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不思议

[禅修]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諸比庫,於此,又有一些良家之子因信心出離俗家而為非家者:‘我陷於生、老、死、愁、悲、苦、憂、惱,為苦所害,為苦所敗。若能了知此整個苦蘊的終盡就好。” 他於是這樣出家後,獲得利養、恭敬、聲譽。他對該利養、恭敬、聲譽不感到滿意,不認為實現目標;他不因該利養、恭敬、聲譽而自贊毀他;他不沉迷、不陶醉於該利養、恭敬、聲譽,不陷入放逸;以不放逸而達到戒成就。他對該戒成就感到滿意,但不認為實現目標;他不因該戒成就而自贊毀他;他不沉迷、不陶醉於該戒成就,不陷入放逸;以不放逸而達到定成就。他對該定成就感到滿意,但不認為實現目標;他不因該定成就而自贊毀他;他不沉迷、不陶醉於該定成就,不陷入放逸;以不放逸而成就智見。他對該智見感到滿意,但不認為實現目標;他不因該智見而自贊毀他;他不沉迷、不陶醉于該智見,不陷入放逸;以不放逸而成就無時解脫[1]。諸比庫,不可能、無機會該比庫的無時解脫會退失!


[1] 成就无时解脱 (asamayavimokkhaü àràdheti):《无碍解道》中说:“什么是无时解脱?四种圣道、四种沙门果以及涅槃,这是无时解脱。”亦即是说成就、证悟、获得九种出世间法。世间定只适用于暂时地解脱诸敌对法。所以说:“什么是时解脱?四种禅那及四种无色界定,这是时解脱。”亦即是说暂时性的解脱。虽然出世间法也是通过一次次的解脱,但仅一次解脱即是诸道果的解脱。涅槃是究竟地从一切烦恼中解脱出来,所以说这九种出世间法为无时解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諸比庫,猶如有人想要心材、尋找心材、遍求心材,來到具有心材的聳立大樹,只砍了心材,知道是‘心材’拿了離開。那時有個具眼之人看見之後這樣說:‘這善人確實知道心材,知道膚材,知道樹皮,知道表皮,知道枝葉,因此這個善人想要心材、尋找心材、遍求心材,來到具有心材的聳立大樹,只砍了心材,知道是‘心材’拿了離開。若他做任何須用到心材之事,他的目的將能達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如此,諸比庫,於此,有一些良家之子因信心出離俗家而為非家者:‘我陷於生、老、死、愁、悲、苦、憂、惱,為苦所害,為苦所敗。若能了知此整個苦蘊的終盡就好。” 他於是這樣出家後,獲得利養、恭敬、聲譽。他對該利養、恭敬、聲譽不感到滿意,不認為實現目標;他不因該利養、恭敬、聲譽而自贊毀他;他不沉迷、不陶醉於該利養、恭敬、聲譽,不陷入放逸;以不放逸而達到戒成就。他對該戒成就感到滿意,但不認為實現目標;他不因該戒成就而自贊毀他;他不沉迷、不陶醉於該戒成就,不陷入放逸;以不放逸而達到定成就。他對該定成就感到滿意,但不認為實現目標;他不因該定成就而自贊毀他;他不沉迷、不陶醉於該定成就,不陷入放逸;以不放逸而成就智見。他對該智見感到滿意,但不認為實現目標;他不因該智見而自贊毀他;他不沉迷、不陶醉于該智見,不陷入放逸;以不放逸而成就無時解脫。諸比庫,不可能、無理由該比庫會退失其無時解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如是,諸比庫,此梵行不以利養、恭敬、聲譽為利益,不以戒成就為利益,不以定成就為利益,不以智見為利益。諸比庫,這不動的心解脫[1]才是此梵行的目標[2],以此為心材[3],以此為終極[4]
世尊如此說。那些比庫滿意與歡喜世尊之所說。


[1] 不动的心解脱 (akuppà cetovimutti):阿拉汉果的解脱。

[2] 此目标 (etadatthaü):阿拉汉果是此梵行的目标。即是说这才是目标。

[3] 以此为心材 (etaü sàraü):阿拉汉果是此梵行的心材。

[4] 以此为终极 (etaü pariyosànaü):阿拉汉果是此梵行的终极,是其极点,再也没有比此更高的需要证悟。佛陀用这样的结论来结束这次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八城經[1]如是我聞:一時,具壽阿難住在韋沙離城的木瓜村。
那個時候,八城的居士[2]第十因辦某事到達巴嗒厘子城。當時,八城的居士第十來到雞園[3]一位比庫之處。來到之後,禮敬該比庫,坐在一邊。坐在一旁的八城居士第十對該比庫如此說:
“尊者,具壽阿難現今住在哪里?我想謁見具壽阿難。”
“居士,具壽阿難住在韋沙離城的木瓜村。”
於是,八城的居士第十在巴嗒厘子城辦完事後,來到韋沙離城木瓜村具壽阿難之處。來到之後,禮敬具壽阿難,坐在一邊。坐在一旁的八城居士第十對具壽阿難如此說:


[1] 八城经 (Aññhakanàgarasuttaü):译自M.52
八城的居士第十请教阿难尊者:佛陀是否说了一法,能使比库们通过精进获得解脱、断尽烦恼?阿难尊者连续回答了十一种修习止观的方法:先证得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慈心解脱、悲心解脱、喜心解脱、舍心解脱、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和无所有处定;从这些定出定后再修观,能得漏尽,证阿拉汉果;即使不能,也可证不来果。

[2] 八城(Aññhakanàgaro):住在八城。第十(Dasamo):是该居士的家姓。

[3] 鸡园 (kukkuñàràmo):鸡长者所建造的僧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1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難尊者,是否有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全自覺者[1]所說,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未到達之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呢?”
“居士,有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全自覺者所說,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未到達之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阿難尊者,有哪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全自覺者所說,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未到達之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呢?

