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890|回复: 4

[精进共修] 禅修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9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佛教里有两大类禅法:止禅与观禅。在这两者当中,观禅是佛教特有的禅法;修此禅法的目的,即是要亲身体验佛陀所发现及所教的真谛。在非佛教的宗派里也有止禅。

然而,在佛教里教止禅的目的,是以修止禅所培育的定力,作为修观禅的稳固基础。这两大类禅修业处,都有各自的禅修方法及范围。


止与观:译为止的samatha(音译:奢摩他),是代表心的宁静。这一词的意义,差不多与samàdhi(音译:三摩地)相同,尽管它是源自不同的词根,即意为变得宁静的sam。

在专门用语上,止被定义为八定里的心一境性,即经教法的四种色禅及四无色禅里的一境性心所。这些定被称为止,是因为心一境性平息了心的犹豫或惊栗。

译为观的vipassanà(音译:毗婆舍那),被解释为「从各种不同的方面照见」。「观」是直接地照见诸究竟法的无常、苦、无我三相。这是导向揭开诸究竟法真实本性的慧心所的作用。

业处,是指心工作的地方或场所,在止禅业处里有七组:一、十遍;二、十不净;三、十随念;四、四无量;五、一想;六、一分别;七、四无色。

有六种性格的人:一、贪行者;二、嗔行者;三、痴行者;四、信行者;五、知识行者(觉行者);六、散漫行者(寻行者)。

性格或习行,是指个人的本性──通过个人的自然态度与行为而显露出来的性格。由于过去所造的业不同,人们之间的性格也因此不同。诸论师说,性格是决定于产生结生心的业。

在这六种性格当中,贪行与信行组成相等的一对,因为这两者都对目标有好感;只是前者的目标是恶,后者的目标是善。

同样地,嗔行与知识行也组成相等的一对,因为嗔以不善的方式厌离目标,知识则通过发现真实的过患而厌离目标。

痴行与散漫行也组成相等的一对,因为痴行者由于肤浅而犹豫,散漫行者则由于常臆测而犹豫。对性格更详细的解释,见《清净道论》第三章。

心之修习有三个层次:遍作修习、近行修习与安止修习。

遍作修习始于人们刚开始禅修的时候,直至镇伏了五盖及似相出现的时候。


近行修习是镇伏了五盖及似相出现的时候。从似相出现直至种姓心的剎那,都是属于近行修习的阶段。

紧接着种姓心之后生起的心,被称为安止;这即是安止修习的起点。安止修习发生在色界禅那或无色界禅那的阶段。

当知有三种禅相:遍作相、取相与似相。遍作相是在起始修行阶段用以培育定的目标。

取相是与肉眼所看到的目标一模一样、出现在心中的影像。毫无瑕疵的心之影像是似相。

似相被形容为‘呈现为有如自取相中出来,而且是比它更为清净一百倍或一千倍……就有如从云朵背后出来的圆月’。

有四十种禅修业处:十遍、十不净、十随念、四无量、一想、一分别、四无色。

十遍是:地遍、水遍、火遍、风遍、蓝遍、黄遍、红遍、白遍、虚空遍与光明遍。遍的意义是全部或整体。如此称之是因为必须把其似相,扩大至十方无边之处。

地遍等:修习地遍时,禅修者可准备一个直径大约三十公分的圆盘,把它填满黎明色的泥,然后再把它的表面弄平。这即是地遍圆盘,即作为修习地遍的遍作相。禅修者可把该圆盘放在离他一公尺之处,张着眼凝视它,以及观察它为「地、地」。

若要修习水遍,禅修者可以准备一桶清水,然后观察它为「水、水」。若要修习火遍,禅修者可以起一堆火,然后透过在一张皮或一块布上剪出的圆洞凝视那火,以及观察它为「火、火」。修习风遍的禅修者可以专注于从窗口或墻壁的洞吹进来的风,观察它为「风、风」。

