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3026|回复: 32

[个人原创] 【原创&香积】花开见佛悟无生(佛历2555年七月廿七)——为般若奥运加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6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香积】花开见佛悟无生——为般若奥运加油!

——佛历2555年农历七月廿七日!感念佛恩!

人生世间,一场幻戏,欢喜忧悲,终为灰扬

仅见空空,枯木寒岩,无生暖气,何来慈悲

理本一相,事幻化生,生生不生,随缘安忍

……

我还是我,只是在学习成长,没有以前那么恣意任性、痴心妄想的强求

我不是我,到访只是梦境,心事仍可承载,未能置身事外,尘埃尚未落定

……

只知道“历境炼心”以前自己说的多么的轻巧,却不知这4字的分量。

只记得一位恩亲曾在一切未发生时,对我讲过“我感恩人生中最黑暗的那段时间,那反而是我最积聚力量、能量的时候……”

我一路欢歌,以为踩在了鲜花上,却发现踩在了荆棘丛中。

点点滴滴、连环相扣!

当一切坍塌,信念崩溃的时候,当我连这短暂时光中,从儿时碾死了蚂蚁都扒拉出来,不知哪来的“罪恶滔天”才遭此报时,泣血饮泪的忏悔时,当我最终再也撑扛不住、决定以死谢罪的时候。我那时不知还能为我的父母家人留下什么,.似乎只有我不在了,一切的尘埃才落定。才能够去不“斫伐父母家人善根”,才能够将“世间的仇怨是小,而斫伐善根,毁人慧命……”的惊惶抛却!……

国家4A级景区,于闹市中的净土。我是个“着相”的人,却在那个时候一下子知道了什么是旁若无人、身命是如入无人之境……

于山门,一步一叩首,“咚”的感觉到了额头与青石板的碰撞,才会觉得虔诚、心安。觉不到痛,大概,心痛到麻木了,外在的一切皮肉的痛感,反而会减轻心里的苦

“把心升起来!”心中不停回想慈言,却泪若雨下,越是想升起来,越是责骂自己没本事做到!

正如、此时,想将心沉到当时境遇,却也不得。

当时,只想,一路的叩行恭祝,心至佛知的!算作我送给恩亲的最后一份生辰的祝愿!

……

“在外修行不易,莫丢失菩提心”——有多么的不易?或许只有失去才明白。想珍惜时却以错过。却感恩师公的慈语“相逢的人最终还会重逢”“解铃终需系铃人”。

……

经历过来之后,我才知道了那句“在最黑暗的时候,在人生的最底谷,反是最积聚能量的时候……”的分量与不虚!!!

“舍身命报佛恩”是对正法渴求、对佛陀感恩的金刚坚心!佛陀果真要你的身命吗?

不如留好难得的身命去延续慧命。

好好地生活,好好的在生活中去修正、完善、践行佛法。

通过考验与磨炼——花开见佛悟无生!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 +3 收起 理由
小圆 + 1 赞一个!
香馨 + 1 好好地生活,好好的在生活中去修正、完善、.
笑獅 + 1 随缘安忍!花开见佛悟无生!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香积】花开见佛悟无生——为般若奥运加油!

——佛历2555年农历七月廿七日!感念佛恩!


火焰化红莲,同感清凉,共感佛恩!

花开见佛2.jpg
我说心中大苦,老和尚看我血书的僧伽吒中的偈子言:知道!

止不住的哭,老和尚不语,只默默递我毛巾擦脸。

拉家常一般的对我讲起他的母亲,他的母亲也是吃过很多苦的人,,,。

原来,人生都要去经历,不然不“圆满”,一些苦痛、缺憾无法去逃避,只是早、晚而已。

老和尚说,你有福气,趁年轻,吃点苦头、摔打一下,胳膊腿的搁折腾。少年得志不是福。

令我走,又如叮嘱小孩一般“记得给你爸爸妈妈做饭呀,给爷爷刮胡子”……。

我记得,我会做到,做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香积】花开见佛悟无生——为般若奥运加油!

——佛历2555年农历七月廿七日!感念佛恩!


随缘安忍、所行无碍,共感佛恩!

面.jpg
一碗素斋面,很温润的汤水,顺滑的面条,菜料也美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如何做得好吃的素食?

——用心。不是为自己而做。

怎样用心?

——用爱。

为什么陆羽的师父眼睛看不见了,却能在一盏茶中,吃出是陆羽的味道?体会到那份相通的心境,就能做出好吃的饭菜,泡出好喝的茶。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我所知道的虚云老和尚(转)

文:朱镜宙

百纳.jpg
虚云老和尚,或将是吾国禅宗史上最后一位押阵大将。他的一生行业,海内外早已耳熟能详,无待再说。最近圆寂云居,噩耗传来,无问识与不识,莫不一致痛悼。各方友好,更迭来函,要我写几句有关老和尚的经过事迹。自惭业重,随侍日浅,所记未能及其万一。所望当世贤达,各就见闻,详加阐述,使此一代耆宿,嘉言懿行,永留世范,亦后死者应有之责也。
  
1.老和尚所到之处,皆以兴修祖庭为职志。若鸡足山的祝圣寺,曲江的南华寺,乳源的云门寺,与夫最近云居山的真如寺等是,然当修好一寺,即急急觅人住持,然后肩负一袱,仍自行脚去也。故终其一生,未尝有一椽之私筑。
  
2.老和尚一生,若坐若行,若与人接谈,总是双目视地三尺。即偶一举视,立即下垂,虽与人摄影亦然。古人所谓行亦禅,坐亦禅者是。
  
3.老和尚夜行,无论月夜或黑夜,均不燃灯。或恐其年老有失,掌灯导前。老和尚必挥之去,谓有灯反碍其行。予私询之曰:“老和尚双目,是否夜间放光?”师不答。
  
4.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春,南华传戒,予往随喜,始获朝夕亲承謦欬。戒期圆满后,老和尚将去云门,指挥重建祖庭工事,留予襄助南华僧校。予要求同去云门,师曰:“云门吃的住的,都不及南华,恐你受不了这种苦。”予当时私自默忖道:我不是想出家么?为什么不乘此机会,先去练习出家人的生活?遂坚决要去,师云:“也好,如果住不惯,我当送你出来。”居云门三月,上海来电促回,始匆匆拜别,老和尚果伴送至韶关。其不妄言类如是。
  
