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77|回复: 2

破执断惑慧宝《金刚经》妙理剖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5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又是一个麻烦,如何区分佛经的了义和不了义?了义和不了义总得有个原则和标准才行。所以一般的人往往学佛走偏,学不通,问题就出在这里。首先要分清哪个是了义经,哪个是不了义经;哪些说法是常规定理,哪些是不变原则;哪些是权宜之法,哪些又是变通之法。把这些都理解清楚,这又是一个难关。佛陀说法是根据对象的智力层次和心理特点以及接受能力进行开导的。所以有时说有我,有法,有时讲法我皆空。难怪当代有些人说:佛说相互矛盾,有时说有',有时说空'。佛在世时,有些大弟子就曾经向佛提出:您有时说有',有时说空',说有'和说空'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佛就以三性有无理空事有分真、假二谛和了义、不了义等作了答复。
看了《解深秘经》就会知道法的三性分别——理空事有,从事物的理性来说是空的,从事相来说是有的。真谛是指事物的法性本质,假谛就是假相,即我们看到的世俗的表面现象。从这些分别上佛做了答复。后来,龙树和无著同样碰到前面所说的那样的问题。龙树大师广泛搜集整理大乘经典,从龙地请来了《般若十万颂》,根据《智慧无尽经》分辨了义和不了义,对深理般若进行了深刻地阐发,写出了中观《六论》,以精密的辩证推理,论证了般若空理,开辟了中观大道;无著大师当初在学法途中面对浩瀚的佛典,感到不得要领,无法下手,便经历千辛万苦,投师弥勒,由弥勒亲授般若学大纲——《般若现观庄严论》和《佛性论》等弥勒五论,在此基础上对一般若为核心的大乘法进行了提纲挈领性的研究总结工作,撰写了阐发广行般若的《五地论》即《瑜伽师地论》和汇总三乘理法的《二摄论》,并根据弥勒的《庄严经论》、《法与法性论》、《辩中边论》等开创了唯识之学。从此以后对佛法的研究解释才有了头绪和准则。正宗的佛学家,无论是藏传系,还是汉传系都视龙树、无著为百代宗师,无一能另辟蹊径,独创新说。现在有些人根本没有见过龙树和无著的释论中是怎么讲的,随便就从字面上来解释,有的人甚至在练功中,根据自己的胡思乱想来解释,这是对佛经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必须根据唯识论或中观论来讲,因为他们对整个佛法作了长期的大量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工作。现代的人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研究,不能随便解释。

藏传佛教从8世纪中叶开始了大规模的译经工作,般若部经典的大部分翻译工作在唐代已经完成。11世纪中叶从桑普寺开始陆续在各大寺院仿照印度那兰陀寺的模式,建立了《般若》、《中观》、《因明》、《具舍》、《律学》等
五部授学论辩和格西(博士)学位制,使佛经的学习和研究走上了严格的正规化道路。到宗喀巴时代,藏地的般若学在普及和提高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宗喀巴大师游学前后藏,走遍各大寺院学法答辩,投师于当时最著名的般若学大师尼阿文和仁达瓦,学《现观庄严论》、《弥勒五论》和《龙树六论》等经典名著,以龙树、无著之学为基础,参照印度般若学家的二十一论疏和藏地个大家的研究成果,写出了《般若金珠论》、《辩了义不了义论》、《根本智慧论疏》、《入中论疏》、广略二《菩提道次地论》等旷世巨著,将龙树、无著的深广般若学系统二江合流,将般若学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现在有些人说什么藏传佛教不重经学,完全是无知的偏见。读了宗喀巴以来藏传佛教诸大师的般若论著,再看当今国内外众多望文生义、信口开河的肤浅的解说,真有点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要想得到般若精髓,在当今世界上非学藏传般若学说别无通道。现在国内外有些人解释般若学,特别肤浅,望文生义,不是从全面的般若的根本上来解释,自相矛盾,掺上一些世俗的学说,认为自己懂得儒家、道家、杂家,炫耀自己的学问,实际上正好离开了佛法。佛学就是佛学,它有完整的理论,圆满的解释。拿世俗的学问来解释可以,但不能把真假参杂在一起,不能把佛学讲成大杂烩,这样真的东西都没有了。佛学就是佛学,既不是哲学,也不是科学,也不是儒学、道学、杂学什么的,它有一整套自己的理论思想体系,不需要借助别的东西来解释,也不允许混杂,应该严格的按照佛典来解释。别的学问、科学可以创造,佛学没有什么可发明创造的原理,因为你没有般若智,就没有资格来发明。就像一个小学生,只知道加减乘除,难道你能发明创造高等数学原理吗?我看了国内外一些解释《金刚经》、《心经》的书都没有从整体、从般若的思想原意上来解释,仅从文字面的意思来解释,看了以后给人的印象是矛盾百出。这里讲有,那里讲没有,说没有什么也没有了(顽空),说有什么也有了(实有),甚至说佛学追求什么真我

