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查看: 1100|回复: 18

解读《金刚经》_“金刚之智 灵性资本”国学高层论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21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月27日,“金刚之智 灵性资本”-国学高层论坛,明奘法师主题演讲:解读《金刚经》

主持人: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来欢迎明奘法师开始下午的讲座。刚才看了下,大家提上来的问题大约有十张纸,我一会就把这些问题交给明奘法师,请他就这些问题为我们作一个综合的解答。(掌声)

明奘法师:按照预定的安排,应该是先解读《金刚经》的密码,然后智慧问答。大家是想先问答还是先解读?
众答:先解读!
明奘法师:还是解读和问答一起来?
众答:解读! 解读!
明奘法师:先解毒,好,你们都中了什么毒了?(众笑)
众答:贪嗔痴。
明奘法师:贪嗔痴,是的。

依据佛法说,我们人人都有病——精神病。精神上的病就是贪嗔痴。如果一个人身体有病,然后去医院看中医,看西医,找巫术,找神秘的、未知的力量,大家都会认为很正常。可若是人精神上有了病,而且是严重的贪嗔痴三毒热恼,再若为之四处求医问药,大家是不是就觉得这个人有病了,是吧?

这就是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一个最大的认知误区。基督教讲我们生而为人无不具有原罪,佛法不承认原罪,但是佛法说,因为我们有贪才会来到世间;又因为来了后不想离开,有了拒绝就产生了嗔;那这种想要的贪欲和不想要的嗔恨究竟从何而来呢?佛法告诉我们那些都是因为我们根本认知的麻木和无知,也叫做痴,愚痴。贪嗔痴三毒热恼对我们每个个体生命都是平等对待的,这跟你读过多少书,受过多少教育无关。而我们的经典无非都是在告诉我们要如何去认识精神上的,心理上的贪嗔痴,就像擒贼先擒王一样找到它,然后能够剿灭的我们去剿灭,不能够剿灭的我们就加以转化,再若不能转化的就隔离,那要实在不能隔离的怎么办?置之不理。佛法就是这样把我们从对贪嗔痴的认知死角拓展到实实在的认知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原创帖 +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上有八个宗派唯识——佛法不叫心理学,因为心理学比较浅,它只涉及到了意识层面,而意识层面仅仅占佛法唯识的八分之一,另外还有眼、耳、鼻、舌、身识、末那识和阿那耶识,这七个在我们的心理学上是没有研究的。

《金刚经》在佛教的根本经典里面,在整个的般若部经典里面,都是精华中的精华。一部六百卷的《大般若经》,大致相当于咱们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两年,博士后再两年加起来读的书。如果从体积,从文字,从义理,从它认知的角度来看,全世界可能都没有一个学科的认知能够有《般若经》这么多!谁又能穷其一生研究这么深奥,这么庞杂,这么博大的经典呢?所以中国人的祖师大德们――这个祖师大德们既包括历史上各位出家的高僧大德,也包括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学者、研究者,也包括那些广大的在家信徒们――他们发扬了中国人的一个最大的特色——简,喜欢简。我们知道整个三大法典之一的《易经》,就是把纷繁复杂的宇宙万象用一个最简单的卦相,如天地生阴阳,阴阳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来表示了。八八六十四卦,衍生了无尽的宇宙万象,最终无非回到一个一。《金刚经》虽然只有五六千字左右――类似于《道德经》长短――却是所有的般若经典的精要中的精要,精华中的精华。今天既然是解读,我就尽可能用术语来给大家进行讲解。

解读《金刚经》我们可以从这四件事着手:什么是它要解决的现象?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找到了现象,发现了原因,然后就是How to do?如何去做。做后的结果,或是效果如何呢--大到改变所有生命,改变整个世界;小到改变微观个体生命的人生轨迹,这就是做的用处。

