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报恩行宁 于 2016-7-5 21:53 编辑
爷爷生前常说的一句话是:屈己从人。就是委屈自己,让别人满意的意思。这也是爷爷一生的写照。时时刻刻谨小慎微,唯恐让人家不满意,因此时时处处宁愿自己多受一些委屈,务求让人家满意。 8个月就失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可以说从未享受过母爱,父爱在有了继母后也貌似就云淡风轻了。因此对子洲先生豁达慈悲胸怀佩服之余,对他老人家的好印象多少因此打了折扣。一个男人,怎么可以眼见后妻虐待自己的孩子几十年而无动于衷呢? 爷爷一辈子大部分时间在继母的虐待下、社会大环境的压迫下艰难的生活,不管外界环境如何险恶困苦,一直保持着温和、善良、屈己从人的本性,仿佛在沙漠里缓缓而行的骆驼,忍辱负重、从不抱怨,永远那么默默的行走,眼神温和而坚忍。 爷爷晚年身体不好,但直至去世没有一天卧床不起,没有让家人服侍过一天, 真正做到了书上所说的:有尊严的死去。 而且据父亲讲,爷爷咽气后大家给换衣服的时候,发现爷爷的身体还很柔软。据此可以断定:爷爷肯定是往生了。想想也是,如果爷爷这样善良的人都不能往生的话,还有什么人够条件往生呢? 回顾爷爷一生,能够想起来的,除了那句:屈己从人,就是爷爷曾经讲过的一个故事: 一个秀才去进京赶考,路上救了一只蚂蚁。考试的时候,秀才在写 “心 ” 字的时候,少写了一个点。可是考官在阅卷的时候,一只蚂蚁爬了上去,补上了那个点。于是秀才考中了。 这个故事大概是要告诉我们平时要多做好事,好人有好报吧。可是眼见身边的一些好人生活的却并不如意,因此对这句话有些怀疑。 父亲说:“好人未必有好报,可是坏人一定会得到恶报的。所以,不管怎么样,还是要做个好人。”
So
do
I 据说很多好看的大姑娘,都不一定能够成为好看的老太太。容貌对女人来说,保质期格外的短。 确实,日常所见,年轻貌美的女孩子很常见,但看着顺眼的老太太很稀少很稀少。甚至很多年轻时红极一时的美貌女星,年龄稍长,不待老去就已经变得令人不忍看了。 由此看,时间真是残酷。世间多少个清纯貌美的女子,在时间面前一点点衰老,变成普普通通的大妈、老太太啊。 据说相由心生,据说林肯先生曾经拒绝过一个求职者,就是因为不喜欢他的外貌,林肯先生说:40岁以后的人就要对自己的外貌负责。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的年纪,一个人的内心会在他的外貌上得到显示:或慈悲或奸诈或善良或刻薄。。。。。 不知道要有怎样的内心才能够修成一个看着令人感觉舒服感觉无比慈祥的老太太。 据母亲说,奶奶年轻的时候是个很标致的人,干净利落,性格温和善良,最最有别于众人的一点就是从不说人是非,不管是人前还是人后。在我的印象里奶奶一直是那么的慈眉善目。迄今为止,那种慈霭的面容在我所见过的人里面尚无可超越者。 奶奶的娘家和爷爷家算是门当户对吧,据说舅爷们(奶奶的兄弟们)小的时候都是上的私塾,就是把先生请到家里来授课。而且舅爷们当年请的先生不是一般的人,这位先生年轻的时候曾经中过盖八州的秀才。盖八州的秀才不是普通的秀才,就是8个区县的头名秀才。相当于现在半个北京市范围内的高考状元吧。按照这位先生的资质,中举人进士之类的应该也不在话下的吧。可惜的是生不逢时,此后就取消了科举制,没有了再往上考的机会。空有满腹的经纶,没有施展的机会,后来只好做了教书的先生。据说这位先生曾经会过本地唯一的一位举人------侯举人,也就是爷爷的外祖父。 而这位在舅爷家任教的盖八州的秀才说起来也不是外人,就是母亲的太爷。三代后,秀才的后人嫁给了举人的后人。这么巧合的事情,如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边,肯定会以为是人家在编故事。 所以马克思都说,世界上的事情不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奶奶当年未出阁前也跟着识了一些字,懂得四书五经,算得上是一位知书识礼的大家闺秀,而且因为家教的缘故,一家人都极有涵养,脾气都出奇的好。面对逆缘都能够默默的逆来顺受,毫无怨言。也许正是这种性格才使得奶奶多年来没有被张氏的百般折磨压垮吧。 现在的女人在婆家受了气可以回娘家诉委屈,当年奶奶一年里难得回一次娘家,每天在家都有做不完的事。据说奶奶生完孩子刚刚6天就要去推磨干活了。对中国人所熟知的坐月子一事,张氏仿佛外星人一样全然不知。不过听母亲讲,姥姥有次生完孩子20多天吧,不到满月,也去做活了,因为姥爷早年丧母,所以姥姥坐月子是没有婆婆照顾月子的。张氏看到了,还惊讶的问怎么没出满月就干活了?”原来张氏也是地球人的,也知道有坐月子一事的。可是自家的媳妇生完孩子6天怎么就去干活了怎么不去过问下呢?倒是很有爱心的去关心别人。 