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772|回复: 16

琴与禅——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4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吕健福


(2010年11月21日讲于北京
华藏图书馆)

  非常高兴来到华藏图书馆和大家结古琴的缘。在座的各位都是国学的爱好者,也有很多朋友本身就是学佛的居士。各位出于什么角度来听古琴呢,我想有这两种可能。一种是觉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琴、棋、书、画”久有所闻,并且知道传统文化是礼乐文化,古琴是礼乐文化流传到今天的一个精髓,因而觉得古琴非常好,文化深厚、历史悠久、境界高深。另一种呢,影视文学作品里面经常都有古琴,各位大概是看了武侠小说,或者电视连续剧,觉得古琴很神秘,想来具体了解一下。

  因此,今天就借这个因缘把古琴的本质特性跟大家作一个介绍和交流,再把古琴和禅的关系作一个我的体验和认识的分享,同时给大家弹几个曲子,让大家在体验性的层面上来感受一下古琴静与远的境界。


http://www.huazang.org.cn/bencandy.php?fid=3&id=1682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中国古琴的特质



  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有很多乐器,如古琴、古筝、琵琶、二胡等等,但古琴却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乐器。因为古琴在中国传统乐器当中,从来是不与其他乐器为伍的。明朝有一本著名的古琴书叫《溪山琴况》,里面说古琴是“不入歌舞场中,不杂丝竹伴内”,就是它不入到舞台演奏的场合,也不跟丝竹之类的其他的乐器混在一起。一切的乐器一切的音乐,都有两个基本功能,一是娱乐功能,音乐让人觉得愉悦、觉得好听,达到耳目感官的一种娱乐享受。二是审美功能,有的人觉得音乐中包含着很深的美学境界。古琴既有一定的娱乐功能,也有相当的审美功能,但如果仅止于此,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有些历史典故我们就根本无法理解。


  比如孔子周游列国,困于陈蔡之间,七日绝粮,抚琴不辍。就是说孔子在那么困顿的情况下,饿着肚子,他照样还在坚持弹古琴。很难想像孔子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弹琴是在娱乐,也很难想像那个时候他在做的是审美活动。诸葛亮曾经在城头唱空城计。诸葛亮当时在城头弹的就是七弦古琴。诸葛亮在城头难道在做审美吗?在做娱乐吗?肯定不是。到了北宋,宰相范仲淹,相当于我们周总理这样繁忙的人物,他也每天坚持弹琴。我们也很难想像他是通过弹琴在做娱乐和审美。


  通过这些历史事实说明什么呢?说明古琴在古今中外那么多的乐器当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国文化独一无二的瑰宝。一切的乐器一切的音乐,它物理的层面是乐器,音乐的层面是艺术,但是中国的古琴,虽然物理的层面它也是由丝桐构成的,音乐层面它也是由音声来表达的,但是从文化层面,它已经超越了音乐的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它并不是服务于此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古琴的传承



  古琴是伏羲所造。伏羲是中华文明的始祖。在上古时代古琴是五根弦。历史上周文王、周武王传说都是弹古琴的。文王加了一根弦,武王加了一根弦,成为七弦琴。


  西方著名的乐器像小提琴、钢琴,弹琴的传承人都是一流的音乐艺术家,如弹钢琴的贝多芬,弹小提琴的帕格尼尼都是著名的音乐艺术家。而在中国古代,古琴的传承人,并非音乐艺术家,而是中国文化史上最著名的精英。如周朝贵为帝王的周文王、周武王;春秋时期的孔子;西汉的刘向;东汉的桓谭、蔡邕、蔡文姬,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东晋隐士陶渊明;唐朝的王维、白居易、柳宗元;北宋的宋徽宗、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南宋的陆游、李清照……他们全是弹古琴的。异族入侵后也弹古琴,金朝的皇帝金章宗弹古琴;到了元朝,元朝的宰相耶律楚才也是弹古琴的。到了明代的时候,很多王公大臣都是弹古琴的。到了清朝,乾隆皇帝是弹古琴的,晚清时期,几乎大户人家都有古琴……


  这些人都是中国历史上众所周知的著名文人,文化精英。我们现在称他们为思想家、教育家、诗人、词人、画家,而他们本身的职业不是搞绘画、不是搞书法、不是搞诗歌,那么,他们的职业是什么?是文人,同时肩负着社会使命!他们很多相当于是今天的省长、州长、甚至是总理。他们不弹乐器则罢,如果弹乐器,不约而同弹的都是同一件,就是今天我们介绍的古琴。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英,几千年在弹同一件乐器,这个历史事实非同一般,这个是在全世界没有的。这个历史现象说明什么?说明古琴在历史上的传承人不是音乐家,而是中国的读书人。它的功能并不是搞音乐演奏,读书人不会拿古琴去搞音乐演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古琴的功能