学习般若经,首先需要弄清楚真谛、俗谛、人无我、法无我这些基本概念,否则就搞不清什么是
,什么是,什么是无我这类最基本、也最容易产生误解的问题。
佛法把一切事物分为真、假两个方面,也就是真谛和俗谛。是真实存在之义。真谛也叫理谛,就是绝对的真理;俗谛也叫事谛,就是相对的真理。指的是事物的自性、本质和绝对性;指事物的现象、事相关系中的存在和相对性。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每一种事物、每一种存在都有本质和事项两个方面。佛法中的理谛所说的是指无形无相、不生不灭、贯穿一切事物、包括一切存在、无时空界限、绝对不变的永恒真理,这样的真理,也就是空。事相是指在特定的时空中,在特定的因缘条件的相互作用下,在各种事物的相依相对的关系中呈现出来的,处于生生灭灭的过程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这种情况是世俗智能够认识和体验到的,也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所以称作俗谛。真谛是通过特殊训练,认识跨越抽象思维(符号性思维、分别思维)后的直观直觉智慧所经验的境界。
佛家的观点都是建立在事理二谛基础上的,所以,龙树说佛说一切法,都不离二谛,月称说谁若不懂二谛,必然堕落邪道门。如果不懂二谛的道理,读了《心经》就会堕入虚无断见的深渊;读了《金刚经》中的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这样的经文,如果不分理谛和事谛,就会认为佛法说得都不可取,学了干啥呢?佛说的不可取,那什么可取呢?佛连一个字都未讲这句话怎么解释呢?佛说了45年法,那么浩瀚的经典保存了下来,怎么能说佛没有说法呢?
理谛的角度来说,一切都是空的,没有法,也没有佛,没有可说之法,也没有说法之人,因此说,佛没有说法。还有另外一种理解,就是说佛说的般若,是通过自己的证得的东西亲自体验,才能悟出,所以佛没有说,说了没有用,说了也等于白说。在弥勒的五论中讲到佛没有说法的意思就是这样说的。一切真知都是通过自己的修炼得到的,都是具体的感受,别人说了不起作用,所以佛也没有说。从自性的角度来解释,佛法无自性,佛也无自性,当然佛没有说法,当然无法可取。所以必须分别理谛和事谛,否则就赶到互相矛盾。读《金刚经》,了解以上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否则矛盾百出,就会产生佛法自相矛盾或者佛说佛法不可取这样极端错误地认识。

人无我法无我中的,不是平常所说得你我他的,而是指事物的独立自性。中观应承派大师月称在《中论疏》中说:这里所说的我'是指不依因缘而存在的一种事物的自性,任何事物都不存在这样的自性,因此说无我'。这里所说的自性并非通常所说的物理特性、生理特性之类的东西,而是指一种固有的(非因缘所生)、单一的(非各种元素成分组合的)、独立的(不依靠其他事物和条件、不受其他事物和条件的影响)、性质不变的(永恒的、绝对的)自性。正如龙树说的:自性非缘生,不依赖他物。这里所说的自性有一种特定的意义,就是指非缘生之物。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各种条件下形成的,所以是缘生。它的存在,它的产生,它的毁灭,一直都是在各种相互关系中的,没有任何一种非缘生的东西。大至宇宙天体星系,小至微尘粒子都是各种成分组合的,是各种因素和条件形成的,是受各种事物和因素的制约的,是处在一刻也不停的生生灭灭的变化过程中的,所以说,绝无上面所说得那样的自性,因此,叫做自性空性空
龙树在《中论》中说:无一非缘生之物,因此,无一非空之物。世界上的存在,离开它的条件,离开它的各种因素,这种事物就不存在了,所以它是空的。宗喀巴大师说:哪个是缘生,哪个便是空。人和各种事物若有自性,那他(它)的生成就不需要靠众缘结合。既然要靠众缘结合,哪有自性可言?人是众缘结合的产物,人的出生、生存、生活要靠社会环境、物质生活条件。人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受时代、地区、文化教育环境、物质生活、所从事的职业等客观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变成不同的人,在野兽的环境中生活可以变成野兽,在文明人的环境中可以变成文明人。如果人有自性,怎会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影响?怎么会有狼孩?这种事物若有水的自性,那么他就应该永远是水,不会受温度的影响而有时变成气体有时变成固体。如果说水有水的自性,那么它的自性是氧原子呢,还是氢原子?假如说水的自性是氢氧结合物,那么,既然是两种物质成分的结合,就没有固定的、单一的、独立的自性可言。同时,氢原子和氧原子也不是单一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把形成氢氧原子的各种成分分割开来,氧和氢何在?又比如时间,年是月组成的,月是日组成的,日是时组成的,时是分秒组成的,分秒也是由更短的时间组成的。那么时间这种存在的自性本质又是什么呢?所以,诸法无我就是说诸种事物无自性诸法性空

人无我法无我本质上是一回事,只是说的对象不同。指主体,指客体。

有人说释迦牟尼寻找的是生命的真
;又说真悟就是。凡是读过佛典的人都知道,佛法的宗旨就是无我。佛在四法印中亲自宣布诸法无我。佛开始说法时就讲了四条原则,叫四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是佛法的根本原则,是佛法和外道的根本分界线。佛法修炼的最低成就——罗汉也是以悟得人无我为前提的。说什么释迦牟尼追求真我,这哪里像个佛家的说法?如果说这个是指佛心的话,佛说佛心本空,哪里有什么真我?处处忘不掉字,这正是世俗外道的特点。因为处处忘不掉世俗的东西,所以还要追求,这就是没有真正理解佛法。无我才是佛法的根本。
这里还要说一说如何认识人无我的问题】。

发表于 2011-6-16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布施,一定要好好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4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金刚经

随喜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18 16:58 , Processed in 0.178828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