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中医药典籍类】历代本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逢原》:天麻《经》名离母,一名定风草,茎名赤箭,辛平微温,无毒。

天麻味辛浓厚,性开属阳,为肝家气分药,故肝虚不足,风从内生者,天麻、川芎以补之。诸风掉眩,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治。小儿惊痰风热,服天麻即消。天麻乃定风草,久服则遍身发出红斑,是驱风之验也。按天麻性虽燥,毕竟风剂,如血虚无风,火炎头痛,口干便闭者,不可妄投。《本经》言杀鬼精物蛊毒恶气者,以其能定风,镇八方之邪气也。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者,其性属阳,阳生则阴长也。

《本草崇原》:天麻甘平属土,土能胜湿,而居五运之中,故治蛊毒恶气。天麻形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以仿十二辰。十二子在外,应六气之司天,天麻如皇极之居中,得气运之全,故功同五芝,力倍五参,为仙家服食之上品。

李时珍曰:补益上药,天麻为第一。世人止用之治风,良可惜也。

《本草求真》:[批]宣散肝经气郁虚风。

天麻专入肝。辛平微温无毒,性升属阳,为肝家气分定风药。盖诸风眩掉,皆属肝木,肝郁不能荣筋,故见头旋眼黑,语言不遂等症。天麻乃辛平之味,能于肝经通脉强筋,疏痰利气,辛而不燥,得气之平,则肝虚风作,自尔克治,故又名为定风草。若久服则遍身发出红斑,是驱风之验也。是以小儿惊痫,亦用此味以治。若使肝虚在血,症见口干便闭及犯类中等症者,切不宜服,以其辛能燥血者故耳。血燥须用养血之剂,则风不除而自去矣。古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得配本草》:辛,温。入足厥阴经气分。止风虚眩晕,通血脉九窍,治痫定惊,杀鬼疏痰。有自内达外之功。

配川芎,治肝虚头痛;肝气喜畅。配白术,去湿。

肝虚则劲,胆不滋养,则风动于中,此肝胆性气之风,非外感天气也。天麻定肝胆之内风,但血虚者,畏其助火,火炽则风益劲。宜于补血之剂加此为使,然亦不可久用,多则三四服而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疏证》:或曰阳极变阴,发转为敛,天麻之茎实有焉,宜乎能出阳入阴,为功甚讵,今观本经别录所著,一若殊狭何哉?曰循环之数,天地仅足自主,不能制物也,火然而难离,水流而莫返,能使不净尽无馀,其用已不小,何况水火之相遭,火金之相铄,馀烬遗碌,珍藏什袭,不令同腐败者均为弃物,其功讵不大哉?肌肉以火而丰,阴以火而强,力以火而大,气以火而盛,然皆具往而不返之机,其取义犹赤茎之直上,支节不生,而孰知竟其所至,转阳为阴,遂生六棱之实,且不堕他所,仍入茎叶而归根复命,是其往而能返,谓之益气力,长阴肥健,不亦可乎?然则有游子十二围环其根又何义?夫以环于中而言,则脾胃也,以十二而言,则脏腑之数也,经脉之数也。脏腑经脉以气血而环周一身,气之所归气海也,血之所归血海也,气旋绕于上则支满,旋绕于下则为疝气,血离而旋绕他所则下血,气血并而旋绕他所则痈肿,皆瘦削阴痿无力少气之根,得归其所当归,不旋绕其不当旋绕,则不特益气力,长阴肥健,且消痈肿支满疝下血焉。是本经述其正面,别录抉其底蕴矣,主蛊毒恶气者,俾正气不助为虐,是取其功用,杀鬼精物者,彤矢为阴类所畏,是取其形象也。

