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013|回复: 4

[佛化生活] 禅与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30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4 编辑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唐朝,进入了黄金时代,从诗歌到绘画,从音乐到雕塑,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这些文化艺术领域火山爆发、高原崛起式的突变,都与佛教的传播尤其是禅宗的兴起、繁盛有着极大的关系。 自从佛教东传,中国文化艺术受日益受其影响。尤其是到了盛唐,政治清明,思想开放,刚刚兴盛的禅宗,以其独具一格的思维方式、超然物外的洒脱飘逸、通天彻地的广博智慧,赢得了文人士大夫的倾睐。他们谈禅、习禅,思想上有一种禅理化的倾向,不知不觉里引起了他们生活情趣的变化,自然而然,也会反映在他们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他们以禅入诗,以禅入画,以禅入乐……艺术思维日益由粗糙浅直,走向宏深精微,进而产生了质的飞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唐代诗歌的发展,绝对不仅仅是格律的创制与文字的成熟,促使它发生质变的力量,正是诗人习禅,以禅入诗;禅者写诗,以诗说禅;禅中有诗,诗中有禅。 知空禅师曾经与一位文友说道:“今山僧与居士评诗,居士与山僧谈禅,何耶?自古诗情半个禅。以禅为诗,以诗为禅,无可无不可也。” 禅的渗透,使得诗的魂魄更有灵性,变得更加空明灵透、飘逸超脱,达到空前的审美境界。所以,元好问说: “诗为禅客添意气,禅是诗家切玉刀。” 正是禅的修养、禅的体验与禅的领悟,成就了许许多多伟大诗人:王维,白居易,孟浩然,刘禹锡,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陆游……。在他们的作品中,诗的意象与禅的意境去留无痕,水乳交融,产生一种物我两忘、意味无穷的独特美感,从而达到涤荡世俗污浊,向往人生解脱的高洁情趣。 同时,随着禅宗的兴盛,祖师们为了阐释不可说、不可道的禅,多用偈子、诗颂“绕路说禅”。于是,诗歌海洋中诞生了一朵奇葩——禅诗。禅者有着大死大活、大破大立的气概,独具“芥子纳须弥,于一毫端现大千”的大智慧;加之禅者开悟之后,精神上获得了绝对的自由,因此他们的气质转变得超逸、洒脱、豪放,与诗人的气质相近;更主要的是,他们的日常思维方式转化成为直觉型的灵感思维:“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所以,禅者吟诗不用像诗人那样“为赋新诗强说愁”,随手拈来,即是大好诗篇: 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大海纵鱼跃,长空任鸟飞。 第一个明确提出,深入禅定的心灵状态与诗歌创作的精神状态相即相融的,是“清境派”的创始人——禅僧皎然。而他的的学生、大文学家刘禹锡也曾契入、描述过这种境界。 刘禹锡天生与佛有缘,他幼年时期曾经就学于著名的诗僧皎然,所以皎然也是他诗歌创作的的启蒙老师。他曾经是“永贞革新”的主要成员,政坛失意后,被流放了长达二十二年。因此,他有了大量空闲时间打坐参禅。在一次静修中,在灵明不昧的禅定状态下,他无意之中窥探到了一个天大的秘诀: 诗境与禅境,相近且相通! 他详细描述道:“能离欲则心灵空明虚静(因戒而生定),心灵明静则森罗万象映入(禅定显发智慧),此时,如形之于诗词,其词美妙而深邃;若赋之于声律,其曲婉转而灵动。所以,自古以来,有许多禅僧以惊人的诗才闻名于世。因禅定而得到诗的意境,故而脩然以清;由禅定显发的智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到宋代,禅宗如狂飙突进,风靡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文人士大夫更是以参禅、谈禅为时尚。他们在禅修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现,参禅与写诗有着几乎一致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悟”——参禅须悟禅境,学诗须悟诗境。 天才诗评家严羽首发“诗禅一致”之先声,他指出:“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不知禅,亦必不知诗。”——要知道,严羽本身就是一位禅者。 从此,诗与禅便更加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 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韩驹《赠赵伯鱼》) 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 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吴可《学诗诗》) 欲参诗律似参禅,妙趣不由文字传。 个里稍关心有悟,发为言句自超然。(戴复古《论诗十绝》 学诗浑如学参禅,悟了方知岁是年。 点铁成金犹是妄,高山流水自依然。(龚相《学诗诗》) 转载
发表于 2011-8-30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4 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9:24 编辑

“吾心似灯笼,点火内外红。有物堪比伦,来朝日出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5 21:54 , Processed in 0.208704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