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162|回复: 25

[佛化生活] 净土行人首先都来顶礼、赞叹、感恩 开启、传承净土法门的诸佛菩萨、诸祖师菩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2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至诚顶礼、感恩本尊阿弥陀佛!

没有世尊的四十八大愿,没有世尊因地五劫的思维和无量无边不可说劫的六度万行,就没有我们现在能够如此容易脱离轮回痛苦的办法;没有世尊无量劫来对我们无比慈悲的摄受,就没有我们今天能够念佛的因缘,我们过去无量无边轮回中就如同不懂事的孩子,永远不知道母亲的恩德,但是母亲一直永不言弃的关心、爱护着我们,一直耐心的等待着我们的成熟、长大,为我们准备好让我们成佛的一切。直到今天我们才稍微懂事、算是成人,世尊在十劫以前就为我们而建立了殊胜的极乐净土家园,总是无比望眼欲穿的盼望着我们的回家,让我们都至诚顶礼、感恩慈父世尊,今生决定回归极乐净土家园。

至诚顶礼、感恩本尊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诚顶礼、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

没有世尊无量劫前在宝藏如来所 所发的五百个深宏誓愿,就没有深处五浊世间的我们值遇世尊的机会;
没有世尊无问自说的为我们宣说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殊胜庄严,我们就如同盲人一样永远不知道还有这么美好的地方,也没有我们业障凡夫真实离苦得乐的机会。让我们都至诚顶礼、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

至诚顶礼、感恩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诚顶礼、感恩龙树菩萨。

龙树菩萨是释迦牟尼世尊亲自授记,在佛灭度七百年后降生南印度婆罗门种族之家,菩萨深入经藏、智慧超人,于现身即证得初地菩萨果位。菩萨一生著作甚多,据西藏所传为122种,汉译为22种。有“千部论主”之称。其主要大著有:《十住毗婆沙论》、《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菩萨资粮论》、《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十二礼》。其中《大智度论》乃注释《大般若经》之书,与《中论》、《十二门论》同属大乘教之空门。《十住毗婆沙论》是注释《华严经》之《十地品》,属大乘教之有门。龙树菩萨广学空有二门,最后安住于净土他力之教;亦即《大智度论》中多处赞扬弥陀净土,而后在《十住论》之《易行品》中告白自已归于弥陀本愿之救度。最后菩萨以自己现身说法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至诚顶礼、感恩龙树菩萨

南无龙树菩萨
南无龙树菩萨
南无龙树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天亲菩萨

至诚顶礼、感恩天亲菩萨

天亲菩萨于佛灭后九百年顷,后于龙树菩萨约二年,西元五世纪初,生于北印度健陀罗国之富娄沙富罗城,婆罗门种族之家。父为国师,兄弟三人,兄名「无著」,弟名「师子觉」。天亲菩萨博学多闻,神才俊朗,戒行清高。刚开始对小乘很有研究,但是不信大乘,谤大乘非佛说,其兄长无著菩萨看到弟弟很聪明,但是也很可能因此造论毁谤大乘,所以就故意装病骗其弟弟前来看望,以此给他讲不要毁谤大乘,并且说服了天亲菩萨,天亲菩萨很恐惧,知道自己错了,所以打算把自己的舌头割下来认罪,但是哥哥无著菩萨阻止说,舌头可以毁谤大乘,但是也可以解说弘扬大乘,最后天亲菩萨没有割掉舌头,而是努力修学大乘经典,造论解说大乘,菩萨一生的论著很多,古来亦称千部论主,其现存的有《唯识三十论》、《佛性论》、《十地经论》、《涅槃论》等二十九部,菩萨晚年时代归心净土,所著的《往生论》被现在尊入净土典籍中五部一论中,所说的一论即是天亲菩萨造的《往生论》。

至诚顶礼、感恩天亲菩萨

南无天亲菩萨
南无天亲菩萨
南无天亲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至诚顶礼、感恩慧远大师!

