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661|回复: 7

炫耀自己, 会引来人天和鬼神嫉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炫耀自己, 会引来人天和鬼神嫉妒!

    炫耀自己, 这会引来人天和鬼神嫉妒, 想着法子来破坏你炫耀的地方.炫耀什么, 就容易失去什么!


    你说: 炫耀也是诚实的, 又没有夸张, 为什么不可以?


    因为你用自己的骄傲, 伤害了别人心中的骄傲. 别人被你伤了, 还会对你好吗?


     炫耀漂亮, 就要小心以后漂亮被破坏;

     炫耀有钱, 就要小心以后富有被破坏;

     炫耀成绩好, 就要小心以后考不上;

     炫耀自家小孩如何, 这个千万不要, 你得给小孩子少树敌, 让人天鬼神不要嫉妒他, 而是护持他才对的.

     炫耀什么, 就要小心将来失落的地方在这里!


     法师的比喻是这样的: 你有了宝珠, 你到处给人看, 魔就特别想破坏你的宝珠.

    又比如法师常常讲, 什么情况下会毁坏自己的功德呢? -- 炫耀自己功德, 炫耀自己的修行, 炫耀自己得到的好福分.


     我有时也犯这个毛病, 但我知道不对, 就放在心里打转, 总之不发出来。

     儒家说: 一个人的祸福, 要看他谦虚还是骄傲.

    佛曾说过:‘狂性顿歇,歇即菩提。’这是楞严经里面讲的,意即说你这个狂妄自大的心、你这个好高骛远的心,你那种看不起人的心哪!那种只知道我是最聪明的人,只知道我比谁都好。


    比如有个人长得像个丑八怪,你看他怎样说:‘啊!我真美丽呀!’你看,这个执著多大呀!如果你把这种执著,这个狂心歇止了,便即刻得到菩提。


    什么是菩提?——就是觉道、就是开悟,开悟就离成佛不远了,因此,你能把狂心休息了,这便是你的好去处。  


转载
发表于 2011-7-22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3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3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持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3 12: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3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甘露洒诸天显清净身说平等法

慈航超彼岸以自在力现大神通”


“我们要大力宣扬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精神和地藏菩萨的救助精神使佛教有人情味,有生机,有生命,要让释迦活起来,要让所有的佛菩萨都成为活生生的救世主。我们向佛祈祷,向佛求助,应该是有效的,是有求必应的。众生与诸佛菩萨本有的互动关系,要深刻地去发掘,去建立,去利用,不能让我们的祈祷成为“无对应”的行为,成为无效劳动,无益苦行。人有诚心,佛有感应,有感而应,这是客观事实,要“真空”,还要有“妙有”,才是圆满的教法。
  
众生处在无助的状态中,人生不能单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自我的净化和超越,还必需有佛菩萨的加持和加被。佛菩萨的无缘大慈和同体大悲,是现实的,是普遍存在的。不管众生是否觉悟到有佛菩萨在帮助他,佛菩萨都会悲愍每一个众生,照顾每一个众生。佛光普照不能成为空话。“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是真实不虚的。
  

愿我佛慈悲,救拔我们这些苦恼、无助的众生。
  

南无广大灵感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3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德开示] 一定要学谦卑,谦卑才能够乞法养心


发表于 2011-7-22 12:30:41

感恩本文发布者:净土一莲


这个路子,在现在来说,是很难走,你没有决心、没有毅力,你不能吃苦,你走不通。不但吃苦,还要受尽屈辱,你才能行得通。我走这个路走了五十九年,很多同学知道,不是好走的,七十岁以前,找麻烦的人总是特别多。七十岁之后,好一点,因为七十岁了,快要走了,孔子七十三岁就走了,七十岁差不多了,算了吧!大家就饶你,七十岁以前人家不饶你。所以这是,这条路也很难走,走出来之后,你就成佛成菩萨、成圣成贤了。你要是不能吃苦,别人的障碍、障难,实在讲不是别人,是自己。别人无论是毁谤也好、羞辱也好、陷害也好,那都是重重关卡,考试!你要是通过,那些都是好老师。没有那些人,你怎么能磨得出来?你怎么能成就你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从这关卡上过来的。过来之后,对那些人感恩!没有他,你怎么成就?
   