  古琴的功能,跟读书同一个目标。传统的读书人是干嘛?读书明理,明理之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么修身的前提是什么?是涵养心性。所以读书是为了明理养心,养身修身,最后利益他人。这是传统读书人的基本目标。弹琴是同一个道理。弹琴的主要作用,不是音乐,不是艺术,不是娱乐,不是审美。它用于涵养心性,跟读书同一个目标。


  所以古人说:“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就是一个读书人,要修养成为君子,两样事情不能少,一个是要读圣贤的书,第二个是要弹古琴。又说“君子以琴书自娱”,就是说君子要使自己内在的生命得到真正的快乐,一者要读书明圣贤的道理,第二要弹古琴达到内心的调和。这个“娱”不是我们耳目感官的娱乐,而是我们生命内在的和谐快乐。因此,古琴在中国的历史上,它跟读书人传承精神文化的书具有同等的地位。以琴书自娱,左琴右书,可见古琴已经不是一般的乐器了。到南宋的时候产生了“琴、棋、书、画”文人四事,也称为四艺,就是读书人都要懂得的四件事。


  那么文人为什么要习“琴、棋、书、画”呢?我们现在把书法称为书法艺术,把绘画称为美术,把古琴称为音乐艺术。在传统时代都不是这样子的。传统时代绘画是什么?叫丹青之道,书法称为书道,古琴称为琴道。一字之差说明什么?术是艺和技能,是一种专科。而道呢,它是服务于心性修养的,才上升为道。所以“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用于调心、养心、涵养心性的四个内容。


苏东坡的书法好,我们现在称他为书法家,他的画也画得好,称他为画家,他的词也写得好,我们又称他为词人。苏东坡他当时认为自己是书法家、画家、词人吗?不是的。苏东坡是一个文人,是宰相,他的使命是要为国家作贡献的,他绝对不是我们后来认为的书法家、画家、词人。欧阳修也不是,白居易也不是。中国传统的读书人,修习“琴、棋、书、画”的目的是为了修养心性,而在“琴、棋、书、画”方面杰出的造诣,都是他修养心性的结果,并不是把这些作为专科技能训练成名成家。


  近代我们受西方的影响,一切都是专科。学习日本把绘画翻译成美术,由“道”变为“术”,我们整个文化就出了偏差。直到今天,大家都习焉不察,都以为天经地义的,说这些就是艺术啊,古琴就是艺术啊,它是音乐嘛;书法当然是艺术了,到处搞书法展览,还搞书法竞赛呢;绘画更是成为大学里的美术专业。这些都是近代以来的事情,这就把“琴、棋、书、画”的基本作用——修养心性给忘掉了。


因此,古琴的本质特点,它超越了专业技能,更加不是一个普通的演奏艺术。它是读书人的天职,用于读书人心性的涵养,涵养心性之后用于修身,用于齐家,用于利益他人。这就是古琴的核心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三)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


  古琴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涵养心性这个层面,它又有不同的深度。儒家有儒家的涵养之道,道家有道家的涵养之道,佛家有佛家的涵养之道。也就是说,儒家、道家、佛家大的方向是一样的,都是修养心性,每家的方法、特点、层面、深度、境界虽各有不同,但主要的方向是统一的,就是中国文化的心性修养的学问。这门学问可以说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类文化最宝贵的财富。


中国文化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心性修养的学问。人异于动物在于哪里?在于人知道心性修养。动物被业力控制,只知道造作。而心性修养,这是人最伟大的地方。近代以来人们都忘掉这些了。为什么呢?科技文明的发展,人心向外追求,通过研究物质、控制物质,发展技术,人忘乎所以,结果人就变成了对自然界的控制者,忘掉了心性修养这件事情。一个人忘掉,将来他个人生命肯定是痛苦的;一个社会忘掉,整个社会会产生悲剧;一个文化忘掉,文化就偏了方向。整个科技文明都是向外张扬的文明,以损害自然,获得人类物质生活的满足。结果呢,把地球搞得乌烟瘴气,这个世界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困难。