若要修习颜色遍,禅修者可以准备一个上述大小的圆盘,然后把它涂上蓝、黄、红或白色。过后,再于心中默念它的颜色地专注于它。禅修者甚至可以选用某种颜色的花作为目标。

想要修习光明遍的禅修者可以专注于月光,或不摇曳的灯光,或照在地上的光,或穿过墙缝照在另一道墙上的光线。

想要修习虚空遍的禅修者,可以专注于一个直径大约三十公分的圆洞,观察它为「虚空、虚空」。对于修习十遍处的详细解释,见《清净道论》第四、第五章。

不净有十种:肿胀、青瘀、脓烂、断坏、食残、散乱、斩斫离散、血涂、虫聚、骸骨。十种不净是死尸腐烂的不同阶段。这些业处专为对治欲欲,见《清净道论》第六章。

十种随念: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舍随念、天随念、寂止随念、死随念、身至念、入出息念。

首三种随念的修习方法,是随念佛、法、僧的功德。戒随念的修习方法,是具有正念地忆念自己清净无染的戒行。舍随念是具有正念地忆念布施的功德。

天随念的修习方法,是具有正念地如下忆念:“诸天神因为他们的信、戒、多闻、布施及慧,而得以投生至如此殊胜之地。而我也拥有这些品德。”于此业处,禅修者以自己的信等功德作为目标以培育正念,以及以诸天为证。

寂止随念是观察涅槃的素质。死随念是观察自己肯定会死、死亡何时会来无法肯定,以及当死亡来临时,人们必须舍弃一切。

身至念是观察自己身体的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肉、腱、骨、骨髓等三十二个不净的部份。入出息念是专注于呼吸时,接触到鼻孔边缘或人中的入息与出息。

也称为四梵住的四无量是:慈、悲、喜、舍。这些法被称为无量,是因为在禅修时,必须把它们遍布至十方一切无量的众生。它们也被称为梵住,因为它们是梵天界诸梵天的心常安住之境。

慈是希望一切众生幸福快乐,它有助于去除嗔恨。

悲是在看到他人遭受痛苦时,心生不忍。它是希望拔除他人的痛苦,及与残酷相对。

喜是随喜他人的成就与富裕。它是恭喜他人的态度,及协助去除对他人成就的妒嫉与不满。

属于梵住的舍,是没有执着、没有厌恶而平等地对待他人的心境。平等的态度是它主要的特相,它与偏爱及反感相对。

一想是食厌想,它是省察食物可厌的一面而生起之想,例如省察寻食之苦,食用它、消化、排泄等时的不净。

一分别是四界分别观,它是观察身体只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组合而成。

四无色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这四种无色界禅定。

关于什么性格适合修什么业处,贪行者适合修十不净及身至念。嗔行者适合修四无量及四色遍。痴行者与散漫行者适合修入出息念。

信行者适合修佛随念等六随念。知识行者适合修死随念、寂止随念、食厌想及四界分别观。其余的业处,适合一切性格的人。

于十遍业处,痴行者适合采用大的圆盘;散漫行者适合采用小的圆盘。

所有的四十种禅修业处,都能达到遍作修习的阶段。于佛随念等八种随念、一想与一分别十种业处,只能达到近行修习的阶段,而不能达到安止修习的阶段。其余的三十种业处,也能够达到安止修习的阶段。

对于上述以佛随念为始的十种禅修业处,由于心忙于观察诸多不同的功德及要义,涉及了极强的寻,致使一境性不能专注至证入安止的程度。
摘编于《阿毗达摩概要精解》
发表于 2011-6-9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喜舍

慈、悲、喜、舍。这些法被称为无量,是因为在禅修时,必须把它们遍布至十方一切无量的众生。它们也被称为梵住,因为它们是梵天界诸梵天的心常安住之境。

慈是希望一切众生幸福快乐,它有助于去除嗔恨。

悲是在看到他人遭受痛苦时,心生不忍。它是希望拔除他人的痛苦,及与残酷相对。

喜是随喜他人的成就与富裕。它是恭喜他人的态度,及协助去除对他人成就的妒嫉与不满。

属于梵住的舍,是没有执着、没有厌恶而平等地对待他人的心境。平等的态度是它主要的特相,它与偏爱及反感相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布施,阿弥陀佛

随喜一切功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9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慈是希望一切众生幸福快乐,它有助于去除嗔恨。

悲是在看到他人遭受痛苦时,心生不忍。

喜是随喜他人的成就与富裕。

属于梵住的舍,是没有执着、没有厌恶而平等地对待他人的心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0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随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22:41 , Processed in 0.256040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