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416|回复: 6

[佛化生活] 母爱的级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5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3 编辑

母爱的级别 有人说:母爱是与生俱来的。 因为母爱是我们理解爱的最好的范本和老师。 我以为,错。 爱是需要学习的,需要钻研、需要切磋、需要反复实践、需要考验、需要总结经验、需要批评帮助、需要阅读、需要讨论、需要提高、需要顿悟,…… 总之,是需要一切手段的打磨和精耕细作的艺术。 与生俱来的只有动物的本能。 人的爱,超越了血缘、种族、同界,它辽阔的翅膀抵达宇宙的疆界,这是地球上任何一种动物都不可能天然辐射的领域。 所以,爱不是如同瞳仁的颜色和身高的尺度,是一串基因决定的先天,是后天艰苦琢磨的成长之舟。 印度狼孩的故事是一个动物母爱的典范之作。 有时我想,假如是一个人类的母亲,得到了一只狼的幼崽,将会怎样?一般情形下,怕是不会用乳汁哺育它长大的吧?这不但说明了动物母爱是盲目的,还说明如果单纯比较母爱的浓度,也许人还不如一只动物。 有人会说:狼长大了会咬人,谁敢喂它?那么,一只小鼠,就会有人类的母亲用乳汁哺育它吗?答案也基本上是否定的。 母爱并不是爱的高级阶段,因为他仅仅是人类的一种本能。 人类的婴儿接受母爱是被动的和无意识的。 在感知的那一方面来讲,母爱首先是物质的,是生存的必要条件。 如果没有母亲的乳汁和精心呵护,小婴儿根本就无法生存。所以,母爱的早期阶段是分割界限不清晰的融合多方面付出的照料性质;高级阶段则升华为分离和精神的构建。 世上许多母亲,可以把属于动物本能的那一部分做得比较好,就是可以完成对子女的衣食住的补给和维护,但是对高级部分,就是超越一己博爱人类从血缘分离弥散扩展致广博的爱,就未必及格以致优秀。 我们不时的听到某个母亲,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竟把自己的亲生孩子殴打致死。这是爱吗? 很多人说这不是爱,因此她们本能的拒绝承认这是爱,在他们眼中,爱是纯正的和没有任何杂质污染的,包括爱是不能有失误的。 但是我想说,假使把那位死去的孩子复活,问他或她,你的妈妈是否爱你,我想,他或她带着满身伤痕,也会说:妈妈爱…… 因为母亲的初级阶段,就是如此盲目和自怜自恋的,她很可能不尊重孩子,难以清晰的界定孩子是另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 她把自己的感受和期望,强加在一个与她完全不同的人身上,就会酿成悲剧。这不但是生理上的,还有更深的心理上的痕迹。 很多成人家庭不幸和性格上的缺陷,追溯起来,都和母亲只停留在低级阶段,未能完成向高级阶段的转化有关。 单纯的,低级的母爱,是泥沙俱下糟粕和精华并存的原始状态。 在母爱的高级阶段,母亲要高屋建瓴地完成与孩子的分隔。 她高度地尊重生命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帮助一个新的生命走向灿烂和辉煌。 这种境界即使是一个潜质优等的母亲,如果不经过修炼和学习,也是不容易天然达标的。 如果将它比做一道闸门,我们将忧虑的看到无数的母亲被隔绝在门的这边,只有少数优异的母亲,才能跨越这道对她们自身充满挑战的门槛,完成爱的本质的升华。 既然母爱里包含着如此分明的严格界限,我们有什么理由坚持母爱就是我们接受爱的完美楷模呢? 所以爱是没有天造地设的老师的,爱是无法无师自通的。爱很艰巨,爱要我们在时间中苦苦摸索。 ------转文------
发表于 2011-1-15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3 编辑

发表于 2011-1-15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3 编辑

发表于 2011-1-15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3 编辑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1-1-15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3 编辑

发表于 2011-1-15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3 编辑

发表于 2011-1-16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18:13 编辑

  愿我自当下这一念起,身口意业,皆不离菩提心,不离幻法度幻众;如有须臾失菩提心,当即忏悔,回归清净菩提心位。     愿一切因缘众生,自当下这一念起,身口意业,皆不离菩提心,不离幻法度幻众;如有须臾失菩提心,当即忏悔,回归清净菩提心位。     愿法界一切众生,自当下这一念起,身口意业,皆不离菩提心,不离幻法度幻众;如有须臾失菩提心,当即忏悔,回归清净菩提心位。     愿常劝一切众生皆发菩提心。     一切功德皆回向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9 18:44 , Processed in 0.241713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