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粗茶一把

煮茶人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



事事无碍,生活自在

一个人不管是做什么的,来到人世间连智慧都流露不出来,真的很可惜,就知道多挣点钱,吃点好的,玩点好的,买好楼房,买个好汽车,最后就是一台造粪机器,到炼人炉一把骨灰完事了。那还不是完事呢,由于贪,到鬼道报导,继续受罪,如果当官的行贿受贿那更麻烦了,一世为贪官,九世为牛,给人家还呀!人们就是看不透,一旦看透,你每一天就过上佛菩萨生活,事事无碍才是咱们佛弟子修行的真实义,任何事情没有障碍,你再念这声佛,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还有障碍,证明你的功夫还不圆满,还不够!哪有障碍?对面遇到的都是命中有的,你有什么总是在那里开运动会?还在那分别:“这个咋回事,那个咋回事?”在事相上就事论事就事生情,非常严重,你不把这个改过来,你就天天在造业。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没上班给哥哥打个电话,哥哥说我太自私了,我跟哥哥说当一个人发现自己身边那人道德品质有问题的时候,就想快刀斩乱麻的逃跑,哥哥说任何一个单位或是家庭都有个点,你要做那个点扭转全局就必须吃亏再吃亏,让大家都和乐才好,哥哥知道我拧,他说因果贯穿三世,无法知道前面的因,只能把当下做好,把当下的这个果当成未来的因,还说不能说自己没能力,一定要百分百的努力.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哥哥对于我的对着干的毛病狠狠的批斗一番,说这个也属于是故意的了,学佛不能学成那样的,让我包容.

还说人家放牛的是最没本领的,但人家能在早上把牛群赶出去,然后晚上赶回来.牛,什么也不懂,牛发脾气的时候,你不能冲牛又跳又叫的,甚至你还想弄棍子两下把牛打死,牛死了你就一无所有了,没的牛放了.哥哥说对于牛一样的,要哄着打着,不是为了自己要干什么,而是让大家都和乐才好.好象我对着干的时候就是阴损的想着你不牛吗,我就要你好看,你不有本事么,有本事就签字,谁要是后悔就是孬种,哥哥觉得我太坏了,很自私,从来没为别人考虑,哥哥说过几天给某个人电话邀请他一起过去,而我呢,正谋划着怎么甩掉他们一个人回去呢,哥哥真是的,一直认为宽容会纵容出小人来,这回我要看看哥哥怎么感化他们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网友小Z又来电话,感谢的话让我耳朵起老茧,她认为我把自己手上套的东西当场拿下来给她,让她太感动,说实在的我对这些什么的都没啥感觉,法宝都是用来利益众生的,我戴着和她戴着还不是一样的啊,哪那么多的感谢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摘抄

净界法师:如何衡量自己修行的水平?了生脱死的关键是什么?


       在禅宗有一个公案,.......... 有一个禅师,在僧团中闭关。他闭关的时候,一天吃一顿饭,他每天的中午都定要下来吃饭。有一天,诶!他中午没下来吃饭了,而且今天没出来、明天也没出来…连续两三天都没有下来吃饭。方丈和尚就觉得奇怪,就派一个侍者上去问问看,怎么没下来吃饭?禅师回答说:是这样子,我入了三昧以后,就有一种寂静的功德相现前,那天人…因为感动啊,帮我送供、供养,所以我现在不用下来吃饭,天人会送饭菜过来。这方丈和尚斥喝他说:你还是活在三界当中,你心中住在寂静相,心有所住,你就启动了生死的业力,你没有离开三界。这个禅师也是利根,一听就知道,他就把这个寂静相也舍掉了,第二天就乖乖下来吃饭了。方丈和尚说:恭喜你啊,突破了!

       如果一个人,只想造慈善事业,那就不用要求这么高,你就住在相状,面对无量无边的差别,在尘劳中不断的活动,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结,虽造善业,心不安稳,这部分我们不谈。但是一个人修行---当他开始从差别当中,回归到平等,如果他有志于达到临终的正念,那一定要清楚---

       我们修行人越修行啊,他的对立相、差别相一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判断标准,没有例外。如果你学佛以后,你感到你心中的妄想越来越多、相状越来越多、对立越来越多,那你的修行方向走错了。因为你相状越多,表示那个什么?表示你生死业力越重,妄想打得很重嘛!你说:我怎么知道我修行进步呢?怎么知道呢?不是说你一天拜几拜佛、念几声佛号;那是资粮力,那不是根本啊!问题不在这里!你发觉你现在,别人讲一句话,甚至别人给你一个什么动作,你心中的相状越来越少。你这个人---系缚我们生死的业力,就越来越淡薄、越来越淡薄…