大师从小精通儒家、老子思想,二十一岁时,听到 道安法师讲般若经,豁然大悟,因此出家,誓弘佛教,道安法师曾赞叹说:“使道流中国,其在远乎。”,后来大师居于庐山东林寺,与刘遗民等僧俗一百二十三人,创立莲社,精进念佛,专志净土,大师曾三次见到圣相,但从来不与人说。有一天,大师刚从定中起来,看到阿弥陀佛身满虚空,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左右侍立,见到种种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还看到已经往生了的道友佛陀耶舍、刘遗民等人,阿弥陀佛说:“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后七日当生我国。”这时大师才说:“吾始居此,三睹圣相,今复再见,必生净土。”七天后,大师端坐入寂,年八十三。
大师一生的论著有:大智论要略、不敬王者论、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三卷(并罗什答) 大智论序一卷、何昆昙心序一卷、三法度序一卷、妙法莲华序一卷、明报应论一卷、修行方便禅经序一卷、辩心识论一卷、法性论一卷、沙门祖服法论一卷、释三报论一卷、佛影赞一卷
至诚顶礼、感恩慧远大师!
至诚顶礼、感恩慧远大师!
至诚顶礼、感恩慧远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诚顶礼、感恩善导大师!

中国净土宗之大成者、弥陀应化的善导大师,出生于隋朝大业九年,当时的时代是政治、经济、文化都出于相当鼎盛时期的一个时代,而且佛教正以旺盛之势而复兴,隋文帝颁下“佛教治国策”、“佛教兴隆策”、“天下佛寺复兴诏”等,全国几乎成为佛教化。在佛教信仰如此澎湃的时代中,大师从无量光明的净土应化而来,高举念佛成佛的旗帜,指引众生,导归极乐,圆满佛果。
大师年少出家,钻研《法华》、《维摩》等大乘经典,后看到西方变相图,大为感动,便生欣慕净土、深愿往生之情,当时的时代,《观无量寿佛经》非常受欢迎,几乎各家各派都对这部经有注解,大师潜心研修,更闻道绰大师净土宗风,不远千里,谦虚受教,深得道绰大师亲蒙面授《观经》幽意,彻悟净土真髓,成为道绰大师门下面授之杰出弟子。善导大师因见到当时有许多对《观经》不正确的解释,所以发心要出一部论著,用来阐明《观经》的真意,但是大师谦虚的说,自己还是生死凡夫,智慧浅薄,怕把佛经解错,所以求佛菩萨加持,故标心结愿,请求灵验,方可造心,每天念弥陀经三遍、念阿弥陀佛三万遍,当天晚上梦中就见到西方的种种庄严,从那后,每晚梦中都有一位僧人来教怎么写观经的注解,写完注解后,更是至心皈命、念佛,第一晚梦到一人乘白骆驼来前见劝,师当努力决定往生。第二夜见阿弥陀佛身真金色,在七宝树下金莲华上坐,十僧围绕亦各坐一宝树下,佛树上乃有天衣挂绕,正面向西合掌坐观。第三夜见两幢杆极大高显,幢悬五色,道路纵横人观无碍,既得此相已,即便休止不至七日。这时大师才真正放心自己写的注解绝对是正确,是佛的意思。所以《观经四帖疏》被称为“楷定古今之疏”,珍重如经,而大师亦被尊为“楷定古今之大师”。
大师一生念佛精进至诚,口念阿弥陀佛一声,即有一道光明从其口出,百声千声,光出亦然,所以后世 尊称大师为光明和尚;大师不愧是弥陀化身,其教化活动,更是不可思议,完全以超人的魄力在推进,据《续高僧传》及《瑞应删传》说:“写弥陀经十万卷,画净土变相三百铺;士女奉者,其数无量。”当时在长安城的道俗男女,受大师感化而归向净土者甚众,在大师“厌离秽土,欣求净土”的殷勤教化之下,常有人是自杀舍报求往生。大师对时代之浊恶与人心之罪障,在极其深邃的洞察之后而吐露出这样的痛烈心情:
《观经疏·定善义》言:
“归去来 魔乡不可停
旷劫来流转 六道尽皆经
到处无余乐 唯闻愁叹声
毕此生平后 入彼涅磐城”
大师的一生可以说用不可思议来形容,就是大师往生后,也有不可思议之感应,中唐时代,贞元之初,另一净土高僧,念佛佛从口出,世称“后善导”的少康大师,参访洛京白马寺,见殿内文字累放光明,甚感奇异,向前探看,乃是善导大师所作的《西方化导文》;少康大师一见非常欢喜,便祝愿说:“如果我与净土有缘,惟愿此文,再现光明。”祝愿才毕,果然光明再度闪烁,光中有无数化佛菩萨。少康大师深受感动,当下立誓说:“劫石可移,我愿无易矣!”于是少康大师立即前往长安瞻礼善导大师的影堂,大陈荐献,乞愿一见善导大师,立时善导大师的遗像化为佛身,向少康大师说:“汝依吾教,利乐众生,同生安乐。”少康大师一闻,似有证悟。

