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2111|回复: 31

[佛化生活] 慈悲是一种巨大的能量及睡梦中保持正念的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1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04 编辑

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他能获得的能量就有多大;一个人如果慈悲心常在,那他的心量也能像宇宙一样博大,他就会拥有无坚不摧的巨大能量;一个修炼人在真正放下生死的时候,心中怀着的是永恒的慈悲。人世间的以恶治恶,无法起到根除邪恶的效果;当一个人能用他的慈悲心去感化敌人的时候,那种能量是比刀剑更强有力的武器。以宽容与忍让接纳对方的攻击,以微笑回应俗人们的讽刺与挖苦,以包容对待他人的误解与过失。不急不躁,忍辱不辩,对众生之苦充满恻隐与怜悯之念,淡然而无畏,慈悲而祥和,那就是觉者永恒的心态。
慈悲待人并不需要过多的话语,微微一笑就能把慈悲的善念传达给他人。慈悲是一种真实的能量,它能溶化人们内心的冰雪。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或修炼人之间的间隔,无论人们如何用人的办法努力去消除,都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这是因为人的办法缺乏能量。但是慈悲的力量却能化解一切冤缘,使人世间的一切因果回圈得到善解。慈悲之光胜过千言万语,它能使心灵之间的怨恨与间隔顿时消失于无形。
慈爱众生并给与其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痛苦,称为悲;救度他人的灵魂使其不致堕落就是对众生的最大的慈悲。慈悲是完全放下自我为他人着想的一种境界,也是修炼人彻底放弃情欲之后所产生的纯净善念。慈悲之光威力无比,它能融化人世间一切不善的物质,照亮宇宙中的任何一个角落。
慈悲能唤醒众生内心深处的善念。一个修炼的人即使身陷魔难之中,慈悲也能在瞬间成为他最有力的法器,铲除邪恶,救度善根尚存的生命。心怀慈悲,正念正行,无往而不胜。
转载

点评

正法指数: 5.0 精彩指数: 3.0
正法指数: 5 精彩指数: 3
心怀慈悲,正念正行,无往而不胜——顶顶  发表于 2011-9-2 23:52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04 编辑

睡梦中保持正念的方法 以前曾听一些出家人说过:慈悲是一种高尚的心态,是一种智慧的表现。然而,在人世间对物质利益与名誉的追求之中,根本无法去理解和体会慈悲的真正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能改变自私自利的后天形成的观念,就无法做到慈悲待人。慈悲的心可以沟通无限的能量;慈悲的行为可以引发无限的能量;慈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 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他能获得的能量就有多大;一个人如果慈悲心常在,那他的心量也能像宇宙一样博大,他就会拥有无坚不摧的巨大能量;一个修炼人在真正放下生死的时候,心中怀着的是永恒的慈悲。人世间的以恶治恶,无法起到根除邪恶的效果;当一个人能用他的慈悲心去感化敌人的时候,那种能量是比刀剑更强有力的武器。以宽容与忍让接纳对方的攻击,以微笑回应俗人们的讽刺与挖苦,以包容对待他人的误解与过失。不急不躁,忍辱不辩,对众生之苦充满恻隐与怜悯之念,淡然而无畏,慈悲而祥和,那就是觉者永恒的心态。 慈悲待人并不需要过多的话语,微微一笑就能把慈悲的善念传达给他人。慈悲是一种真实的能量,它能溶化人们内心的冰雪。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或修炼人之间的间隔,无论人们如何用人的办法努力去消除,都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这是因为人的办法缺乏能量。但是慈悲的力量却能化解一切冤缘,使人世间的一切因果回圈得到善解。慈悲之光胜过千言万语,它能使心灵之间的怨恨与间隔顿时消失于无形。 慈爱众生并给与其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痛苦,称为悲;救度他人的灵魂使其不致堕落就是对众生的最大的慈悲。慈悲是完全放下自我为他人着想的一种境界,也是修炼人彻底放弃情欲之后所产生的纯净善念。慈悲之光威力无比,它能融化人世间一切不善的物质,照亮宇宙中的任何一个角落。 慈悲能唤醒众生内心深处的善念。一个修炼的人即使身陷魔难之中,慈悲也能在瞬间成为他最有力的法器,铲除邪恶,救度善根尚存的生命。心怀慈悲,正念正行,无往而不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04 编辑