《金刚经》共分了三十二品,是梁武帝的昭明太子后分的。本来的《金刚经》是一个整体,就象在壶里煮的馄饨,一倒出来是既不分汤,不分料,也不分馄饨,不分皮儿,不分馅的,它是一下子就全出来了。

这三十二节从现象上看有一个最根本的法理——就是揭示了我们对世界宇宙万象的四个认知误区:执假为真,执变为常,执不净为净,执痛苦为快乐,也叫四种认知的颠倒,即所谓的“无常见常、不净见净、不乐为乐,常乐我净”。《金刚经》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唐伯虎叫六如居士的名号就是出自《金刚经》的这个“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大家想想看,露,早上的朝露;幻,刘谦变的戏法;梦,大梦谁先觉,醒来无一物;影,看电影的两个小时哭得个稀里哗啦,出了电影院该干嘛干嘛。梦幻泡影露电,没有一个是久常的。而我们却把一个变化的,不久长、不坚固的东西当成了实有的,恒久的东西,这是我们一个认知的颠倒,所以佛陀为其开出的药方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那大家马上就要问了,既然这样,我们就把一切相都毁了吧:把地球炸了,银河系灭了,宇宙星空,浩瀚海洋,一切的一切都给它弄没了,这样就没相了,就“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是吧?佛法说,大错特错!不是这样子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出那所有的相为什么是虚妄的,为什么是不久常的,为什么是不坚实的,并不是要我们去毁灭它们。

首先,它符合一切的存在的现象都是变化的规律:大家想想看,每个生命个体都是从出生后开始成长,进入生命的高峰,然后走向衰老和死亡。从个体的生命现象来看,我们看得见他的“白发不在偏要长,青春欲住却难留”的变化;从一个国家的政体来说,从古埃及,古希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到今天的这些国家,有哪一个王朝,哪一个统治制度能够延续三千年以上的?没有,找不到;那再从自然现象来看,一场印尼的海啸,整个人类的地图要重新画了,是吧?这一天菲律宾的火山爆发了,菲律宾的地图又得画。喜马拉雅山8848.13米,那每年是在升还是在降?乞力马扎罗的雪山雪峰只剩下二十年就要融化掉了。可是当年海明威在写《乞力马扎罗的雪》的时候,想想看那个时候乞力马扎罗正是赤道上一个独特的景观——在赤道那么炎热的地方,这个山上却是积雪的;外在的宇宙也一样:太阳系,太阳自身,5亿年的寿命,一直在燃烧。地球,4.5亿年的寿命,上面的石油被抽空,地下水被抽空,地下的矿藏被抽空,然后你想这个地球会怎么样?大家只要直观的想想:当人类把地球里面的所有液态的,固态的东西都抽空了,那么那个留下的空间要靠什么去把它重新填满?星球在爆炸,星云也在爆炸,这些就交给科学家去研究,交给一些浪漫的诗人去猜想吧;我们再来看看生命个体内心的心念:早晨,很悲伤;中午,很开心;晚上,有点忧郁;夜里,失眠,辗转反侧,就是这样,心情也是在变化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都是变化的。因为变化所以无常,这个叫做“诸行无常”。凡所有相,无不是诸行;一切有为法,无不是诸行;诸行无常,一切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一切变化的现象为什么必须要变化呢?因为它没有一个独立不变的主宰,这个叫做“诸法无我”。所有的东西找不到一个主宰性,比如说这个麦克风,从它孕育之初,到它被制造成麦克风乃至被按照麦克风使用,存之久远,麦克风能独立吗?诸位说说,能做得到吗?不可能。为什么?不通电,没声音;通了电,没话筒,没声音;通了电,有话筒,没人讲,没声音,所以它不能做主。这个房间,它说我就想作为一个大礼堂,永远上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时刻,申奥成功的那一刻和奥运会成功举办的时刻,行吗?不行。改天我们一位老教授到了九十岁、一百岁,人生的代谢无常结束的时候,这里也许就是向他的遗体告别的地方。房间不能做主,不能说,我作为礼堂,永远要欢快、要喜庆。所以我们仔细去看任何一个现象,都是做不了自己的主的,为什么呢?因为它自身要变化,它要根据外在缘起的一切一起来变化。

