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578|回复: 28

[事迹传记] 124岁僧人,预知时至,往生西方——离欲上人传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4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4岁僧人,预知时至,往生西方——离欲上人传记

    离欲禅师,巴蜀著名高僧。他以毕生的道业成就,为修学行持作出了最殊胜的示范。现根据收集的大量资料和昌臻法师提供的示迹编写成文,奉献给广大信士和读者。

    一、去道入佛参拜名德

    离欲,俗名侯喻君,四川合川泥溪乡人。秉性刚毅,智慧过人。15岁时,因家道衰落,一贫如洗。一日,在姑母家,偶阅《金刚经》,顿有所悟。发出尘之志,离家访道。拜川东著名道士刘银子为师,精修丹法,得道后云游四方。民国11年(1922年),得知四川射洪县东山寺有一位高僧本空禅师,俗姓杨,射洪县柳堤人。本空禅师9岁出家,12岁大彻大悟,与四川新都宝光寺无穷老和尚同戒,均系禅门老宿。侯喻君大喜,舍道学佛专程去东山寺。

    进了山门,恭敬地向出家人打听到师傅在家,并按所指向或朝师父住处走去,刚转过楼廊,便听到朗朗诵经之声,轻轻走近细听,乃诵的是《金刚经》,他不由自主地伏地跪拜。

    此时,本空禅师正诵到:“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突然停止说道:“够了,够了,你就叫离欲吧!”

    喻君得法名立即叩谢师父,顶礼三拜。从此,便在东山寺深入经藏,潜心修行。

    本空禅师见离欲夙慧深,善根厚,便有意动问:“你想知道你的师爷吗?”

    “是。”离欲合掌答道。

    “你师爷原本是一位姓袁的进士,弃俗出家法名明心。鹤发童颜,行事神异,言语颠倒,人称“疯和尚”,敬之如神。”离欲对“疯”意颇有感悟,本空禅师接着说:“明心禅师任过东山寺住持,后去射洪县两河口乡龙台寺。此庙原是明代翰林学士住宅,因无子女继承,便捐赠改为寺院,常住僧众一百余人,香火甚旺。民国初年,明心禅师在龙台寺坐化,据说他住世二百多岁。”

    离欲听得入神。本空禅师知他与“疯和尚”更有法缘,因又问;“你想知道另一位“疯和尚”吗?

    “是谁?”离欲急问。

    “你师叔!”

    “你师叔俗名李君莲,原是清乾隆年间的翰林,后弃官为僧。他学识渊博,擅长书画,年事已高而返老还童,人称“癫师爷”。

    “癫师爷”,离欲一惊,忙问:“他现在何处?”

    “四川蓬溪县定相寺,任住持。”

    离欲“啊”了一声,“莫非就是得道高僧思摩禅师?”

    本空禅师微笑问道:“你想见他吗?”见离欲不便明言,便说:“好,你会见到他的。”

    一天,离欲的缘份到了,便前往定相寺参拜思摩禅师,远远地就听到“迎接大和尚”的喊声,深感惊讶,更觉惭愧。离欲见师叔已在山门外迎接,如睹双亲颜,倒头便拜,长跪不起。

    思摩禅师笑道:“好,请起,请起!”面前这位离欲,果然属上根利器,必当成就。思摩禅师接引“升堂入室”,常常痛下钳锤。

    一次,寺内的油瓶不知是谁打倒了,思摩禅师闻知,叫来离欲,不分清红皂白,上来就是喝斥:“怎么搞的?咋个把油瓶打倒了!”

    离欲连连磕头:“师父,我错了”。

    “你认什么错!”又是一声斥责。

    离欲眼皮也不敢抬一下,连连说道:“是我错了,是我错了!”

    “你根本就没有认错,你还在想:”油瓶本来就不是我弄翻的”。对不对?

    离欲心一惊,“呀!我只是闪掠一下这个念头,师父怎么就知道了?!”敢快叩头称罪:“是,是,是想过,师父,我错了。不是打油瓶打倒的错,而是我不能忍辱的错。我业障深重,诚心忏悔!”

