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三昧[1]”是佛教独有的一个名词,译为正定[2]。正定以外,则为邪定[3]。因邪定有依为住,是因有依附而有住的定,是有相地入定,不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地去入定,故而为邪定。
在学佛的修行道路中,首先,应把佛教当成一个宗教,当成一种执着的迷信,去用功深深地修学。进去以后,再逐渐放下自己,直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地没有了自己,这时,才能把它当成一种影响因缘幻众入无余涅槃的教育……在进去的过程中,第一件事情就是通过深禅定修学种种三昧。
如果不迷信,不往里修,没有进去过,就不会知道三昧是什么。哈哈,这里的“迷信”,就是不要抱着学术的心态来学佛。
三昧是可以用人的身体切实修证到的。但是三昧还有一个证不到的,就是在心性[4]上了知山河大地、三身[5]四智[6],皆是自性化现。
为什么说证不到呢?因为它本来就存在。山河大地、三身四智、任何东西都在它的范围之内,怎么证呢?三昧在这里只能是到达了知山河大地、三身四智皆是自性化现这个境界的路径与阶梯。哈哈,这里的“证不到”,是在因地[7]讲的。
——摘自回师《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解读一
回家人老师《<佛说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解读》签售公告
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01627
------------------------------
[1]
三昧: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华译为正定,即离诸邪乱,摄心不散的意思。参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2]
正定:正确的禅定,亦即把心安住于一境,不乱不动,是八正道之一。参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3]
邪定:以邪见心,修习诸定,故名邪定。如西土九十五种外道,乃至一切狐畜鬼神,亦能敛念习坐,皆邪定之类也。参见《佛学次第统编》明·杨卓编
[4]心性:(术语)谓不变之心体,即如来藏心自性清净心也。参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5]
三身: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又名自性身,或法性身,即常住不灭,人人本具的真性,不过我们众生迷而不显,佛是觉而证得了;报身是由佛的智慧功德所成的,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内证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而变现的身;应身又名应化身,或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参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6]
四智:(名数)或开佛智为四种:一大圆镜智,二平等性智,三妙观察智,四成所作智。是转凡夫之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及余之五识,如其次第与成就之佛心相应之智慧也。参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7]因地:菩萨尚未证得佛果,在因中修行时的地位。参见《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 本帖最后由 般若明心工作室 于 2010-7-19 16:28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