  中国文化是在人的根本上来发展,而不是向外无限的追逐。因为向外的追逐是向贪、嗔、痴的文化。向内是内明的、觉悟心性的、在人的根本上提升的文化。这个是中国文化的本质特点。由此更加可见中国文化的伟大。所以梁漱溟先生曾经说中国文化有一门最殊胜的、西方不具备的学问,叫心性修养之学。这门学问是向内、向上用功提高生命的学问。他说得非常准确。儒、道、佛都是这么一门学问。但我们没把握住这个本质特点,我们会以为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只是哲学思想的不同,世界观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方法论的不同。不是的。本质上是根本方向的不同。


  从这个角度我们来看古琴就更加清楚了,古琴是服务于中国文化的心性修养学问的一个独特的乐器,类似于围棋。围棋是古圣先贤发明的用于涵养心性的,不是用于竞争的。通过下围棋我们能非常好的磨练心智,古琴也是这样。这是对人本质的教育。


  现代人都把教育当作是知识技能的教育,好像人学习就是要学知识技能啊。事实上知识技能是教育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一是让你掌握自己谋生的手段,二是给他人,给社会创造某些价值。但是人还有知识技能以外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就是要明白人生、提升生命的学习,称为生命的学问,而知识技能只能说是生存的、谋生的学问。我们现在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整个教育的目标都是在培养知识技能的人才。怎样培养生命觉悟的、生命快乐的、提升生命的、人之所以为人的这些学问的这些人才,现代社会整个偏失了。传统的学问,比如《弟子规》讲“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首先要学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学问,有余力再去学知识学技能。


我们传统的学问是掌握了学问的根本,人首先应该学什么。这并不是说知识技能不要学。人自己要生存于世,要掌握知识技能,为社会为他人创造价值也需要掌握知识技能。但是人要活得明白,活得快乐,活得幸福,肯定要学人本身独一无二的学问,这个就是中国文化的心性修养之学。为此,古代圣贤留给后代两样宝贝,一个是礼的教育,一个是乐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古琴传承礼乐教育


  礼的教育是什么意思呢?读书明理。明理之后,由外而内,调节你的行为,来改变生命。所以《礼记》说“礼自外作”,从外到内来改变人的。乐的教育呢?“乐由中出”,是由内在生命的愉快,生命的和谐来改变一个人的。所以儒家教育的精髓是礼、乐的教育。礼的教育是节制性的,规范性的,明理的教育;乐是内在的、祥和和谐的、美善的教育;内外和谐的教育就使人完成了人格。可惜我们现代人很少知道乐的教育。我们现在以为乐就是耳朵欣赏音乐,以为这是思想上、境界上的审美,不知道它有这么伟大的教育的功能,能让一个人真正的快乐和谐。


  现代有些倡导儿童读经的《弟子规》教育系统,大量是礼的教育,结果小孩的确是很知书达礼,但是内在并不快乐,行为很拘束。在传统时代这个问题更严重。传统时代,学礼的教育,学了之后他内在不快乐,但是大家的规范又需要那样子,结果养成了很深的伪善。所以社会上有的人就会觉得儒家比较伪善。实际上这不是儒家的本来。儒家的本来是生命和谐的,由内而外的生命畅达的一种快乐,不会是一个通过外在规范把人搞得很拘束的教育。由此就能更深刻地认识到,古琴是儒家的乐的教育范围的一个乐器;由此也能认识到孔子为什么在那样困顿的情况下还在弹琴。从这个角度我们就了解儒家的乐教,也是古琴的根本作用。


  这个乐教可以说是非常地了不得的。因为传统说中华文明叫礼乐文明。如果文化出了问题,叫“礼崩乐坏”。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文化出了问题是礼崩乐坏?如果用白话文翻译,礼是什么?礼是社会的规范、次序、价值观念,等级制度这些。如果社会出现问题,我们会说社会秩序乱了、大家思想乱了,各方面乱了。如果加上“音乐也坏了”,大家会很奇怪,怎么社会出现问题会说“音乐也坏了”?传统时代的人就懂得这个道理。


  “礼崩”就是社会秩序混乱,道德失范,价值失衡,“乐坏”了呢,就是人的内在不快乐了,没有好的音乐了。现在社会上的音乐很乱,我们到处听到的流行歌曲是哀伤,先锋音乐是奇诡,迪斯科音乐是狂躁,还有好多靡靡之音,还有很多白痴痴的音乐如卡通音乐“老鼠爱大米”,成年人都唱得很开心。就是这样的音乐在教育我们。我们受到的是非常低级的、浅俗的,甚至是哀伤的、不正的、狂躁的这些音乐的教育,好的音乐没有了。