[1] 世尊在圆满了三十种巴拉密后,摧毁了一切烦恼,证正觉于无上全自觉。以世尊能了知不同有情的意乐随眠故为知者;对一切所知之法如观放在手掌上的余甘子,故为见者。又清楚宿住等为知者,拥有天眼为见者;拥有三明、六通为知者,以无障碍的普眼见一切处为见者;以强力的智慧识知一切法为知者,以极清净的肉眼能见一切有情视域之外、户外等之色为见者;以增长自己利益的、定为足处的通达慧为知者,以增长他人利益的、悲为足处的教说慧为见者。以已杀敌及有资格接受资具等为阿拉汉;完全地及自己觉悟诸圣谛为全自觉者;或知障碍法为知者,见出离法为见者,已杀烦恼敌为阿拉汉,自己觉悟一切法为全自觉者。如此以四无畏、四所行来称赞世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居士,于此,比庫離諸欲,離諸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成就並住于初禪。他如是審察、了知:‘此初禪是造作、思念[1]。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2],得達諸漏盡。若尚未得達諸漏盡,也依其法貪、法喜[3],滅盡五下分結,成為化生者,在那裏般涅盤,不再從那世間回來[4]居士,這即是一法為那位世尊、知者、見者、阿拉漢、全自覺者所說,若有比庫住於不放逸、熱忱、自勵,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未斷盡之漏得斷盡,未到達之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1] 造作(abhisaïkhataü):经造作而生。思念(abhisa¤cetayitaü):思念分别。

[2] 他住于其处 (so tattha ñhito):他住立于该止观法。

[3] 法贪、法喜 (dhammaràgena dhammanandiyà):这两句是指对止观的欲贪。止观的确能令所有一切的欲贪灭尽,能够成就阿拉汉,不能则成不来者。他尚未舍断对止观的欲贪故,以第四禅之思投生于净居天。这是论师们的一致说法。对止观的欲贪属很微细的欲求,即“欲”(nikanti)

[4] 义注提到:就如这部经,《大马伦迦经》、《大念处经》、《身至念经》等也教导止观。在这部经中,既教导修止又教导修观,并侧重于指导修止,《大马伦迦经》则侧重指导修观;《大念处经》称为教导修观为主之经,而《身至念经》则以修止为主。
 世尊在《大马伦迦经》(M.64)中说:“阿难,哪种道、哪种行道能舍断五下分结呢?阿难,在此,比库远离依、舍断不善法,止息一切身的粗恶,离诸欲,离诸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成就并住于初禅。然而其处还有色、有受、有想、有行、有识,他观察那些法为无常、苦、病、疮、箭、恶、疾、敌、毁、空、无我。其心从那些法中得解脱。其心从那些法中得解脱后,心集中于不死界:‘此为寂静,此为殊胜,即一切行的止息,一切依的舍遣,爱尽、离贪、灭、涅槃。’他住于其处,得达诸漏尽。若尚未得达诸漏尽,也依其法贪、法喜,灭尽五下分结,成为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不再从那世间回来。阿难,这就是舍断五下分结的道、行道。”接着佛陀继续教导了依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定修观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者,居士,比庫尋、伺寂止,內潔淨,心專一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成就並住於第二禪。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第二禪是造作、思念……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離喜,住於舍,念與正知,以身受樂,正如聖者們所說的:‘舍、具念、樂住。’成就並住於第三禪。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第三禪是造作、思念……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舍斷樂與舍斷苦,先前的喜、憂已滅沒,不苦不樂,舍、念、清淨,成就並住於第四禪。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第四禪是造作、思念……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者,居士,比庫以慈俱之心遍滿一方而住,如此第二、如此第三、如此第四,如是上、下、四隅、一切處,一切如自己,對具一切[有情]的世間以慈俱之心、廣、大、無量、無怨敵、無瞋害遍滿而住他如是審察、了知:‘此慈心解脫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以悲俱之心……喜俱之心……舍俱之心遍滿一方而住,如此第二、如此第三、如此第四,如是上、下、四隅、一切處,一切如自己,對具一切[有情]的世間以舍俱之心、廣、大、無量、無怨敵、無瞋害遍滿而住他如是審察、了知:‘此舍心解脫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者,居士,比庫超越一切色想,滅有對想,不作意種種想,‘無邊的虛空。’成就並住於空無邊處。他如是審察、了知:‘此空無邊處定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再者,居士,比庫超越一切空無邊處,‘無邊之識。’成就並住於識無邊處。他如是審察、了知:‘此識無邊處定是造作、思念。凡是造作、思念者,皆是無常、滅法。’他住於其處……無上解縛安穩得到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9 18:47 , Processed in 0.220911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