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僧伽吒经》解读(菩萨乘)出版稿完全发布(2012.11)(以此稿为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于六道轮回不生厌离,是为老众生
经文:
尔时一切婆罗门诸外道尼犍子白佛言。世尊。何等名老。何者为少。佛告诸外道。所言老者,数数往来饿鬼畜生地狱之中受苦无厌。尔时一切诸婆罗门天龙大王白佛言。世尊。我等更不能受生死苦恼。
经文大意:
这时,一切婆罗门诸外道、尼犍子对佛陀说:“世尊,何等名为老众生?何等名为少众生?”
佛陀告诉诸外道:“所谓老众生,屡屡在饿鬼、畜生、地狱之中往来受苦而无有厌离。”
这时,一切诸婆罗门、天、龙、大王对佛陀说:“世尊,我等更不能忍受生死苦恼。”
讲解:
这时,一切外道问了一个问题:“何等名老。何者为少。
佛陀回答:“所言老者,数数往来饿鬼畜生地狱之中受苦无厌。
如特别留恋六道中的金钱、权力、名誉、美女、靓男等,不能对其生起厌离之心,则是老众生。
对六道没有出离心者,皆为老众生。
刚从三恶道里出来,又去造恶业,结果很快又掉下去了……
法会中的一切外道、天、龙等众生听明白了,原来没有出离心就是老众生呀!于是,他们立即发愿:“我等更不能受生死苦恼。
这是修学“僧伽吒”的一个关键点——大出离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彼少众生得住十地
经文:
彼诸尼犍作如是言。无少众生。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观此众生如是难度。佛告药上菩提萨埵。如来今日分别解说。汝善谛听。有九万四千亿新学众生,在如来前不礼如来,亦不问讯。尔时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此诸众生不礼如来,亦不问讯。请决所疑。佛告药上菩提萨埵。善男子。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若作是说无少众生,如是之人是少众生。彼人问言。我等诸人是少众生。世尊。我等是少众生。佛言。如是如是。汝等是少众生,以不能知自身量故。尔时九万四千亿新学众生,皆得十地住于虚空。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此诸众生快得善利得尽生死。世尊。此诸众生离于生死得住十地。
经文大意:
彼诸尼犍子作如此言说:“无有少众生。”
这时,药上菩萨对佛陀说:“世尊,观察这些众生如是难度。”
佛陀告诉药上菩萨:“如来今日分别解说,你好好仔细听。”
有九万四千亿新学众生,在如来面前不礼敬如来,也不问讯。
这时,药上菩萨对佛陀说:“世尊,以什么因缘,此诸众生不礼敬如来,也不问讯?请您解决我之所疑。”
佛陀告诉药上菩萨:“善男子,你今仔细听,我当为你讲说。善男子,若作此言说‘无有少众生’,如是之人是少众生。”
那些人问道:“我等诸人是少众生吗?世尊,我等是少众生吗?”
佛陀说:“如是如是。你等是少众生,以不能知道自身量的缘故。”
这时,九万四千亿新学众生都证得十地菩萨的果位,住在虚空。
这时,药上菩萨摩诃萨对佛陀说:“世尊,此诸众生快速获得善的利益,得尽生死轮回。世尊,此诸众生离于生死,得住十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讲解:
这些尼犍子外道说道:“如此就没有少众生了。”
药上菩萨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观察这些众生如是难度。”
这时,有九万四千亿新学众生来到如来面前,不礼敬如来,也不问讯。
药上菩萨动问因缘,佛陀答道:“善男子。若作是说无少众生,如是之人是少众生。
这九万四千亿新学众生站在那里,不顶礼,不说话,也没有问题可问,脑子里面一片空白,但他们一听佛陀此语,便立即问道:“我等诸人是少众生吗?世尊,我等是少众生吗?”
佛陀回答:“如是如是。汝等是少众生,以不能知自身量故。
这里的“如是”,是“本来不思议”的意思。
这时,九万四千亿新学众生当下开悟,得住十地菩萨果位。
为什么听到一句话——“以不能知自身量故”,他们当下就开悟了?
因为这些少众生就如同七窍未开的混沌[1],不知生也不知死,没有受过任何污染。
佛陀告诉他们“以不能知自身量故”。
”就是明了彻悟的意思。“自身量”则不单指“自己”,还指“自性”,即“自性本来”之义。这些少众生连自己都不知道,内心没有我执,干净得没有任何脏的东西,但也没有见到自己的本来。
佛陀指引着这些少众生反观自性,于是他们当下开悟,“皆得十地住于虚空”。
有人问,为什么我听了半天也没有开悟?
听了这句话没开悟的人,一定是老众生。


