是照顾小孩,一方面是工作,现在90%的女性都是在工作。    法:现在教育小孩不行,为什么?她自己没受过教育,怎么教育小孩,因为传统文化丢掉至少是500年,她自己不懂,她父母不懂,她祖父母也不懂,曾父母也不懂,应该到高祖父母才懂,没有这一点这个社会一步一步走向灾难,女人的工作比男人更重,你现在小孩都不教,都交给保姆,所以社会变成这个样子了,你就想到这个代价是多么沉重。   嘉:那我们现在的教育系是成功教育?   法:你们懂成功,但你们不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法:人与人之间关系最重要的就是真正的爱,中国几千年教育的核心就是父母唯亲,就是从这里发扬光大的,这种亲是天性,你看母亲对小孩的关心,小孩对母亲那个表情天真可爱,那是人的本性,中国教育的根起源就是这里,这种爱如何能保存一生,这是教育第一个阶段,第一个要求。第二个要求就是这种爱把它发扬,爱你的家人,爱你的国家,爱社会,推而广之。所以中国传统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现在人不懂得爱,也不懂得爱自己。   嘉:人如何懂得自爱。   法:要学文化,要建立信心,现在整个社会人没有信心,人没有信心对自己身体来讲,免疫系统破坏了,所以病毒会进来,对你居住的地方来讲,这个地不健康,土地会惩罚你,所有灾难的原因都是贪嗔痴慢疑造成的,人心坏了。慈禧太后执政把中国传统文化断送了,她让人叫他老佛爷,佛是自封的么……上行下效,这100年大家抛弃了之后,就演变成今天这个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6 编辑

关于婚恋    嘉:在我们这个时代,男性越来越追逐权力以及成功,因此得到世俗的享乐,女性也变的很拜金,宁愿在宝马里面哭泣。   法:错误,也很可怜,现在人都不知道因果。    嘉:这有什么因果呢?    法:这是破坏伦理,破坏了伦理道德就要受到惩罚,现在人不相信,死了之后他就后悔了,后悔来不及了,你活在这个世间造太多的孽了。男人都是往下走的,走的路都是下坡路,都是畜牲地,这个不能讲,讲了人反感。    嘉:我有一个朋友,嫁了一个老公,这个老公莫名其妙有了第三者,不但离婚还要转移家产,她就非常想不通,第一想不通为什么爱人会这么对她,第二她想不通为什么我这么好人家要背叛我,第三没做坏事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    法:苦乐都是自己感觉的。因果通三世,这个原因找出来,找出来之后心里就平衡了。不是说这辈子就是今世,其实这一秒之前就叫前世,现在就是现世,下一秒就是下一世,就这么简单,你把前世和后世讲太远了。因果就是如果我们到银行提钱,你提的时候花的时候很高兴,结果到夜里的时候,银行来跟我要钱,你的分期付款要还了,你欠银行10万,为什么他不用还呢?银行说人家是来提10万,我也提10万,银行说:他提10万是提他的存款,你是来银行贷款,难道你不用还吗?所以当你还债的时候你会很不高兴,如果你了解的话,债总算还清了,就很高兴,如果你不了解,为什么要来跟我要钱,就很痛苦,是因为你不了解你现在。    嘉:所以说受苦是快乐的,煎熬也是快乐的。    法:确实快乐。还债你不快乐?      嘉:有些女人事业很成功,可是婚姻却很不顺利,您一般怎么安慰这种女性?      法:每个人积下的福是不一样的,像渣打银行跟香港银行两个不能共通的,你香港银行有很多钱,可是你渣打银行的户头是欠钱的,所以有钱归有钱,债还是要还的。为什么要诸恶莫多,多行善事,就是为了多种善因,只要不再作恶了,缘就把握在自己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6 编辑

