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53|回复: 7

从事医疗职业 需要有宗教一般的情怀 (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7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事医疗职业 需要有宗教一般的情怀

作者: 北海禅院     时间: 2011-07-14     

在文明社会,医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佛教以“生老病死”来看待人生,这四个字没一个与医学无关,可见医师的崇高,在于我们都少不了他们。本文作者通过史怀哲的案例来阐述从事医疗,需要有宗教一般的情怀。

台湾中央大学教授洪兰在一所大学医学院演讲,演讲中提起20世纪顶有名的医师史怀哲,问现场是否有人知道此人,想不到竟然没人回应,会后她询问听讲的学生,知道史怀哲的不但寥寥可数,所知的事也无关要旨。
   
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的有名,不在于他得到1952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而在于他集合音乐家、哲学家、宗教家与医师的所有涵养于一身,严格说来,他是一个人格完整的人,不仅只是个医师,他把他一生最重要的时光贡献给一个完全缺乏医疗设施的非洲小国,在那里痌瘝在抱地拯救群黎。
   
史怀哲出身音乐家庭,早年是个管风琴演奏家,后来专研管风琴的结构与发声理论,除了经常演出之外,也是管风琴的理论大师,他写了好几部有关管风琴与键盘乐器理论的专书,其中包括《巴赫传》。最有趣的是他能拆卸极为庞杂烦琐的管风琴,并擅长修理改造,他后来旅行欧洲募款,曾帮几个教堂修理好破损的管风琴,所得的款项拿来扩建非洲的医院。史怀哲在26岁就得到哲学的学位,后来习医,到38岁才得到医学博士学位,他后来到非洲行医,是因为得到宗教上的感召。
   
他做过牧师,是个很好的神学家,在神学上也有专著,然而他最深契的其实还是音乐,但在非洲丛林根本没有管风琴,即使有乐器也没有听众。他38岁第一次到非洲行医时,巴黎的巴赫学会担心这位杰出的音乐家日后疏于练习,荒废了琴艺,特别捐了部特制的钢琴运到非洲给他,这台钢琴此后一直陪伴史怀哲。在非洲他每天工作几达16小时,用以解决一大群“黔首”的病痛,闲时他独自在煤油灯下弹巴赫的前奏与赋格曲以求安宁,有人要他不要太拼命,不要一根蜡烛两头烧,他说,如果蜡烛够长两头烧又何妨?这蜡烛果然够长,他活了90岁。音乐是需要“社会力”支援的行业,在非洲,史怀哲的音乐没有同业也没有听众,但他自己却不能没有它,宗教坚定他的奉献,而音乐支援着他的情操。
   
在文明社会,医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佛教以“生老病死”来看待人生,这四个字没一个与医学无关,可见医师的崇高,在于我们都少不了他们。医师须有极高的专业,不论是知识方面或技术方面,这样他们才能帮人解除病痛。
   
但医师也是个非常无聊甚至无趣的行业。他面对的都是疾病缠身痛苦不堪的人,没有人会有好脸色给他看,所以医师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寂寞。我有一位朋友在做直肠外科医师,他说他每天上下午各要看50个有直肠疾病的病人,都是要戴着手套把手指伸进病人肛门的那种。有一天我想,假如一辈子都得如此,就是给我比尔·盖茨的收入我也不愿接受,而我的朋友接受了,而且似乎会一辈子干下去。有次他告诉我,解决别人的痛苦是“神圣”的,所以从事医疗,需要有宗教一般的情怀。另外,所有诊疗的手术都是不断重复的,这使得医疗工作十分枯燥,从事医疗,需要懂得如何滋润自己的心灵,让自己不要枯竭,在这方面,艺术具有最大的功能。
   
所以,一个医学院学生知道史怀哲是必要的。我们的医学教育过分注意专业,忘记通才的重要,史怀哲是把西方自托尔斯泰以来的“人道关怀”真正施行在人间的人,所以要知道他,是应该学习他如何安顿自己、完成自己,只有健全的人才有能力帮助别人。
   
我常听医学界的人说:医疗不只是个职业,而是一个志业,这话说得很好。宗教与音乐对史怀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证明道德视野与艺术修养,对所有医师来说都极为重要。

发表于 2011-8-17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古人有“大医必大儒”的说法,而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融汇了博大精深的“佛医”思想,而成为留传后世的典籍。
所以说: 道德视野与艺术修养,对所有医师来说都极为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7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合自己从医多年的经历,深深感到:如果一个医生,丢失了悲心,只会成为一台冷漠的治疗机器。这也是目前医患纠纷频发的主要原因!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至善佛缘 + 1 大医精诚,以德为载体,不然只是“含灵巨贼.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大医精诚的意义

孙思邈《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直到现在,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并用它作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每个医生都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大医精诚 止于至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孙.jpg

【药王孙思邈】

医术精通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腧穴流  大医精诚
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厚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诚心救人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其虻虫、水蛭之属,市有先死者,则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鸡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疮痍下痢,臭秽不可瞻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医之体

  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所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而医者安然欢娱,傲然自得,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斯盖医之本意也。

为医之法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人行阳恶,人自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侍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心的宁静与品德的修养是心灵力量的来源,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

用一种无我的,博爱的慈悲。助人的慈悲。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你的心才会有真正的力量。

这是一个无欲无求的境界。这就是心医。这也就是医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8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医精诚》文章不错
医者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3 07:06 , Processed in 2.471504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