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心是莲花开

[佛化生活] 名寺古刹(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镇国寺

[历史沿革]
镇国寺,位于平遥县城东北12公里的郝洞村,原名京城寺,明嘉靖十九年改为镇国寺。最早创建于五代,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寺内碑文中可知,元、明两代利用隙地,前创山门天王殿、钟鼓二楼,后建三佛楼和东西廊房、观音,地藏二殿。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又重新修葺东西两廊,嘉庆元年至二十年,又创建舞榭于山门外(已毁),并建经堂于佛阁两翼,添建厢房六间。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重修时,对万佛殿再度修葺。为了有利于僧人修行,所以把寺庙修建到了山上或一些偏僻的地方。
1965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二月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那么在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界定清单中,包括了“一城,二寺”,其中的一寺是以彩塑闻名的双林寺,另一寺便是以建筑而征服世人的镇国寺,是平遥三处国保单位之一。
[寺院胜景]

整座寺院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10892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在中轴线上,有天王殿、万佛殿、三佛楼等建筑。前院,东西两侧有钟楼、鼓楼以及三灵侯、财福神、二郎、土地各殿堂。后院,有罗汉殿、阎王殿等殿堂。
一般的佛教寺院建筑,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设有山门,而一般山门都有三个门,中间一个大门,常盖成殿堂形式,两旁各配有一个小门,因此又称之为"三门",是为了象征三解脱门之意,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佛教中认为入三解脱门,即可得到解脱,寺院的山门是佛界和俗界的交界处,三门并立,显示出佛门的神圣,这里两边小门上所题的词也显示出了这一点,分别为“崇虚”“垂幽”,佛教中指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无形象可见,虚无即是有而若无,实而若虚之意,“幽”则幽静、幽闭,一方面意为幽幽的环境,但更为幽静的学佛的诚心。
处于寺庙最前端的是天王殿,殿内塑有四尊天王像,个个神态威武,容颜饱满。天王殿,殿顶为单檐悬山式,是元代建筑。天王殿两侧,钟鼓楼左右对峙,钟楼上有金代皇统五年(公元1145年)铸造的铁钟一口,形制古雅,工艺别致,为平遥县境内的古稀之物。
前院居中者为万佛殿。这座殿宇造型独特,平面近正方形,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庞大的七辅作斗拱,总高超过了柱高的2/3,使殿顶形如伞状,在历代寺庙建筑中颇为罕见。此殿,始建于五代,殿貌奇古,结构奇特,从建筑的艺术上别具一格,是国内现存五代时唯一的木构建筑。
万佛殿内,中央为佛坛,长与宽均为6.09米,正中设立须弥座,上塑释迦牟尼坐像。旁边站立迦叶、阿南二弟子。连佛、弟子、菩萨、金刚、供养人共有11尊塑像。这些塑像,面目丰满、腴润,身躯高大、健壮,躯干微曲,塑造手法近似唐塑风格,饱含五代时塑像的风韵。
镇国寺内的古建筑,以万佛殿为最,在我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仅晚于五台山南禅、佛光二寺院,这处殿堂整体梁架结构严密,用材规格,符合力学原理,工艺精湛,作工精细,1000多年来岿然如故。
镇国寺后院,东为观音殿,西为地藏殿,中为三佛殿,除观音殿外,各殿内塑像俱存,三佛殿内,还存有明代壁画。
[当今住持]
[交通通讯]
地址:山西平遥县郝洞村
邮编:031100
 楼主| 发表于 2010-6-21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陕西大兴善寺

[历史沿革]
大兴善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始建于579年(北周),原名陟岵寺。582年隋文帝建都长安大兴城,敕令移建该寺到大兴,遂改称大兴善寺。建寺同时即创设译经馆。629年,唐太宗命人在寺内译经,译馆所需令百司供给。716 —720 年,有号称“开元三大士”的印度僧人善无畏三藏、金刚智及不空等也先后来此传授密宗。不空为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三朝帝师,封赐优厚。唐武宗禁佛时,寺院损毁严重。五代时几乎不闻于世,宋代稍有修葺。1648年僧人麸斋筹款大修。1684年川陕总督平安纳又率文武官僚施资大修,历十余年始竣工。1945年,太虚法师等于寺内创设世界佛学苑巴利学院。1955年,政府拨款全面大修。大兴善寺是中国佛教密宗祖庭、隋唐著名译经馆,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座寺院。现为佛教活动场所和旅游胜地。

