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坚持治疗—乙肝转阴并不是梦 乙型肝炎是一种顽固性疾病,人们一旦患了乙肝就会认为自己是得了“不治之症”,思想压力特别大,甚至产生悲观厌世的念头。还有很多乙肝患者治病心切,常常是有病乱投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结果是治疗杂乱无章,往往使病情被延误。提醒广大乙肝患者,应当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一般来讲,只要坚持服用药物素比伏,乙肝转阴并不是梦。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用核苷类药治疗,极大多数可以迅速控制病情,口服方便,很少不良反应。现在已有素比伏 (替比夫定)、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四种抗病毒类药物,可是如何才能走出选择核苷类药物的迷茫呢? 素比伏、贺普丁、贺维力、博路定有核苷类药的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选择用什么药,当然要听医生的指导。但钱要从你的口袋里取出来,病生在你身上,你能不关注吗? 素比伏(替比夫定) 等核苷类药能直接抑制病毒复制,能较快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但不同药物有较大差异,也因肝病病人治疗前的病毒水平而异。然而,核苷类药不直接抑制病毒抗原的合成,1年治疗只有20%左右的病人“大三阳”消失,变成小三阳,血清中检不出病毒,而肝内仍有少数病毒存在,因缺少免疫控制,停药后病毒又可能开始复制,病情会复发,所以仍需巩固治疗,经过一个时期的维持治疗才能取得抗病毒的疗效。 核苷类药物素比伏能直接抑制病毒复制,能很快控制病情发展:极大多数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只要几个月血清转氨酶就能正常;失代偿的肝硬化控制病情较慢,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核苷类药不直接抑制病毒抗原的合成,1年治疗只有20%左右的病人“大三阳”消失。用核苷类药治疗的病人,常常肝功能试验正常了,血清HBVDNA检不到了,但还是“大三阳”。病情控制了,“大三阳”似乎是一顶空帽子,但如果不转换为“小三阳”,病情很不稳定,一停药多半早晚要复发。 抗病毒作用:恩替卡韦,1年平均能降低7次方的血清HBVDNA;替比夫定(素比伏),能降低6次方以上的血清病毒水平;拉米夫定更逊一筹,只能降低5次方多一些;阿德福韦最弱,1年只能降低4次方,约有30%的病人6个月时降不到2次方。临床实践与临床试验也不尽相同,素比伏性价比最高,认为对大多数病人已能满足抑制病毒的需要。 不良反应:在这4种药物的临床试验中不良反应都很少,都较安全。拉米夫定已经用了10年,几乎没有发生过明显的不良反应。替比夫定(素比伏)与拉米夫定有相同的安全性。阿德福韦有轻度肾毒性,不能在肾功能不好的病人中应用。 耐药变异:拉米夫定耐药变异的发生率最高,1年时14%~32%,5年时达60%~70%;在有免疫虚损的病人中更易发生。替比夫定(素比伏)与拉米夫定同样发生YMDD变异,发生率较低,第1年只有4.4%,第2年达21.6%,优化病人个体化治疗,更能提高治疗成功率。阿德福韦第1年几乎不发生耐药,4年累计达15%;在“小三阳”的病人中较高,5年中逐年发生0、3%、11%、18%和29%。恩替卡韦耐药率是很低的,初治病人2年只有3%,但在拉米夫定耐药的病人1年恩替卡韦耐药7%、2年16%。 拉米夫定有较高的耐药发生率,和替比夫定(素比伏)可以交叉耐药。在开始用药前对长期治疗需要有预见和计划。 老年病友极大多数是“小三阳”,复发率很高,而病毒水平大都不高,又能接受长期用药,不必要冒风险停药,一般并非必需用高档药物,替比夫定(素比伏)不良反应很少,是较适宜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