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17|回复: 1

[大德开示] 百法百句 人生百味(十二)——学诚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6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2ab8d5b0100vxjd.html

《百法明门论》 学诚师父法语摘录

                                                  

[12.1]我们常常讲“法”,轨持义。轨生物解,任持自性。它指的是外在呢,还是内在?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好多人把它当成外在的,实际上它是内在的。任持自性固然是外在事物有一定的性能和特点,但这些性能和特点已经任持到我们的心里去,所以就成了我们的法。色法、心法如是,世间法、出世间法如是,杂染法、清净法都是如此。外在的所有的色法,我们对它的理解、内心的保任,实际上都已经成为了我们心里的影子。

[12.2]我们内心里面一想“我要拿一架照相机”,就能知道照相机什么样子,什么作用,我要拿它来做什么,等等。这些就成了我们内心的种子、影子。唯识,我们要学的这些法都是与我们有关系的,而不是去研究外在的东西。不是说外在的照相机是我们变现出来的,而是说我们心里的这个照相机,心里的这个色法,当然,外在的东西也是由我们的心业力所变现出来的,共业所感,所变现出来的。我们对这些法的轨则的定义、说明,就非常重要。

[12.3]我们非常容易拿另外的一个观念来清除我们心里的观念、习性的问题,这是很难的。也就是:要找一个法来对治习性这个法是很难的。因为习性的形成,是自己内心认知的偏差,只有去矫正我们内心的偏差,矫正我们的正知见,养成正确的思维,才不会有问题。如果我们本身的知见、思维有问题,再去找一个见解,这个见解来到我们心里依然会成为问题。原来有一个问题,学了佛法就变成两个问题,佛法也变成了我们的问题.

[12.4]轨则非常重要。轨则是保证你对万事万法内心的反应。你这么认识,以后你的见解就会如此。

[12.5]实际上,我们内心对诸法的任持是非常有限、局限的。世间上常说,挑战自我的极限。一个有限,一个极限,佛法讲无限,没有最高,没有界限,“无限生命”。极限、有限,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立的种种限定。

◇极限:有时我们自己的一种固执,会一直这样坚持去做,慢慢就走到极限去;

◇有限:有时我们觉得“自己没办法,反正就这样”,就成了有限。

无限才是对的,有限、极限都是不可取的,都容易走偏。

[12.6]对色法,内心中影子的出现,心法中影子的出现,和我们内心的本质、跟我们的心性是有关系的。“相有体无”,我们的心体是什么?我们的本心是什么?这些轨则我们认清楚了,我们能够去任持它,就是法。如果是色的部分,就成了色法;如果是心的部分,就成了心法;如果是心所的部分,就成了心所法;如果是心不相应行的部分,就成了心不相应行法;如果是无为的部分,就成了无为法。(每个法)都是有它的轨则的。

轨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人内心中的一种觉悟、感觉。

[12.7]常讲要去对治习气,不仅没有对治习气,反而增长了习气,增长了内心中对治习气的欲望。老讲要去对治,不知不觉又增长了另外一种心态。学佛法、学唯识,就是要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养成一种好的习气,而不是说我们要拿一种习惯去对治另一种习惯。好的习惯培养起来,自然而然不好的习惯就没有了;好的习惯养成了,我们的心念就住在法上,我们就有轨持,习气自然就慢慢淡化了、没有了。

[12.8]一旦我们对自己的烦恼采取了对立、对抗的方法,最后都是对治不了的。只有我们把这个烦恼、习气放一边,不去作意,不去挂碍,去培养自己闻思的能力,获得智慧(,才能真正消除烦恼习气)。我们有了智慧之后,烦恼习气就不可怕了。反过来说,我们没有智慧,剩下的就是烦恼与习气。烦恼跟智慧是相对的:有智慧就没烦恼,有烦恼就没智慧;烦恼多,智慧就少,烦恼少,智慧就多。

[12.9]只要我们一说某某人、某某事、某某地方,等等,实际上我们就在任持自性,就是我们有去想这些事情。任持自性就是一种法,不是说这个就是好或不好,就是人心里的行相,就是这么一回事情。任持对了就是好,任持不对就是不好。修行,(就是)我们怎么来培养这种改变任持事物自性的动力。

[12.10]我们要有好学的心,好学心的前提是希求心。所谓希求心,就是喜欢这么去做,这个是很关键的问题。好学,不希求,学起来就不容易用心。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如此。希求实际上是人的一种欲望,善法的欲望。

[12.11]讲自己最差目的在哪里呢?“我最差,我就这样子”,“我最差,你们要来关怀我,大家要来给我说好话”,很多人表现出这样状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同情、支持和理解。我就不吃这一套:“你差就差,差就学去,你不学来这里干嘛?你越差越要学啊!”