关于财富 嘉:我们是俗人,俗人没有别的东西,大家只想着挣钱……    法:挣钱有什么用,我从来不挣钱,就像我命里是没有财富的,我这几十年用多少钱,钱从哪里来的,我不知道,有一户头,人家捐过来的,但人家怎么样捐过来我就怎么样用出去,每年至少要捐一千万,也没有人专门给我管财务,帐单我从来不看的。就签一个字,钱不知道。我前世没有修为,就修了一点智慧,所以说改变命运靠自己,给自己积一点福,积一善缘。    嘉:其实有时候想想人生真的很不公平,有些人那么有钱,有些人为了一个那么小的房子还要非常非常努力干一辈子……    法:你不了解那个状况,人家是前世修来的,李嘉诚他有个顾问叫陈伯,他前年过世了,是一个非常高明的人,我认识李嘉诚是他给我介绍的,他告诉我,李嘉诚30多岁从潮汕到香港,他那时候问李嘉诚,你希望将来拥有多少财富?李嘉诚说:3000万就心满意足了,他就告诉他,你命里有财库,你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会成,做生意是讲缘的。所以李嘉诚一生全听他的,等于是他的最高顾问。你看李嘉诚挣钱挣得多吧,可他要天天要吃安眠药才能睡着,他小我2岁。赚钱是命,用钱是智慧,他有那个命,没那个智慧。这话我当面跟他讲。 嘉:我自己特别爱买东西,怎么办?    法:欲望是假的,欲望就是刀口切除了一点肉,看着很鲜,付出的代价非常多。你那个开心很短暂,过后就是哭,你要想都是想办法赚钱,如果你没有那个什么多快乐。一件衣服可以穿上20年,一个电冰箱好好的保养至少用50年,你不要跟人家比,比的时候你就累死了,你不比的时候,比他快乐多少倍,自己想想看不错,是有道理,你不要去跟人家比。    嘉:怎么样才能不去比较呢?    法:你不需要跟他比较,我们比快乐,比心清静,比智慧,比这个,我一天到晚多快乐,智慧开了之后就不用去学,什么都懂了。     嘉:比如说现在的观念是什么,出名要趁早,享受要趁早,先透支了信用看再说,现在的生活是这样的。    法:但是晚年就会非常非常惨,中国人说年轻吃苦,因为有体力,能扛着,晚年哭的时候非常凄惨,中国人享乐是在晚年,跟外国人不一样,中国是年轻小孩到社会去,要严格管教,要为生活去奋斗,晚年享福,中国是这么一个思维的方法,外国人是少年时儿童是天命,中年是战场,晚年是坟墓,中国人真是少年是含苞待放,中年是战场,晚年是天堂,不一样。    嘉:您觉得中国人活的更幸福。    法:当然,但是中国人和外国人学就完蛋了,他就不幸福,他要和老祖宗学的话真幸福。    嘉:那您觉得人生最必要的财富是什么?    法:就是心地清静,这是真正的享受,一无所有,但什么都不缺。    嘉:这是您的境界,   法:对,一切随心,人家给什么你吃什么,没有挑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6 编辑