难得张氏开恩让奶奶回一次娘家,还要布置下一大堆的任务:要做很多很多的针线活、纺很多很多的线。任务量之大在回娘家短短的几天内是根本完不成的。所以奶奶每次回娘家都要雇人帮助完成任务的。这一点仿佛红楼梦里的史湘云。 过去中国人是不喜欢分家的,喜欢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钱是由家长统一管理的,谁用钱要去和管家的人申请,批准了就会给,不批准你就得不到钱,想办的事情就没法办。所以爷爷当年虽然是当地有名的大地主的长子,可是身上经常是一文不名的。 一次爷爷和一群人一起在外面干活,这时候过来一个卖煎饼的,大家当时都是又累又饿于是都买来吃,爷爷手里自然没有钱,卖煎饼的很热情,慷慨的佘给了爷爷几张煎饼,一共30个大子,当时还花的是铜钱。 后来一直欠到大年30的前一天,卖煎饼的来讨债,爷爷愁的没有办法,(听着感觉不像地主的儿子,好像杨白劳的儿子)硬着头皮去跟管家的张氏要30个大子来还账。 于是就在N年前的一个大年30的前夕,爷爷----一个地主的儿子,为了30个大子的欠款愁的走来走去,最后是奶奶用自己的私房钱替爷爷还了帐。 奶奶的私房钱全部来自于自己的娘家,父母心疼女儿私下给的一点零花钱,奶奶一点一点的积攒起来。据说当时的儿媳妇回娘家,当家的婆婆都要给儿媳妇一些买东西的钱的。可是张氏从来不给奶奶这项钱,因此,每次奶奶回娘家都要用自己的私房钱给父母买一些点心之类的礼物,奶奶的父母每次都是很高兴的互相推让:你先打开吧。对方也说:你先打开吧。每次都要这样反复推让几次才会打开点心包。 父母大概永远也不会知道: 嫁入“豪门”的女儿每次回娘家都要自己花钱给父母买东西,还要花钱雇人帮助自己完成婆婆布置下的天量任务。 就算是这样,奶奶心里还是盼望着能够回娘家的,大概只有在自己的家里才可以呼吸一口自由的空气吧,才可以暂时的远离张氏的百般刁难吧。可恨的是就算是这样,张氏一年到头也难得让奶奶回一次娘家。 奶奶讲的故事:一个人和一个瞎婆婆借了一箩面,还的时候欺负瞎婆婆看不见,就把箩翻过来,在箩底盛了很浅的一点面去还。这人 死后就变成了瞎婆婆家的一只母鸡,每天产一只鸡蛋。一连3年,忽然有一天,母鸡唱到:合箩借仰箩还,变个母鸡还3年。然后母鸡死去。 张氏的亲生儿子和第一个妻子生了个女儿,几年后第一个妻子就病死了。因此又续娶了一个,张氏因为自己就是继母出身,想必最清楚继母的所作所为,因此深怕第二个亲儿媳对自己的亲孙女下毒手,所以千方百计的把亲孙女带在身边。 虎毒不食子的意思是说再恶毒的动物就算是老虎也不吃自家的孩子,吃也吃人家的孩子。张氏看来深知此理。对于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不管男女,她都是慈爱的。 她的恶毒只对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用。比如爷爷奶奶这一房所有的人吧。偏巧这一房的人还都出奇的老实,那就变本加厉吧。 张氏自二十多岁结婚,嫁来时婆婆已经去世,所以从未受过婆婆的气,嫁过来就过一直过着扬眉吐气的日子。又因为张氏精明强干,浑身上下都洋溢着一种嚣张自信的咱们姑且叫它霸气吧,所以在当时偌大的一个大家族里,上上下下好几十口人都要听命于张氏。这无形中养成了张氏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性格。 直到有一天,张氏的第二个亲儿媳妇进门,张氏这种唯我独尊的格局才被打破。张氏的第二个亲儿媳妇,虽然也是一双小脚,却敢于公然的和张氏针锋相对,对张氏这么彪悍的人来说,当家作主几十年,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却输在一个年纪轻轻的晚辈手里,不知心里会有多不甘。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一物降一物吧。所谓的因果报应吧。 张氏最终选择了服毒自杀这种方式来逃避,或许就是不能容忍自己多年形成的权威被人动摇吧。 就算撇下她最为疼爱的孙子和孙女,也绝不能够忍受,就是这么的刚烈。 张氏死后,她最疼爱的孙女在继母的手下着实过了几年爷爷当年在张氏手下所过的日子。张氏和她的第二个亲儿媳,性格的刚烈程度相当,不知道在对待继子女的问题上,谁更仁慈一点,因年代久远无从考据。据说张氏最疼爱的亲孙女,性格非常的孤僻,不爱说话,性格非常的高傲倔强,依稀可以看到张氏的影子。听说这个女孩非常的有才,双手都会写字,人又生的美貌,所以后来嫁给一个高官之子,N年后她的几个继母所生的弟弟都因她而受惠。 这个女孩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作法,竟然有着爷爷奶奶的影子,或许是因为她身上也流着子洲先生的血液吧。 张氏最宠爱的孙子因为是第二个亲儿媳所生,所以不在被虐待范围之内。 纵观张氏一生的经历,得出一个结论:恶人只有对善良的人才能作恶,老天爷不怕恶人。