    又一次,在寺外坡前,离欲见了师父,连忙上前问讯。不料师父抬腿一脚,把他踢下一丈多深的岩坎,屁股摔痛了,手上擦破一块皮,渗出鲜血。他爬起,再次向前顶礼。师父转身走开,看也不看他一眼。离欲依旧跪着,久久不起。

    就这样,离欲不知遭受了多少次打骂,而每次,他都看着是师父消除业障,因此愈加深切忏悔,且更加勇猛精进。经过三十年的头陀苦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终蒙思摩禅师密授心印。

    离欲禅师,到了晚年,每当谈起他的几位师父时,总是满怀感恩戴德之情。到了百岁高龄,还长途跋涉,拜祭本空禅师,迎取思摩禅师灵骨,尊师重道,感人至深。
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7-24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净心可以开慧 走路也是修行

    1986年盛夏,一行数人,背上行李,从四川乐至县去射洪县东山寺拜祭本空禅师。到了洋溪镇,距东山寺还有七、八里的山路,有人说:“师父,您已经101岁了,这段山路太难走了,您老人家还是坐滑竿吧!”离欲禅师瞪了他一眼,没有答话。

    “要不然,让我来背行李。”有人提议。

    离欲禅师插话问道:“学佛修行要吃苦,还是要享福?”

    “当然要吃苦了,不过,这是走路呀,我们是替您老人家着想……”居士答道。

    平时严谨的离欲禅师却哈哈大笑:“我就老啦?来嘛,我们比比,看谁走得快。”说罢,抬脚紧走了几步,回过头来又说:“修行的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要吃苦,走路也是修行。”

    居士们一惊,为之震动,有所领悟,顿生联想。所谓“行、住、坐、卧都是禅”、“一念净心成正觉”。学什么、修什么、证什么、悟什么,唯求一颗清净之心,无染、念念净心,达到最高境界。其含义至深,启迪智慧,不断萌生新的概念。居士们深感受益匪浅。

    众居士,一路之上问长问短,想方设法减慢速度,问师父这,问师父那,大家兴致勃勃,气氛活跃,早把疲劳抛到九霄云外。快到东山寺时,大家在路边一棵桷树下歇息。

    “师父,听说您老人家多才多艺,有空请您给写一副对联,画副画,行不行?”一位居士问道。

    “哈哈!什么多才多艺,那是瞎说……”坐在树下大石上的离欲禅师说。

    “是真的!。”另一居士抢嘴道,“我听潘近仁老师说过。1956年夏天,他去看您时,亲眼看见您老人家正用连丝纸在作画,地板上还有两副墨竹和一副水墨山水画,墨色和布局都很不错,便想要。您说:“我已十年没动手作画了,这几副画都是消遣性的,要不得,以后再说吧!’您老人家又说:‘画竹要表现其高风亮节,画山水要蕴含清晖之气,展示各自的特色。’潘老师说:‘以后我来向您学画,好不好?’您老风趣地说:‘我不收你这徒弟,你去找北京的奇齐白石吧!”

    离欲禅师笑道:“啊,你在搜集我的资料,好,我再讲一点。”

    “太好了!”平时师父很少谈及自己,今天破例,大家高兴极了。

    “你们还不晓得,我年轻时,还捡过字纸哩!我检字纸不是为了卖钱。师父告诉过我:修行要爱惜字纸,这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今天能认得这些文字,都是古圣贤遗留下来的传世育人之宝物,怎能随地乱丢,任意践踏?把字纸收集起来,到庙上字库去焚化,坚持做下去,肯定去会增福长慧的。我如此做了几年,智慧明显增长,看书时,可以一目数行,过目不忘。这叫做什么。”

    大家听得入迷,无人答话。一位居士猛省过来,忙答:“因果关系,对不对?”

    “说得对,什么事情都有因果关系呀!”离欲禅师的语气显得格外深沉。

    说得更明白一点,这检字纸的本身就是在积福、积德,心生善行。苦修实证,就能使人开慧。

    “师父讲得太好啦!”大家要求继续讲。

    “都几点了?走吧!”离欲禅师起身,继续上路。

    到达东山寺,休息片刻,便开始举行拜祭本空禅师仪式,离欲禅师亲自拈香、点烛、顶礼、祈祷、绕墓三周。察看墓园完好。然后转身指着洋溪镇,满怀深情地说:“师父选的这地方太好了,一到晚上,可以观赏洋溪镇的万盏明灯,这叫做‘万盏灯朝普贤’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4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4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4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4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此去三百里 道缘金龟山



    在一个瑟瑟秋风的日子里,102岁的离欲禅师带领徒众,精神抖擞地到四川武胜县走马场神仙坝的一块地边,他用拐杖向地上画了三圈,沉思片刻,满有把握地说:“好了,灵骨的位置找到了!”



    僧人和居士从四川乐县报国寺远道而来到紫云庵,迎取思摩师爷的灵骨。因墓地遭到破坏,灵骨散葬在泥土里,上面还种过庄稼,已找不到了。忽听师言:灵骨的位置找到了!”