[12.12]我们学佛法,不是说“我知道了”,知道了跟做到是两件事情。做到了,才是一种功夫;知道了不算什么功夫。做到,肯定要提升我们内心的力量,内心没有力量怎么做到呢?我们时时刻刻要有这种高度观照的能力和如理如法思维的方式。如果我们没有观照力,我们怎么来通达缘起呢?事物时刻不停在变化。

[12.13]依赖感越来越强,最后就导致人越来越懒惰。一个人依赖于团体中,没有非常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在团体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处在什么位置,今天要做什么,这个“今天要去做什么”不在于我们上面的人有没有说的问题,他是任运的——轨生物解、任持自性。

[12.14]人对外在的境界(的感受)是任运的,我们的修行也是任运的。所谓任运,就是自然而然就该这么做,而不是外在的人非要让我们如何如何。(如果这样),那修行就越来越麻烦、越来越苦恼,最后就修不动了.这就是不通达二无我,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法是什么。佛是觉者,是觉悟。觉,就是非常清楚现在自己做什么,每天要做什么。

[12.15]在一个团体中出现种种分别、比较、轻慢、轻忽等问题后,我们没有来想改变自己,反而常想怎么改变别人,这个就不好。我们同别人比较的过程中有差距的时候,无论是好是坏都要想办法来改变自己。

◇比别人好,我们要想办法来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善巧,用慈悲心、善良心去帮助别人,能有更多的善巧方便,并去学习这些善巧方便。

◇比别人差,我们要反观自己,善巧学习别人为什么比我们好,他的能力和方法(是什么)。

[12.16]离苦得乐,是要离究竟的苦,得究竟的乐——成佛。我们通常听到“快乐”、“痛苦”,听到“痛苦”我们就不愿意去沾边,听到“快乐”就愿意多占一点、多得一点。这都是人的情绪,人内心的躁动。内心躁动,怎么会有快乐可言呢?只有内心平静、寂静,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内心不寂静,肯定没有快乐,(即使)有快乐,也只是感官上的快乐,不是我们佛法所讲的快乐。佛法所讲的快乐,是内心上的平静、喜悦,内心的功夫。常讲:禅悦为乐,这样一种平静的状态。

[12.17]导致成佛的因我们要去做,多做;导致轮回、痛苦、堕落的因,就不能做。我们搞清楚、明白了,就能掌握(生命的升沉)。

[12.18]过去讲:“明师难遇,佛法难求”。佛法难求,(就是)你对法没有真正的希求心;善知识要有因缘才能碰得上,不是求能够求来的。它没有说“明师难求,佛法难遇”,而是说“明师难遇,佛法难求”。如果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资粮,就不容易遇上,遇上了也不认识。你自己有没有功夫来决择,就非常关键。

[12.19]世间法、物质,有形相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容易辨认,所以我们的心不知不觉就会在六根门上来肯定或否定。六根缘不到的东西就加以否定:有没有佛法?有没有佛菩萨?我没有看到。你说给我听,可信不可信?这就是否定存在,肯定不存在,这个思惟就有问题。我们的颠倒就是这么来的:肯定有限的,否定无限的。我们要去肯定生命无限,这才是我们用功的地方。

[12.20]佛法的不可思议,在我们人的心。唯识告诉我们修观,他不需要真实的外在境界,坐在这里就可以修。他面对的是我们内心的所缘境,内心中的境界,即是相分。“二所现影故”,他要告诉我们的是如何面对、解决内心里的问题,而不是说要解决我们对外在真实世界的问题。

反过来说,人对外在境界的举动是内心如何作意的反应,你这么想、这么作意、这么取相,所以就会做出这样的行为。(佛法)就是从心里面先来学习这些问题,告诉我们这些方法,告诉我们从这些方面入手,外在自然就随之解决了,这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12.21]实际上我们很多烦恼都是因为有时间,有时间生烦恼。如果你很用功,自然就不生烦恼。我们很多颠倒妄想都是因为没有去用功,时间太多不知道怎么去用,就烦烦恼恼的。这都是有因果的。

[12.22]我们有了这种愿意向别人学习的心,才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我们才能成长;改变自己,我们才会越来越进步。我们要改变自己,要放下自己的很多观念、执着、成见、见解。但是这种见解,用世间上一般的方法是不容易做到的。我们怎么来薪火相传?怎么来传承佛菩萨的精神?都要靠我们的心量来传承,靠业果、靠生命来传承,才能传承得下去。要如理改变,而不是我们随便去改变,一改变,精神没有了。

[12.23]真如法性,二空,有两种,一种是依言真如,一种是离言真如。◇依言真如,是指依着语言文字、教授去修,能够见到真如;◇离言真如,见到真如以后,语言文字就无法表达出真如法性的境界,表达不出来。

但刚刚开始,必须要根据依言真如才能证到离言真如。如果我们学偏了、学不对了,我们一下子要离言真如,一定会修到莫名其妙的地方去。违越了次第和方法,都是不可取的。

[12.24]你只有对对方尊重、有礼貌、非常亲切,才有彼此之间互动沟通的基础。你一下子就说:“我是佛徒,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最高,比别人高一等”,别人会这么认为吗?你内心障碍了,对方也会障碍,马上内心就会有感觉。

[12.25]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比语言要差,语言会比较丰富。说话时,自己的情感、意志、心情,通过我们的语言、表情就很容易传达出来。文字的叙述就没有这些作用,比语言要差很多。语言跟思惟比起来,又差很多。实际上我们内心中所任持的东西和语言文字上所讲的任持的意义是不一样的,甚至差别很大的。

百法明门论告诉我们任持自性、轨生物解是指我们心里所任持的那些法的准确性及清晰度,在此基础上让我们去觉悟。



发表于 2011-7-29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师兄布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0 16:22 , Processed in 0.163509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