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全蝎有抗惊厥作用。

2.  全蝎有镇痛作用。

3.  蝎毒可增强动物心脏收缩力,使心率减慢。

4.  全蝎醇提取物有显著杀灭猪囊尾蚴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蜈    蚣(《本经》)

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多系野生。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原植物喜栖息于自然村落附近的水旁、田畔、路旁的岩石间以及朽木草丛中,喜独居,冬眠,肉食性。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功效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临床用名有蜈蚣、焙蜈蚣。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辛,温。主治鬼注,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

《名医别录》:有毒。主治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日华子本草》:治症癖,邪魅,蛇毒。

《开宝本草》:味辛,温,有毒。疗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本草图经》:《本经》云:疗鬼痊,故《胡洽方》治尸疰,恶气,痰嗽诸方多用之。今医家治小儿口噤不开,不能乳者,以东走蜈蚣,去足,炙研用猪乳二合调半钱,分三、四服,温灌之有效。

《本草衍义》:复以治丹毒瘤,蜈蚣一条干者,白矾皂子大,雷丸一个,百步二钱,秤,同为末,醋调涂之。

《本草纲目》:盖行而疾者,惟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风,盖厥阴经药也。故所主诸症,多属厥阴。杨士瀛《直指方》云:蜈蚣有毒,惟风气暴烈者可以当之。风气暴烈,非蜈蚣能截能擒,亦不易止,但贵药病相当耳。设或过剂,以蚯蚓,桑皮解之。又云:瘭疮一名蛇瘴,蛮烟瘴雨之乡,多毒蛇气。人有不服水土风气而感触之者,数月以还,必发蛇瘴。惟赤足蜈蚣能伏蛇为上药,白芷次之。又《圣济总录》云:岭南朴蛇瘴,一名锁喉瘴,项大肿痛连喉。用赤足蜈蚣一、二节,研细,水下即愈。据此,则蜈蚣之治蛇虫,蛇毒,蛇瘕,蛇伤诸病,皆此意也。然蜈蚣又治痔漏,便毒、丹毒等病,《枕中方》又泡瘰疬,创蜈蚣又能除风改毒,不独治蛇毒而已也。

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瘴,蛇伤。

《本草经疏》:蜈蚣禀火金之气以生,故其味辛,气温有毒。乃属阳之毒虫,足厥阴经药也。善能制蛇,见大蛇便缘上啖其脑。《淮南子》云:腾蛇游雾,而殆于蝍蛆。正指此也。故《本经》主解诸蛇虫鱼毒,及去三虫蛊毒也。性复走窜澼邪,所以能疗鬼疰温疟,杀鬼物老精。辛主散结,温主通行,故又治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也。今世又以之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与夫瘰疬、便毒、痔漏等证皆用之。

简误:蜈蚣性有毒,善走窜,小儿慢惊风口噤不言;大人温疟;非烟岚瘴气所发;以腹积聚,非虫结蛇瘕;便毒成脓将溃,咸在所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蒙筌》:味辛,气温。有毒。啖蛇虺鱼恶毒,杀鬼物蛊疰精邪。去瘀血堕胎,逐积聚除疟。

《药性解》:味辛,性温,有毒,不载经络。主小儿口噤鬼疰、蛊毒、诸蛇毒,杀精物温疟,去三虫、心腹寒热结聚,去瘀血,堕胎。

按:蜈蚣最似百足虫,第百足虫较细密,死而不僵,头上有白肉,面及尖嘴,其毒更甚,勿宜轻用。

《景岳全书》:一名即蛆,赤足者良。味辛,温,有毒。能啖诸蛇,杀诸蛇虫鱼鬼疰诸毒,去三虫,攻瘰疬便毒,痔瘘丹毒,亦疗小儿惊风脐风,丹毒秃疮。然此虫性毒,故能攻毒,不宜轻用。

《本草备要》:宣,去风。

辛温有毒。入厥阴肝经,善走能散,治脐风撮口,炙末,猪乳调服。惊痫瘰疬,蛇癥能制蛇。疮甲。趾甲内恶肉突出,俗名鸡眼睛,蜈蚣焙研敷之,以南星末醋调敷四围。杀虫古方治生嗽多用之。堕胎。