  这个现象呢,孔子的时候早就已经有了,叫礼崩乐坏。好的音乐没有了。孔子曾经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也就是说他听到好的音乐之后他的感官知觉都发生变化了,普通的那些东西他已经感受不到了,因为他已经被音乐完全地摄受了。韶乐就是古代伟大的礼乐。但是这些礼乐大典在秦朝之后就失传了。宋代朱长文作《琴史》,说“秦暴之后礼乐失序”。就是秦始皇以后我们的礼乐就完全混乱了。无论是汉代的乐府,唐代的教坊都是娱乐型的音乐,不是指礼乐。


  那么,礼乐的“乐”,在哪里还存在呢?只在古琴当中。社会上的礼乐没有了,读书人在书房里一直在弹古琴。传统礼乐的“乐”几千年来在社会上失传了,但在读书人的书斋当中,在道人的宫观当中,一直保存着。这个是中国音乐史、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事情。因为弹琴它不为娱乐,不为表演,为了涵养心性。这正与礼乐的“乐”相契合,其本质是修身养性的、和善生命的、内在快乐的、中正平和的。另外弹琴还有很多好的规范,要端身正坐,要沐手焚香,以庄重的态度来弹琴。弹琴不能有躁动的心,不能有俗念,要弹得清静平和。这都是“礼乐”的特点。所以礼乐的“乐”虽然在社会上失传了,但几千年来在文人的书房里、在古琴中一直保存着。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假如我们还在比较好的角度来学古琴,那么我们是继承了几千年的孔子所向往的乐。由此也能理解,几千年中国的读书人为什么在书房里都在弹古琴呢?他们还在接受着中国文化的传统,就是礼乐的教育。这样就更能看清楚古琴的本质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古琴与禅


  (一)禅是中国文化心性之学的极致


  禅这个字看上去似乎是佛家的名词,事实上并非如此。禅是中国文化独一无二的智慧。她把佛家的精华,以中国文化的方式,特殊地表达出来。佛法的精华是什么?佛法的精华是“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功德,总在心源”,全是靠你的心来修的。禅就是直指心源。佛法的精髓是让你明白你的心,了解你的心,最后能够成为你自己心灵的主人。这样的人就是真正修佛学佛的人。外在的一切都是帮你最后达到这个目的。有很多法门帮你忏除业障,帮你产生出离心,产生菩提心,最后都是让你证悟到心性的本来面目。六祖慧能大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光大发扬了中国的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这种方式让你瞬间明白心性。


  禅是佛法的精华,是佛法的心宗,也是中国文化心性之学的极致。因为心性之学是由涵养心性,一步步提升,通过禅,让你明心见性,证悟到心的根本,就是心性之学的极致。太虚大师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这既是中国佛学的特质,也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奇葩。这就是禅的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琴是禅的助道品


  琴与禅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刚才说得已经明白了。她们的方向完全是同一致的,都是用于涵养心性的。禅是修行的正修。正修就是通过听闻正法,如理思维,获得正解,以闻思修的次第,一步步地修下去,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有助道的很多方便法门。琴、棋、书、画是文人的助道品,也是修禅的助道品。


  古琴为什么能够助道呢?因为古琴能够帮你把躁动的心变得安静,狭隘的心变得旷远。它能够起这个作用,能够让人宁静下来,急功近利的人让你变得非常恬淡。古琴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历代的文人弹琴,历代修道的人也弹琴。


  历史上最著名的知音的故事“高山流水”,俞伯牙弹琴,钟子期听懂了。俞伯牙是修道的人,不是音乐家,是世外高人。钟子期是个樵夫,是个隐士,也是修道的人。历史上许多修道的人是弹古琴的。北宋的时候有许多出家的和尚弹琴。大家看古琴史,有一个琴僧系统,全是由弹古琴的和尚构成的。唐以前有一个著名的道士,叫司马承祯,他专门写过一个古琴的书叫《素琴传》。说明是道人弹琴到了极高的境界。近代最著名的古琴流派虞山派的鼻祖(第二祖),叫徐青山,他本人就是个道士。