天麻在方书云疗风,惟罗氏谓其治风,大明谓其助阳气,两说不相谋,果孰是耶?夫人身惟阴阳合和以为气,而风木由阴以达阳,故阴虚则风实,阳虚则风虚,助阳气者正所以补风虚也,是故虚风为病,有缘于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致肝木生发之气不得畅而生者;有因脾胃有病,致土败木侮而生者。天麻为物,根则抽苗直上,有自内达外之理,苗则结子下归,有自表入里之象,即其有风不动,无风自摇,乃畅其风之郁而不使滥,静镇其风之变而不使群动,畅风郁,乃自内达外之功,镇风变,乃自表入里之效,就其一往一来而已,能使静作动返动为静,是其功用断在根而不在苗。风为六气之首,人身元气通天之本也,元气出于地,风化即与之并育并行,故其治小儿惊气风痫(开宝),眩晕头痛(元素),皆风虚之不能达于阳也,可谓自内达外,然亦不外乎自表入里之体;其治诸风湿痹(开宝),冷气弔痹瘫缓不随(甄权),可谓自表入里,然即具有自内达外之用。是则天麻之用,殆亦侈乎?所云木乘土虚,是木居其实矣,何以亦曰风虚?盖胃者五脏六腑之本,食气入胃,首即散精于肝,中土虚则风木之化源伤,可不谓风虚乎?就风气之能达,是为宣阴,挽风气之能回,是为和阳,和阳则所谓自表入里者也,宣阴则所谓自内达外者也。

《本草新编》:天麻,味辛、苦,气平,无毒。入肺、脾、肝、胆、心经。能止昏眩,疗风去浊, 治筋骨拘挛瘫痪,通血脉,开窍,余皆不足尽信。此有损无益之药,似宜删去。然外邪甚盛,壅塞于经络血脉之间,舍天麻又何以引经,使气血攻补之味,直入于受病之中乎。故必须备载。但悉其功用,自不致用之之误也。总之,天麻最能祛外来之邪,逐内闭之痰,而气血两虚之人,断不可轻用耳。

或问天麻世人多珍之,何先生独戒人以轻用乎?曰:余戒人轻用者,以天麻实止可祛邪。无邪之人用之,未有不受害者也。余所以言其功,又示其过,虑世之误用以损人也。

《本草分经》:辛,温。入肝经气分。通血脉,疏痰气,治诸风掉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天麻有镇静作用。

2.  天麻有抗惊厥作用。

3.  天麻有增强耐力、智力及抗衰老作用。

4.  天麻有抗炎作用。

5.  天麻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及增强机体细胞免疫的作用。

6.  天麻能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况;能降低血流图波幅,使已扩张的脑血管收缩,调整脑血管功能。

7.  天麻有促病毒诱生干扰素作用,对新城鸡瘟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

8.  天麻素能够使兔原位小肠张力和收缩力增强。

9.  天麻所含香芙兰醇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

10.  天麻能使小鼠皮肤温度升高。

11.  天麻能抑制小鼠疼痛反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刺  蒺  藜(《本经》)

蒺藜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均系野生。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原植物生于荒丘、田边或田间;大花蒺藜生于海滨沙滩或荒地上。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怕涝,以阳光充足、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功效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临床用名有蒺藜、炒蒺藜、盐蒺藜。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恶血,破癥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

《名医别录》:味辛,微寒,无毒。主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溃可作摩粉。

《药性论》:君,味甘,有小毒。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躁热,不入汤用。

《日华子本草》:治贲豚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益精,疗肿毒及水藏冷,小便多,止遗沥,泄精,溺血。入药不计丸散,并炒去刺用。

《开宝本草》:味苦、辛,温、微寒,无毒。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溃,可作摩粉。

《本草图经》:古方皆用有刺者,治风明目最良。

痔漏阴汗,妇人发乳带下。

《本草衍义》:阴干为末,每服三二钱,饭后以温酒调服,治白癜风。 沙苑补肾药,今多用,风家惟用刺蒺藜。

《本草纲目》:古方补肾治风,皆用刺蒺藜;后世补肾,多用沙菀蒺藜,或以熬膏和药,恐其功亦不甚相远也。

(刺)治风秘,及蛔虫心腹痛。

《本草经疏》:蒺藜有两种,一种同州沙苑白蒺藜,一种秦州刺蒺藜。白者感马精所生,刺者感地中阳气所生。《本经》苦温,《别录》加辛及微寒,并无毒。夫苦能泄,温能宣,辛主散,主润。故刺蒺藜主恶血,破癥结积聚,喉痹,乳难,身体风痒,头痛,咳逆,小儿头疮,痈肿,阴溃。叶主风痒,可煮以浴。辛入肝,肝主风也。