《本经逢原》:盖行而疾者,惟风与蛇。蜈蚣能制蛇,故亦能截风,厥阴经药也。岭南有蛇瘴,项大肿痛连喉,用赤足蜈蚣二节,研细水下即愈。又破伤风欲死,研末擦牙边,去涎沫立瘥。《本经》言啖诸蛇虫鱼毒,悉能解之。万金散治小儿急惊,蜈蚣一条,去足炙黄,入朱砂、轻粉、乳汁为丸,服少许即安。双金散治小儿天吊,目久不下,口噤反张,蜈蚣一条,酥炙去头足,入麝香为末,以少许吹鼻,至眼合乃止,若眼未下再吹之。小儿撮口,刮破舌疮,蜈蚣末敷之。《千金》治射工毒疮,蜈蚣炙黄,为末敷之。小儿秃疮,蜈蚣浸油搽之。《直指方》治痔疮疼痛,蜈蚣炙末,入片脑少许,唾调敷之。《急救方》治温疟洒洒时惊,凉膈散加蜈蚣、蝎尾服之。《摘要》治妇人趾疮,甲内鸡眼,及恶肉突出,蜈蚣一条,去头足焙研,入麝香少许,去硬盖,摊乌金纸,留孔贴上,一夕即效;如有恶肉,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其祛毒之功,无出其右。

《本草崇原》:蜈蚣色赤性温,双钳两尾,头尾咸红。生于南方,禀火毒之性,故《本经》主治皆是以火毒而攻阴毒之用也。

愚按:蛇属金,蜈蚣属火,故能制之。鸡应昂宿,是又太阳出而爝火灭之义矣。

《本草求真》:[批]入肝祛风、通瘀、散热、解毒。

蜈蚣专入肝。本属毒物,性善啖蛇,故治蛇症毒者无越是物。蜈蚣本能刺蛇。且其性善走窜,故瘟疫鬼怪得此则疗。又其味辛,辛则能以散风,故凡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噤口,得此入肝则治。炙末,猪乳调治。又其性温,温则能以疗结,故凡瘀血堕胎,心腹寒热结聚,得此则祛。至于瘰疬便毒等症,书载能以调治,如趾甲内有恶肉突出,俗名鸡眼睛,用蜈蚣焙干为末敷上,以南星末醋调敷围四处。亦是以毒攻毒之意耳。

《得配本草》:畏蛞蝓、蜘蛛、白盐、鸡屎、桑白皮。

辛,温。有毒。入足厥阴经。能截暴风,消除瘀血。

入鸡子白煮,治腹大如箕;入酒煮炙,治腹风蛇癥。常饥,食物即吐,此其症也。

中其毒者,桑树汁、蒜树汁、蒜涂之。乌鸡粪、蜒蚰可敷。蚯蚓、桑皮,亦能解其毒。

《本草分经》:辛,温,有毒。入肝,善走能散。去风杀虫,治脐风、惊痫、蛇癥。

《医学衷中参西录》:味微辛,性微温。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性有微毒,而转善解毒,凡一切疮疡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风,风治肝风萌动、癫痫眩晕、抽掣瘈疭、小儿脐风;外治经络中风、口眼喎斜、手足麻木。为其性能制蛇,故又治蛇症及蛇咬中毒。外敷治疮甲,用时宜带头足,去之则力减,且其性原无大毒,故不妨全用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现代药理研究】

1.  蜈蚣有抗惊厥作用。

2.  蜈蚣的水溶性去蛋白提取液对动物离体心房收缩力有明显增强作用,有直接降压作用和扩张血管作用。

3.  蜈蚣水煎液对黄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  蜈蚣水提取物有抗凝血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僵    蚕(《本经》)

白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4~5龄的幼虫感染( 或人工接种)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体。多于夏季生产。原动物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饲养,为完全变态昆虫。味辛、咸,性平。归肝,肺经。功效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临床用名有僵蚕、天虫、炒僵蚕、姜僵蚕。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咸。主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癍,令人面色好,治男子阴疡病。

《名医别录》:味辛,平,无毒。主治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灭诸疮瘢痕。又末之,封丁肿,根当自出,极效。

《药性论》: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解,有小毒,治口噤发汗。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与衣中白鱼,鹰屎白等分,治疮灭瘢。

