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187|回复: 13

[事迹传记] 五祖弘忍大满禅师(转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8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8 编辑

五祖弘忍禅师.jpg
“祖谓神秀曰:汝作此偈语,为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入门内,如此见解寻觅无上菩提,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六祖法宝坛经.行由品>>
弘忍大师,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601)。
七岁时,从四祖道信(580—651)出家,年十三,正式剃度为僧。
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尽得道信的禅法。永徽三年(651)道信付法传衣给他。同年九月道信圆寂,由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第五祖。
因为四方来学的人日多,便在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他的禅学为东山法门。
达摩一系的禅学,也可说从弘忍门下始发展成为一大宗派。
而盛传其法的,首推慧能和神秀。
慧能宗《般若》,开法于南方,神秀宗《楞伽》,传禅于北方,成为南顿北渐二系禅学的首导。
咸亨五年(647)十月二十三日,弘忍圆寂,年七十四,葬于东山之冈。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8 编辑

弘忍大师(601—674) 生平简介 弘忍大师,俗姓周,祖籍浔阳(今江西九江),后迁居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生于隋仁寿元年(601)。他七岁时,被尊为禅宗四祖的道信所遇见,道信叹曰:“此非凡童也......苟预法流,二十年后,必大作佛事”。于是就派人跟随他回家,征求他家长的意见,能否让他出家作为道信的弟子。他的家长欣然同意,并说:“禅师佛法大龙,光被远迩。缁门俊秀,归者如云。岂伊小骇,那堪击训?若重虚受,因无留吝”。 这样,弘忍就被带到了道信主持的双峰山(又名破头山)道场。年十三,弘忍正式披剃为沙弥。他生性勤勉,白天劳动,晚间习禅。在三十多年中,道信常以禅门辅测试之,而他则能够“闻言察理,解事忘情”。道信知其为根器,永徽三年(651)道信付法传衣给他。 弘忍继任双峰山法席,继续领众修行。其后,参学的人日见增多,他乃干双峰山东冯茂山另建道场,取名东山寺,安单接众。由是开创“东山法门”之禅法。 唐显庆五年(660),高宗遣使召弘忍入京,他固辞不赴;乃送衣药到山供养。龙朔元年(661),弘忍令会下徒众各作一偈,以呈见解,若语契符,即以衣法相付。弘忍以慧能见解透彻,遂授以衣法,叫他南归。咸亨五年(647)十月二十三日,弘忍圆寂,年七十四,葬于东山之冈。开元中(713—741)学士闾丘均为撰塔碑。代宗时(763—779)谥为大满禅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9 编辑

思想著作 弘忍的著作,未见记载。仅《楞伽师资记》及《宗镜录》等,散录其法语。《楞伽师资记》且说弘忍常萧然静坐,不出文记,只是口说玄理,默授与人。但古来传有《最上乘论》(一称《修心要论》)一书,题为“第五祖弘忍禅师述”,朝鲜、日本都有刻本。 弘忍的禅学传自道信。道信自说他的法门: 一依《楞伽经》以心法为宗,二依《文殊般若经》的一行三昧。 弘忍常说:“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经之根本。”又说:“诸佛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宗镜录》卷九十七)。这是他继承道信以心法为宗的设施。又弘忍评神秀的造诣说:“吾与神秀论《楞伽经》,玄理通快”(《楞伽师资记》引《楞伽人法志》)。 神秀后来答武则天问东山法门依何典诰时说:“依《文殊般若经》一行三昧”(见《楞伽师资记》)。 由此可知弘忍和道信的思想是一贯的。又道信说一行三昧的修法,引《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念名号,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楞伽师资记》)。 弘忍也继承了这一思想,为他的门下建立念佛禅的理论根据。 弘忍大师是一个由印度传统禅学过渡到中国式禅宗的开创性人物.他在继承道信禅师法统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禅学进行了一次大的改革.把菩提达摩以来历代相传、作为修行印证的依据从<<楞伽经>>改为更适合中国人根性的<<金刚经>>. 弘忍大师的禅法思想,在他的<<最上乘论>>和他的得法弟子惠能大师的<<法宝坛经>>中充分体现出来.归纳起来有三: (1)一切众生,皆有金刚佛性  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这是弘忍大师禅学思想的基础. <<最上乘论>>从首至末,皆显自心是道,其零散语录亦充分体现了人人皆有佛性,觉了都可成佛的思想.他说:"众生身中都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又说:"众生心本来清静,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静之心,此是本师." (2)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在<<六祖法宝坛经>>里有一段五祖弘忍大师开示六祖惠能大师的纪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性,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识本心”,是弘忍大师教人入道之要门,也有弘忍大师禅学思想的核心. (3)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见性   顿悟成佛,是弘忍大师创建"顿悟法门"的宗旨,也是弘忍大师开创中国式禅宗的标志.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9 编辑