[1] 参见《庄子·应帝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三、说一善语得离生死
经文
尔时一切婆罗门诸外道尼犍子,诸龙国王恶魔眷属,来到佛所,白佛言。世尊。我等诣佛听此法门,愿我等辈皆得如来妙色之身形色像貌,愿如如来应正遍知。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汝等来诣佛所听此法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汝等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经文大意:
这时,一切婆罗门诸外道、尼犍子、诸龙、国王、恶魔眷属,来到佛陀的处所,对佛陀说:“世尊,我等来到佛前听闻此法门,愿我等辈都获得如来的妙色之身和形色像貌,愿如如来、应供、正遍知一样。”
佛陀说:“如是如是。善男子,你等来到佛的处所听闻此法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你等不久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讲解:
这时,外道等各类众生在佛前发愿:“我等诣佛听此法门,愿我等辈皆得如来妙色之身形色像貌,愿如如来应正遍知。
佛陀当即授记:“如是如是。善男子。汝等来诣佛所听此法门,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汝等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如是”是“本来不思议”的意思。
这些众生无量劫以来供养过不可思议多的诸佛如来,才能在佛陀讲“僧伽吒”时聚集到这里。因他们宿世能正信佛法,具有大恭敬心、大出离心、大忏悔心(恭敬心乃报恩之义,出离心即为定,忏悔心是忏悔业障之义)……故而因缘具足,佛陀立即给他们授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文:
尔时如来说此语已,诸外道尼犍子等,皆得无生法忍住于十地。时诸菩提萨埵以自神通,踊在空中高七多罗,于虚空中化成七宝台奉施如来,在于空中作种种神通而自变化。尔时诸天,于虚空中当如来上,雨众妙华念佛如来,于其自身起佛身想。无量百千诸天子,以华散佛作如是言。得大利益。沙门瞿昙真是世间大良福田,具足三昧自在之力。如是等众生渐具方便,说一善语得离生死。
经文大意:
这时,如来说此语后,诸外道、尼犍子等都证得无生法忍,住于十地。这时,诸菩萨以自身神通,踊身在虚空中,高七多罗,在虚空中化现出七宝台奉献、布施如来,在虚空中作出种种神通而自在变化。
这时,诸天在虚空中,正处于佛陀的上方,降下众多妙花,念佛如来,于其自身生起“此是佛身”的观想。无量百千诸天子,以花散在佛陀身上,作如此言说:“我们得到大利益!沙门瞿昙真是世间的大良福田,具足三昧自在之力。如是等众生渐具方便之力,说一句善语得离生死。”
讲解:
如来说完这句话后,这些外道等众生,“皆得无生法忍住于十地”。
这时,无量诸天子散花供佛,赞叹道:“得大利益。沙门瞿昙真是世间大良福田,具足三昧自在之力。如是等众生渐具方便,说一善语得离生死。
一句善语,便令诸众生得离生死,真是不可思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彼诸菩萨不赞叹我,自赞其身
经文: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此诸天子,何因缘故作如是语,现诸神通善赞如来。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彼诸菩萨不赞叹我,自赞其身。以其自身坐法王[1]位,以其自身坐于法座,以其自身放法光明,诸佛所护,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觉说法。
经文大意:
这时,药上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对佛陀说:“世尊,此诸天子,以什么因缘作如此言说,显现各种神通,善赞如来?”
佛陀告诉药上菩萨说:“善男子,彼诸菩萨不是赞叹我,而是赞叹他们自身。以其自身坐在法王位上,以其自身坐在法座上,以其自身放出法光明,得到诸佛之所护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正觉而说法。”