5.光复初期,路则到处坑陷,汽车燃料,惟有木柴,由韶关至乳源八十华里,须四至五个钟头始达。途间时有劫车之事,惟对老和尚,则敬礼有加,不敢稍犯,予至是始明白老和尚伴送之意。车头司机台,颠播较弱,票价比普通亦稍昂。但老和尚每次往来,必与众僧杂坐车厢中。众虽苦劝,不听。老和尚躯干高昂,车敝路坏,头顶时与车顶相撞,致血流被面,勿顾。
  
6.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春,老和尚忽患恶性疟疾,高烧不退。云门地居乡僻,医药不便,迁延月余,仍未复原。时南华将放戒,一再遣人,请老和尚主戒,均以病辞。时有安徽马居士,少曾留学日本,历居要职,系师在家弟子,此次率妻女同受具戒。长沙张居士,湖南大学毕业,曾任财部稽核等职,三十未娶,亦受具戒。马、张二人,前来云门,长跪不起。老和尚鉴其诚,始勉允之。自云门至南华,一百二十华里,时当春雨,处处积潦,必须左右蛇行,方得前进。老和尚大病之后,体力未复,长途远征,疲劳万分,迨至马坝,即不能支。时已夜分,极思稍憩,问言:“此间有无僧寮?”众答曰:“无。”师坐地不复能起立。众欲以椅畀之行,不许。并嘱众前行,马坝至南华,约十八华里,直至午夜,始达寺门。先是,老和尚屡促予与众人先去南华。予察知其意,乃答言:“弟子愿侍老和尚同行。”师曰:“我之行期无定,汝病体未复,应先去休养。”予曰:“老和尚高龄,又当病后,理宜节劳,弟子当侍老和尚同去乳源乘车。”师曰:“常住无钱,汝宜先自速往。”予曰:“车费有限,弟子力能负荷,请不必以此为虑。”老和尚最后始曰:“凡一日步行可达之处,依律不许乘坐舟车,如予坐车,何以令众?”予曰:“老和尚体力衰弱,众所共见,仍以节劳为是。”师无语。次晨,不待众僧粥毕,已自负袱先行矣。
  
7.一日晨,予与数僧侍老和尚同去马坝候车至韶关。将发,临时以肩舆畀予行。遍觅老和尚不得,问之侍者,言已先行有时矣。予急乘舆前进,行至三里许,见老和尚以洋伞贯包袱,肩负而行。予急下舆,拜于道左,请老和尚登舆。答曰:“我脚力尚健,汝系病后,宜多节劳。”予曰:“老和尚徒步,弟子乘舆,天地间安有此理?”师曰:“我行脚已惯,汝不可与我比。”彼此谦让移时,无法解决,最后我请将包袱放在轿内,师亦不许。
  
8.予以时局急变,请老和尚同去台湾暂避。师叹曰:“台湾我去过,男女杂居,有同尘俗。我去,说不好,不说又不好。”予曰,香港何如?”师曰:“五十步与百步之间耳。”
  
9.民国三十七年,南华春期放戒。马张二居士,屡促予同受具。自维嬴弱,如不能持,反玷僧誉,故未敢与。又促予受菩萨戒,予曰:“菩萨发心,处处为人,吾亦未遑也。”二君请不已,始勉允之。当时所用,系《梵网经菩萨戒本》,内有数条,专为比丘菩萨僧受,居士应须回避。引礼师以予等跪久,命稍起休息。师不可。只得仍跪如前。迨老和尚迎请众圣毕,开始说戒,始命起去。岭南气候,农历四月,已极炎热,薄薄的夏布海青、夏布单裤,跪在高低不平的泥土上,为时约莫一小时又半(礼诵时不算在内)。而且必须竖起腰梗,稍现懈怠,引礼师就要说话,跪得两边膝盖,又酸又痛,不觉汗如雨下。
  
10.老和尚每遇说戒时,语气沉重,声泪俱下,听者莫不动容。尝谓:“受戒容易守戒难,如能于千百人中,得一二持戒之人,正法即可久住,佛种即可不灭。”
  
11.予侍老和尚日浅,老和尚从未对予显过神通。但据一绍兴余居士(忘其名)语予,抗战时期,渠在离韶关十余里处,经营煤矿,以受时局影响,周转失灵,约计须有二十万元,方可渡过难关。但韶关僻处粤北,既无健全的金融机构可以通融救急,即私人少数商贷,亦谈不到,且其所负,皆系工资居多,即倒闭破产,亦无法了结。筹思再三,惟有自杀,方可不了了之。因久闻南华名胜,在此生死边缘间,思欲一鼓余勇,亲去礼拜,以了宿愿,乃驾车前往。不意甫到山门,即有一僧迎前问曰:“居士是否姓余?”答言:“是。”僧云:“老和尚命予相接,请去方丈室少休。”遂随之行,一面私自忖道:我之来此,事前既未通知,老和尚何以得知我来?既抵丈室,老和尚即云:“我有现款二十万元,预为修建南华之用。世乱年荒,存此恐多不便,拟暂放尊处,以便随时取用。”遂取款付余。余赖此款,得济难关,与予言时,犹感激不尽。予语余君:“居士与虚公,必有宿世甚深因缘在,非今生偶然事也。”他如千余年之枯树,重发新枝。久竭之山泉,长流不息。皆为予所目睹者也。
  