《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失音,并一切风疾,小儿客忤,男子阴痒痛,女子带下。

《开宝本草》:味咸、辛,平,无毒。女子崩中赤白,产后馀痛,灭诸疮瘢痕。

《本草图经》:焙研,姜汁调灌,治中风。喉痹欲绝,下喉立愈。

《本草衍义》: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

《药性赋》:味咸、辛,平,性微温,无毒。升也,阴中阳也。其用其二:去皮肤风动如虫行,主面部生如漆点。

《汤液本草》:《本草》云: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癍,令人面色好,男子阴疡病,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灭诸疮瘢痕。

《本草衍义补遗》:属火而有土。属火与木,得金气僵而不化。治喉痹者,取其火中清化之气,从以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痰耳。

《本草发挥》:洁古云:性微温,味微辛。气味俱薄,体轻浮而升,阳也。去皮肤诸风。

《本草纲目》:僵蚕,蚕之病风者也。治风化痰,散结行经,所谓因其气相感,而以意使之者也。又人指甲软薄者,用此烧烟熏之则厚,亦是此义。盖厥阴、阳明之药,故又治诸血病、疟病、疳病也。

散风疾结核瘰疬,头风,风虫齿痛,皮肤风疮,丹毒作痒,痰疟癥结,妇人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儿疟蚀鳞体,一切金疮,疗月中风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经疏》:蚕属阳,而僵者又兼金木之化,《本经》味咸。《别录》辛平无毒。然详其用,应是辛胜咸劣,气微温之药也。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入足厥阴,手太阴、少阳经。厥阴为风木之位,主藏血,小儿惊痫夜啼,女子崩中赤白,风热乘肝脏也。产后余痛,风寒入血分也。辛能祛散风寒,温能通行血脉,故主如上诸证也。肺主皮毛,而风邪客之,则面色不光润,辛温入肺,去皮肤诸风,故能灭黑皯,及诸疮瘢痕,令人面色好也。男子阴疡,风湿浸淫也。辛平能散风热,兼能燥湿,是以主之。三虫亦湿热所化,故又能去三虫也。《药性论》治口噤发汗,日华子主中风失音,一切风疰,小儿客忤,男子阴痒痛,女子带下。苏颂治风喉痹欲绝。元毒主皮肤诸风如虫行,皆取其性属阳,风热为阳邪,能入皮肤经,发散诸邪热气也。

简误:僵蚕性辛温,辛能散,其功长于祛风化痰,散有余之邪。凡中风口嘌,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今世治小儿惊风,不问虚实,一概混施,误甚!

《本草蒙筌》:味咸、辛,气平。升也,阴中阳也。属火,有土与木,得金气僵而不化。无毒。一说:性温,有小毒。恶茯苓、萆薢,暨桔梗、桑蛸桑螵蛸。逐风湿殊功,口噤失音者必用;拔疔毒极效,肿突几危者急敷。为末敷之。主小儿惊痫夜啼,治妇人崩中赤白。止阴痒,去三虫。灭黑癍及诸疮瘢痕,面色令好;散风痰并结滞痰块,喉痹使开。丹溪云:治喉痹取其火中清化之气,以从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痰耳。驱分娩罢会疼,解伤寒后阴易。

《本草乘雅》:蚕,昆虫也。三眠三起,起如卫气之出行阳道,眠如卫气之入行阴道,三十日大眠,则卫道已周,周则变而化,吐丝为经矣。不化者,风白为僵,故象形从治,内逆而为惊痫夜啼,伏匿而为三虫鬼疰。

《药性解》:味咸辛,性微温,有小毒,入心、肝、脾、肺四经。主风湿口噤失音、疔毒风痰结滞、皮肤风动如虫行、小儿惊痫夜啼、女子崩中赤白,止阴痒,去三虫,灭黑斑。恶茯苓、茯神、茯神、萆薢、桑螵蛸、桔梗。

按:丹溪云白僵蚕属火而有土与金水,心肝脾肺之所由入也。

《药鉴》:气平,味酸辛平,无毒,气味俱薄,升也,阴之阳也。去皮肤风动如虫行,主面点生如漆点。又能助肺气,保清化生水之源。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痰。口噤失音者必用,肿突几危者急付。主小儿惊痫夜啼,治妇人崩中赤白。除风湿有功,拔疔毒极效。痘家用之于解毒药中,喉痹用之于甘桔汤里。