那这种跟着外在环境被动的变化就是第三个原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指的就是一切事物都被条件所制约着。比如说我们公司上市了,无论是我的股权,还是我的股民都得到了最根本的利益。可是经济危机一来,完了!什么都没有了,悍马也得卖了!没有办法,做不了主。它必须要跟这个大环境去发生随时随地的密切的关联,这个关联就叫缘起。那么大家想想看,这个缘起更多的是主动的缘起,还是被迫无奈的缘起呢?有谁敢说:“从今天开始,世界上的所有一切都要对我笑,天要听我的永远晴空灿烂,地要听我的永远风调雨顺,河流,山川,大地,星辰,乃至人事,都要听我的!”大家想想看,谁会听你的呢?你只能顺天应命,而不能逆天行道,你做不了主的。

所以想想看,凡所有相都是变化的,叫无常;凡所有相都是无我的,不能做自己的主宰;凡所有相都是被动的,被制约的。也即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现象的三个原因,叫做: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然后是无尽的缘起。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那么人活着要么彻底就是机械的、宿命的奴隶,要么就是由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我们的人生憧憬和梦想要如何实现呢?如果我们因此就开始悲观消极,那佛教就没有价值了,它跟悲观哲学有什么差别呢?所以接下来《金刚经》告诉我们:“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句话,死处逢生!

什么是如来呢?那个**说如来就是比佛高一等的那个佛,简直是胡说八道。《金刚经》告诉我们:“如来者,诸法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你看,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既没有来,也没有去,既然没有来去,当然没有变化,既然没有变化,当然就没有一个不变的主宰。“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些都是《金刚经》第26,27,31,32,15,6品的内容,你们回家可以翻开来看看。“诸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什么叫诸法如义呢?就是它本来具备什么内涵,它就是什么样子。“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我们能够通过所有的虚幻的梦幻泡影露电的无常,无主宰,变化后的现象看到的那个是什么?也就是上午有一位同学问到的问题:明心见性,明到什么,见到什么?——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明白了?

释迦牟尼的妈妈生下他七天就去世了,他是由姨母抚养大的。后来,他就出去修行、弘法,直到了长大成为一位精神导师,对母亲的那种思念还是根深蒂固的。后来他就到天上给妈妈讲了三个月的法。回来时,他的一位比丘尼弟子(莲花色比丘尼)――是佛祖的女众之一,神通变化第一,她第一个跑来迎接佛陀说:“世尊,看,我是第一个来接你的。”世尊并没有夸奖她,也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只是说:“错!停!STOP!你不是第一个来接我的。”比丘尼很惊讶,为什么我明明站在你身边,却不是第一个来接你的呢?世尊说:“你见我,我不能代替你行走;你见我,我不能代替你止息你的烦恼;你见我,我也不能代替你去帮助更多的人。”那莲花色比丘尼大惑不解,那如何才能呢?世尊说:“你的师兄须菩提,他正在山洞中宴坐,思维诸法如义,思维诸行无常,思维无主宰性和缘起性,因为缘起,因为无常,因为无主宰性,所以一切皆空,他在那思维空义,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所以见我没用啊,我死了,你还是烦恼啊,我不在了,你仍然痛苦啊。而须菩提在山洞里思维空性,即使我不在了,他也一定会快乐;即使我没有在身边教导他,他也一定会安享他整个的生命的流程。”佛陀真的很厉害,他的教化直指人心,他把神圣化、神秘化、神学化的东西全都给否定了。所以,在人类的历史上,如果说谁是第一个最成功的革命者?既不是马克斯,也不是恩格斯,更不是什么起义的王小波、李顺、陈胜、吴广。而是是释迦牟尼!他彻底地革命了,他说:我命在我不在神。没有任何第二个人能说出这种话。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加尔文搞宗教改革时只是说:“这只是我的立场。This is my ground.”,他只是这样说。但是,释迦牟尼通过智慧的探索,而不是假想,真正地用实践检验了他的探索,是完全符合诸法如义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是我们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所以,都有可能通过破除虚妄的迷幻和执着找到那个本源清静处,即心、佛、众生三位同体。心净则佛土净;心平,则天下平;心安则世界安。因此他不但是通过智慧的探索否决了神决定一切,也彻底否定了命运主宰人的说法,从而给人类带来希望之星,希望之灯,希望之火。