老天爷有他的法则,你种下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果子。 自己虐待了人家的孩子,反过来就会有人来虐待你的孩子。有时候这种回报特别的及时。比如张氏。有时候这种回报会来的相对晚一些。不管早晚,人总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买单的。 奶奶一共3个儿子,没有女儿,父亲行三,据说在父亲的下面曾经有个妹妹,可以想见奶奶对这个女儿是多么的喜爱。可是后来这个女孩死了,在她一周多的时候。 在我出生前,大伯家里已经有N个美丽的姐姐了。所以在我未出生前,家人取了一大堆男孩的名字来迎接我的降生,可以想见他们多期待家里能够有个男孩。但随着我的降生,那些花费了他们很多心血的名字全都作废了。 但是奶奶一直没有因为我是女孩而错待我,相反的是因为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我成了奶奶最宠爱的孙女。就算后来有了弟弟,奶奶对我依旧宠爱如故。我想大概是奶奶本身没有女儿所以格外喜欢女孩的缘故吧。 父亲属牛,比这个女孩大3岁,所以当时也就4岁多,很淘气,那时候家里有一个铜的脸盆,一敲就会发出很很响很脆的声音,父亲小时候喜欢敲那个铜脸盆,而那个小女孩很胆小,一听到响动就会害怕的大哭。 但张氏在父亲敲脸盆的时候,从来都不制止,相反的还有意的夸奖父亲聪明能干。父亲得到大人的鼓励,于是就更喜欢去敲那个铜脸盆了。那个小女孩因此受了惊吓,最后死了。 还有一个版本也是这个女孩胆子很小,怕打雷,一打雷就会大哭。奶奶因为要做活,没有办法看着她,张氏有空却不管看孩子,一次打雷的时候,孩子哇哇大哭,张氏不但不去哄孩子,还在一边格格的笑,女孩因此吓着了,后来就死了。 不管是哪个版本,女孩都是因惊吓而死的,而惊吓的原因都是和张氏有关的。 奶奶唯一的一个女儿就这样没有了,我想奶奶心里一定特别难受。可是奶奶从未说过一句怨言。连一句抱怨责怪的话都没有。平静的接受了所有命运的安排。 这是一个谈轮回的故事,和苏东坡齐名的大诗人黄山谷的亲身经历。黄山谷是江西省修水县人,这故事就出自修水县志。
黄山谷中了进士以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的知府,就任时才二十六岁。
有一天他午睡的时候做梦,梦见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他看到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个人的名字。黄山谷走向前去,看到那碗面热气腾腾好像很好吃,不自觉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衙门,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十分清晰,但黄山谷认为是做梦,并不以为意。
到了第二天午睡,又梦到一样的情景,醒来嘴里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起身走出衙门,循着梦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门外,敲门进去,正是梦里见到的老妇,就问她有没有摆面在门外,喊人吃面的事。
老太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因为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所以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年都是这样喊她。”
“女儿死去多久了?”
“已经二十六年了。”
黄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十六岁,昨天也正是自己的生日,于是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形,家里还有什么人。
老太婆说:“我只有一个女儿,她以前喜欢读书,念佛吃素,非常孝顺,但是不肯嫁人,到二十六岁时生病死了,死的时候对我说她还要回来看我。”
“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看看吗?”黄山谷问道。
老太婆指着一间房间说:“就是这一间,你自己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中,只见房里除了桌椅,靠墙有一个锁着的大柜。
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
“全是我女儿的书。”
“可以开吗?”