古今中外说一帆风顺成就的,绝对找不到,哪有那种人?佛都不行。你看释迦牟尼佛一生,多少人找麻烦!里面六群比丘,家里不和,他的这些弟子当中,有问题的很多,外面叫六师外道,内外夹攻。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如如不动,用定、用慧,把这些障难都给化解了。我们今天想求学,难,自古以来没有例外的,现在这个时代尤其困难,没有忍辱功夫,没有布施、持戒,这三样是基本,得忍辱,没有你就不会成就。真正发心,在困难现前的时候,我们只有求佛,佛力加持,自然有好心人来帮助我们,来护持。可是我们自己心念要端正、要坚定,有丝毫偏向名闻利养就完了,这是什么?这是自己的业障,多少人败都败在这里,真的,几十年功夫毁于一旦,很可惜!这一毁,又去搞轮回了,那又不知道到哪一生、哪一劫,你得人身,再遇佛法,再来,看看你那一生能不能通过。哪一生能通过,你哪一生就成就。顺境里有丝毫贪恋的心,完了;逆境的时候有一点点怨恨的心,也完了。你要想成功,只有一个心,感恩。顺境、善缘,感恩;逆境、恶缘,还是感恩,你才能成就。
   
刚才跟诸位说过,汉武帝以后国家取才,取孝廉,佛门里头也不例外,这两个字差一点点都不行。圣贤之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圣贤之道也包括佛道,没有例外的。儒释道要成就,孝廉这个根要扎得深,有这个深根,你才能持戒,持戒是什么?守规矩,你才能忍辱。具备这些条件,你算具备成功条件的一半了。日常生活当中要节俭,就是要培福,有福,有福要给大众去享,不要自己享,这个世间苦难的人太多,常常想到他们。要谦虚,要卑下,把自己傲慢的习气,真的把它融化掉。人都有傲慢习气,不能说我没有,那个“我没有”里头就充满了傲慢,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说充满傲慢?因为佛讲的,佛说这个傲慢是与生俱来。哪一生?生命起源的那个开头。这在佛经上讲得很好,「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从自性里头变成一个妄心,阿赖耶,阿赖耶里面就具足贪瞋痴,贪瞋痴慢。你看末那就是的,末那就是我们自己,我自己从哪来的?跟宇宙同时发生的。
   
四大烦恼常相随,第一个是我见,执着身是我。在阿赖耶里面,不但执着身,执着意识是我,那个意识,我们一般讲灵魂,或者讲灵性。为什么灵性还是执着?四圣法界叫灵性,还是阿赖耶,还是末那,没转识成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是什么?是明心见性,是《华严经》圆教初住菩萨,那超越十法界了。只要没有超越十法界,都是阿赖耶用事。不过四圣法界,阿赖耶用事他用得正,为什么用得正?完全依照佛菩萨的教诲,真正把它做到,所以他纯正,跟佛一样,但是用的不是真心,是阿赖耶。如果转识成智,就超越十法界,你就到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那就真的,那就不是假的。所以四圣法界里面,菩萨、佛还是用阿赖耶,还是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末那的执着,还是有这个,不过他很淡,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我傲慢没有了,那什么时候?那是明心见性,你脱离十法界了,可以这样说,贪瞋痴慢都没有了。你没有超越十法界,你怎么可以说你没有贪瞋痴慢?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才真正认识自己。中国古人讲,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自己要认识自己,我是凡夫,我不是圣人。
   
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都不是圣人,你看在大乘教里面,六道里面叫内凡,六道是个界线,六道外面,四圣法界叫外凡,还是凡夫,六道之外的凡夫。一定要把无始无明断掉,超越十法界,才叫圣人。佛门里面叫小圣,阿罗汉,那是尊敬他,他不是真的圣,为什么?三大类烦恼,他只断见思,见思烦恼断了,世出世间这个法他不执着,他还有分别,他还有妄想,这称他为小圣。再往上去,辟支佛、菩萨、佛,这是四圣法界里头,比小圣高一点,一般我们都称圣人,不是大圣。大圣是什么?破了无明,超越十法界,证得圆教初住,这是大圣。在实报庄严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称大圣,我们讲菩萨摩诃萨,这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摩诃萨。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那就称菩萨。加上摩诃萨不是十法界的,是一真法界的,是实报庄严土里面的菩萨。学大乘教的人,这是普通常识,基本常识,不能不知道。知道这些,我们就很谦虚了,就知道我们实在是凡夫,真的是凡夫,怎么可以傲慢?所以一定要学谦卑,道理在此地,谦卑才能够乞法养心。


恭录自净空老法师《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86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7-23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忏悔,忏悔,忏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17:57 , Processed in 0.176272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