最关键的是一定要确立一个实践的价值。如果说他所有这些东西只是一个象牙塔似的美妙幻想,然后只有释迦牟尼一个人能去奉行,别人都不行,就像宗教里唯一的真神,唯一的真主,唯一的安拉,唯一的创造者,唯一的保护者,唯一的守护者和毁灭者,那么我们只能服从,只能让自己心甘情愿地匍匐下去,跪倒下去当他的奴仆。那是宗教的事,不是佛法的事。佛法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站起来,放下妄想执着,然后成佛。

上午那个同学问:“因为众生即佛。一切众生都是佛吗?”从众生即佛来讲,确确实实众生都是佛,这是从道理上来说的。所有金矿石都是金子,但是你不能拿一个金矿石打造一个簪子,你不能拿一个金矿石做一个戒指,对不对?因为你必须经过一些特定的方法,筛金、选金、淘金,最后把它熔炼成真金——百分之百的纯粹才是真金。同样的,佛法也有一个很严谨的,但是人人都可行的实践之道。

《金刚经》告诉我们说,“尔时世尊,食时”,吃饭的时候。“著衣持钵”,著衣,身上穿着袈裟;“持钵”,吃饭的家伙,吃与穿。“入舍卫大城”,一个具体的地方,不是虚幻的假想的空中楼阁,舍卫城,即今天印度的比哈尔邦,在那个地方乞食。这是生活制度,沙门的托钵乞食制度。“于其城中,次第乞已”。在舍卫大城乞食,“次第乞已”,是乞食的方法,不能隔着挑。比说这99名企业家是我徒弟,我就上他们家乞红烧肉,烤排骨;那家不是我的徒弟,给的都是溲泔水,窝窝头,洋白菜,我就不去,不可以,挨家挨户乞食,绝对平等。这家富人,必须去;这家穷人,还得去,叫次第乞已。“还至本处,收衣钵”,收了衣然后叠起来,那个袈裟是托钵时要穿的,入王宫时要穿的,给这些护法们讲法时要穿的,平时是收起来的。你想想,一个人一天装神容易,两天装神容易,从他出家到死,整天都装,你说他能做得到吗?不现实,非常不现实,所以这是佛法的人本化。 “收衣钵,洗足已”,因为托钵的时候,严格的规定是不准穿鞋子,要打赤脚。下雪,走在雪地中;下雨,走在泥泞中。那时候哪有柏油路,水泥路啊,都是土路。“洗足矣,敷座而坐”。你看,佛陀吃饱了,坐下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候,须菩提说:“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一个是定,一个是降服其妄想之心,两件事儿。“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想要证得和佛一样的正等正觉之心,那“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好了,佛陀说:“须菩提,你好厉害啊!你能问出这样的问题,好好听哦,我告诉你。”善男子,善女人,你要想追求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应该怎么样呢?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佛教的生命观,“若卵生”,鸡蛋生鸡;“若胎生”,人,怀胎;“若湿生”。你们看过蚊子和苍蝇是怎么长的吗?咱们买个西瓜放在那个小的休息室里面,暖气开到22度,刚放进去的时候,见不到一个苍蝇在这产卵,受精,都没有,但是,三天后,满屋的小苍蝇,湿生,靠湿气而生。还有你们如果在江南种过水稻,水田里面的那个蚂蟥,你把它切成几段放在一边,切多少段它就能活下来几只。“化生”,毛毛虫变蝴蝶,蛹变成蚕,化生。