“钥匙不知道她放在哪里,所以一直打不开。”
山谷想了一下,记起放钥匙的地方,便告诉老太婆找出来打开书柜,发现许多文稿。他细看之下,发现他每次试卷写的文章竟然全在里面,而且一字不差。
黄山谷这时才完全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母亲,老家只剩下她孤独一人。于是黄山谷跪拜在地上,说明自己是她女儿转世,认她为母,然后回到府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后来,黄山谷在府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为“滴翠轩”,亭中有黄山谷的石碑刻像,他自题像赞曰: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
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为他自己的转世写下了感想。 一只杯子长期盛牛奶,把牛奶倒掉后,杯子里依旧会有一些牛奶的气味。 所以,一个人对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前世多少会有一些残留的记忆。比如对一个地方感觉莫名其妙的熟悉,比如对某些人感觉莫名其妙的亲切。 就在这一年我频繁的梦到那个房子、那个院子、那个后院。直到有一天有我梦到走在那座房子附近的路上,当走到那座房子旁边时,忽然有种很不好的感觉,面目表情好像不能自主控制了,好像被什么上身了一样在梦里。 醒来后,我开始思考这个梦,思考自己为何会反复的梦到那个房子,思考那个房子和我究竟有着怎么样的联系。这时候我已经知道它以前是自家的了。 梦是人的潜意识在活动。经常梦到一座自己完全陌生的房子,说明我潜意识里肯定对它有着特别的印象吧?在对房子的过去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我就已经很多次的梦到它了,这是否说明我对这座房子的特别印象不是来自今生,而是来自前世?莫非我前世曾经在那里生活过? 家里面在那座房子里住的最久对那座房子印象最深的就只有张氏了。自从那处房子建起,张氏就住在那里,后来因为人口陆续增多,张氏的亲生儿子又新建了一处房子,全家都搬过去住,而张氏一直留守在这里,带着她最疼爱的嫡亲孙子和孙女,直到她最后在这里服毒自杀。 于是又想起一些零碎的事情,平日里感觉毫无联系的事情,现在把它们联系到一起,猛然间有了一种感觉: 零碎的事:
1:我一直对家乡的一个地方感觉很亲切,一直以为是父亲曾经在那里读过书的缘故。其实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张氏的娘家就是在那里的。
2:家里的叔叔很多,我一直对一个叔叔感觉特别亲切,一直以为是这位叔叔的面相比较合我的眼缘,后来明白了原来这位叔叔就是张氏最为疼爱的嫡亲长孙,他小的时候,张氏一直带着他住在那座房子里,还有他同父异母的姐姐。 3:我小的时候,因为聪明伶俐在家里很受大家的喜爱,但是母亲除外。一直以母女缘薄安慰自己,现在想这就是传说中的报应吧:上辈子做母亲虐待了人家的孩子,这辈子就要遭受来自母亲的虐待吧。 4:张氏是服毒自杀的,我从初中起就有很浓厚的厌世思想,此后的N年间,我在反复思考比较了各种自杀方式的优劣后,得出的结论是:服毒这种方式最便于实施而且不会太痛苦。并且从传闻的一个故事中得到了启示,试验过一次但没有成功,或许是传闻不实,或许是今生孽缘未了。
父亲对此很不以为然,问我有没有梦到过家里祖传的那处房子。在那里,张氏生活了差不多30年,而我梦到的那座房子只是她晚年在那里居住的,一共住了不过七八年。
父亲的意思:如果真的是转世的话,应该对住了近30年的大房子印象更深刻些吧,所以如果真的是转世的话也应该梦到那个生活了近30年的房子才对。
我却没有梦到过那座子洲先生亲手建起来的豪华祖宅。
我觉得也许是因为张氏死在了我梦到的那处房子里,所以才会对那里印象更深刻,所以我才会反复的梦到那里吧。也许在人的轮回之旅中,只能够记住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事物吧,比如自己最为牵挂的人,最为难忘的场景。
张氏在祖传的大宅子里住了近30年,我也很小就知道那里以前曾经是自家的房子。可是我却从来没有梦到过它。 而我梦到的那处房子,直到最近我才知道以前也是自己家的。可是在此之前很久我就已经梦到它了,而且是很多次梦到。
神奇之处就在于此吧 父亲之所以不相信这个转世的主要原因,大概是不愿意我有如此罪恶的前世吧。虽然平日在提到张氏时,家里人从来没有一句恶言,秉承了奶奶不言人恶的美德,但是从他们的叙述中依稀可以看到他们对张氏的态度。仿佛史官的春秋笔法,他们只叙事,不评论,他们的态度隐藏在他们叙述的事中。 内心深处,我宁愿自己是其他任何的恶人转世,只要不是那个张氏就好,因为不想自己就是那个伤害爷爷奶奶最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