关于心态 嘉:佛教里面常叫人活在当下,怎么样活在当下。    法:不要想过去也不要想未来就是活在当下。    嘉:是不是在喝水的时候就觉得这个水是甜的,你在吃饭的时候觉得这个米是香的,这个就是活在当下。    法:你当下的时候吃饭不要分别它,喝水也不要分别它,那你就真的是活在当下,没有分别。不觉得它香或者甜,喝水就是喝水。你的心就平静了,那个时候就是其乐无穷。    嘉:我看您老是面带微笑,您想到什么事情那么开心?    法:我不想事情,想事情就会不开心。脑子里是空白,那个空白里面了充满了能量,充满了美好。喜悦是从内心来的,不是从外面来的,外面刺激是像打吗啡似的,那是有副作用,从内心里面真正发出欢喜。    嘉:能让内心那么平静,这是一种修为,但是大部分的人心都是乱的,很躁的,比如我自己,我在做一件事情都是在想做到最好,但是当它达不到我的目标时候,我的心里就会不舒服,为什么自己没有尽到力。    法:这就是你不够,如果你足够,你没有想到他都自然给你。你能得到一样东西,不是你运气好,是你有修行,运气不会白白掉下来,你看你们今天来采访我,就没有下雨,报道今天下雨,但这边偏偏不下雨,配合你们来采访,这不是运气,是福报够了,有福。尽心尽力去做事,尽了你现在的智慧,现在的能力,目前的智慧、机缘只有那么多,目前的成就就那么多,你就不要想大鱼大肉,等你的能力多了,智慧开了,你能做的事就就会更多,只要尽力。    嘉:所以其实是不知足。    法:对了,你自己找到答案了。放下是最快乐的,什么都不想,从内放下贪嗔痴,从情趣放下,从物质外面现象放下,不要去贪念,这些东西是假象,有很好,没有也很好,一个心态,不要喜欢这个讨厌那个。    嘉:难道你会不喜欢一个人,或者讨厌一个人。    法:我们都喜欢,没有讨厌的,确确实实,对一般众生都感恩。    嘉:这个要多么宽大的心才可以做到。    法:现在就有了,心本来就宽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6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6 编辑

后记: 1.jpg 净空法师是个有有趣的人。     初看正经,实则诙谐,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前世只修下一点小聪明。”他是个出家人,却有着普通名人的烦恼,到大陆去还要保密,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拥上来无数人,要合影要签名要墨宝,“我根本就不想出名,不晓得怎么会搞这么多莫名奇妙的事出来,惹来麻烦。” 年轻时他是个很帅的小伙子,现在也是一个很帅的老头,他长了一对可爱小虎牙,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自有一种天真气。 身上穿着最普通的灰色的和尚袍,见客时再加一件棕色的广府凉绸衲子,“我改造了一下,加了个领子”他得意地抚着领子说,再配上常见的白底黑面收口布鞋,他有一顶很俏皮很漂亮的竹编的鸭舌帽,到哪里都戴着,他不吃晚饭,中饭要吃两碗,饭菜皆朴素,惟一跟人不同的是他多一碗红薯,他坐头等舱空姐给他系上白餐巾,于是讨了一条回来,自己剪开做个扣眼,扣在和尚袍的纽扣上,充当餐巾,他觉得这样很好,每餐都要系。    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是一个被宠着的老小孩,他的身边总有一大堆人,有的为他工作,有的纯是义工,信他的人一听到他的名字就扑倒在地,他爱一切美的东西,摄影师给他带去一技牧丹,他很喜欢,拿在手上闻个不停,然后问这个能不能种活,有人说能种活,他就赶紧把花交给花匠,“赶紧种在小花园里,因为这个花很漂亮。” 世俗人带着疑问而来,问那些差不多的问题,老法师回答也差不多,他二十多年没看过报,生活在他自己那套完整的体系里,这套理论在信众看来是至理无缝隙,可是在当下这个末法时代,有时末免无力有时则引起误会,最后我问他,学佛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认命吧!他迅速地答道:就是要认识你的生命。认识之后要改造。    那不就是那句老话,万般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他也点点头,这是古话,绝对正确。认识命,然后努力去做好它。 走的时候,他随侍送了我们很多入门书,后来我回去第一本挑出来的书就是净空法师讲了凡四训,封皮就是八个字,“改造生命,心想事成。”这些大俗话在净空法师看来是理所应当,人间至理,但不懂的俗人还真难明白。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里说到佛祖捻花不语,只有迦叶微笑以对——所谓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即付诸于汝。可是这世间迦叶不多,知音难找,智者难寻。 那心月孤圆朗中天的境界,还须入我门来。 所以,到底,大和尚还是寂寞的     原载于嘉人第九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26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7:26 编辑

一者 礼敬诸佛。 二者 称赞如来。 三者 广修供养。 四者 忏悔业障。 五者 随喜功德。 六者 请转法轮。 七者 请佛住世。 八者 常随佛学。 九者 恒顺众生。 十者 普皆回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3 08:21 , Processed in 0.300213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