12.老和尚语予:“老年人参禅不宜,最好还是念佛。”云门每晚皆有坐香,亦殷殷以念佛相勖(即:相勉)。其尤难能可贵者,南华重建工程落成,求一继任住持,久不可得,言下时以才难为叹”予曰:“有清定师,黄埔军校毕业,随军入川,始行剃度,从能海大师学密,为入室弟子。现方宏法上海,戒行均可。”老和尚急曰:“汝可约之来。”予曰:“恐定师不能舍其所学。”答曰:“无妨,南华偏殿甚多,只要不在主殿作密法即可。”予曰:“不得能大师许可,清师仍不能来。”嗣得清师复函,固以未得海大师命,未有结果。从这二件事来看,老和尚虚怀若谷,只要与宏法利生有益,绝无世人门户之见。其人格伟大处类如是。
  
13.徐蚌会战,相继失利,乃决计来台。临行之日,老和尚亲送里许,站在高岗上,双目视予,兀立不去。予且行且回顾,向老和尚挥手,请其回寺。老和尚一如不见不闻,兀立注视如故。予不觉放声大哭!遂遥向老和尚叩头三拜,及至彼此不见人影时始已。老和尚其殆预知此为吾师、弟二人今生最后之永别欤。到台以后,为老和尚安全计,仅通问一次,仍以不忘自己本分事相勖。老婆心切,其是之谓乎!乃者,师门厚恩,未报万一,而忽以寂灭闻,追维往事,不自知涕泪之滂沱矣。
  
(摘自《虚云老和尚追思文选》)

【编者按】本文作者朱镜宙居士(1889-1985),浙江省人,章太炎女婿,学问渊博,本不信佛,抗战期间,逃难来川,寓居重庆乡间,一次深夜在友人家打麻将后,一人步行回寓,忽见前面有一妇女,因思夜深荒郊,妇女怎敢一人外出,再一看这人只有上身,没有下身,他大惊一跳,忽然妇女不见了。他从此信佛,亲近不少高僧大德,尽力护持佛法,皈依虚云老和尚,教以持戒念佛,并随侍一段时间。此文系他亲身见闻的点滴回忆,真实可贵。朱镜宙著作颇多,有《五乘佛法与中国文化》、《地藏经是佛陀留给在家弟子的遗嘱》等行世,他于1985年,在台湾念佛安详往生,享年97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化上人谈念佛:花开见佛悟无生(转)

曾经读诵、受持、书写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人,可以看见自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莲华之中。
  

西方极乐世界只有男人,没有女人,所有的人都是莲华化生;华开见佛,即蒙阿弥陀佛为他授记,在何时可以成佛。得到授记后,经过无数百千亿那由他劫,到十方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世界去,以自己智慧的力量,随顺众生的心,来利益一切众生。这个人很快会坐菩提道场,降伏天魔外道和魔军,成佛、转妙法轮,教化众生,能令微尘数那么多世界的众生发菩提心,随众生的根性,以权巧方便教化他们。他能成熟众生的根性,乃至于尽未来那么多大劫的劫海,普遍利益所有一切众生。  
   

修善的男子,所有受持、读诵〈普贤行愿品〉的众生,或听见这十大愿王,或相信这十大愿王,受之于心,持之于身,能对着本子读或背诵,又为人讲说十大愿王,其所有的功德,除佛世尊能知道有多少外,其他任何菩萨罗汉,都不知道他的功德有多少。因此你们听见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切记不要生出疑惑心,所谓:
               
修道之人心莫疑 疑心若起便途迷
   

修道之人,对于佛所说的法,不可生疑惑心;你如有疑惑心,就容易误入歧途,应当实实在在来受持、接受这个道理,然后读这十大愿王。读久了,便可以背诵;能诵之后,则能守持十大愿王,或以笔书写它,或常常为人讲说这十大愿王。
  
一切能这样行持的人,在一念这么短的时间,所有修行的愿力和功德都能成就。他修普贤行所得的福,积聚在一起有无量无边那么多,能在烦恼大苦海中,救度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令一切众生脱离烦恼苦海,而到达涅槃彼岸,皆得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虽然仅四个字,可是包括所有佛法。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每一部经典,都是有人请法,唯独《阿弥陀经》是没有人请法,佛不问自说。为何没人请法?因为没有人明白这种法。净土法门表面上看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阿弥陀佛」四个字,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典。
   
我在几十年前念佛有感,而作了一首偈颂:
            
阿弥陀佛万法王 五时八教尽含藏        
行人但能专持诵 必至寂光不动场
  

「阿弥陀佛」虽然只是一句佛号,但是你能念佛的名号,一切法你就都能明白了,所以说「阿弥陀佛万法王」。「五时」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教」是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教。这五时八教都在「阿弥陀佛」这四字里包藏着,所以修行的人只要能专心诵持阿弥陀佛名号,一定能到常寂光净土的不动道场里。
   
一般人误认为「念佛是老太婆所作的工夫,不是有智慧的人该修行的」,这是错误的思想。念「阿弥陀佛」这个法门,有智慧的人可以修,愚痴的人也可以修;这法门三根普被,三根是上根、中根、下根,都能得到加被。
  
我们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呢?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和观世音菩萨最有缘。观世音菩萨是普门示现,有三十二应身;一切众生和阿弥陀佛更有缘,因为阿弥陀佛是观世音菩萨的师父,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往昔在因地未成佛前,为法藏比丘,曾发四十八愿,每愿都是接引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
  
极乐世界只有男人,因为人是从莲华里生出来的;生在极乐世界的人,先托生到莲华胎里。我们一念佛,极乐世界的莲华蕊就长一些,念一句佛,花蕊就大一些;念佛愈多,莲华就愈大,等到大如车轮,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身来接引我们极乐世界去。我们的灵性在莲华蕊里,莲华一开,法身即现;所谓「花开见佛」,莲华一开,就生出一尊佛来。
  