睡梦中保持正念的方法
紫柏大师问僧海州:“你念佛常有间断吗?”
“合眼睡时便忘了。”海州回答说。 
“合眼就忘了吗?!”大师震威一喝,说:
“这样念佛,念一万年也没用!从今以后,直须睡梦中念佛不断,才有出苦的希望。 
“若是睡梦中不能念佛,忘记了。一开眼时,应该痛哭起来,直向佛前叩头流血,或念千声
万声,尽自己力量便罢。这样做了二三十次以后,自然能在大昏睡中念佛不断
“世上很多念佛人,有的念了二三十年,有的尽一生都在念佛,可是到了临终,却是没有
用。“为什么呢?这是由于在睡梦中不曾有念佛的念头。要知道,人活着如觉,人死了如
梦,所以梦中念佛的人,临死自然心不散乱,一心往生了。 
“念佛的心真不真,勘验关头,须在欢喜、烦恼中取得证明。这时,真假的心,很明显地可
以辨别出来。如或梦中间断,即依此法勇猛精进,则现在自得受用,临终自得往生也。
“大抵上,真心念佛的人,于欢喜、烦恼中,必然还是念念不间断的。因为欢喜动他不得,
烦恼也动他不得。烦恼欢喜既然不能动,那么,死生境上,自然不会惊怖。 
“现在人念佛,遇到一些微小的或喜、或怒景象,就把‘阿弥陀佛’撇到脑后去了,怎么能
得到念佛的灵验呢?
“如果依照我的方法念佛,真的能于爱憎关头不忘失这句‘阿弥陀佛’,假使在目前日用中
得不到受用,临终又不得往生,我的舌根必然坏烂!”
(明代紫柏大师

点评

正法指数: 5.0 精彩指数: 5.0
正法指数: 5 精彩指数: 5
赞叹,大德法语  发表于 2011-9-3 00: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04 编辑

精选我喜欢的九个禅宗故事,看完大开智慧 一、放下   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   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忍不住了,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04 编辑

二、还要我放下什么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大意是:在禅修的道路上,我抛弃了一切,下一步怎么做?   赵州禅师答:“放下吧。”   严阳尊者说,已经两手空空,还要我“放下”什么?   赵州禅师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来!”   严阳尊者听到这里,忽然有所领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04 编辑

三、洗钵去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早饭后,他来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师,我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   赵州问:“你吃粥了吗?”   僧人答:“吃粥了。”   赵州说:“那就洗钵去吧!”   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这位僧人有所省悟。   赵州的“洗钵去”,指示参禅者要用心体会禅法的奥妙处,必须不离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的喝茶吃饭,与禅宗的精神没有丝毫的背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04 编辑

四、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独坐参禅,默然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在安祥打坐于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过了一个下午,师父起身,没说一句话,打个手势,他把一休领回寺内。   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的旨意,独坐门外,思悟师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连鸟语水声也不再明晰。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开寺门,走了进去。   师父问:“外面怎么样?”   “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有了。”   “不”,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领悟了师父的苦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04 编辑

五、磨砖作镜   道一十二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   道一说:“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道一被这种噪音吵得不能入静,就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   怀让禅师:“我磨砖作镜子啊。”   道一:“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   怀让禅师:“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道一:“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禅师:“这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   道一沉默,没有回答。   怀让禅师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着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听了怀让禅师的教诲,如饮醍醐,通身舒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04 编辑

六、人生咸淡两由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因战事而滞留宁波七塔寺。   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来拜访。他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   夏丏尊不忍地问:“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夏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04 编辑

七、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师是至交,两人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东坡居士自觉修持有得,即撰诗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诗成后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品赏,禅师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即叫书童带回。   苏东坡以为祥师一定是对自己的禅境大表赞赏,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   这下东坡居士真是又惊又怒,即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   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佛印立即怒气冲冲的说:“佛印,我们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认同我的修行,我的诗,也不能骂人啊!”   禅师大笑说:“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苏东坡听后恍然而悟,惭愧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5 06:06 , Processed in 0.271391 second(s), 18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