“若有色,若无色”。“有色”,人,畜生,能看得见摸得着的都叫有色;“无色”,鬼,谁看到了?看不见的叫无色。可不是男女好色之色啊!“若有想,若无想”,我们人,是不是有想的?有精神意识的嘛!“若无想”,有些动物生命是无想的,比如向日葵,含羞草,它并没有想法,含羞草,你一碰它,它就羞了,向日葵,待太阳一出,光一照,它就跟着转悠。“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这三个: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专门指的是色界天的人和无色界天的人,他们也是人,但因为禅定的深层定而生的,这是佛教的生命观。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佛陀一下子就把方法告诉我们啦:“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我都给灭完了,然后呢?“实无有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为什么?因为“若有众生得灭度者,如来则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相”,自我关系;“人相”,自他关系;“众生相”,众缘和合,也就是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和动物、植物的,人类在整个空间和时间的长河中与一切众生的联系。然后“实无众生得灭度之”。方法有了那然后呢?要用呀!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午有人问,怎么分享你修行佛法的体验?怎样去弘传这些东西?那佛教徒分两种,一种是传法的僧--菩萨僧,菩萨行人是专门帮别人离苦的;一种是修行的僧,就是自了汉,以自我提升为主。有的菩萨僧先做自了汉,然后再帮助他人。有的是先帮助他人,最后搞了一身的疲惫,身心俱疲,最后筋疲力尽,算了!度人很难,我先自了吧,不干了,什么都不干了,自己回家打坐,这样的也有。也有同时做的,一段时间自了,一段时间帮助他人,也有这样的,没有具体的定规。所以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可以显现不同的相,显现不同的特征,没有什么。

我们今天有很多的人来学佛,要不就抓这边,批那边;要不就抓那边,批这边。总是自我打架,没有和谐。要知道一个人健康时候的心情是一样的,不健康时候的心情是另一个样的。谈恋爱的时候看什么都是美好的,分手的时候看什么都是悲伤的,也是这样子。我们往往是凡所有相,不见虚妄见真实,见到一个相,就当成是实实在在的了,然后就一头扎进去,把自己的身心情境全都投入进去,进去之后就痛苦不堪。我们这边还指责美国轰炸我们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呢,那边美国派遣舰队访问上海来了,人家高层已经你好我好大家好了,是吧?所以说“凡所有相,别当成相”。

可是,照你这样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我出门,我自己的QQ车不要了,开人家宝马走,行不行啊?从佛法的空性说,行!但是从世间的、现实的人生规则来说,那需要对方跟你达到一个境界才行。(众笑,鼓掌)所以什么叫做圣贤?就是无条件地把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奉献出来,以先知先觉给不知不觉,让不知不觉成为后知后觉,然后后知后觉慢慢地完善进化到先知先觉,这就是“薪火相传,递代相授”。我们就是要这样去帮助别人。