极乐世界离我们有十万亿佛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莲华化生,所以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所有众生念「阿弥陀佛」,就会生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曾发愿:「等我成佛时,所有十方众生,若有称我名号者,皆生我国,莲华化生,得成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在娑婆世界,若有人念阿弥陀佛,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就来接引此人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十方三世佛 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 威德无穷极
   

在将来末法时期,佛法会断灭,一切经典都会消灭,为什么?因为众生没有福报,罪业太深,没有机会可以看见经典。不要说将来,现在有些人眼睛没有毛病,但看经典的字却看不清楚,有所障碍,这都是业障,这就等于末法,有眼睛而看不清楚佛法。
  
末法时期,一切经典都会消失,首先灭的是《楞严经》,再灭其他的经典,最后灭的是《阿弥陀经》。这部《阿弥陀经》比其他的经多住世一百年,度许多众生;过了一个时期,《阿弥陀经》也灭了,只有「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住世了一百年,又度了许多众生;又过了一个时期,只剩「阿弥陀佛」四字洪名,再住世了一百年,又度了许多众生;最后连「阿弥陀佛」四字洪名也灭了,到那时候的佛法可以说是完全断灭了。
  
《阿弥陀经》是佛不请自说,因为这部经太重要了。我们学佛的人,遇到这种法门,不要轻易放过。参禅的人,参「念佛是谁」,足见我们过去都念过佛的,才知道参「念佛是谁」;如果没有念过佛,而参「念佛是谁」,你根本就没念过,谁念佛呀?根本没有人念佛,怎么可以说「念佛是谁」。
  
所以由「念佛是谁」这个话头,可以知道我们在过去生中都念过佛的,不过有的念多,有的念少,有诚心念的,有马马虎虎念的。我们应当勤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

出处:http://www.xuefo.net/show1_67422.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行中的三件事:花开,见佛,悟无生(转)

经云『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轮回不是妄想,也不是幻想,它是事实存在的。【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 第八意识是玄奘大师,把人的思想做更深入的分析,以帮助大众在修行上更有方法,经过一千多年来,很多的高僧大德也经由这个方法修行而证悟。空要——真 空生妙有,空中有【有】有中有【空】。要从有中去观因缘,从因缘中观到空性,【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如认为一切都空,没有业力、因果、轮回, 人死了就一切都没有了,这种思想不是佛所说的,佛陀曾驳斥,这种思想是断灭法,是邪见。学佛需具备正知正见,八正道是我们修行必须要具备的思想。  

一直以来,我诣在谈论三件事:一是“花开”,二是“见佛”,三是悟“无生”。花即是幻心,花开是指“开悟”;见佛,是指亲自体验觉知“三身佛”,重点是“法身佛”;悟“无生”,是指认识到生出一切事物与法相之前的心,即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如果你问我修行是干什么的?我说为求“花开”——突破幻心的;你若问我修行的目的是什么?我会说“见佛”;如果你问我生死轮回等事,我会把手指挥向“无生”,让你“悟无生”。

我曾说过,修行不是一件需要讨论或辩驳的事儿,它需要你“亲证”。道理、大师、甚至经论在此都毫无价值。因为那假如不是你体会到的经验,甚至它是出自佛陀之口的经法,也无意义。所以我从不和谁“讨论”或“辩论”,更不会辩驳。不是因为我高傲,而是因为:假如是真理是你体会出来的,它不需要辩驳;假如它不是你体会出来的,辩驳也没有什么意义。辩论使我们用于修行的能量流入头脑,而流入头脑的能量除了增长我见、制造幻象,对于觉悟实相,意义不大。所以,我一般不与哪位大师或圣人探讨。道是不可辩驳的事实,它没有一点点讨论的必要;佛法就在你眼皮底下,为什么还要讨论它呢?除非你没有看清它,否则,如果你看清了,还需要讨论吗?需要讨论的人,是那些没有看清那所要讨论之物的人。例如,一只茶杯正在你眼前,我们都同时看见了,那么,我们就不会再讨论桌上是不是有只茶杯,它是什么样的茶杯等等;当然,一个清醒的人,更不会与你讨论,一只茶杯是怎么造出来的,它死亡了之后往哪里去等。他只会向说:“看,茶杯。”如果你渴了,用它喝水;如果你不渴,就让它安静的放在那儿。一个真正清醒的老师,教导“如是”,他不带你故事外生故事。

在佛教的经法里,最迷惑人的部分是那些“业、因果、轮回”等内容。业、因果、轮回等到底有还是没有?比较正确的回答是:在凡则有,在圣则无;迷则万有,悟则全无;在法身来说,空无一物;就化报身来讲,万法俱在。它们到底是真还是假?梦中为真,醒后为假;应于如来,非真非假,即真即假。

我所讲解的一些东西,大部分是从“悟后”——也就是从“法身”的角度来讲的,一些方法也是为大乘上根者所说。所以理解这些东西,需要从“空性”的角度看,需要站在“空性”上来了解。

站在“识心”上来看,因果、轮回、业报颠簸不破;站在“觉心”上来看,万法相空,由心捏造。但作为修行,如果你一生都在“识心”里打转,老死也修不成佛,也解脱不了;为什么呢?因为识心就是个泥潭,你越在其里打转悠,你就越弄得满身是泥,就越看不见那“本来面目”。所以,我指导人修行从一开始就不要在识心里打转,从修行一开始就要用“因地觉,修果地觉”,否则,很难不在识心里转悠。

再者,经书中的那些法理,不管多少导师、哪些大师或高僧大德讲过或证过,关键是你自己证过没有,如果你自己没亲证过,就不要轻易相信。还有,佛经里的“七识”、“八识”等,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体证出来的,它们不属于“思想”,而是内部的事实。在修行中,不要听到有人说“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 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等语,就认为“因果不虚,轮回不假,业力实在”,不要用话语来证明话语,那样是无意义的,也没有力量。如果你真想确定不移的知道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先来确实体悟到“花开、见佛、悟无生”的意思吧。