简误:同州蒺藜性能固精,命门火炽,阳道数举,交媾精不得出者,勿用。

《本草蒙筌》:味苦、辛,气温、微寒。无毒。破妇人癥结积聚,止男子遗溺泄精。催生落胎,止烦下气。乳发带下易效,肺痿脓吐可瘳。疗双目赤疼,翳生不已;治遍身白癜,瘙痒难当。除喉痹头疮,消痔瘘阴汗。久服堪断谷食,轻身明目长生。叶煮浴汤,亦去风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草乘雅》:刺蒺藜,成离于秋,而外刺坚劲,得金之坚固气,为肝之用药明矣。然肝虽有藏血之体,而血非可留之物。留则不虚灵而污恶,斯致疾矣。蒺,疾也,藜,利也。其性宣得快便,故治积聚乳难诸证。沙苑者茎有密刺,结实成荚,嚼之作新茶香,不无分别。取象补肾,功力不相近也。

蒺之言疾,藜之言利。不唯具从革之金用,亦秉炎上之火用矣。何也?锐利者金之用,迅疾者火之用。故兼火之气与味,金之色与形,为七方之奇之急,十剂之通之宣也。是主喉痹乳难,与症坚积聚;以及恶血之急闭,皆以柔乘刚,非所据而据之。匪此破敌,不易开通,以刚乘柔,有所据而据之矣。所谓急因急用,通因塞用者是也。更藉疾威,敷及下土,开发上焦,宣水谷味,熏肤充身泽毛,则肌肉长,百骸轻。其角锐利,用开盲瞽,特易易耳。李蕲阳以沙苑一种,附列本经之后,主治补肾之神藏,及肾之形藏,名虽同而形实异,功能亦迥别也。观其茎布密刺,而亦成熟于秋,秉坚金之体与用者。但刺蒺藜锐利顾著,宣扬形藏之非所欲留;沙蒺藜锐利敛藏,宣摄藏形之应所欲守为别异耳。

《药性解》:味苦辛,性温,无毒,入肺、肝、肾三经。主恶血块、癥结喉痹、产难乳闭、小儿头疮、皮肤风痒、头痛、咳逆肺痿,除烦下气,明眼目,去燥热,疗肿毒,止遗泄。其叶可作浴汤治风。乌头为使。有一种沙苑蒺藜,主补肾添精,强阴种子。

按:蒺藜行血,宜入肝经;下气,宜入肺经。恶血等症皆二经病也,故俱主之。其所以入肾者,因肺为之母,肝为之子,未有子母俱利而肾不受其益者,故能止遗泄。

《景岳全书》:味苦微辛微甘,微凉。能破癥瘕结聚,止遗尿泄精,疗肺痿肺痈,翳膜目赤,除喉痹癣疥痔瘰癜风,通身湿烂恶疮。乳岩带下俱宜,催生止烦亦用。凉血养血,亦善补阴。用补宜炒熟去刺,用凉宜连刺生捣,去风解毒,白者最宜。

《本草备要》:平,补肝肾。

苦温补肾,辛温泻肺气而散肝风,益精明目。肝以散为补,凡补肝药,皆能明目。治虚劳腰痛,遗精带下,咳逆肺痿,乳闭癥瘕,痔漏阴颓。肾肝肺三经之病。催生堕胎。刺蒺藜主恶血,故能破癥下胎。

《本经逢原》:白蒺藜,性升而散,入肝肾经,为治风明目要药。风入少阴厥阴经者为向导,目病为风木之邪,风盛则目病,风去则目明矣。《本经》专破恶血积聚,治喉痹乳难,以苦能泄,温能宣,辛能润也。此言刺蒺藜之功用耳。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以其入肾益精气也。此则专指沙苑蒺藜而言。其治痰,消痈肿,搜肾脏风气,又须刺者为破敌之先锋。《千金方》治白癜风,以一味为末,汤服二钱,日二服,服至半月,白处见红点,至一月效。

《本草崇原》:蒺藜子坚劲有刺,禀阳明之金气,气味苦温,则属于火。《经》云:两火合并,故为阳明,是阳明禀火气而属金。金能平木,故主治肝木所瘀之恶血,破肠胃郛郭之癥瘕积聚,阴阳交结之喉痹,阳明胃土之乳难,皆以其禀锐利之质而攻伐之力也。