    “不要慌,听我指挥!”离欲禅师严肃地说:“锄头千万要轻些,免得损坏了灵骨,经大家轻刨细翻,已找到片片灵骨。忽有人大声叫喊:“牙齿,牙齿!”众人围上去细细清点:四十二颗。禅师笑道:“这是师爷147岁重新长出来的,四十二颗,对,对,一颗不少!”



    散在泥土里的灵骨已几十年了,但没有腐烂,竟完好无损,颜色白中透黄,如片片玉珀。禅师捧起灵牙和几块灵骨,哈哈大笑,连声欢叫:“妙!妙!妙!”



    一时兴起,他遥望远方,吟咏思摩禅师生前所写的一首偈语:



    霹雳空千古,光明眼界开;



    全除云雾翳,为洗水晶来。



    春蔼凭磨炼,秋波任剪裁。



    霞云双镜彩,涛涌万珠开。



    银海瑶琴好,冰湖浊魄浣;



    重辉玄日月,一瞬脱尘埃。



    仙骨何日换,灵元上界培;



    湮湖诚可接,昂首即蓬莱。



    随众闻而起敬,连声赞叹:“太好了!”并问:“这是何时所写的?”



    “噢!”这一问,激起离欲禅师无限感慨,想起当年的一段往事:



    一天,思摩禅师叫来离欲,问道:“你今后 作何打算?”



    离欲被这突然问话怔住了,一时不知作何回答,只是站着。



    思摩禅师笑道:“但讲无妨,不必拘束。”



    “我,我……”离欲欲言又止,望着师父慈祥地向他微笑,便掏出了心里话,“师父,我想效法道济禅师(即济公和尚),云游四海……”



    思摩接上说:“飘忽不定……”



    “正是!”离欲深施一礼,“这样仍能够……”看到师父把头轻轻一摇,便停住了。



    “这当然也好”,思摩禅师微微点头,转而神秘一笑,“不过,有一个地方和你有一段因缘……”离欲抬头,严肃地望着师父,好像在问:“什么因缘?”思摩禅师接着说:“该地距寺有二三百里,有一座创建于隋代的寺院需要你去……



    “是不是乐至县报国寺?”



    “是。那里是隋唐以来历代高僧辈出之地,地形特殊,金龟山上,‘竖马石棺’,你会在那里住几十年的……”思摩禅师突然停住了,眉头一皱,急又展开,面带微笑。



    离欲心领神会,思索片刻,问道:“我何时动身?”



    “你自己决定吧。”思摩禅师平静地回答。



    不久,离欲向师父告辞。临行前,思摩禅师向离欲念了那首长偈语,概括了离欲的过去,又预示了离欲的未来。



    离欲禅师回忆至此,不禁喟然长叹,寂然不语。



    众人见师父静立着,不便动问。良久,师父转而笑答:“什么时候念的?就在我第一次去报国寺之前。这首偈语,是师父对我的开示呀!”



    众人请求解释。



    师父笑道:“你们自己去悟好了!”



    一位居士乘师父的兴致,试探地说:“师父刚才用拐杖画了几下,就查出了师父坟墓的准确位置,这是怎么回事呢?”



    “当然是神通了,师父,您说是不是?”又一位居士插话道。



    离欲禅师说;“神通不能随便显。今天大家都高兴,我谈一件师父的故事吧!他很有道行,射洪县一带无人不知。记得有一年,刘湘的军队经过洋溪镇。师父站在墙关头上,用纸摺了一个灯笼,内放一串火炮,一边放,一边叫:“欢迎!欢迎!’火炮放光,纸灯笼一点没破。军人见了很吃惊,害怕起来,因此,军队在洋溪镇上规规矩矩,不敢胡作非为……”



    众人还想要师父再讲,师父说:“以后再说,今天事情还多哩!”



    离欲禅师用红布把思摩师父的灵骨包好,放进定制的大陶瓷坛中,运回报国寺供奉,众生朝拜。



    离欲禅师说:“这是尊师重道,依教奉行,为众生广种福田”。



    四、入定十日 众求驻锡



    离欲禅师的打坐参禅,巴蜀远近驰名,是一位定力过人的老禅师。至今仍有很多的人,谈到参禅定力过人的老禅师。至今仍有很多的人,谈到参禅入定,就对离欲禅师赞不绝口,至今尚未听说有人可比,深表敬佩!