[1] 法王:佛于法自在。称曰法王。《法华经·譬喻品》曰:“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同《法华经·药王品》曰:“如来是诸法之王。”《维摩经·佛国品》曰:“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释迦方志》上曰:“凡人极位名曰轮王,圣人极位名曰法王。”《维摩经慧远疏》曰:“佛于诸法得胜自在,故名法王。”参见《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讲解:
佛陀是如何看待无量诸天子散花并赞叹自己的?
佛陀告诉药上菩萨:“善男子。彼诸菩萨不赞叹我,自赞其身……
曾听一位朋友说:“等我成就××了,要让他们都给我磕头。”
学佛之人只要心里起了自己在度众生的想法,自己当师父在教徒弟的想法,自己为众人讲法的想法,让众人给自己磕头的想法……皆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而佛陀的境界是了知分明这些众生所赞叹的实乃他们内心的自性佛。
曾有一位朋友想让自己变漂亮。于是告诉她:“你可以在佛前供花。供之前,你先凝视着手里的花,将花融入心中,然后再用心中这朵花去供养佛。”
她照做以后,说道:“我明白了,原来当我的心跟花一样的时候,以我心中的花去供佛,我就变漂亮了。”
大家以饭食供佛,如果内心还有供佛的念头,那么还是在修福德。供佛应没有所供之人,没有所供之食,没有所供养的对象——这即是无相布施。
对于真正入世修行的人来说,这一点非常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五、不断生出的无量众生
经文
尔时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白佛言。世尊。大德世尊。日夜常度无量众生,然诸众生犹不可尽。尔时世尊告药上菩提萨埵摩诃萨埵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以此义问于如来。善男子。譬如有人大富饶财,多有奴婢,多有田宅园林谷米大小麦豆稻秫胡麻。彼于春时一切种植,至时则熟熟复收获,各各别盛盛已食之。至于春时种之如前。善男子。众生本业亦复如是。受乐报尽复作善业种诸善根,种善根已增长善法,增善法已得大欢喜。药上。以欢喜心于百亿劫乐报不失。善男子。如初发意菩提萨埵,不堕恶道,总知诸法。
经文大意:
这时,药上菩萨摩诃萨对佛陀说:“世尊,大德世尊,日夜常度无量众生,然而诸众生仍不可度尽。”
这时,佛陀告诉药上菩萨摩诃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能以此义问于如来。善男子,譬如有人非常富有,拥有很多资财,拥有众多奴婢,拥有众多田宅、园林、谷米、大小麦、豆、稻、高粱、胡麻。他在春天的时候将此一切种子全都种植到地里,时节到时则成熟,成熟后又收获,把收获的种子按类别各自分装在不同的容器里,之后食之。等到来年春天再如同以前一样去种植。善男子,众生的本业也是如此。众生所受的乐报已尽,又去行善业,种下各种善根,种下善根以后,则增长善法,增长善法以后,得大欢喜。药上,以欢喜心在百亿劫内所受的乐报不会失去。善男子,如初发意菩萨,不堕恶道,总知诸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讲解:
这时,药上菩萨说道:“大德世尊。日夜常度无量众生,然诸众生犹不可尽。
在药上菩萨的境界,他认为,“当来世无少众生,无老众生作生灭者”,即没有老、少众生生灭,故而度众生不尽。
佛陀的境界则不是这样。从佛的“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1]、“众生界即佛界,佛界即众生界”[2]的境界(也就是“僧伽吒”的境界)来看,答案则是另一番模样。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佛陀是如何讲的。
善男子。譬如有人大富饶财,多有奴婢,多有田宅园林谷米大小麦豆稻秫胡麻。彼于春时一切种植,至时则熟熟复收获,各各别盛盛已食之。至于春时种之如前。善男子。众生本业亦复如是。
佛陀所讲的这个故事,好像跟药上菩萨的问题没有什么联系。实际上,在这里佛陀揭示了一个秘密,那就是“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的境界。
在听闻、学习“僧伽吒”时,大家不要执着于表面的语言、文字。如同一个人想看月亮,有人用语言尽量描述月亮的样子给他听,但再怎么讲也不等同于他见到真正的月亮。因此,大家要透过表象上的东西,去实证语言、文字后面的境界。
在这里坦率地告诉大家,此处只可去证悟,不要去想,更不能用分别心去看待。
药上菩萨是一位次第很高的大菩萨。佛陀说到这里,药上菩萨当即就明白了。
这是因众生的妄业,而不断化现新的众生。也就是前面佛陀所说的“众生有老作少,如是生灭”。那些听佛陀讲法当下证到十地果位的少众生,便是因老众生的妄念所生。
如果一个人造业特别厉害,就好像在富饶的土地里种了很多粮食种子一样,每个念头(即种子)都能化现出很多的众生。这样种已复收,收已复种,无量无边……
佛法告诉我们,要反观自心,不要向外驰求,不要行杀盗淫妄等恶业,道理即在于此。
这也就是为什么宣化上人讲,当一个人邪淫以后,如不能证悟,他的神识就会在临命终时被分开,跟几个异性邪淫就被分成几份。[3]
分开的那些就是少众生。少众生就是这么来的。不仅男女之间的邪淫是这样,从广义上讲,一念放逸则生无量少众生。
因众生的本业就是这样的。


[1] 参见《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

[2] 参见《佛说不增不减经》:“舍利弗,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不离众生界有法身,不离法身有众生界。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义一名异。”

[3] 参见《一九八一年二月五日·宣化上人·法语开示》:“邪淫:在因果律上,犯邪淫者最严重,其惩罚尤为凌厉。尤其夫妇间,若彼此离了婚,又再去结婚,根据因果律,临命终时,身体会被截割成两份。
“因为生时曾有两边的关系,故死后业报呈现,有一把大锯,把人从头顶锯到脚尖。生前曾邪淫多少次,死后就割开多少份,生前曾结婚一百次,死后便分开一百份。乃至每人分得一点点。
“那么,分开有什么不好呢?分得零零碎碎,再想把灵性聚一起,就不容易了,千百亿劫恐怕也不能复得人身。这时性化灵残,与草木同朽,变成无情的植物。本性分散了,便不容易做为众生。纵使能做众生,譬如一个人身,能化为八万四千蚊虫,但若要把那八万四千蚊虫重聚在一块,则不容易。蚊虫多数重新做蚊虫,头出头没,生死轮回,总不知道背尘合觉,舍迷归正的。所谓‘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诸位若能深明其义,可不惧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1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净一切业不可以身而受众苦
经文:
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云何初发意菩提萨埵而见梦也。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善男子。初发意菩提萨埵,于其梦中多见怖畏。何以故。净一切业不可以身而受众苦,以是罪故梦见怖畏。
经文大意:
药上菩萨问佛陀说:“世尊,为什么说初发意菩萨而见梦境呢?”
佛陀告诉药上菩萨说:“善男子,初发意菩萨,在其梦中多看见怖畏景象。为什么?净除一切业障,不可以身而受众多苦楚,以此罪业的缘故,梦见怖畏景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5 08:19 , Processed in 0.143208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