其沙苑蒺藜一种,生于沙地,形如羊肾,主补肾益精,治腰痛虚损,小便遗沥。所以然者,味甘带腥,禀阳明土金之气,土生金而金生水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求真》:[批]白蒺藜滋补肝肾,兼散风邪逐瘀。沙苑蒺藜益精强肾。

白蒺藜专入肝肾,兼入肺。质轻色白,辛苦微温。按据诸书,虽载温能补肾,可治精遗溺失,暨腰疼劳伤等症。然总宣散肝经风邪。凡因风盛而见目赤肿翳,并遍身白癜瘙痒难当者,服此治无不效。且此味辛入肺兼苦入肾,则凡癥瘕结。盖肝虽藏血之经,而血非可留之物,若竟认此作补,而不审兼苦泄辛散以明其治,其失靡轻。缘此可升质轻可降,味苦。可散味辛可补,微温。故服凉剂,则宜连刺,有刺。生捣,用补剂则宜去刺,酒拌蒸。

若沙苑蒺藜质细色绿似肾,功专入肾,故书载能益精强肾。风家用三角蒺藜,补肾用沙苑蒺藜。亦须炒用。但不辛香宣散耳。蒺藜根烧灰,能治齿动。

《得配本草》:苦、辛,温。入足厥阴,兼入手太阴经气分。去风湿,泻肺气。乳闭可通,癥瘕可疗,阴膭可消,带下可止,并治一切咳逆、肺痿喉痹、明目肿毒等症,皆藉此辛散之力也。

治风,黄酒拌蒸;清肺,鸡子清炒;治目中赤脉,人乳拌蒸;通月水,当归汁煮。

肝虚,受孕,二者禁用。以破血故也。

《本草经解》:蒺藜气温,秉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升味降,秉火气而生,阳也。

主恶血者,心主血,肝藏血,温能行,苦能泄也。症者,有形可徵也,有形之积聚,皆成于血,白蒺藜能破之者,以入心肝,而皆苦温气味也,温能散火,苦可去结。又主喉痹乳难乳汁不通也,乳房属肝,气温达肝,其乳自通。

白蒺藜,一名旱草,秉火气而生,形如火而有刺。久服心火独明,火能生土,则饮食倍而肌肉长。肝木条畅,肝开窍于目,故目明。

《本经疏证》:蒺藜子锋颖四出,坚锐锋利,谓非象金不可,而其味苦,其气温,则又皆属乎火,是之谓金与火遇,火在金中,夫金与火之接也,始则相守,继则就熔,终则交流。相守则金之芜杂难消者消,就熔则金之凝重不动者动,交流则火之炎上不下者下。凝重者动,谓之形随性化,炎上者下,谓之性随形化,其在人身,性本于气,形充于血,两者不咸,则有性与形违而为积聚喉痹者,有形与性违而为恶血症结乳难者,得此交相化而适相成之物,又乌能不已耶?而别录又恐后人误会本经用蒺藜,泛治腹中恶血症结积聚也,故其命意措辞,若谓就金言金,在上治上焉者。夫曰身体风痒,则痒必不在分肉筋骨,而在肌肤,皮毛固肺之合也,又况头痛咳逆伤肺肺痿,皆火守于金之病,火与金本相仇,因相仇而致病,则以相守而生长之物,化病气为生气,犹不可谓极允帖之治乎?而后人识透此关,莫妙于大明,以此益精,疗水藏冷,小便多,止遗涩泄精溺血。夫火金相仇,为病于上,但得其就熔,下流则并化为水,且非冷水而为暖水,又何水藏精溺二道之不受益了,夫然故沙苑蒺藜之刺,在茎而不在实,实形正似肾者,则金火之交熔向下,并在茎中,而实遂大擅益下之功,于精溺二道更著良献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草新编》:味甘、辛,气温、微寒,无毒。沙苑者为上,白蒺藜次之,种类各异,而明目去风则一。但白蒺藜善破癥结,而沙苑蒺藜则不能也。沙苑蒺藜善止遗精溃溺,治白带喉痹,消阴汗,而白蒺藜则不能也。今世专尚沙苑之种,弃白蒺藜不用,亦未知二种之各有功效也,余所以分别而并论之。

