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主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

阿逸多!这个善男子和善女人,若能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此经,不需要再为我造塔寺。为什么?因为妙法莲华经,就是佛的塔寺。有人说:‘既然经典是塔寺,那么,不用造塔寺了。’虽然佛是这样说,可是发心造塔寺,也未尝不可。因为造塔而供养佛的舍利;造寺而供养佛的金像,表示恭敬,令众生见其庄严生信仰心,才会发菩提心。因之,就种下善根。

也不需要为僧人造所住的寮房,也不需要供养僧人四事(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供养僧人四事,那么,就不能种善根,得不到功德。没有功德,就没有福报。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个善男子和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就等于已经造了塔寺,建了僧坊,供养众僧了。这是说受持经典的功德,比供养功德还要大。如果不能受持经典,还是要供养三宝,藉此福力,增长善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悬诸旛盖。及众宝铃。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

这样等于供养佛的舍利,已经造起七宝的塔了。此塔竖高三界,横遍十方,地基广大,至上渐小,最高达到色界的梵天。又悬挂一切的宝旛、宝盖、宝铃、鲜华、妙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竹箫、铜笛、箜篌、众鼓,种种的伎乐,种种的舞戏,微妙的歌声、梵呗、赞叹、颂辞。这样也就是在无量千万亿劫之中,作为供养舍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逸多。若我灭后。闻是经典。有能受持。若自书。若教人书。则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罗树。高广严好。百千比丘。于其中止。

阿逸多!假使在我入灭之后,有人听闻妙法莲华经,或者自己书写,或者请人代为书写。就等于建造僧坊,用红色的栴檀木材,建造一切殿堂,有三十二栋(建自性中的殿堂)。殿堂之高有如多罗树。不但高广,而且庄严,有百千位比丘,住在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园林浴池。经行禅窟。衣服饮食。床褥汤药。一切乐具。充满其中,。如是僧坊堂阁。若干百千万亿。其数无数。以此现前供养于我。及比丘僧。

又有园林,又有浴池,又有经行之处,又有坐禅之窟,设备非常完善。又有衣服、饮食、床褥、医药,应有尽有,一概俱全。笙管笛箫一切的乐器,皆已具足,充满其中。这样的僧坊和堂阁,有百千万亿那样之多,其数是无量无边。以此境界现前,供养于我,以及一切比丘僧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

释迦牟尼佛又说,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才说:‘如来入灭之后,假使有人能受持、读诵这部法华经典。或者为他人解说,或者自己书写,或者教人书写、供养这部经典,就不需要再造塔寺、僧坊、供眷众僧。因为受持经卷的功德,已经超过供养的功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

何况又有人,不但受持妙法莲华经,勇猛精进,而且又能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的法门,这样双管齐下的功德,更为殊胜,有无量无边之多,已经没有办法可以计算有多少。譬如虚空,找不到它的边际。东西南北、四维上下,这十方是无量无边。这个人的功德,也是这样无量无边,很快就到达一切种智的果位,也就是佛的果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

假使有人,不但读诵此经、受持此经,而且又为他人解说此经。或者自己书写此经,或者请人代写此经。又能造立塔寺及僧坊,供养和赞叹声闻大众。也用百千万亿赞叹之法,来赞叹菩萨的功德。又为他人种种的因缘,随箸经的义理来解说妙法莲华经,这是布施法门。

讲到此处,想起一个公案。从前有位大官,他是佛教徒,虔诚读诵法华经。此经有七卷,他读诵前三卷半,很快就记住,一字不忘。可是读诵到后三卷半时,总是记不住,自己觉得很奇怪,百思不解。于是请教善知识,是什么道理?这位善知识证得宿命通,知道宿世的因果。他在定中观察因缘,晓得这位大官的来龙去脉。便对大官说:‘您的因缘很特别,说出来请您不要生烦恼。’大官说:‘请善知识直言,好坏没关系。’善知识说:‘您前生是人家送到寺院放生的牛。庙中的习惯,在阴历六月六日那一天,将藏经楼中的大藏经及一切经典,统统搬到院中晒太阳,不令经书发霉,或被虫吃掉。这时,那头放生牛,走到晒经处,用鼻子嗅法华经上半部,而下半部没有嗅到。因此因缘,您记得住上部法华经,而记不住下部法华经。’

这位大官听完之后,不以为然,乃向善知识要证据。无凭无据,难以相信。善知识对他说:‘在某寺的后边,有个牛墓,墓中所葬的牛,就是那头放生牛。当时该寺的方丈是位高僧,晓得这头牛,为寺耕田,有了功德,来生为某人,生在某处,详详细细写在白布上,与牛同葬。您如果不相信,可以挖开牛墓,一看便知。’

这位大官半信半疑,将牛墓挖开,果然有块白布,写上他的籍贯和姓名,一点也不错。这位大官又问:‘到底是什么因缘能够转生为人呢?’善知识告诉他说:‘您前生为牛,曾经为寺耕田,布施您的劳力,又兼有嗅法华经的功德,所以今生为人,又做大官。’这位大官才豁然大悟,前因后果,缘毫不爽。从此之后,成为大护法者,供养三宝,护持佛教。

由此可证,凡是替庙上做工的人,贡献劳力,没有白流汗,来生多数转为富贵之人,可以做大官大将。你们看!一头牛为庙耕田,今生做大官,何况是人,献身于佛,来生不言而知,绝对不会堕三恶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嗔。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又能清净持戒,就是清净其心、清净其身。清净其心,就是心中没有烦恼、嗔恨、染污。清净其身,就是不做不如法的事与柔软和顺的人,共同止于忍辱之行,不起嗔恚之心,意志信念特别坚固,永不生退转之念。坐禅的时间最为宝贵,分秒必争,也就是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空过。为什么?不知在那一分那一秒之刹那间,便是开悟的时候。否则,就放弃开悟的机会。常坐禅,便能入深妙的定境。常精进,便能克服一切困难。勇猛精进,绝不懈怠,这样才能摄受一切善法。利根的人,有大智慧,善于解答难题。如有人问难,对答如流,令问者满意,而生欢喜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

阿逸多!假使在我入灭之后,所有善男子和善女人,能受持此经典、读诵此经典,又有这样的善功德,应当知道这个人,他已经趣向道场,接近无上正等正觉的边缘了。坐在菩提道场,转大法轮,教化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1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

阿逸多!这样受持妙法莲华经的善男子和善女人,或者坐的地方,或者立的地方,或者经行的地方,应当建起宝塔。天上的人和人间的人,皆应供养此塔,如同佛塔一样的恭敬,皆能得到功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7-18 08:00 , Processed in 0.334143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