《景岳全书》:味辛咸,性温,有小毒。辛能散,咸能降,毒能攻毒。轻浮而升,阳中有阴。故能散风痰,去头风,消结核瘰疬,辟痰疟,破癥坚,消散风热,喉痹危证,尤治小儿风痰急惊客忤,发痘疮,攻痘毒,止夜啼,杀三虫,妇人乳汁不通,崩中带下。为末可傅丹毒疔肿,拔根极效。灭头面黑斑,及诸疮瘢痕,金疮痔瘘,小儿疳蚀,牙龈溃烂,重舌木舌,及大人风虫牙痛,皮肤风疹瘙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备要》:轻宣,去风化痰。

辛感微温。僵而不腐。得清化之气,故能治风化痰,散结行经。蚕病风则僵,故因以治风,能散相火逆结之痰。其气味俱薄,轻浮而升,入肺、肝、胃三经。治中风失音,头风齿痛,喉痹咽肿,炒为末,姜汤调一钱,当吐出顽痰。丹毒瘙痒,皆风热为病。瘰疬结核,痰疟血病,崩中带下,风热乘肝。小儿惊疳,肤如鳞甲,由气血不足,亦名胎垢,煎汤浴之。下乳汁,灭瘢痕。若诸证由于血虚而无风寒客邪者勿用。恶桑螵蛸、茯苓、茯神、桔梗、萆薢。

《本经逢原》:僵蚕,蚕之病风者也。功专祛风化痰,得乎桑之力也。《本经》治惊痫,取其散风痰之力也。去三虫,消黑皯,男子阴疡,取其涤除浸淫之湿,三虫亦湿热之蠹也。凡咽喉肿痛,及喉痹用此,下咽立愈。其治风痰结核头风,皮肤风疹,丹毒作痒,疳蚀金疮,疔肿风疾,皆取散结化痰之义。

《本草崇原》:僵蚕色白体坚,气味咸辛,禀金水之精也。东方肝木,其病发惊骇,金能平木,故主治小儿惊痫。金属乾而主天,天运环转,则昼开夜合,故止小儿夜啼。金主肃杀,故去三虫。水气上滋,则面色润泽,故主灭黑癍而令人面色好。金能制风,咸能杀痒,故治男子阴痒之病。阴,前阴也。

蝉蜕、僵蚕,皆禀金水之精,故《本经》主治大体相同。但蝉饮而不食,溺而不粪。蚕食而不饮,粪而不溺,何以相同。《经》云:饮入于胃,上归于肺。谷入于胃,乃传之肺。是饮食虽殊,皆由肺气之通调;则溺粪虽异,皆禀肺气以传化矣。又,凡色白而禀金气之品,皆不宜火炒。僵蚕具坚金之体,故能祛风攻毒。若以火炒,则金体消败,何能奏功。后人不体物理,不察物性,而妄加炮制者,不独一僵蚕已也。如桑皮炒黄,麻黄炒黑,杏仁、蒺藜皆用火炒。诸如此类,不能尽述,皆由不知药性之原,狃于习俗之所致耳。

《本草求真》:[批]祛散风寒痰湿。

僵蚕专入肝,兼入肺、胃。辛寒微湿,大率多属祛风散寒,燥湿化痰,温行血脉之品。故书载能入肝,兼入肺胃,以治中风失音,头风齿痛,喉痹咽肿,是皆风寒内入,结而为痰。时珍曰:僵蚕,蚕之病风者也。治风化痰,散结行经,所谓因其气相感而以意使者也。又人指甲软薄者,用此烧烟熏之则厚,亦是此义。盖厥阴阳明之药,故又治诸血病、疟病、疳病也。合姜汤调下以吐,假其辛热之力,以除风痰之害耳。仁存开关散用白僵蚕,炒白矾半生半烧等分为末,每以一钱,用自然姜汁调灌,得吐顽痰立效,小儿加薄荷。《圣惠方》用白僵蚕三七枚,乳香一分,为末,每以钱烧烟,熏入喉中,涎出即愈,王氏博济如圣散,治喉痹用白僵蚕、天南星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一字,姜汁调灌即愈,后以生姜炙过含之。《怪症方》酒后咳嗽,用白僵蚕焙研末,茶服效。又云能治丹毒瘙痒,亦是风与热炽,得此辛平之味拔邪外出,则热自解;又云能治瘰疬结核痰疟,血病崩中带下,亦是风木乘肝,得此辛温之味以行血脉,则血气安和而病自消;又云能治小儿惊疳,肤如鳞甲,亦是胎元气血不足,得此辛咸煎汤除垢,则鳞自去。肤如鳞甲,病名胎垢。即是诸症以推,则知古之用药,悉从物理勘出,岂有他谬奇巧于其中者哉。但此非由外感而用是药,则非治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得配本草》:恶桔梗、茯苓、茯神、萆薢、桑螵蛸。