或问蒺藜能催生堕胎,而先生略之,岂著《本草》者误耶?夫蒺藜无毒之药,何能落胎,谓其催生,而性又不速。然则从前《本草》,何所据而言之耶。见白蒺藜之多刺耳。凡刺多者,必有碍于进取,留而不进则有之,未闻荆棘之中,反行之而甚速者也。是蒺藜既不能催生,又何能堕胎哉。且沙苑蒺藜,乃解火之味,凡妇人堕胎,半由于胎气之太热。古人谓黄芩能安胎者,正取其寒而能去火也。况蒺藜微寒,不同于黄芩之大冷,而性又兼补,且能止精之滑,安有止精涩味,而反堕胎者乎。此传闻者之误,不足信也。

或问蒺藜,以同州沙苑者为胜,近人以之治目,谓补而又明目也。先生又云与白蒺藜同为明目之药,岂同州者非补,而白蒺藜反补耶?曰:二味各有功效,余上文已言之矣。而吾子又问,余更当畅谈之。沙苑蒺藜,补多而泻少;白蒺藜,泻多而补亦多。沙苑蒺藜补肝肾而明目,乃补虚火之目,而不可补实邪之目也,补实邪之目,则目转不明,而羞明生瘴之病来矣;白蒺藜补肝肾而明目,乃泻实邪之目,而又可补虚火之目也,补虚火之目,则目更光明,泻实邪之目则目更清爽。二者相较,用沙苑蒺藜以明目,反不若用白蒺藜之明目为佳,而无如近人之味知也。

《本草分经》:辛、苦,温。散肝风而泻肺气,胜湿,凉血破血。炒熟去刺。亦能补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药理研究】

1.  刺蒺藜水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对迟发型变态反应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抑制诱导期中的效应细胞的分化与形成而达致的。

2.  刺蒺藜有降压作用。

3.  刺蒺藜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能与所含钾盐及生物碱部分有关。

4.  刺蒺藜具有抗乙酰胆碱作用。

5.  刺蒺藜具有强壮与抗衰老作用。

6.  刺蒺藜具有抗菌、抗过敏及治疗白癜风作用。

7.  蒺藜皂甙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8.  蒺藜植物提取物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生长。

9.  蒺藜茎叶粗皂苷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胆固醇症动物的胆固醇水平,升高卵磷脂/胆固醇比值;可明显刺激雄性大鼠精子生成,增加性欲,提高生殖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全    蝎(《开宝本草》)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全体。野生或饲养。主产于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地。原动物喜栖于石底及石缝的阴暗潮湿处,昼伏夜出,怕冻,肉食性。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功效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临床用名有全蝎、焙全蝎、酒炙全蝎。

【本草汇言】

《开宝本草》:味甘、辛,有毒。疗者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涩,手足抽掣。形紧小者良。

《本草图经》:古今治中风抽掣,及小儿惊搐方多用之。

《本草衍义》:大人小儿通用,治小儿惊风不可阙也。有用全者,有只用梢者,梢力尤功。

《本草纲目》:蝎产于东方,色青属木,足厥阴经药也。故治厥阴诸病。诸风掉眩搐掣,疟疾寒热,耳聋无闻,皆属厥阴风木。故东垣李杲云: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

小儿惊痫风搐,大人阂疟,耳聋疝气,诸风疮,女人带下阴脱。

《古今录验》被蝎螫者,但以水碗合之,神验不传之分也。

《本草经疏》:蝎禀火金之气以生,《本经》味甘辛有毒。然察其用,应是辛多甘少,气温。入足厥阴经。诸风掉眩,木属肝,风客是经,非辛温走散之性,则不能祛风逐邪,兼引诸风药入达病所也。故大人真中风,小儿急惊风,皆须用之。