至诚顶礼、感恩善导大师!
至诚顶礼、感恩善导大师!
至诚顶礼、感恩善导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诚顶礼、感恩承远大师!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开始学道于成都唐公,二十四岁时,出蜀到荆州玉泉寺,依惠真剃度学道。后遵师命去南岳衡山,从通相受具足戒,更于其座下学经律。闻慧日法师离京至广州,大师来谒,恭敬求法。慧日法师教示不可独然独善,应依《无量寿经》修念佛三昧,以救济群生。从此顿息诸缘,专修净土。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归衡山,于山之西南,建立精舍,号弥陀台,仅安置经像,精苦修道。有人供养食物则吃,无人供养则食野果花草,弊衣唯求御寒蔽体而已。慕名来求道的人,常见一人身形羸弱,尘垢满面,负薪担水,都以为是大师的侍者而轻慢之,及打听,方知那正是大师。大师万缘放下,精进念佛,得念佛三昧,常感圣境现前。
当时,法照大师在庐山修禅定。一日入定,往极乐世界,见一褴褛僧人侍立在佛侧,询知是南岳的承远大师。出定后,法照即往衡山面谒承远大师,悲喜流涕而受其教,转修净土。远近道俗亦闻其德业,前来亲近乞教。负布帛,斩木垒石,搭棚居住,并发心施金,营造殿宇。大师既不拒绝,也不营求,殿寺盖成,题名弥陀寺。营造殿宇的结余,都布施给饥饿病苦者。
大师教化众生,善立中道,随机设教。为了使众生早证道果,大师殷殷开示念佛法门,并将经教法语,弥陀名号,书写在大街小巷,镌刻在山岩溪谷,苦口婆心地劝勉众生念佛求生净土。从化者甚众,前后受法弟子千有余人。就中以比丘惠诠、智明、道侦、超然、法照等,皆入室之秀。后来,代宗皇帝奉法照大师为国师,便也推尊承远大师,顶礼有加,赐大师所住持的寺庙为般舟道场。
承远大师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七月十九日告别诸弟子,安祥示寂于弥陀寺,享年九十一岁。吕温之《南岳大师远公塔铭记并序》,柳子厚之《南岳弥陀和尚碑》,均记传大师的德行。

至诚顶礼、感恩承远大师!
至诚顶礼、感恩承远大师!
至诚顶礼、感恩承远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诚顶礼、感恩法照大师!

大师居于衡州云峰寺,勤修不懈,蒙文殊以威神力,摄入五台圣境,礼问曰:“佛法浩瀚,修何法门,最为其要?”文殊告曰:“汝今念佛,今正是时。诸修行门,无过念佛,供养三宝,福慧双修,此之二门,最为径要。我于过去劫中,因念佛供养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甚深禅定,乃至诸佛,皆从念佛而生,故知念佛,诸法之王。汝当常念,令无休息。”问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永不退转。”并舒金臂摩顶授记:“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师欢喜作礼而退。于是决志念佛,日夜无旷,誓生净土。
至诚顶礼、感恩法照大师!
至诚顶礼、感恩法照大师!
至诚顶礼、感恩法照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诚顶礼、感恩少康大师!

大师幼年出家,通经论,善毗尼。于洛阳白马寺,见善导大师西方化导文放光,因至长安光明寺善导大师影堂瞻礼,感大师现身空中曰:“汝依吾教,广化有情,他日功成,必生安养。”遂往新定,人无识者,乃乞钱诱小儿,念佛一声,即与一钱,月余,念佛求钱者众,师云:“念佛十声,乃与汝钱。”如是年余,凡男女少长见师者,皆云阿弥陀佛,念佛之声,盈于道路。旋于乌龙山建道场,筑坛三级,每遇斋日,善信毕集,乃升座高声念佛,众共和之,见师念佛一声,一佛从其口出,十声十佛,若贯珠焉。师云:“汝等见佛者,必得往生。”众皆欣慰。礼佛人数千,亦有竟不见者。忽嘱道俗:“当于净土起增进心,于阎浮提生厌离心,汝等此时见我光明,真我弟子。”遂放异光数道而逝。

至诚顶礼、感恩少康大师!
至诚顶礼、感恩少康大师!
至诚顶礼、感恩少康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2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至诚顶礼、感恩永明延寿大师。

