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50|回复: 3

[佛教文化] 佛教发心之法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0 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48 编辑

《中部.削减经》: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尊者大周那,晡时从静坐起,诣世尊处。 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尊者大周那,白世尊言:“世尊!于此世,生种种之见,即关于我论或关于世界论者。以此等为初思念之比丘,应如何舍离此等诸见耶?” 世尊曰:“周那!于世,生此等种种之见,即关于我论或关于世界论者,于此等见之现行处,对此以如实正慧而观,即:‘此非我所有,此非我,此非我之我。’如是,舍如是此等之见、离如是此等之见。 若于此,今有比丘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成就初禅而住。而彼思念:‘予以削减而住。’然而,此等于圣者之律不称为削减,此等于圣者之律称为现法乐住。 又,若有一比丘,已息寻、伺,于内清净,心成一向,无寻、无伺,定生喜乐,成就第二禅而住。而彼思念:‘予以削减而住。’然而,此等于圣者之律不称为削减,此等于圣者之律称为现法乐住。 又,若有一比丘,不染于喜,而住于舍,正念、正智,以身正受乐,即圣者之所谓成就‘舍念乐住,’成就第三禅而住。而彼思念:‘予以削减而住。’然而,此等于圣者之律不称为削减,此等于圣者律称为现法乐住。 又,若有一比丘舍乐、舍苦,先已以灭喜忧,不苦不乐而舍念清净,成就第四禅而住。而彼思念:‘予以削减而住。’然而,此等于圣者之律不称为削减,此等于圣者律称为现法乐住。 又,若有一比丘,超越一切色想,消灭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故‘为虚空无边’,成就空无边处而住…成就识无边处而住…成就无所有处而住…成就非想非非想处而往…于圣者之律称为寂静。 于此,周那!汝等应作如是削减。即:‘其他之人为害之作者,但我等不为害之作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杀生者,但我等为离杀生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不与而取者,但我等为离不与而取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非梵行者,但我等为行梵行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妄语者,但我等为离妄语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两舌者,但我等为离两舌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恶语者,但我等为离恶语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绮语者,但我等为离绮语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贪欲者,但我等不为贪欲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嗔恚心者,但我等为离嗔恚心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抱邪见者,但我等为正见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邪思惟者,但我等为正思惟。’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邪语者,但我等为正语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作邪业者,但我等为作正业。’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邪命者,但我等为正命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邪精进者,但我等为正精进。’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邪念者,但我等为正念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邪定者,但我等为正定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邪智者,但我等为正智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邪解脱者,但我等为正解脱。’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缠于惛沈、睡眠者,但我等为离惛沈、睡眠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掉举者,但我等不为掉举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怀疑者,但我等为离怀疑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忿怒者,但我等不为忿怒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抱怨恨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覆伪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恼害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嫉妒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悭贪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诈诳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诈瞒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顽迷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过慢者,但我等不然。’