    离欲禅师,自从在四川新都宝光寺无穷老和尚受戒后,曾游化各地,建寺弘法,民国19年(1930年)由四川中江县行脚至乐至县报国寺,恰正逢逢正在办观-音-法-会,热闹非凡。他挤进人群,正要跨进山门,会首见他衣着褴褛,背着一个烂蒲团,好生奇怪,伸出双手拦住他,喝道:“嘿,你是干什么的?”



    “贫僧持挂单!”离欲禅师不慌不忙地答道。



    “挂什么单?你没有见这里正在办法会吗?”



    禅师没理他,继续往下说:“我是个穷和尚,没有别的其它供养,愿在殿上打坐七天七夜,陪伴菩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会首料想他是胡言乱语,半嘲半讽半威胁地吼道:“穷和尚,如果你真能打坐七天七夜,不吃不喝,我愿拜你为师,留你当住持!”眼珠一转,“嘿嘿”冷笑两声,“不然赶你出山门!”



    禅师不答语,径直往山门里走,会首未再挡他,向旁边的人递了个眼色,叮嘱道:“你去找人监视他,不准送吃的、喝的。还有,不准他跑掉!”



    禅师迈进观音殿,放下烂蒲团,跏趺而坐,很快就入定了……。



    外面钟声、鼓声、 杂声响了七天,人们似乎把这位穷和尚忘记了。禅师出定,见法会尚未完结,复又不声不响地再入定三天三夜,共入定十天。



    众人大惊,蜂拥而至。会首带头跪在地上赔罪:“师父!鄙人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得罪,多有得罪……”



    众人抢上前去边拜边说:“师父,我要皈依!”“我要皈依!”“我也要皈依!”……



    禅师广结法缘,一一满愿,一时报国寺上下皆大欢喜。



    此事,成为奇闻,传扬开来,“乐至县报国寺出了圣僧,活菩萨……”香火旺盛起来,朝拜的人越来越多。



    当时,报国寺是一座破庙,年久失修,殿堂倾塌。禅师积极筹募资金,进行修复。观音殿、藏经楼、东西丈室、楼廊等,逐渐恢复起来,形成初具规模。



    三、四十年代,禅师到成都弘法济世。其间,1935年,在四川射洪县,仿照新都宝光寺规模,修建古佛寺,为十方丛林,并遵百丈清规,农禅并举,建盐厂一座,植树三万余株,郁郁葱葱。1944年,举行传戒法会,受戒136人。后,主动退院,把寺务护林?,继续培修,经历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使报国寺焕然一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4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5、晓以剂量转危为安



    1950年春节,住离欲念佛堂的昌五,高烧达到40度,采取多种医疗措施,持续多日,高烧始终不退。家人报知离欲禅师,适逢禅师的弟子、名医黄雨来拜年。禅师便陪同黄医生去昌五家诊断。



    黄医生认定:此病是风疹性喉痧,说道:“人已饮食不进,昏迷不醒,危险已达到极点,可暂处方一剂试服。服药三次,如有汗渗出,再续诊;若无汗渗出,则无救矣,只好准备后事。”



    禅师也到昌五床前,安慰他说:“此药你大胆服用,其中有二两生石膏,似乎用药太重,不如此不能生效。”



    昌五当服药三次,次日佛晓,头上昌冒出汗珠,立即请来黄医生。黄叫停服此药,另诊脉搏处方。昌五继续服用四、五剂,即可坐立吃稀饭。黄医生祝贺昌五:“



    现已脱离危险,这是师父的加持,陪我为阁下处方的。否则我也不敢大胆地用二两生石膏,这是安危两枪的临界点,好险啊!”



    昌五万分感激师父拯救他于危难之际,从此更是五体投地佩服师父,虔诚信佛。他本姓万,原是某团管区司令,曾于1949年,被他的上司带着他和几个军官,请求禅师主持皈依仪式,成为三宝弟子。禅师并嘱咐他们:“既入佛门,就应遵守佛规,严守禁戒,信受奉行,才能免于劫难。”昌五谨遵师训,严守五戒,忏悔业障,顺利平安,这次病魔袭击,又化险为夷。



    1981年,四川乐至县龙门乡信用社主任腰上发了“缠腰丹”,延医治病,未见好转,还越发越服用,但无效验,十分焦急。一次在街上遇见离欲禅师,请求处方。禅师说:“用生银花熬水吃。”他一直纳闷:怎么叫“生银花”?岂料禅师回寺叫小和尚送来二两“生银花”打开一看,是金银花,熬水吃了。当晚就觉得症状好转,便继续吃;不到三天,好得一干二净,从此不再复发。他好生奇怪,一样的药,一样的熬法,一样的用量,为啥医生和自捡的药吃了无效,而禅师给的药就是这么灵验?他解不开这个迷,感慨不已。其实也并不难解,当你读了上面这一桩又一桩的奇事,自然会悟出一些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4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 离欲心一惊,“呀!我只是闪掠一下这个念头,师父怎么就知道了?!”敢快叩头称罪:“是,是,是想过,师父,我错了。不是打油瓶打倒的错,而是我不能忍辱的错。我业障深重,诚心忏悔!”

