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808|回复: 3

养生之道重在养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8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综述
何为“生”?生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养生就是尽量让这个过程与自然和谐一致,就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自然基本的规律无非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相应的养生之道就是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何为“德”,德就是人间大道的外在表现,德可以让人明“道”、让人慈爱、让人宽容、让人七情平和……养德就是去伪存真,认识人间大道,慈爱、宽容、七情平和。
养德者,本也;养生者,末也。请记住,本末都很重要,都不能忽视,但千万别本末倒置。(如遇特殊情况,二者不可兼得,则去“末”存“本”。此即为何孔子有“杀生成仁”,孟子有“舍生取义”。)养生与养德本是一贯的,为何在此强调养德?原因很简单,现在社会上注重养生的人越来越多,但却都忘了养生中最根本的养德,这不是舍本逐末而何?不是本末倒置而何?
被朱熹成为儒学的入门之书的《大学》在开篇这样写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句话的意思非常简单,但其中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只要能辨本末,、别终始,知道“本”、“始”为先,“末”、“终”为后,那么你就已经很接近人间大道了。“德”为本,“财”为末;“义”为本,“利”为末。常言道“雨露难润无根草”,德可以聚财,财也应用以培德,是故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此之谓大丈夫。关于这点,最好的佐证就是大企业家、大慈善家李嘉诚。
所以说:养生之道重在养德。


[ 本帖最后由 大地2008 于 2011-5-18 20:51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何以养德?
有人以诚养德,有人以善养德。
.诸葛亮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明.洪应明曰:“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又曰“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洪应明《菜根谭》)
……
这中国历史上关于修身养德的书籍、谚语非常多,多到让人看的晕头转向,于是我就自己总结了一些我喜欢的言语,汇成“君子以厚德载物”一篇(见附件)。
我觉得为人处事有三境界:
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此一也;
毁人者不美,而受人毁者遭一番讪谤便加一番修省,可释回而增美;
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横逆便长一番器宇,可以转祸而为福”,
此二也;

心体澄澈,
常在明镜止水之中,
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
意气和平,
赏在丽日光风之内,
则世上自无可恶之人
”,此三也。

从第一境界上升到第二境界很难,需要动心忍性,需要宽容。从第二境界上升到第三境界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绝大多数教人修身养德的言语都是在第二层境界里,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达到第三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儒家学说中,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孟子所说的“仁者无不爱也”;就是道家学说中,老子说的“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就是禅宗里,六祖慧能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想下面的故事你一定听说过:
宋代大文豪苏轼非常喜欢谈佛论道,和佛印禅师关系很好。有一天他登门拜访佛印,问道:你看我是什么。佛印说:我看你是一尊佛。苏轼闻之飘飘然,佛印又问苏轼:你看我是什么?苏轼想难为一下佛印,就说道:我看你是一坨屎。佛印听后默然不语。
双方一问一答,境界高低便已见分晓。
第三境界就是我们修身养德的最终目标,明确这个目标,是为了让我们少走弯路、让我们活的更加明白。


[ 本帖最后由 大地2008 于 2011-5-18 20: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养生与欲望
凡人都有很多欲望,都希望吃得好、穿得好、睡得好,都希望身体安逸,都好色好利、憎丑恨恶,这些都是人的本性,掌握的好,这些欲望可以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朋友。可一旦这些欲望过头了,问题便来了,我们便做不了自己的主人,我们就会被这些欲望所控制,那将是莫大的悲哀!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孟子曰:“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小者、贱者如人的食欲、性欲,大者、贵者如人的身体健康,更大者,如人的德行。事实上,小者、贱者也是人所必不可少的,否则人类也早就灭绝了,只是说我们要懂得控制他们,不能被这些欲望控制,否则必然会出现以小害大的情况。
在养生中,你会发现最大的挑战正是来自人的欲望。为了自己一时的口腹之欲,我们经常让自己的肠胃受累。因为个人的懒惰,经常不能按时吃饭,按时起居。岂知“贪吃贪睡,添病减岁”、岂知“膏梁厚味有损身体,粗茶淡饭延年益寿”。我们都要做自己的主人、做大人,切不要以小害大。
转自http://home.jysq.net/home-space-uid-95397-do-blog-id-54564.html


[ 本帖最后由 大地2008 于 2011-5-18 20:5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8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2 21:23 , Processed in 0.424171 second(s), 16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