没有哪一个了见“无生”的人会落“断灭”的,他们可能会说因果、轮回、业等是“不存在”的,但这不是断灭;因为从一开始,真如法身就从没移动过。那些自己了悟到“无生”的人,他不参考佛经,他不依据佛陀的话,他不听凭这位大师或那位大德的言证,这并不是说他狂妄,他只讲他自己的体悟——他没有、也不必参考任何人的言论,他唯一的参考是他自己的体验。所以,一个真正了解到生命实相的人是一个无诤的人。除了语言,他是一个无语的人。大部分时间钟是沉默的,除了它被敲响的时候,这也是他的情况。他言语时,沉默并不丧失;他沉默时,语言也可自然溢出。这也是经论中所说“言不乘默,默不乘言”的意思。

关于了悟空性,大部分师父的教法是观“观天、观地、观身、观觉受、观念头”等,观被我称之为“外物”的东西,从而达成认识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然后再认识到“涅槃寂静”的实相。我的教法和他们有些不同,我只教和用一个字:觉。我不教人观天、观地、观身、观受、观法等,你只教你观“观”。如此直用觉性,以佛度佛,更为便捷。当然,依据实情和因缘,是可以变通的。法没有固定的法,因用法者而定。我虽然讲“觉法”,但最终的结论是,我没有法。我并不是一个法的持有者,我不持有法,也不持有空。我只是一个“在”,就这样。在这个“在”之上再添加其它的,都是多余,也必造幻。因为真实的“在”,无一法可藏,无一法要藏,它只是“在”,然后应缘生法,每一位佛都如此。

八正道。八道正是我们修学的正道不假,但如果你不了悟到空之后回来修它,它是一种“强力”,一种头脑的强迫;且如果你不了悟到空性再回头看这一切,你也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正见、正思、正定等。所以在修行中,“悟空”永远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说明心见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如果不谈见证本来面目,而去谈四禅八定十善十力三十七道品等,这就好像去伐一棵树,你只在摘叶子、折树枝一样。不动其根,伐树必慢。伐树伐根,其树速倒。这棵树就是幻心。所以,依据我的认识来看,八正道的真正修行,当发生在“悟空”之后。

善知识,欲取真经,当有三悟:悟空、悟能、悟净。悟空者——开见法身;悟能者——实见如来藏;悟净者——已证报化之身也。三悟者,为自见性三身佛。善知识,欲谈生死、轮回、因缘、果报诸等之事,先开见三身佛后再论吧,如此,论更有据、有力,真实可信。

出处:http://xcqxcyy26.blog.163.com/blog/static/112163575201010196707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批评你的人,微笑面对天天给你出难题的人和说你不好的人(转)

出自净慧长老“心经讲记”

顶礼上净下慧老和尚!

"......我给一个人出了个题,问他“什么人最有智慧?”找到什么人最有智慧,你就知道了.

什么人最愚蠢。如果你在理论上研究,肯定回答不了,所以不要把智慧和现实生活隔离开来,这个人没能回答出来,我就告诉他,“欢迎别人帮助他的人最有智慧,也就是欢迎批评你的人,微笑面对天天给你出难题的人和说你不好的人,能做到这些的人最有智慧。反之,拒绝别人帮助的人最愚蠢。你学佛别人帮助你,说你某某地方不足,你的“知见障”很严重,你能接受么?观世音菩萨化成一个乞婆,到你跟前考验你,你能接受这种反面帮助么?你的“知见障”很严重,你能接受么?

观世音菩萨化成一个乞婆,到你跟前考验你,你能接受这种反面帮助么?拒绝从反面帮助的人最愚蠢,捧你多高,摔的多狠,经常从反面给你提出意见的人,让你时时注意克服自己的毛病。谁要是说你三言两语,你就脾气来了,嗔恨心上来了,能说你有智慧么?说智慧不是智慧,做智慧才是智慧。谁要是批评你,正是从反面帮你,佛讲“提婆达多品”,正是这个道理。

现实生活中,对手高,才能成就英雄,的对手多高,你的本事就有多大,你要是不能克服自己的反面不但没智慧,而且后果很可怕;你要是还不改,将来地狱会帮你,你不是好生气么,嗔恨么?让你脱生成毒蛇,毒虫等,非得把你的毛病矫正过来;你有能耐你好斗,就让你脱生成修罗,让你天天打架直至厌烦为止。学佛的人不拒绝任何人从反面提出的不同意见,而且要热烈欢迎、由衷感谢、高高兴兴地接受。你帮助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帮倒忙。有的人不知道人家什么状况,也不知道人家的根基怎么样,就让人家学佛,你正跟那个女的说呢,人家丈夫直瞪眼睛你不知道。我们帮助人的时候要注意效果,如果一个人根基不够,你说了人家会埋怨你......

你容得下一人是好夫妻,容得下丈夫、妻子、儿女叫好家庭,容得下双方父母叫行孝道,这叫德,能容天下众生者是菩萨,能容宇宙众生者为佛。众生无论造作什么恶事,你都能容,你有这么大的容量,就是行菩萨道。做事的人死后为鬼,鬼死后震碎为溅,千佛出世再转为人,佛都给一次机会重新生还为人。佛的德就这么大,你衡量一下你自己,别人有个小毛病你看得比天还大,自己的毛病再大,也看得比针还小。人的一切善行、善言之本, 是善心为德。菩萨的慈悲愿力是德。

六道众生,恶鬼是奸猾之徒,损人利己叫奸,会算计、很乖巧,可是监狱等着你,凡是进监狱的人,他敢杀人偷东西,都由于他没德才造作这么多坏事。

智慧有啥作用,简单地说,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少走弯路,少受外界惩罚,不受六道惩罚,菩萨有智慧可以常在佛的身边,佛有智慧与宇宙同存,常寂光净土,常乐我净。智慧的功用永远也说不完,从过程当中不犯毛病,到成功之后还能享用。净念相继是从静坐开始,心无杂念,弃转习气,净念后由轻安到法喜,禅乐为食,法喜充满,你没做到这点是做不到静,静是净念的开始。由身体为第一需要,所以行才有智慧,从静坐入手,佛号不静不入心。所以佛说,静坐一须臾,胜造七宝塔,一切功德从行开始。怎么才有智慧,从静坐开始就会有智慧。
……

一切智慧是从“行”字来的,那么“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怎么来理解“行"?