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难说者,但我等为易说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恶友,但我等为善友。’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散逸者,但我等为不放逸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不信者,但我等为有信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无惭者,但我等为知惭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无愧者,但我等为知愧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寡闻者,但我等为多闻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懈怠者,但我等为精进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忘失正念者,但我等为确立正念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为无智慧者,但我等为成就智慧者。’应作削减。 又‘其他之人染于世俗,固执自见,为难舍性者,但我等不染于世俗,不执自见,为善舍者。’应作削减。 周那!对善法发心,我说益多,何况以身口而随此耶? 是故,‘他为作害者,但我等不为作害者。’而应发心。又‘他为杀生者,但我等为离杀生者。’而应发心…乃至…‘但我等不染世俗,不固执自见,为善舍者。’而应发心。 周那!譬若有恶道,为回避之,应行其他平坦之道。又,若有恶渡船场,为回避之,应至其他良渡船场。如是,为回避为害者,而不为作害。为回避杀生者,而禁杀生。 为回避不与而取者,而禁不与取。为回避非梵行者,而有梵行。为回避妄语者,而有禁妄语。为回避两舌者,而有禁两舌。为回避粗恶语者,而有禁粗恶语。为回避绮语者,而有禁绮语。 为回避贪欲者,而有不贪欲。为回避嗔恚心,而有不嗔恚。为回避邪见者,而有正见。为回避邪思惟者,而有正思惟。 为回避邪语者,而有正语。为回避邪业者,而有正业。为回避邪命者,而有正命。 为回避邪精进者,而有正精进。为回避邪念者,而有正念。为回避邪定者,而有正定。为回避邪智者,而有正智。为回避邪解脱者,而有正解脱。 为回避缠于惛沈、睡眠,而离惛沈、睡眠。为回避掉举者,而有不掉举。为回避怀疑者,而有超越怀疑。为回避忿怒者,而有不为忿怒。为回避怨恨者,而有不为怨恨。为回避覆伪者,而有不覆伪。 为回避恼害者,而有去恼害意。为回避嫉妒者,而有不嫉妒。为回避悭贪者,而有不悭贪。为回避诈诳者,而有不诈诳。为回避诈瞒者,而有不诈瞒。为回避顽迷者,而有不顽迷。为回避过慢者,而有不过慢。 为回避难说者,而有易说。为回避恶友,而有善友。为回避放逸者,而有不放逸。为回避不信者,而有信心。为回避无惭者,而有惭。为回避无愧者,而有愧。为回避寡闻者、而有多闻。为回避懈怠者,而发心精进。 为回避失念者,而有确立正念。为回避无智慧者,而有智慧之成就。为回避染于世俗,固执自说,为难舍者,而有不染于世俗,不固执自说,为善舍者。 周那!恰如一切不善法应趣于卑劣之存在,一切善法应趣于高贵之存在。 如是,作害者为了升于高贵之存在、而有不害,杀生者为了升高贵之存在,而有禁杀生。不与而取者,为了升于高贵之存在,而有禁不与取…染于世俗,固执自说,为难舍者,为了升于高贵之存在,而有不染于世俗,不固执自说,而有善舍也。 周那!自身陷没于泥泞,而欲救他人出泥泞者,是不可能也。自身不陷没于泥泞,而欲救他人出泥泞者,有是理也。 自身常被调御、不善教导,而又不自般涅槃者,而欲调御他人、教导他人,使人般涅槃,当不可能。 自善调御、善教导,又自般涅槃者,而欲调御他人、教导他人、使人般涅槃,有是理也。 如是,周那!作害者欲般涅槃,应先为不害者。杀生者欲般涅槃,应先回避杀生。不与而取者欲般涅槃,应先回避不与取。非梵行者欲般涅槃,应先守梵行。 妄语者欲般涅槃,应先回避妄语。两舌者欲般涅槃,应先回避两舌。粗恶语者欲般涅槃,应先回避粗恶语。绮语者欲般涅槃,应先回避绮语。 贪欲者欲般涅槃,应先回避贪欲。嗔恚心者欲般涅槃,应先不嗔恚。邪见者欲般涅槃,应先立正见。邪思惟者欲般涅槃,应先正思惟。 邪语者欲般涅槃,应先正语。邪业者欲般涅槃,应先作正业。邪命者欲般涅槃,应先有正命。邪精进者欲般涅槃、应先有正精进。邪念者欲般涅槃,应先有正念。 邪定者欲般涅槃,应先有正定。邪智者欲般涅槃,应先有正智。邪解脱者欲般涅槃,应先正解脱。 缠于惛沈、睡眠者欲般涅槃,应先离惛沈、睡眠。掉举者欲般涅槃,应先不掉举。怀疑者欲般涅槃,应先超越怀疑。忿怒者欲般涅槃,应先不忿怒。怨恨者欲般涅槃,应先去怨恨。 覆伪者欲般涅槃,应先不覆伪。恼害意者欲般涅槃,应先去恼害意。嫉妒者欲般涅槃,应先不嫉妒。悭贪者欲般涅槃,应先不悭贪。诈诳者欲般涅槃,应先不作诈诳。 诈瞒者欲般涅槃,应先不作诈瞒。顽迷者欲般涅槃,应先不顽迷。过慢者欲般涅槃,应先不过慢。难说者欲般涅槃,应先为易说者。恶友者欲般涅槃,应先为善友。 放逸者欲般涅槃,应先为不放逸。不信者欲般涅槃,应先有信。无惭者欲般涅槃,应先有惭。无愧者欲般涅槃,应先有愧。寡闻者欲般涅槃,应先有多闻。 懈怠者欲般涅槃,应先发心精进。失念者欲般涅槃,应先确立正念。无智慧者欲般涅槃,应先成就智慧。染于世俗,固执自说,为难舍者,欲般涅槃,应先不染于世俗,不固执自说,而为善舍者。 如是,周那!我说削减之法门,说发心之法门,说回避之法门,说上升之法门,说般涅槃之法门。 周那!当愿依师而得声闻之利益、以怜愍之心而为者,此皆 由我怜愍汝等而为也。 周那!于此树下、于空闲处,应多作禅修,勿放逸、勿后悔,此即是我对汝等之教训也。” 世尊如是说已,尊者周那欢喜信受世尊之所说。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1-9-10 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0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48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0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49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5 06:06 , Processed in 0.250646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