法脉传承 弘忍禅师从四祖继法时,四祖说了一首偈语: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同时,还把自己的弟子全都托付给弘忍禅师。 龙朔元年(公元六六一年),弘忍大师令弟子们各作一偈,以呈见解,若能契符心法,即以衣法相付。上座神秀大师先呈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惠能大师另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大师以惠能见解透彻,于深夜三更,以袈裟遮围,授衣传法于惠能大师。 中国的禅宗在弘忍时代,进入了一个大发展阶段,学禅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弘忍的门徒数以万计,造就了后世禅宗大兴的基础,并使“东山法门”传播于全国。但是能够弘法的人并不多。《楞伽师资记》中记载,弘忍大师圆寂前语弟子玄赜:「吾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除玄赜外,更有上首神秀、资州智诜、白松山刘主簿、华州惠藏、随州玄约、嵩山老安、潞州法如、韶州惠能、扬州智德、越州义方等十人。其中又以神秀大师宗「楞伽」传禅于北方,及惠能大师宗「般若」开法于南方,分别形成南顿北渐两宗派禅学系统;后来南禅北移,其方法更为简便,使神秀在北方的神法逐渐失势,南禅进而形成一统的天下,并至于后世,分衍出更多宗派。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9 编辑

历史地位及影响 弘忍大师得道信禅师印付的衣法,为推广菩提达摩自印度西来的禅法,使更多的人能够参禅证道,他便根据中国人的生性,始倡顿渐两个法门,而着重于推行顿教,创建中国化的禅宗。同时将历代祖师依照印度僧团不事劳动的修法改为农禅并重.并认识到欲令达摩禅法在中国发展开来,必须废止历代祖师衣法单传的作法,嘱咐惠能大师:“衣为争端,止汝勿传.”“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此所创举,为创立独具特色的中国禅,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一· 弘忍大师为创立中国禅宗,对传统禅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首要的一项就是大力推广深刻体现顿门禅理的<<金刚经>>.弘忍大师充分的利用<<金刚经>>中的"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等顿悟成佛思想来作为他顿悟法门的修持理论依据.劝令僧徒“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并把<<金刚经>作为嫡传经典传授给惠能大师弘扬开来.使之成为中国禅宗借以弘扬的一部经典。 二· 农禅并重,是弘忍大师为创建中国式禅宗而进行的又一重大改革,也是中国禅之所以能在九州弘扬开来的一大特色. 自佛教传入中国,历代祖师均沿袭印度僧侣不事劳务的作法,生活完全依靠檀越的布施,僧侣衣食没有保证,制约了佛教的发展.中国禅宗从初祖菩提达摩到三祖僧璨,其门徒都行头陀行,一衣一钵,随缘而住,并不聚徒定居于一处。到了道信、弘忍时代,禅风一变。道信于唐武德(618)初入黄梅双峰山,一住三十余年,会众多至五百。后来弘忍移居东山,又二十余年,徒众多至七百人,这两代禅徒都定住一处,过着集体生活。他们实行生产自给,把运水搬柴等一切劳动都当作禅的修行;弘忍并认为学道应该山居,远离嚣尘。弘忍大师的农禅并重作法,顺应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并成为后来马祖、百丈等於深山幽谷建立丛林,实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农禅生活的指导思想。 三· 为了让禅在中国得到更快发展.弘忍大师除了决心推行农禅并重和改传经典以外,他还在嗣法传承方式上大举变革.改变了达摩以来历代单传的方法,主张“法门大启,根机不择”的普遍传授.弘忍大师既传衣于一人,又传法于大众。他一生教人无数,得其法者,有史料记载的便有二十八人,其中高丽(今朝鲜)僧一人,他们各主化一方,让达摩禅真正并兴盛起来,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学迅速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宗派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9 编辑

行脚五祖寺(转摘) 圣母殿.jpg 圣母殿,纪念五祖母亲所建 五祖弘忍大师,俗姓周,蕲州黄梅人。 据《五灯会元》卷一记载,他的前世是破头山中的栽松道人。 栽松道人曾经问道于四祖道信(四祖当时正驻锡于破头山):“法道可得闻乎(您宣扬的禅法,我能够听闻吗)?”四祖回答说:“汝已老,脱(倘或)有闻,其能广化邪?倘若再来,吾尚可迟(等待)汝。”栽松道人听了,当即离开了四祖,来到河边,正好碰见有一位少女正蹲在那里洗衣服,于是上前问讯道:“寄宿得否?”少女回答说:“我有父兄,可往求之。”栽松道人说:“诺我,即敢行(只有你同意了,我才敢前往)。”少女听了,点了点头,于是栽松道人转身策杖走开了。 原来,这位少女姓周,是周家的四女儿,尚未婚嫁。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洗衣回家不久,少女便怀孕了。在那个时代,少女未婚怀孕是一件伤风败俗的可耻事情。因此少女的父母对她极为厌恶,并把她赶出家门。 这样一来,少女便没有了归宿,生活无依无靠,只好过着流浪的生活。她白天在村子里给人当佣人,纺线织布,晚上则随便找一家店铺的屋檐底下过一宿。这样过了几个月,她终于生下了那个不明不白的孩子。她自己也觉得非常秽气,不吉祥,于是便偷偷地把孩子扔进了一条脏水沟里。第二天,她去看的时候,大吃一惊,发现小孩却正向水沟的上游漂浮,而且小身子鲜嫩明好,底气好像很足,于是又情不自禁地把他抱在怀里。 暗下决心,不管今后受多大的屈辱,一定要把这个孩子抚养成人。就这样,她带着孩子,沿村行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里的人都称这孩子为“无姓儿”。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9 编辑