用身体去实现佛法就是“行”,离开我们的肉体的实践不算“行”。看经、烧香、拜四大名山,供养等不算。

身体静坐下去,无论你是学什么法门的都离不开这个事,离开了静坐一事无成,我可以给你下断言。
……

学佛人从当下身体力行去坐,有坐就有证,没有证是颠倒的,随众生业报颠倒的。佛说这个世界是幻化的,是颠倒的。我们内心想的随众生业报颠倒,外边所做还是颠倒的,你一天不坐用颠倒之见衡量这个、那个,能衡量的了吗?佛早已证知了这个公式,你不会用。而用你的颠倒套用这个公式.你已经失衡的远去了。

所以,从静坐开始。观世音菩萨现的像是结伽叠坐(多数是),观世你已经失衡的远去了。所以,从静坐开始。观世音菩萨现的像是结伽叠坐(多数是),观世法,铸成铜像来给我们讲法。佛告诉你像我这样就能修成,十方诸佛坐道场,不是站道场一定要明白结伽叠坐的目的。只有我们去行坐了,才能进入禅定,有定的境界,行就自然证得。你说来说去,那只是理论研究,理论研究永远不能到达彼岸,永远也不能得到彼岸的智慧.

出处:http://www.folou.com/viewthread.php?tid=139660&page=1#pid14028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虚云和尚开示录(转)
                                    
蒋中和笔记 蔡日新整理
   
二十二日,师开示云:‘修道不难,但能放下万缘,人法双绝,四相皆空,平平实实做去即得。’并举某僧行相为例,其人耳聋,目不识丁,貌极苦恼,由师度脱者。
   
二十三日,师开示谓有道无道,明眼人一看便知。并举某某评某邑令、某僧,评某长老之骨为证。
   
二十四日,师召寺中四众训话,略谓‘时局日益紧急,生死自有命定,躲脱不是祸,是祸躲不脱,大家毋庸惶惧忧虑,可安心在此,勇猛办道。兹有数事告示大众,望深信而笃行之。一者从今晚起,每日早午斋后及晚香时,齐在祖殿同念观世音菩萨一枝香,一日三次,普为大地众生消弭劫难。二者重要行李收藏起来,寄居男女居士皆装成僧尼模样。三者敌人或匪或盗,万一来此,大家照常安居,毋庸惊恐,和平相待,勿与计较。彼若要东西或粮食,任其拿去,不必与争。’大家听已,皆静心安居。自廿八夕起,全寺僧俗在祖殿齐念观世音菩萨。至三十日,师开示凡三次。第一次讲说举行念观音祈求息灾救民缘起,及观音菩萨本迹与灵感,大略根据《楞严经》。第二次说观音灵感事迹。第三次说念观音之方法:一、至诚利众;二、心口相应;三、反闻念性。
   
七月二日,师开示云:‘傅大士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此物即诸法实相,一切含生所同具,在凡不灭,在圣不增,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众生若能放下识情,显了真性,即是见性成佛。上根利器之人,一闻即悟,即悟即证,不假修为,说修行都是不得已也。’
   
三日,大众急念观音后,师开示云:‘敌人之不退,国难之不消,固由众业所感,亦由吾人平日缺乏道德,临事不够诚心,大家须力行忏悔,具足诚心。’
   
五日,师开示云:‘佛菩萨岂要人念?只缘众生障重,佛菩萨指示种种法门。念佛菩萨圣号,不过令众生澄清妄念,彻见本来耳。所谓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妄心,妄心不得不净。盖人如果以一菩萨之圣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则当下自与佛菩萨无异。’
   
六日,师开示心即是佛,放下一切,立地成佛,平常心是道,要能直下承当,及善于保养道体等等圆顿道理。
   
七日,师开示云:‘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要知众生本妙明心,原与诸佛无异,只因无始以来为妄想尘劳百般缠绕,不能显现,所以沉沦苦海,流浪生死,不能出离。诸佛悯之,不得已开示种种修行法门,无非令众生解脱。所谓放下一切,是放下甚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一十八界都要放下,其他名利、恩爱、毁誉、得失,乃至一切财物、性命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界都要放下,因为这些都是如梦如幻、如电如泡,无可留恋,执之即成障道因缘。故统要放下,连此放下之念亦无,一放下一切放下,一时放下、永久放下、尽未来际都放下,如此放下干净了、长永了,本妙明心显现,即与诸佛无异。’说毕,并举例以证明之。
   
八日,师开示云:‘若明白了如来大意,则只要保养,随时随处,无不是道。若不明白如来大意,则是懵懵修行,随时随处皆有堕坑落堑之虞。’并举鹿足仙人恨天致旱及饮酒贪色犯戒公案为证。
   
九日,师开示修行必须无我,以此身心奉尘刹。并举持地菩萨及修滇缅路高山上之某菩萨为例。
   
十日,师开示云:‘古人曰:修行有三不足,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睡。不足食,取止饥不宜过饱,更不能求美味;衣取御寒,宜服粪扫衣,更不能贪求美备;睡取调倦,不宜久睡。盖久眠长愚痴,多衣增挂虑,过饱不便用功。’
   
十一日,师开示云:‘修行须别真伪邪正,不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惟徒劳无益,且错因果。昔常有人做到坐脱立亡地步,或金骨子成堆,犹被正眼人目为邪魔外道。何况不明如来宗趣,盲修瞎练,背道而驰者乎?所以古人修行必依止善知识,有所发明必经大善知识印可,方为正道。’
   
十二日,师开示云:‘古人曰:修行容易,习气难,习气不除总是闲。吾人修行,究竟所为何事?原不过出离生死。但习气是吾人羁绊,若习气毛病未除得尽,生死必然难逃。即如圆泽禅师那样用功,仍不免落入胞胎。今人习气毛病,毫不打算扫除,那里有了生脱死之分呢?’
   