    又一次,在寺外坡前,离欲见了师父,连忙上前问讯。不料师父抬腿一脚,把他踢下一丈多深的岩坎,屁股摔痛了,手上擦破一块皮,渗出鲜血。他爬起,再次向前顶礼。师父转身走开,看也不看他一眼。离欲依旧跪着,久久不起。”
想起八思巴的事迹来了。能得大道,岂属偶然?
如此忍行,我所不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4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6、巧用中药对治癌症。



    武汉市一家锅炉厂的厂长,姓陈,身患肺癌,医治数月,未见好转,危及生命,心急如焚,各方探求名医而未可得。听说四川有个“千师爷”,是活神仙,能治此症,可是到哪个寺院去找?正在发愁。恰遇风俗峨眉山普全法师去锅炉厂找陈厂长订铸十个铜香炉,打听到了,陈厂长激动万分,当晚彻夜未眠。



    后经普全法师与离欲禅师联系,禅师答复:“最好本人亲自来。”陈厂长随即带领随从赶至四川乐至县报国寺。禅师诊脉处方,在寺内煎服一天。次日另处一方,叫服三次又是换,连续不断,吃至有效为止。



    陈厂长服药半年,癌症基本治愈;后又来寺求禅师彻底根除,经医院测试检查,肺癌全愈,精神饱满。



    1990年,陈厂长捐送四川乐至报国寺价值八万元的三脚鼎、铁字库、大铜馨幽冥钟各一件。



    1985年,四川乐至县太极乡唐孝良得了肝癌,到县,并到省去医治,均无治愈的希望,到报国寺恳求禅师医治。禅师见他心诚,开了个小偏方。煎服第二天,即自感好转;不到半年,肝痛消失,经县、省大医院检查证明:癌症痊愈。死里逃生的唐孝良捐资万元,修通了龙门乡垭口的至报国寺山门的公路,并常到报国寺焚香礼佛,逢人便说:“我这条命是师爷给我的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24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7、国外求医 凭信对治



    1985年10月,离欲禅师接到缅甸林风寺一位华侨来信,请求治疗他的晚期肝癌,禅师打算为其医治。乐至县欧志宏说:“路途那么遥远,您老人家一没见人,二不详细了解病情,光凭一封信,如何为他治病呢?



    离欲禅师说:“治病不在乎路途遥远,见不见人没啥关系,关健是看有无缘份。药医有缘人嘛,我出来,满怀信心地对欧说:“你回县城,赶紧把处方给他寄去,我看能治好他的病。”



    欧一看处方,只见是几味普通的中药,心想:“这么严重的病,能解决问题吗?”但仍然寄出处方。一个月后,华侨回信说,服了药,病情大有好转。禅师另开处方,药依然很普通,剂量也不大。1986年春天,华侨来信说,他这不治之症,不动手术,不化疗,只吃些普通的中药,竟然全部治好了,真是不可思议。



    为了感谢离欲禅师救命之恩,年底托人送来三尊玉佛。过后,又帮助报国寺以优惠价请回十二尊缅玉佛菩萨像,前后一共十五尊,其中: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等四尊坐像高2.5米;本空、思摩托车、空相禅师和离欲禅师坐像四尊均高2.2米。



    目前,国内寺院中,拥有缅玉佛像之多,佛像之高大,尚属罕见;尤其高4.13米、重10吨的接引佛,更是全国寺院中最高、最重的一尊。1993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香港《天天日报》均有报道。



    四川新都宝光寺监院师来信说:“师父,今生今世,弟子要向您老人家告别了!我全身浮肿,腹水进入肝内,每天都要抽腹水,烦恼不堪,形容憔悴,看来无法挽救矣!”离欲禅师回信说:“安静下来,好好修清净心,无甚危险,按寄去的处方,只需吃一二剂即可,不抽腹水,自然消失。”



    这位监院师,谨遵师命,服药之后,不几天,就能下床行走,并逐渐恢复健康,又继续管理寺务弘法利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21:01 , Processed in 0.24957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