五祖真身殿.jpg 五祖真身殿 转眼间这孩子便长到了七岁。有一天,周氏带着孩子乞讨,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出家人。这位出家人就是四祖道信禅师。 四祖仔细地端详了一下这个孩子。发现这孩子骨相奇特,感叹道:“这不是个平常的孩子。细看,三十二大丈夫相中,只缺七种,虽然他的相貌不及佛圆满,但是如果他出家修道,二十年后,他必定会大作佛事,能够继承佛法慧命,堪当众生的依处。”  于是便问小孩:“子何姓?” 小孩道:“姓即有,不是常姓(我有姓,但不是普通的姓)。” 四祖问:“是何姓(既不是普通的姓,到底是什么姓)?” 小孩道:“是佛性。” 四祖又问:“汝无姓邪(你难道没有姓吗)?”小孩道:“性空,故无(姓氏只不过是一个因缘假名,其性本空,所以说无姓)。” 四祖听了,暗自高兴,知道这孩子是个法器,于是命侍者来到孩子的母亲身边,请求她答应让这个孩子出家。 孩子的母亲想起这孩子的身世以及发生在他上的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情,知道这一切都是宿世的因缘,于是痛快地答应了四祖的请求,把孩子舍给四祖作弟子。四祖遂给他起了法号“弘忍”。  弘忍禅师出家后,便住在双峰山,奉事四祖。 弘忍禅师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宽忍柔和。同学经常欺负他,他也不争辩,泰然处之。 《楞伽师资记》中讲,他“住度弘愍,怀抱贞纯。缄口于是非之场,融心于色空之境。役力以申供养,法侣资其足焉。调心唯务浑仪,师独明其观照。四仪(行住坐卧)皆是道场,三业(身口意)咸为佛事。盖静乱之无二,乃语默之恒一。”意思是说他心量宽宏,慈悲仁愍,纯洁无暇,不谈人是非,在日常生活中,心心在道,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无时无处不处在觉照当中,而且经常干苦活重活儿,甘为大众服务。 《传法宝记》说他“昼则混迹驱使,夜则坐摄至晓,未尝懈倦,精至累年”,白天混迹于大众中,干各种杂活儿,晚上则摄心打坐,通宵达旦,精进修行,经年累月,不曾懈怠。  弘忍禅师的人品、精进和悟性,使他渐渐地成为同道们的学习楷模。 道信禅师尚在人世的时候,就有很多人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亲近弘忍禅师,所谓“四方请益”,“月逾千计”。这一点令四祖非常高兴。于是,四祖经常给他开示顿悟之旨,不断地随机钳锤,使他的道行很快地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9 编辑

大满禅师.jpg 终于有一天,因缘成熟了,四祖把他的法衣传付了弘忍禅师。 弘忍禅师也就成了中土禅宗的五祖。 付法的时候,四祖说了一首偈语: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大缘与性合,当生生不生。” 同时,还把自己的弟子全都托付给弘忍禅师。 弘忍禅师得法之后,不久开法于黄梅冯茂山,又称东山,手下有十位得意的弟子,包括神秀、慧能、智诜、老安、法如等,其中,又以慧能最为出色。 据《楞伽师资记》记载,弘忍禅师入寂于唐高宗咸亨五年(674)二月,春秋七十四。入灭前,他将祖衣传付给六祖慧能大师。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9 编辑

顶礼禅宗二十八代祖师 顶礼历代弘扬、护持修行念佛禅诸佛如来金刚护法菩萨 愿一切大善知识慈悲哀愍,长久驻世,弘法顺利,利乐有情 愿念佛禅法脉昌隆,源远流长,弘范三界,利益无穷 愿正法常住,楞严不灭 法界,愿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常说甚深般若波罗蜜,愿一切受持者,皆能幻法影响幻众,所求如意,常行甚深般若波罗蜜。 一切功德皆回向念佛禅,回向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处,回向一切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发表于 2011-1-8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19 编辑

顶礼禅宗二十八代祖师 顶礼历代弘扬、护持修行念佛禅诸佛如来金刚护法菩萨 愿一切大善知识慈悲哀愍,长久驻世,弘法顺利,利乐有情 愿念佛禅法脉昌隆,源远流长,弘范三界,利益无穷 愿正法常住,楞严不灭 愿法界,愿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常说甚深般若波罗蜜,愿一切受持者,皆能幻法影响幻众,所求如意,常行甚深般若波罗蜜。 一切功德皆回向念佛禅,回向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处,回向一切如来法身圆觉大寂灭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0:21 , Processed in 0.415261 second(s), 20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