       你看我们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一切眷属,悉皆舍离;一切珍宝,不复相随。每一个人都要经过。我们到临命终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全部被死亡破坏掉,但是有些人可以很自在的跳出去,有些人被生死的业力再抓回来。为什么?当然事出必有因嘛!因为你平常就住在这个相状,住久了,心有所住,就被它所转!如果你觉得──诶,我学佛以后,心慢慢平淡了、平静了,这就是功德相。我不敢保证你福报多大,但至少你容易离开三界。

        如果你学佛很久,你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看谁都不顺眼,糟糕了!你走错方向了。你的修行错认消息了,不是这样修的,你的路走错了,你走上了生死之流。生死之流是越走---差别越大;涅槃之流是越走---平等性越来越明显,这是很容易判定的标准!我们常说:现在是末法时代,怎么知道现在是末法时代?怎么知道?你到那个超级市场去看一下,你就知道什么叫末法时代了。

         现在百货公司,你看那东西开始多元化了,以前东西单纯;一个东西多元化之后,它对你的妄想、执着的刺激越厉害。我们本身的善根就薄弱,本来就经不起刺激,但是那个差别的因缘,不断的刺激你,所以你的对立心、妄想心是越来越重…恶性循环。我们善根薄弱就容易堕到末法时代;末法时代又不断的刺激你产生对立,辗转增胜。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知道,这一条路不能走下去了,一定要脱离妄想---把心带回家,从差别的相状,回归到平等的法性。因为涅槃的门就是平等,生死的门就是差别。当你走入生死之门,那是无量的差别;你走入涅槃之门,那是平等的法性,这个是很清楚的。

         当然佛菩萨乘愿再来,他走入了生死之门,在整个差别当中,他跟我们不同,那是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但不随物转,就能转物。他是自在啊!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从差别当中回到无差别─—从假入空---把心带回家!我们一再强调---遇到事情,首先:你一定要生起理观,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

         你要是修《楞严经》的人,我建议你:遇到事情,你跟自己讲三句话:第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二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三句也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因为我们烦恼比较重,要讲三次,利根人讲一次就够了。你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提醒自己啊,不要住在上面。阿赖耶识它不断的释放感受跟妄想,这我们也没办法,过去生就是这样子─你不断的熏习累积的习气嘛,阿赖耶识它不会放过你的!修行就是现在跟过去协调,你不能住在过去,阿赖耶识它每一天都会放很多的状况给你,但是你能够做的,就是一件事情:不住!告诉你自己:我本来没有这个东西---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它是因缘的假相。

       我们可以这样讲:阿赖耶识要不要把妄想丢出来,丢不丢归你,住不住归我——第六意识,这是操之在

我。所有的对治法门---拜佛、念佛、持咒、忏悔…什么都好,但是你的根本,就是不能住在妄想,你住在妄

想,你所有的修学法门,全都是有漏的!你今天住在妄想修学,就好像你的本质是沙,这个沙你不管用什么

调味料去调它,用多高的温度去蒸它,它永远就是沙,不是说你加了调味料它就变成米,不可能嘛!当然我

们每一个人学佛的所求目标不同,你说我希望来生变成一个大国王,那你不用修《楞严经》,人天福报不用

修《楞严经》;但是你来生…只要有志于跳脱三界,比方说求生净土,要达到临终的正念、你要脱离五阴对

你的系缚,你这个《楞严经》这一关,你一定要跳脱过去——不随妄转,否则你临终正念做不到!

         我再提醒一次:阿赖耶识不会放过我们,无量劫来烦恼、业力这一部分。它不会放过你,但是你也不要怕它,因为它是虚妄的,达妄本空,你不随它转,它拿你没办法。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7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


增支部.五集.依法而活经
有某位比丘去拜访世尊,顶礼他后坐在一旁。如此坐着时,他向世尊说:「世尊,他们说:『依法而活,依法而活!』世尊,比丘应该如何依法而活?」
       
「比丘,有比丘掌握了经、祇夜、义释、偈颂、自说、如是语、本生谈、稀有及方广诸法;他整天都花在掌握它们,而忽视了应当离开群众(去修禅),不投入于平静自己。比丘,该比丘称为敏锐于掌握,但并没有依法而活。
       
再者,有比丘如自己所闻及掌握地向其他人开示佛法,整天都在说服他人信法,而忽视了应当离开群众(去修禅),不投入于平静自己。比丘,该比丘称为敏锐于说服人,但并没有依法而活。
       
再者,有比丘整天都在背诵自己所闻及掌握的佛法,而忽视了应当离开群众(去修禅),不投入于平静自己。比丘,该比丘称为敏锐于背诵,但并没有依法而活。
       
再者,有比丘把心转向自己所闻及掌握的佛法,思惟它,省察它,整天都在思考佛法,而忽视了应当离开群众(去修禅),不投入于平静自己。比丘,该比丘称为敏锐于思考,但并没有依法而活。
       
