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法明门论》学诚师父法语摘录
[9.1]有为法,有生住灭;无为法:无生住灭。即:有生住灭的法,名为有为法,没有生住灭的法,名为无为法。
[9.2]百法,就是打开我们内心的钥匙。透过一个又一个法,了解、洞察内心的状态,而不是在于法本身。要找到所有的钥匙,靠的是智慧。
[9.3]我们学习经、律、论,目的就是要来辨别、认识我们内心的种种障碍,然后如何来打开(内心)。
我们跟善知识、同行善友学习,也就是(学习)如何来遮遣自己内心障碍的方法,打开自己内心宝藏的方法。
[9.4]我们学佛法,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问题,恰恰是我们用法的时候,是去找钥匙打开的时候,是我们用功的时候,正是我们的下手处。
如果我们认识不到问题,并不等于我们没问题,只是说明我们没有能力来认识自己的问题,不具有能力来认识自己的现行,认识不到,认识不了。
认识不到,认识不了,不等于没有。
[9.5]内心的烦恼出现了,我们才有办法来转变,才是我们转变的机会。
[9.6]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把快乐分享给许许多多人,让大家都能受用,得到法乐。
法乐是通过观心来得到的。
观心,就是观察到我们内心的心相,然后怎么来对治。
[9.7]什么叫闻慧呢?通过听经闻法、听开示,启发内心的智慧,这是闻慧
[9.8]内心的智慧有了,你才会思惟,在思惟的过程中进一步证成:我听到的佛法是正确的,这种智慧就是思慧,思慧是经过自己决择以后;
[9.9]有了思慧,我们就有经验了,下次再遇到问题,诸如此类的状况,我知道怎么办了,这个就是修慧。
[9.10]我们长期以来,不知不觉累积下来的种种错误观念积非成是。错误的东西,积累久了就变成正确的了。错的,认为是正确的。每个人都是在自我的认识过程中熏习,自成体系。当外缘与自己的体系不同时,就会认为别人说得不对、不好、不如法。遇到外缘的时候,内在积非成是的观念就会产生反弹。这种反弹就会让我们自己整个身心粗重。
粗重,即对法无所堪能,内心没有接受佛法的能力,烦恼炽盛,讲什么法都听不进去。别人的知见接受不了,就叫做粗重。
[9.11]在佛门里,我们上殿、过堂、出坡、拜忏,所有的一切,为什么难以坚持呢?就是无所堪能。无所堪能的原因,就是身心粗重。我们没有真正去对治,也没有真正去查找我们的问题,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的烦恼(所致),(但是我们认识不到深层的原因,)自己觉得好像很疲劳,很疲乏,很忙,这些状态都是不对的。我们学佛法,越学应该心力越强。如果学来学去,最后一点心力都没有了,那就学得有问题。
[9.12]佛讲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考博士,而是为了让人开悟。不是要让我们懂得多少道理。长期以来,很多人误解佛法、扭曲佛法,把自己在佛法理解上的很多偏见附加到佛法的本义上去。一个人又一个人,一次又一次,把自己的误解加上去。最后让我们认识不到真正的佛法。我们所认识的只是佛法的包装盒而已,只是外表的东西,实际上没有真正认识到什么是佛法。
[9.13]佛法让我们身心和谐、安稳,如果人与人之间存在问题,宗教与宗教之间不和合,有矛盾、有纠纷,就说明我们学佛法学得不对路。
[9.14]一旦我们内心存在事物的对立面的时候,恰恰是我们内心我执在坚强,远离了“一切法无我”的根本宗旨。
[9.15]烦恼一出来,智慧就没了。你内心封闭,(如何开智慧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搞得非常清楚:烦恼是什么、随烦恼是什么。刚才谈到,烦恼就是粗重。
粗重,是烦恼,是心所法,是人心里的状态。心里的状态看起来没有体积、重量,实际上比石头、木头还重。
[9.16]我们人的烦恼粗到什么程度呢?粗到我们认识不到。有些人说:“我烦恼很轻,认识不到!”我认为,恰恰是因为你烦恼太大了,所以看不到。你的烦恼太大了,看不清楚;太多了,分不清楚,所以叫粗重。若烦恼很小很细微,容易观察;太大了,就认不清楚。
[9.17]我们只有觉察到:这是我们的烦恼,我们需要佛法的对治,这个问题才能够解决。所以必须回归到自己的心上去。
[9.18]不论是学佛的居士也好,甚至一些出家人也好,学到最后,人的心都非常僵硬。心也好,但是非常僵化,(别人)怎么跟你说,都听不进去,总认为自己最正确。这就是烦恼,就是问题。都是一种障碍。
[9.19]所有的佛法,法相、名词、义理,只是在我们的内心中变成一个假设的概念而已,在义理上懂得一点,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状态毫无所知。因为不知道,所以不能学习、没有悟性。如果不能觉悟,就如同睡觉一样,一直醒不过来,永远都是在睡梦当中。你一直在睡梦当中,能做什么事情?不可能!菩提心、慈悲心都无从谈起!