咸、辛,微温。有小毒。入手太阴、足厥阴经。平相火逆结之毒痰,治风热乘肝之恶疟,祛皮肤风若虫行,疗风温痰结口噤,治小儿惊疳,止妇人崩带。

得生矾、枯矾、姜汁,治喉风;得姜汁,治一切风痰;得葱、茶,治头风;得水、硼,治喉痹。加牙硝更好。配乌梅,治肠风下血。合蛇蜕,浴小儿肤和鳞甲;浸白马尿,治腹骨生龟;调皂角水,擦牙虫。

无风邪者禁用。

《神农本草经读》:僵蚕气平为秋气;味辛为金味,味咸为水味,秉金水之精也。

治惊痫者,金平木也。能治夜啼者,金属乾而主天,天运旋转,昼开夜合也。杀三虫者,虫为风木所化,金主肃杀也。灭黑皯令人面色好者,俾水气上滋也。治男子阴痒者,金能制风,咸能除痒也。

徐灵胎曰:“僵蚕感风气而僵,凡风气之疾,皆能治之,盖借其气以相感也。或问因风以僵,何以反能治风?曰:邪之中人也,有气而无形,穿经透络,愈久愈深,以气类相反之药投之,则拒而不入,必与之同类者,和入诸药,使为乡道,则药力至于病所,而邪与药相从,药性渐发,或从毛孔出,或从二便出,不能复留矣,此即从治之法也。风寒暑湿,莫不皆然,此神而明之之道,不专恃正治奏功也。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味咸。主小儿惊痫夜啼,风痰之病。去三虫,风气所生之虫。灭黑癍,令人面色好,能去皮肤之同斑,令润泽。男子阴疡病。下体风湿。

蚕,食桑之虫也。桑能治风养血,故其性亦相近。僵蚕感风而僵,凡风气之疾,皆能治之,盖借其气以相感也。

僵蚕因风的僵,而反能治风者,何也?盖邪之中人也,有气而无形,穿经透络,愈久愈深,以气类相反之药投之,则拒而不入,必得与之同类者,和入诸药,使为乡道,则药力至于病所,而邪与药相从,药性渐发,邪或从毛空出,或从二便出,不能复留矣,此即从治之法也。风寒暑湿,莫不皆然,此神而明之之道,不专恃正治奏功也。

《本草新编》:味咸、辛,气平,无毒,升也,阴中阳也。逐风湿殊功,口噤失音者必用,拨疔毒极效,肿突几危者急敷。主小儿惊痫夜啼,治妇人崩中赤白,止阴痒,去三虫,灭黑斑及诸疮瘢痕,令面色好。散风痰并结滞痰块,喉痹使开,驱分娩,罢余疼,解伤寒后阴易。功用虽多,而不宜多服,少为佐使可也。

或问僵蚕功多,亦有过乎?夫僵蚕安得无过。多服则小腹冷痛,令人遗溺,以其性下行,利多而成寒也。

《本草分经》:咸、辛,平。气味轻浮,入肺肝胃。去风化痰,散结行经,能散相火逆结之痰,及风热为病。

《本草思辨录》:蚕者,食桑之虫。桑能去风,蚕性故近之,且感风而僵,更于感风之病为宜。味辛气温而性燥,故治湿胜之风痰,而不治燥热之风痰。朱丹溪谓从治相火,散浊逆结滞之痰者正合。汪認庵删去从治字,而以为散相火逆结之痰,则其视僵蚕为何如药矣。

小儿惊痫夜啼,是肝热生风,又为痰湿所痼而阳得伸,是以入夜弥甚。僵蚕劫痰湿而散肝风,故主之。至男子阴疡、女子崩中赤白产后余痛,无非厥阴之风湿为患,无他奥义。邹氏谓蚕食桑而有津液留于中,又解之为释泥淖塞漏卮,不特于僵蚕燥湿去风之义背,据其所言,亦不名自相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僵蚕醇水提取液有催眠作用。