因此佛法的用处很有意思,有自受用和他受用。所谓自受用就是我自己自得其乐。我们人类挺有意思的,整天自我欺骗。比如说我什么都做不到,但是我有极端的苦行,三天吃一餐,冬夏一身衣。我们做不到这样,对不对?但是万一人类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做到了,我们就对他顶礼膜拜,宁可相信他根本就不是个人,相信他是神,即使他不是神,他也是神派来的使者。摩门教的发展怎么来的?这么来的。伊斯兰教怎么来的?这么来的。耶稣基督怎么来的?这么来的。他们不是神,但他们都是能跟神沟通的人啊,并且他沟通完了,别人就不能再沟通了,斩断了,你只有盲从,只有无条件地信。我们的佛法不相信这个。上午有一个问题是"佛教和基督教是否有同和异"?从劝善的层面上讲,同;从道德层面上讲,同;从敦伦尽份,从尊重别人,从提升自己层面上讲,完全相同。但是,有个根本不同就是佛教不承认有神,这是最大的不同。并且,不但不承认有个神,同时还倡导人人都能把神打下神坛,人人都可以做神!这一点它太厉害了!自受用就是自我的提升。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很容易把一个行苦行的人崇拜成神。少林寺为什么整天挨骂?大家想想看,深刻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它背离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认知:和尚就要做“苦-行-僧”。现在的少林寺它不苦了,他开着宝马,住的五星级的房间,吃的是素食,但是八菜一汤,它还要上市,更麻烦了,对吧?就是因为它背离了我们这个苦行僧的传统认知。但是大家有没有去研究过历史,那个唐玄奘——《西游记》里的主人公,在印度那烂陀大学留学的时候,专门有四个照顾他的小和尚,一天可以用六个瓮的水来洗澡,普通的僧人一天只能用两个瓮的水,他吃的米跟当时印度国王戒日王吃的米是一样的,白米是国王的米,洗澡是最高等的,照顾他的是四个佣人,跟他的老师戒贤法师待遇是一样的,没想到吧?然后回到西安在大雁塔翻译经典,大家想想看,李世民能让他睡什么地方?睡的能是窝蓬吗,吃的能是破碗带碴口抓着吃的东西吗?不可能!但是没人去研究这些。

我们通常的认知就是:苦行僧才是真僧。但我觉得一个僧人,只有具备了以下几个标准,才可以说是一个真正兼具弘法得道与自我提升,兼具自受用和他受用能力的僧人。第一个标准:道德。这是最基本的;第二个,人品。有些人,有道德没人品;也有些人,有人品,但道德有微疵;第三个,学问;第四个,要有文章,所谓文章,就是要具备他受用的能力,不仅自己明白了道理,还要能够把这些道理用大家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否则的话,来到这个场合,跟大家说:各位好,跟着我,闭目!打坐!向心观!死死观!,三天下来,你们没疯,我疯了。所以,这是第四个,要有文章,要能够把它传播出去。

胡总书记在十七大后讲选拔优秀宗教教职人员的三个标准:第一个,政治上靠得住;第二个,学识上有造诣;第三个,品德上能服众。学识上有造诣,这个容易,专业知识嘛;品德上能服众,这个不容易,因为道德的标准不一样啊。第一个,容易,紧紧跟党走,一颗红心嘛。所以今天这样一个选拔标准,有点过于简单和粗暴,从而导致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现象的层出不穷:来个西藏的活佛大师,哇,都去了,再来个外国的洋和尚,哇,也都去学打坐了。而我们中国的和尚,不行,都是政治和尚,处级和尚,部级和尚,完蛋了啊!这就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所以第五个标准,能力,很重要。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个,识见,眼光,胸怀。识见,一种纵深达变的、圆融的,达观的能力。我们现在要有全球化的概念,今天基督教已经农村包围城市,敌退我进,敌驻我扰的向我们佛教的传统阵地进攻了,佛教失去的阵地都被基督教给捡去了。像五台山周边的忻州市,全都是基督教的天下。仅仅一个小小的五台山是佛教圣地,而这个狭小的佛教圣地还变成了旅游风景名胜区。楼堂管所超过一千个,山上山下的庙47所,有僧人主持的45所。这就是中国的现象,四大名山之首就是这样的。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所以要有胸怀、要能包容。当基督教已经都如此了,你还恨不得像太平天国妖魔化一样把它赶走吗?不可能。你必须得承认它,接受它,要有这个胸怀。