[9.20]学佛法,就是要培养这种忍力量,我们才有办法承载一切。有粗重就没有轻安,有轻安就没有粗重。学佛法,得到了轻安,学了才有兴趣,如果得不到轻安,那肯定烦恼重重。
[9.21]我要学什么东西”,“我要怎么样”,就是自我意识。自我,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自私,有我就有执。其实自我比自私还要厉害。自私,只是贪点小便宜;自我,执着很强,彻底把自己障碍住。世间人有时为了贪点小便宜,还对别人很好,但自我的话就不得了,别人改变不了,对我们修道有更大的障碍。我们只有认识到:烦恼是我们的情绪,是因缘和合而有,这样,无论我们被人家批评、责怪或抱怨,才不会引发诸多烦恼、很多痛苦。面对这些烦恼、痛苦和情绪,我们要去觉悟,只有觉悟,才是有办法解决。而不是说我们自己做错了,别人不能说我们。
[9.22]我们常常认为:“在团体中,我这么用功,付出这么多,大家还不理解我。”就变得很抱怨,好像大家不知道我。什么叫付出很多呢?一天24个小时,一年12个月,365天,你付出的是时间。时间不付出,也流走了,你储存不了。你用,它也过去;你不用,它也过去。问题是,你付出的时间是不是有意义?有意义,你做了就很值得;你没有付出,时间白过,你就白活。要造业、做事、用功,才没有白活!
[9.23]我们常常有人我对立,内心中积下种种情绪、埋怨,无法排除,然后不断熏习、坚固,所以非常需要用佛法来观察、观照。只有靠佛法来观察、观照,才能消除(这些烦恼、情绪)。如果不观照,听一百次也没用!不去用,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用法!我们听法,一定要去领纳。
[9.24]怎样让我们身心越来越轻安,这就是我们学佛法、用功的人要面对的问题。如果我们得不到轻安,天天烦烦恼恼、身心粗重、情绪很大,就需要好好去分析、去忏悔。
[9.25]有时我们认为,在团体中,在佛门里,事情很简单,都能做,也不算什么。出坡也好,做什么事也好,都非常容易,只要去做,都不怎么难。慢慢慢慢,我们的心对做这些事都非常轻浮,认为我会做,但可以做,也可以不做;做了对学佛修道也没有什么意义,不做也不见得有什么坏处。慢慢慢慢我们自己总是处在一种矛盾当中,二元对立,我们把两边的话都说了:“做了也不一定有什么好处,不做也没什么坏处。”这样推论出一个结果:怎么样做都可以,然后每天就不知道怎么办,不知不觉思想等流就这么障碍的。学佛法一定要靠智慧,以智慧来判断,没有疑惑。认为“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就不是一种智慧,而是一种怀疑。
[9.26]佛法说人有三种爱:自体爱,境界爱,当生爱。
①自体爱:对自己的爱,对自己果报身的执着、贪爱。
②境界爱:对环境的贪爱、执着。
③当生爱:对来世的贪爱、执着。
这些贪爱就是一种执着,对自己的执着、环境的执着、来生的执着。
[9.27]学佛,要用心去感受:周围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异熟果报身(暇满)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来生生命的意义。只有充分认识到这种意义、价值,然后我们再怎么去努力,就更重要。如果没有认识清楚,我们就会(犯)“只要果不要因,只要因不要缘”(的错误)。有因有缘才会有果,(所谓)因缘果报,因缘和合才会有(果),你只注重一个人种因,不注重同外在大众结缘,没有缘怎么会有果呢?这些都是不切合实际的想法,都是片面理解佛法的想法。
[9.28]我们必须非常冷静地去思考,如理地去思惟一法又一法的关联性。如果在自身上弄通了百法,就可以用百法去观察一切人、事、物,都能通。
[9.29]为什么我们想不开呢?因为内心有严重的障碍,这样就会有人我是非,有种种的问题,内心不寂静。学佛法,最后要证涅槃。涅槃,就是寂静。寂静什么意思呢?寂灭烦恼。如果没有灭烦恼,心是躁动的,就不是一种静态。只有把内心的烦恼灭掉,心才是清净、安静的,才有办法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
[9.30]
①无为法是不生不灭的,有为法是生灭的。
②生灭法好认识,不生灭法很难认识。
③我们只有从生灭法来说明、诠释、领会、体悟,最后证得不生不灭法。
④生灭法、不生灭法,都是因缘所生法,都是缘起法。
大家学习、修行、用功,要把握好这些最基本的概念,然后要真正把法汇到自己的心去。否则你绝不能安住当下。住久了绝对粗重,起烦恼,修行修不下去,山上也住不下去。法必须天天都要学,不是学过就万事大吉了,不是那么回事。不学法,不能对治现行,就会有问题。
[9.31]发大心要靠大家,不是说靠少数人能做好的,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所以我说佛教的未来要靠大家一起来努力,就是这样一种意思。
“北京龙泉寺网络佛学院”第二次招生通知
详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ab8d5b0100vyyh.html
报名要求:凡报名的师兄要求无特殊情况必须按时上线听法并按要求完成复习预习和作业等,“网院”将免费提供《广论》教材。
要报名的师兄请登录http://124.207.43.218/renai/Default.aspx填写相关项目,并务必在本人通信地址上写清楚本人详细地址和QQ号及QQ昵称,以方便我们与您取得联系和邮寄教材。感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