2.  僵蚕有抗惊厥作用。

3.  僵蚕有抗肿瘤作用,对小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

4.  僵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

5.  僵蚕煎剂对氨中毒可能有促进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    龙(《本经》)

地龙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威廉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及栉盲环毛蚓等的干燥全体。前者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多系野生,亦有养殖,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广地龙主产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沪地龙主产于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原动物喜生于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地方。味咸,性寒。入肝、脾、膀胱经。功效清热定惊、平肝息风、通经活络、平喘利尿。临床用名有鲜地龙、地龙、酒地龙、炒地龙。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咸,寒。主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疰、蛊毒,杀长虫,仍自化作水。

《名医别录》:大寒,无毒。主治伤寒伏热,狂谬,大腹,黄疸。盐沾为汁,治耳聋。

《日华子本草》:治中风,并痫疾,去三虫,治传尸,天行热疾,喉痹,蛇虫伤。

《开宝本草》:味咸,大寒,无毒。疗伤寒伏热,狂谬,大腹,黄疸。

《本草图经》:脚风药必须此物为使,然亦有毒。有人因脚病药中用此,果得奇效,病愈服之不辍,至二十余日,觉躁愦,但欲饮水不已,遂致委顿。大抵攻病用毒药,中病即当止也。

治脚风。

《本草衍义》:若治肾脏风下 病不可阙也,仍须盐汤送。

《本草衍义补遗》:属土而有水与木,性寒。大解诸热毒,行湿病,凡使白颈自死者良,然亦应候而鸣。此物有毒,人被其毒,以盐水浸咬处,又以盐汤饮之,立差。若治肾脏风、下产病不可阙也,仍须盐汤送。

《本草纲目》:蚓在物应土德,在星禽为轸水。上食槁壤,下饮黄泉,故其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经络也。

主伤寒疟疾,大热狂烦,及大人,小儿下便不通,急慢惊风,历节风痛,肾脏风注,头风齿痛,风热赤眼,木舌喉痹,鼻疸聤耳,秃疮瘰疬,卵肿脱肛,解蜘蛛毒,疗蚰蜒入耳。

《本草经疏》:蚯蚓得土中阴水之气,故其味咸寒,无毒大寒。能祛热邪,除大热,故主伏尸鬼疰,乃疗伤寒伏热狂谬。咸主下走,利小便,故治大腹黄疸。诸虫瘕,咸属湿热所成,得咸寒之气,则瘕自消,虫自去,而蛊毒之热亦解矣。昔一道人,治热病发狂,用白颈蚯蚓十数条,同荆芥穗捣汁,与饮之,得臭汗而解。其为治伤寒伏热狂谬之明验也。

简误:蚯蚓,气大寒,能除有余邪热,故伤寒非阳明实热狂躁者,不宜用。温病无壮热,及脾胃素弱者,不宜用。黄疸缘大劳腹胀,属脾肾虚,尸疰因阴虚成劳瘵者,咸在所忌。性复有小毒,被其毒者,以盐水解之。

《本草蒙筌》:味咸,气寒。属土与水。无毒。一云大寒,小毒。治温病大热狂言,疗伤寒伏热谵语。并用捣烂绞汁,井水调下立瘥。小水不通,亦捣汁饮。蛊毒卒中,须浸酒吞。主蛇瘕杀蛔虫,理肾风消脚气。又疗黄疸,行湿如神。

《景岳全书》:味咸,性寒,沉也,阴也,有毒。能解热毒,利水道。主伤寒痹疟,黄疸消渴,二便不通。杀蛇瘕三虫,伏尸鬼疰虫毒,射罔药毒。疗癫狂喉痹,风热赤眼,亭耳鼻息,瘰疬,阴囊热肿,脱肛。去泥,盐化为水,治天行瘟疫,大热狂躁,或小儿风热癫狂急惊,饮汗最良。亦可涂丹毒漆疮。炒为末服,可去蛔虫,亦可傅蛇伤肿痛,蜘蛛伤毒。入葱管化汁,可治耳聋及蚰蜒入耳。若中蚯蚓毒者,惟以盐汤浸洗,或饮一杯,皆可解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5 15:46 , Processed in 0.206970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