十三日,师开示大众:‘要注意僧仪,上殿合掌当胸,五指并拢,两掌心贴拢,中间不可离开,此为转十恶为十善之义。二足成八字形,身体正直,眼观鼻、鼻观心,两眼不得张大,不得左顾右盼。此等僧仪很是重要,且为除习气之重要事件。’
   
十五日,师开示云:‘世间不明佛法之人,往往以善因而招恶果。如各地乩坛常假托佛祖语言劝世,但其中常有颠倒本末、错误因果,致成妄语欺人,或谤佛谤法者,深可惧也。’
   
十六日,师开示云:‘吾人念观音圣号,久而国难民灾不能消除。一由众生定业所感,难以移易;一由吾人心未至诚统一,效力不大。望大家从此要至诚恳切,并念念观自在。’
   
十七日,师开示云:‘真心为无价之宝,贤愚凡圣、天堂地狱、秽土净土,皆由他造作。佛祖教人显了真心,证自性佛。人能将种种习气断尽,则真心自显,自佛即证。’
   
二十三日,师开示云:‘从释迦佛应世起,正法千年,像法千年,像法后为末法一万年。正法时期,闻法悟道者遍处皆是;像法时期,闻法悟道者亦有所在;而今末法时期,人根陋劣,心术浇薄,漫说众人,即出家僧人,亦是有名无实,并且不知出家为何事,根本上谈不到修行,证道者更无一闻矣。佛法至此,那得不衰!真堪痛哭。’
   
二十五日,师开示云:‘诸人望我开示,其实佛菩萨及祖师对诸人时时在开示也。每日殿堂课诵各种咒愿,及钟鼓磬锤等,无一非佛菩萨祖师至精至贵之语声。诸人若能耳闻、口诵、心惟、行笃,成佛有余,岂待多说?说若不行,说亦无益。’
   
二十六日,师开示云:‘妄念人人皆有,然妄念起时,我自知之。知而不随,是谓不相续,不相续则我不为妄转;纵有妄念起灭,亦不过如浮云之点太虚,而太虚固不变也。佛说一切法皆为对治妄念,妄念若无,则法不必用。然凡夫流浪生死,无始劫来习染已深,若不假佛法修治,则生死无由解脱。但习那一法就要尽此一生习去,不可朝三暮四,徒费心力。’又曰:‘今生能做和尚,皆是过去培有善根,否则必不得出家做和尚也。和尚不是穷苦人做的,若是穷苦人做的,何以乞丐不做和尚?和尚不是富贵人做的,若是富贵人做的,何以未见富贵人去做和尚?有的居士于富贵功名也能放下,也能吃长素,也能打坐,也能礼佛诵经,对佛法也能懂能讲,但要他做和尚则不肯也。足见做和尚不容易,那怕就是一个苦恼和尚,都有他前生的栽培。不过,既已做了和尚,就不可虚过,到宝山空手而回。’
   
二十七日,师开示云:‘古人说:人寿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贪名贪利,终身忙碌,为己、为子孙,一到腊月三十大限到来,总是一场空。转过身来,得人身者少,堕三途者多。故吾人今日披得袈裟,实由前生栽培,即当猛省努力,不可轻易放过,必于此生了脱生死,以除永久尔后重苦。否则,袈裟下一失人身,则过去之栽培、今生之劳苦,皆成白费,岂不惜哉!’又曰:‘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梁武帝前身为樵夫,以取笠为佛像遮雨,又以鲜花供佛,遂感得做皇帝之报。惟以逼死一猴,致遭侯景之叛而死。虽有菩萨化身如志公等拥护之,亦不能解其定业。虽然罪福惟心所造,了则本来空,故修行人不可不求了脱也。’
   
二十九日,师开示云:‘修行必须识得心。古人云:人若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要知为圣为凡,成佛做众生,皆是此心。此心不明,修行无益。此心向何处找寻?但能放下万缘,善恶都莫思,一念不生,即真心现前,此心一时现前,时时现前,永远现前,不为尘劳污染,即我是现成之佛。’
   
三十一日,师开示心即是佛,放下即成之理,至圆至妙。并举飞钵禅师神通妙用,不可思议。
   
八月一日,师开示谓说法者必因有听法受法者而说,若机不相应则不说,说亦无益也。
   
二日,师开示:三界不安,犹如火宅,了生脱死,实为重要。非大加忏悔,勇猛精进,刻骨铭心,不容易得到了脱。并广引前生出家苦修、来生得福招堕者为证,闻者悚然。
   
三日,师开示云:‘十法界唯心所造,四圣六凡皆是自作自受,大修行人惟愿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皆不取也。’又详述三界六道轮回事理,苦乐升降因果。
   
七日,是日为旧历六月十九日。师开示云:‘观音菩萨于长劫前已成佛,现在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是诞辰、成道、涅磐等日,乃出自香山记,盖观音化身也。’
   
十日,师开示云:‘凡情不尽,习气不除,终不能成佛。命根未断,妄念仍起,生死真不得了。故修行非用实在功夫,将凡情习气及命根彻底掀翻不成。’并举释迦佛往劫及因中种种苦行为例。
   
十二日,师示众:痛论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失人身,万劫难复,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之旨。言之痛切,闻者悚然。
   
十四日,师示众:‘说一切皆空,理甚明白,世人不悟,迷惑颠倒,真可怜悯。’
   