  古代学佛学道的出家人士几乎都是弹古琴的。这些都有大量的历史事实。但是到了近代以来发生什么剧变呢?现在外国人到中国来找中国的古琴首先找哪里啊?音乐学院。但传统时代古琴不在音乐学院,在哪里呀?在文人、道人、和尚这里。所以古琴最好的传承体系是我刚才讲的儒释道的传承体系,而不是艺人、演奏家的体系,自古以来是这样的,但是近代我们都忘掉了。这个也不奇怪,包括书画在内。无论是八大山人、石涛还是郑板桥都具有非常高的文人素养,所以他们的书画很好。而现在从事这一行的我们说这是画家,专门画画的,你问他《道德经》看了没有?《大学》懂没懂,有没有学儒家的静坐,有没有学佛家的禅修。他不知道,他头发披得长长的,衣服穿得脏脏的,他说他是艺术家。现在很多是这种情况,已经变成艺术专业了,他不知道这是文化体系中涵养心性的一个独特功能。


  以前的古琴是在文人圈、知识圈内流传,现在是在演艺圈、艺术家、音乐人的范围内流传。文化的变异也影响到古琴。这个巨变当然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一大变,改革开放后一切向钱看,那么变化更大。这就是今天这个时代的特点。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学
传统文化,自身得到了滋养,同时又利益他人,我们是在走古圣贤之道。古圣贤之道的基本特点,就是自利利他。儒家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自利的事情,齐家有点利他,治国平天下是更大的利他。佛家呢叫做自利利人,普度众生。这个都是统一的。没有一个学问是纯粹为了自己的。



  以上就是比较集中地讲了一下古琴在
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古琴与禅的基本关系。我只讲了一个助道品,怎么来助道的,琴怎么跟禅发生密切关系的。现在我们来一下听觉的享受。古琴的境界,我们来听听看,感受一下,在体验层面听一下,至少我们就不会从娱乐好奇的角度来听古琴,因为琴禅的境界是静而深远的境界,那绝不是艺术性的琴曲音乐。我们来听听真正的传统的中国古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琴道崇尚清越幽远


  我们来听一曲。


  (弹毕)好!谢谢大家!大家非常安静。这个曲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也是比较典型的,清越幽远类的这种琴曲。如果不了解古琴这些本质特点,会把古琴曲也弹成艺术类的、表演类的琴曲,那么,这个就失去了弹琴的基本意义,因为传统说“弹琴不清,不如弹筝”,就是说你弹不出古琴的清远来不如弹筝。但是现在呢,就是说我们如果不了解古琴的文化内涵,它的本质特点,它的基本作用,我们会把古琴弹出艺术类的情绪,那么在我们不了解的时候,听了也会觉得很好听,因为古琴的音色本来就好听,但是就曲子来说,它并非传统里的情绪。


    那么,这个曲子我们听了之后,基本上会有几种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感到古琴的声音跟一切的乐器不同,不同在哪里?首先是安静。其它很多音乐我们听后觉得优美,好听。譬如二胡,我们会觉得它比较凄婉,也是一种美;小提琴非常的透明、优美;钢琴是宏大的、华丽的;古筝的也很有古味,很动荡有情的。而古琴的声音我们听着不觉得是优美的,我们会觉得甚至是枯淡的,但是呢,我们会发生一个什么感觉呢?觉得古琴的声音特别的安静。所以以音声让人感到安静的,古琴是最优秀的。安静就是我们传统的涵养心性学问的一个初步功夫。你不静下来,你很难到达“静虚则明,明则通”的境界。如果你心不静,在妄念的状态读很多书都解决不了大问题。


  现代人要安静是很难的啊,工作的忙碌,人际关系的紧张,到处都是噪音,物质的噪音跟心理的妄念使心里的噪音更多,所以现代人要安静很难。通过弹琴通过音声能够让人静,这个比一般的医药更有用。所以有的人焦虑失眠,弹琴就治好啦,它有这个作用。药可以治疗你的身,针灸治疗你的气脉,而古琴是治疗什么?治疗你的神,你的神灵了,整个人就变了。所以读书人弹琴有很强的自我养生、自我治疗的作用,这个是因为现代人关心养生才这么说,在古代实际上不是这样,叫做养神。涵养心性是有实质性的作用的,并不是抽象的,心涵养好啦,心静神明了,身心都会健康。欧阳修曾经官场失意,很郁闷,他弹了半年的琴,最后身心的忧疾都治疗好了,这个在《欧阳修文集》里面记载得有。


  所以古琴能够让人由躁动的变成宁静的,不安的变成安宁的,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事情。它已经超越了我们说的觉得优美呀,好听呀,学个音乐呀,都不是这个作用啦,它有对人生的更大,更根本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8 21:14 , Processed in 0.200427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