简误:蝎,风药也。似中风,及小儿慢脾风病属于虚,法咸忌之。

《本草蒙筌》:味甘、辛。有毒。凭煎汤液,任合散丸。疗小儿风痫,手足抽掣;驱大人风中,口眼喎斜。却风痰耳聋,解风毒瘾疹。

《药性解》:味甘辛,性平,有毒,入肝经。主小儿风痫手足抽掣、大人中风口眼喎斜、风痰耳聋、风毒瘾疹。出青州紧小者良。

按:蝎之主疗,莫非风症,肝为巽风,宜独入之。喜螫人,甚者令人死。雄者螫人,痛在一处,取井泥傅之,稍温则易;雌者螫人,痛牵诸处,用瓦屋沟下泥傅之,或不值天雨,可汲新水调用。如螫手足,竟以冷水浸之,微暖即易;若余处不可用水浸者,则以冷水浸布贴之,小暖则易。观其喜寒若此,则为大热之剂无疑,今诸书不载其性,惟《日华子》称其平,故姑录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3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药鉴》:气温,味甘辛,有毒。主小儿风痫手足抽掣,驱大人中风口眼喎斜。却风痰耳聋,解风毒瘾疹。痘家初发,密如吞种者,急用苦参为主,同防风、荆芥、僵蚕、青黛、麻黄、天麻、连翘、蝉蜕,一服即散。

《景岳全书》:味甘辛,有毒。蝎生东方,色青属木,足厥阴肝经药也。故治中风诸风,开风痰,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亥疟,耳聋,疝气,风疮瘾疹,小儿风痰惊痫,是亦治风之要药。

《本草备要》:宣,去风。

辛甘有毒。色青属木,故治诸风眩掉,皆属肝木。惊痫搐掣,口眼喎斜,白附、僵蚕、全蝎等分为末,名牵正散,酒服二钱甚效。疟疾风疮,耳聋带疝,厥阴风木之病。东垣曰:凡疝气带下,皆属于风,蝎乃治风要药,俱宜加而用之。汪机曰:破伤风宜以全蝎、防风为主。类中风、慢脾惊属虚者忌用。人被螫者,涂蜗牛即解。

《本经逢原》:蝎产于东方,色青属木,治厥阴诸风掉眩,及小儿胎惊发搐,最为要药。左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蹇涩,手足抽掣,疟疾寒热,耳聋无闻,疝气带下,无不用之。蝎尾膏治胎凉发搐,用蝎梢二十一枚,麝香少许屡效。东垣治月事不调,寒热带下,有丁香柴胡汤,方用羌活、柴胡、当归、生地、丁香、全蝎,盖取以散血分之风热耳。

《本草求真》:[批]散肝血分风热,治胎风发搐。

全蝎专入肝。味辛而甘,气温有毒,色青属木,故专入肝祛风。诸风眩掉,皆属于肝。凡小儿胎风发搐,大人半边不遂,口眼喎斜,语言謇塞,手足抽掣,疟疾寒热,耳聋带下,皆因外风内客,无不用之。故方书有用蝎尾膏以治胎风发搐,内用蝎梢二十一枚,入麝香少许屡效。又用牵正散以治口眼喎斜用全蝎同白附、僵蚕为末酒服甚效。又有同羌活、柴胡、当归、生地,名丁香柴胡汤,以治月事不调,寒热带下,亦许蝎以散血分之风热耳。但带下非风非热不用,并一切内虚似风等症切忌。

《得配本草》:辛,热。有毒。入足厥阴经。一切风木致病,耳聋掉眩,痰疟惊痫,无乎不疗。且引风药达病所,以扫其根,入降药暖肾气以止其痛。

配白附、僵蚕,治搐掣症;配天麻、蜂实,治破伤风。蜂实,即蜂窠蒂。如无蜂实,蜂窠亦可。
类中风,慢脾惊风,禁用。

《本草新编》:味甘、辛,有毒。疗小儿风痫,手足抽掣,祛大人中风,口眼喎斜,却风痰耳聋,解风毒瘾疹。然不可多服,以其辛而散气也。少少用之,以治 斜之症,正相宜耳。

蝎毒伤人,每有痛入心者,以蜗牛涂上即安。

或问全蝎可治漏疮,何子略之?夫全蝎何能消漏也。治漏疮者用之,必药用蜈蚣、川山甲,使之相制而相成耳。

《本草分经》:甘,辛,有毒,属木。去风,治诸风眩掉,一切厥阴风木之病。

《医学衷中参西录》:色青,味咸,性微温。善入肝经,搜风发汗,治痉  抽掣,中风口眼 斜,或周身麻痹,其性虽毒,转善解毒,消除一切疮疡,为蜈蚣之伍药,其力相得益彰也。此物所含之毒水即硫酸也,其入药种种之效力,亦多赖此。中其毒螫者,敷以西药重曹或硷,皆可解之,因此二者皆能制酸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6 05:27 , Processed in 0.222454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