  永明大师(公元904~975年),讳延寿,字冲元,本丹阳人,后迁浙江余杭。少时诵《法华经》,钱文穆王时,大师作税务官,见鱼虾飞禽等,辄买放生。自己俸薪用完,即用官钱买之放生。后被告发,当坐死罪,押赴市曹处斩。文穆王派人视之,指令监刑人,若见犯人惧怕,即杀之,否则释放之。大师临刑镇静自若,面色不改。文穆王钦佩其胆识,便将大师免刑释放。
  被释放后,大师投明州翠岩禅师出家,次参天台德韶国师,发明心要。受法嗣,为法眼宗嫡孙。
  大师常修法华忏,精进禅观,常感瑞应。一日中夜旋绕次,见普贤菩萨前所供养的莲华忽然在手。大师思忖,素有二愿:一愿终身常诵《法华经》,二愿毕生广利众生。忆此二愿,复乐禅寂。进退迟疑,莫能自决,遂上智者禅院作二阄。一是一心禅定阄,二是诵经万善庄严净土阄。大师于佛前冥心精祷,信手拈之,七次并得净土阄。由是,大师一意专修净业。诵经三载,见观音菩萨以甘露灌口,从此发得观音辩才。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大师受吴越忠懿王邀请,复兴杭州灵隐寺,次年迁住永明寺,接化徒众。大师日行一百零八件佛事为常课,其中重要的项目有:受持神咒(大悲咒、尊胜陀罗尼咒)、念佛、礼佛、忏悔、诵经(《法华经》、《般若心经》、《华严净行品》)、坐禅、说法。每日虔礼十方十佛、释迦、文殊、普贤、弥勒、观音、势至等,每夜施食于旷野鬼神等。大师发愿求生西方,日念弥陀圣号十万声。日暮时往别峰行道念佛,随从常数百人。清宵月明之夜,时闻螺贝天乐的音声。忠懿王敬重其德,闻此大为感动,叹言:“自古求西方者,未有如此之切也”遂为大师建西方香严殿以成其志,赐号智觉禅师。
  大师住永明十五年,弟子数千人。常为众人授菩萨戒,施食放生,泛爱慈柔。一切功德悉皆回向众生,以作往生净土之资粮。劝勉大众老实念佛,以身作则,坐断一切狂慧口舌,解散一切义学藩篱,精修万行,庄严净土。其所作《四料简》对后世修净土者影响极大: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磋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宋开宝八年二月二十六日,大师晨起,焚香辞告众人,趺坐而化,时年七十二岁。著作宏富,有《宗镜录》、《万善同归集》等六十余部问世。据云:永明大师乃阿弥陀佛示现。现今阿弥陀佛圣诞日乃以永明大师的出生日为准。
  永明大师圆寂后,有一从临安来的僧人,经年绕大师塔,旁人问他何故绕塔?那僧人回答:“我在一次大病中到过冥界,看见阎王殿左边供了一幅僧人像。阎王常在像前礼拜,我私下询问:阎王礼拜的僧人是谁?得到回答是:那僧是杭州的永明延寿禅师。大师灵逝,未经冥府,直接往生西方上上品。阎王敬重大师德业故,天天礼拜。所以我来这里绕塔,以示恭礼之心。”
  永明大师为法眼宗第三代祖师,集大乘佛法为一身,融通各宗、会归净土,持律精严,欣求往生。其以华严一乘为究竟圆妙,以吾人灵明妙心为万法之本源,以西方净土为最终归宿,身体力行,理事双修,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榜样。如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早年修禅,每谓:永明禅师乃禅门宗匠,尚归心净土;况今末法,允宜遵承。于是专修净业,弘扬莲宗。近代圆瑛法师,早年修禅,三十岁后,受永明大师启发,亦归心净土,以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为指归,自谓“三求堂主人”。
  赞云:
  法华一部,佛事百八。四重料简利愚黠,万善作警察。普期超拔,往生极乐刹。
  视诸众生皆是佛,只愿救生忘国宪。赴市心乐言不变,蒙赦得遂出家愿。日课佛事百八件,法华一部佛十万。若非大权示世间,法幢谁能如是见。

至诚顶礼、感恩永明延寿大师!
至诚顶礼、感恩永明延寿大师!
至诚顶礼、感恩永明延寿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8 03:17 , Processed in 0.239485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