但是,如果这九大能力都没有,只要你一苦,一苦百了,中国人就这么简单,你信不信?假如今天有一个和尚,三年没洗澡,没换过一身衣服,从来不睡在床上,永远住在山洞里,但他这九个能力——道德、人品、文章、能力、修为、胸怀、眼界、实践等都一无所有。他就是坐在那里三年,吃的都是垃圾堆里捡来的,他不生病,也不闹胃肠炎,一苦百了,够了,我们就会把他崇拜成神。这真的是一个误区,苦行不是佛法,苦行不是道,我们可以在有限度的时间里体验一下它,然后“知非即舍”——知道它不对,放下就是了。

王子出身的释迦牟尼,受过最高等的教育,家里有钱,人长得又帅,证道后,在他的有生之年里,印度上千个王国,90%都接受了他的教化。他的教化不是死后才被人接受和传播的,这是佛教跟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之处。基督教,耶稣基督去世四百年后罗马帝国才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这四百年整个是罗马原始的宗教和基督教争斗的历史,但佛教没有,释迦牟尼以他的道德,他的人品,他的智慧,他的学识,他的威望,以他出家前所有的这些东西,无形中大而化之,感召了国王、有钱人、普通人、贫贱的人,这就叫做“四姓出家,同一释种;四流入海,同一咸味”。佛陀在世时,佛教就已经兴盛了,佛教的传播从来没有通过暴力和血腥去传播,为什么?它太尊贵了--你不请,我不来。汉明帝在公元67年(永平十八年)派了蔡愔,带了十八个博士弟子去西方请来摄摩腾、竺法兰两位法师到洛阳翻译经典,这样才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昨天一到交大的门口,哎,这个地方好,太像个庙了!(众笑)你们发现了吗?那校门特别像个庙,因为过去只有寺庙敢跟皇宫用同样的颜色,别的任何建筑不可以。为什么?因为僧人是皇帝请来做老师的,唐太宗说“得天下之英才而网罗之”,武则天、康熙都说过这样的话,天下所有的精英都是我的,“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都是我的,好了,我的老师,你们都得当回事,所以和尚和尚,上与君王同坐,这是从他们的智慧,德行,能力,威望方面来说的;下与乞丐同行,这是从他们的乞食制度来说的,在物质生活上绝对可以享受贫穷。
“自受用,他受用”-- 应该说在今天,《金刚经》也好,其它佛法也好--是最具备推广价值的。而最值得传播的就是“他受用”这个层面。“他受用”的高度概括在《金刚经》里的表述就是“令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所谓“无余涅槃”就是彻底地断除烦恼,安心快乐。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断除烦恼就是死。这就是今天密宗和净土宗在中国兴盛的原因。但这里面出了问题,问题在哪呢?那就是它使人们对现实的生活持否定态度,往简单说是否定,往深了说就是反人类、反进步、反科学。为什么这样说呢?你去想想,无论是在美国的自由经济体制,还是以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体制,还是什么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宗教信仰体制,在世俗的体制里面,我们对人所做的一切努力应该持有鼓励、肯定的态度,还是彻底的全盘否定的态度?应该是肯定和鼓励的,对吧?知识是进步的阶梯,求索的欲望是进步的阶梯,但是,它根本不接受这个现实世界一切人为的努力,它告诉我们一个不能证真,自然也不能证伪的说法:“西方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曰阿弥陀佛……”,所以一大堆的老年信徒,六七十岁的见了面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有一次的经历让我感到非常尴尬:99年国庆前我陪同一位非常非常有名的大法师住在钓鱼台国宾馆,他要在十一观礼,还要参加国宴。9月30号那天早晨,我陪着他们一行人散步,正赶上武警战士跑步:“一二三四!提高警惕!保卫祖国!”他们跑步,大法师还有我们国内、国外的十几个出家人散步。那位法师有一个虔诚的大企业家弟子,捐了8000万人民币帮他在国外某个地方建了一个特别大的道场。这位弟子看武警跑过来,就冲着他们念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当时的感觉,跟各位说,如果有地洞我第一个钻进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0-17 14:30 , Processed in 0.176884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