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者大师.天台宗.国清寺
智顗(538—597年),南朝陈、隋时代的一位高僧,世称智者大师,是中国天台宗的开宗祖师。俗姓陈,字德安,荆州华容(今湖北潜江西南)人。父亲是梁朝的官吏,智顗随父居住在梁的首都南京。十七岁时,值梁末兵乱,家庭分散,颠沛流离,遂在荆州长沙寺佛像前发愿为僧。十八岁投湘州(今湖南长沙市)果愿寺法绪出家,授以十戒;师父叫他去慧旷律师处学律,二十岁受具足戒。
天台宗是隋唐时期最早成立的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因实际创立者智者大师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因该宗奉《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故也称法华宗。据天台宗系谱记载,初祖为印度龙树,二祖为北齐慧思,三祖为慧文,而实际创始人则是陈隋之际的四祖智凯。天台宗对后世影响较大,不仅我国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士以及一般僧俗人众多有爱好和重视,而且还传宗海外,“法乳千秋”。
此宗是以罗什译的《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等为依据,吸收了印度传来的和中国发展的各派思想,重新加以系统地组织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因为创始人 智顗,住在浙江天台山,所以叫天台宗。它的宗义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
天台宗虽说实际上是由南朝陈和隋朝之间的智顗创立的,然而在名义上却奉印度的龙树为初祖,以生活在北魏、北齐之际的慧文及其弟子慧思为二祖、三祖,智顗为四祖。智顗上承慧文、慧思的思想,精研大乘经典《法华经》、《般若经》、《中论》、《大涅盘经》等,著有《摩诃止观》、《法华玄义》和《法华文句》(此为“天台三大部”)及《四教义》等,建立了系统的教义体系,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超出了印度佛教经论的框架。
国清寺是中国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的发祥地,日本,韩国”天台宗”的祖庭,.它己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这个寺是由智者大师提议建造的,智者大师是“陈.隋两帝,师为国宝”的高僧.开皇十八年(598),晋王杨广根据他的遗愿和设计的图样,命司马王弘在天台山麓和智者大师的高足灌顶.智越等一起建造起来的一所规模宏大的寺院,初名”天台寺”,因久居天台四十年的定光禅师结智者大师说过”国家统一以后,有大贵人为你立寺.寺若成,国即清”的话应验,隋炀帝于大元年(605)年赐额”国清寺”.到了唐会昌五年(845)年反佛,敕废国清寺,大中五年(851)年重建,柳公权写了”大中国清之寺”的匾额(字镌寺后摩崖).宋皇朝对佛教采取保存护政策.景德二年(1005)赏金万两重修殿宇,诏改”景德国清寺”后毁于战火.建炎二年(1128)修复,建筑极为壮观,与齐州灵岩,润州栖霞,荆州玉泉并称”天下四绝”。
国清寺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刹。孟浩然、李白、贾岛、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洪适、郭沫若、邓拓、赵朴初等文人雅士均留下不朽名篇。寺内有中国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的“隋梅”一株,至今仍郁郁葱葱。纪念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丰干的“三贤堂”,重13吨的明代释迦牟尼青铜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罗汉,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迹,寺外有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至国清寺求算学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禅师之塔”等。更主要的是陈隋之际,智者大师(538-597年)在天台山创立了中国汉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唐贞元年间,日本高僧最澄至国清寺求法,回国后在京都比睿山创建了日本天台宗。11世纪,高丽僧人义天至国清寺求法,又将天台宗传入朝鲜半岛。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国清寺已成为名扬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
[ 本帖最后由 净智 于 2011-4-25 20:20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