然而,比丘,有比丘掌握了经、祇夜、义释、偈颂、自说、如是语、本生谈、稀有及方广诸法;但他并没有整天都花在掌握它们,没有忽视了应当离开群众(去修禅),把自己投入于平静自己。比丘,如此的比丘才是真正的依法而活之人。
       
如是,比丘,我已宣说了敏锐于掌握者、敏锐于说服人者、敏锐于背诵者、敏锐于思考者及依法而活者。
       
比丘,一位导师应出自慈悲心及为了其弟子们的幸福而对弟子们所做的事,那些我都为你而做了。比丘,这里有许多树下,有许多空广之处。比丘,你应当修禅,别懒惰,以免过后责备自己。这是我们给予你的指导。」
发表于 2010-12-27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皆有年少,怎奈未学好。今生觉已迟,何言为时早。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摘抄:

也许你学识渊博,也许你能言善辩,也许你谈吐文雅,可是仅仅拥有这些,你也不一定会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人际交往中,别人喜欢或者憎厌你的感情,是由你的社交水平、品位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所决定的。同时,它也可以决定你事业的成功或失败。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陶冶、约束个人的品性和修养,就能有效地赢得他人的好感,避免惹人生厌。

  谦恭自律,不要争强好胜

  初入社会的男女年轻气盛,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快,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这是一种难得的人才优势,但如果把这种优势误作为追求名利、哗众取宠、恃才傲物的资本,就很容易走入狂妄自大、争强好胜的误区。在社交场合,无论你自己的知识多么丰富,口才多么犀利雄辩,都应该时刻以谦恭的态度严格约束自己。这样,个人的威信和形象不仅不会受到影响,反而还会使你获得很好的人缘。

  和风细雨,不要出口伤人

  现实生活中,许多因词不达意、语言尖刻抑或“刀子嘴豆腐心”而惹人生厌者比比皆是。正所谓“片言之误,可以启万口之讥”。激昂慷慨,言人所不敢言,对方自会发生辛辣的反应;陈义晦涩,言辞拙讷,对方自会发生苦涩反应;一味诉苦,到处乞怜,对方自会发生寒酸反应;好放冷箭,伤人为愉,伤人越甚,越以为快,对方自会发生创痛的反应。

  为避免出口伤人,说话宜三思而后“语”,不宜心直口快,宜和风细雨,不宜含沙射影。说话之前,起码先得考虑这样一个问题:他愿不愿意听你说话。愿意听你就说,不愿意听还是免开尊口为妙。同时,要善于换位思考,你的“金口玉言”如果是对方说给你听,你是愉悦还是心生不快?如此,便会渐渐改掉这种不受欢迎的毛病。

  得理饶人,不要针锋相对

  青年人血气方刚,遇事容易激动,尤其在自以为正确的情况下,更易理直气壮、咄咄逼人,这种处世方式是很不受欢迎的。因为人无完人,谁也不是圣人,说话办事哪能没有个闪失呢。
每个人都有心气不顺的时候,如果对方所说的话语,你感到不悦耳甚至反感,不妨充耳不闻。假如对方的行为,你觉得不顺眼,不妨视而不见,何必过分认真、锱铢必较、穷追不舍,定要报以尖刻的话呢?
尊重他人,不要“官气”十足

  所谓“官气”,就是指有些人只许他人尊重自己,而自己却不尊重他人。如果你在与人交往时,无意中养成了这种不好的习惯,必遭众人厌恶。尊重他人既是一个人行为的准则,也是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誉形象,无论做任何事,不尊重他人,你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首先就会大打折扣,更不要说“官气”十足而令众人生厌了。

  检点言行,不要打探私事

  刚踏入社会的人,对什么都感到新鲜,因而乐于打破砂锅问到底。殊不知社会上人员复杂,每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有许多事情是不希望别人知道的。所以,除了对很亲近的人或者很熟悉的朋友之外,一般不要去询问别人的私生活。有时为了表示自己的关切,也要请求别人的同意,等别人自愿告诉你。假如对方愿意把事情告诉你,你千万不要把知道的“私事”当作新闻一样到处传播。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克服个人好恶产生的情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比如个人讨厌抽烟的人,当跟抽烟的人接触的时候利马有厌恶情绪
厌恶造成对立,然后处处针峰相对
诸如讨厌喝酒贪吃说谎等等的行为,然后对有这样行为的人产生对立情绪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8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认为惹不起躲的起,所以当感觉里的那个不顺眼的人非在眼前晃荡,非要找你点麻烦,躲又躲不开,开始歇斯底里,开始决定撕裂点什么摧毁点什么来达到平衡

或许这就是轮回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6 02:01 , Processed in 0.726114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