十六日,师开示云:‘学佛一法,亦易亦难。从言教上解悟,此理甚为容易,所谓言下顿悟。如用功得当,即亲见到自己本来面目,亦不为难。但要得到真实受用,不为一切境界所转,随时随地自己作得主张,能够解脱自在,造次颠沛都能如是,那就非年久月深、无明烦恼断尽、习气毛病扫清不可。由事上磨练,确实证悟,此则为难也。又断无明烦恼,除习气毛病,莫若严持戒律;戒律清净,无明烦恼习气毛病自除。若不持戒律,纵修习有成,亦是天魔外道。’
   
十七日,师开示云:‘参学者有三要:一者要有好眼目,能辨邪正;二者要有好耳,能分清浊;三者要有大肚,能包容一切。具此三要,参学者方能得实益。否则自己无主,为他所转,未有不上当者。’又谓《心灯录序》记梦事及全书皆只言此‘我’,不妥。
   
十九日,师开示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吾人本来是佛,何以佛有无量智慧、无量神通、无量光明,而吾人无之?良由吾人自己不信自己,把自己作贱,所以开的众生知见。无明烦恼、贪嗔痴爱、贡高我慢、欺诳嫉妒,种种迷愚,将自佛盖覆,不得现成。因此,佛制戒律,就是要佛弟子遵守,藉此除却一切习气毛病。习气毛病一除,佛性现前,自然成佛。’
   
二十二日,师开示‘放下十八界,独头一真如’之理事,至为详晰。是日,中和于散香后,至方丈顶礼,陈述四根本大愿:一者消灭无量劫罪孽,二者证遍法界三身,三者严净十方世界,四者普度一切众生。四此生志愿——建设新宁远,建设新湖南,建设新中国,建立新世界。师对于根本四愿赞成;对于此生志愿,谓做不到。并说明人心复杂、众生难调,及自古以来兴败成亡、以善因而招恶果,种种情形,意欲中和速了生死,急求出离三界,果有愿再来不迟。
   
二十三日,晨起于诸佛菩萨前荐香礼拜,礼辞虚老和尚及大众。出山门时,师嘱云:‘若不赴渝,在家无事,可再来。’余应诺。智慧和尚述虚老和尚异事,云:‘一日,戴季陶居士率男女老幼多人礼和尚于南华寺,和尚以一小壶水轮酌三周未尽,以一叠瓜子遍散诸人不竭。及大众辞出,以烛于大风中照大众,由方丈室出山门,火不熄灭。众皆心异之。’又云:‘某巨室有怪异人,不敢居,旋迎和尚居住,自此无复变异。初来云门时,遇狐跪伏,和尚为授三皈依,乃去。’

【整理后记】

虚云法师是近代不可多得的高僧,他老人家的道范久传缁素。湖南宁远蒋中和居士之所记,仅是民国三十三年五月廿二日至八月廿三日一夏,即可令人久读不厌,如同亲承虚老法炙。又因虚老一生事略颇多,而他老寂后无人及时整理(当时之政策亦不容作此等事),故今所辑之虚老语录及年谱,仍恐有疏略之处。为此,谨将宁远蒋中和居士所记虚老的这段事略加以标点,整理付梓,以供虚老研究者一新材料。在整理中,严格依原笔记之格式体例,个别地方需要说明,则略插夹注。
蒋中和居士事略一时未及查确,蒋氏此笔记后为邱毅居士所保存。一九九二年,邱居士生西,此笔记则落入吾手中,今誊录之时,不昧前贤功德。尤其是文革劫火有甚秦嬴,邱居士能冒生命危险保存,其精神颇可旌于后世也。

蒋居士之笔记在记年上用的民国(民国三十三年即1944年),而在记月记日上又是用的西历。今略查实,此笔记所记内容为1944年5月22日(即农历闰四月初一日)至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五日)这段时间的,因所记事迹皆蒋居士所身经目验,故其文献价值弥足珍贵。

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c4fbcc0100aoi8.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1-8-28 19:43 编辑

佛源大和尚二、三事  (转)
佛.jpg


铁钉的生命
中午,师父休息好,就叫我和他出去走,到了上虚云老和尚纪念堂下的白果树傍边,突然停下来,用拐杖指指点,我还问师父:你怎么停下来了,师父说:地上有钉子啊,我低头一看,马上就去把它捡起来。师父就接着说:以前我们在搞工地的时候,云门寺比较穷,很多钉子都是重复的用,可以用好几次啊。(我想师父是说钉子在使用,就是给他再一次的生命吧)

鬼来的,我你也不管了?
傍晚时间,大家都在休息,我看到师父一个人在佛学院门口,就去给师父问好。师父问:明杰,做什么?答:坐香去。师父把拐杖往后面一放说到:鬼来的,我你也不管了。(我就不敢走了,就跟在师父的身边,直到送师父回到丈室)

空空如也,什么都有!
一僧问佛源老和尚:“什么是禅机?”。
老和尚道:“吃茶去!
吃茶去!就是禅机来的。除了穿衣吃饭、屙屎放尿、迎宾待客还有什么禅机?两手空空!
所以“空手而来,空手而去”就是最高的禅! ”。


苹平安安!   
晚,一居士到云门寺,见完佛源老和尚马上就想赶着回去。
老和尚挽留他在寺住一晚明天再回,居士称要上班没办法。
老和尚还是一再挽留他:“太晚了就不要回去了,路上也不好走!”居士还是执意要回。
老和尚见他还没太懂又执意要回,就从供台上取一苹果给他:“你实在要回去呢,就马上走!来,带个苹果,这是给你司机的,愿你们‘平平安安'!”
次日,居士赶来见师,说昨晚路上出事,幸免其难,丝毫未伤说什么老和尚有神通……
老和尚听后说:“好了,好了,知道了!我那里有神通呢?是菩萨保佑你,与我没关系,你不要乱讲!”


心花.jpg

谁洗谁?
一日,大寮(厨房)。
佛源老和尚问一僧:“在搞什么?”
僧云:“洗菜。”
佛老接着问:“是你洗菜呢,还是菜洗你?”
其僧无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8 22:35 , Processed in 0.203874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