[寺院胜景]


大兴善寺建成以来遭到多次破坏,寺宇倾圮,僧众零散。新中国成立后,自1955年冬季开始,对全寺的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翻修。“文革”中又遭破坏。1983年后恢复。现在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及法堂等。
寺内观音殿供奉有千手千眼旃檀观音像。据宋人记载,有一种说法认为佛教寺院塑立观音像即始于大兴善寺。
[当今住持]
宽旭法师,俗名张许会,1970年生于甘肃天水一个佛教家庭,自幼受家庭熏陶,喜好佛法,9岁归依本村本正老和尚座下。1985年于长安兴教寺礼常明长老出家,同年9月于兴善寺受具足戒。1988年考入普陀山佛学院进修,期间亲近普陀山妙善长老,并于普济寺出任副监院,1993年佛学院毕业后,回兴教寺担任监院,协助常明长老建设兴教寺,期间修整了兴教寺大殿、廊坊、卧佛殿等建筑。1996年访问台湾佛教界。1997年荣膺西安青龙寺住持,至此终断900余年香火的唐密祖庭青龙寺恢复了晨钟暮鼓的宗教活动,在住持青龙寺期间多方呼吁青龙寺的恢复建设,多次接待和访问日本佛教团体,积极促进中日佛教界的友好交流活动,在青龙寺举办多次祈祷世界和平法会。2001年任圭峰山圭峰寺监院,并当选为长安终南山佛教协会会长。2002年组织学佛青年建设“终南山佛教网”,并以此为锲机举办第一届终南山佛子夏令营。在担任终南山佛协会长期间,宽旭法师积极联系香港慈辉佛教基金会为陕西榆林及西安地区高校捐款兴办慈善事业和设立奖学金,仅西安外事学院就争取到慈辉佛教基金会连续五年,每年100万的助学贷款。宽旭法师还长期负责终南山住山僧人的道粮款发放工作,历年来坚持按时发放,为护持终南山修道的住山者提供了道粮保证。2005年经终南山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众推选继续担任终南山佛教协会会长。宽旭法师现任,政协陕西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陕西省佛教协会秘书长,西安市佛教协会副会长,长安区终南山佛教协会会长,大兴善寺住持。
[交通通讯]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小寨兴善寺西街55号
邮编:710061
电话:+86-29-85366911
电邮:[email protected]
网址:www.xingshansi.com
发表于 2010-6-21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6-21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赞叹
发表于 2010-6-22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大慈恩寺

[历史沿革]
大慈恩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始建于648年(唐朝),是唐高宗作太子时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在原隋代无漏寺废址上所建,更名为“慈恩”。652年,玄奘为珍藏从印度带回的大量梵本佛典,仿西域建筑形式修建五层方塔安放梵本,此即大雁塔。1548年铸造铁钟一口,重三万斤,上铸有“雁塔晨钟”字样,悬挂在钟楼内,为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后历代屡有修建。今日的慈恩寺是明代以来的规模,而寺内的殿堂则是清代末年的建筑。1983年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2001年初,评为首批全国4A级旅游景区。近年修复了大雁塔,新建成玄奘三藏院。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十分突出,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游客也纷至沓来。
[寺院胜景]

大慈恩寺山门


南广场
大慈恩寺为唐代玄奘法师主持的佛教经典译场所在地,建有著名的大雁塔。大慈恩寺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是唐高宗作太子时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在原隋代无漏寺废址上所建,更名为“慈恩”。
大慈恩寺是唐代规模最大的寺院,占当时进昌坊半坊之地,共有十余座院落,现存寺院面积仅是当时的一个西塔院。现在的大慈恩寺座北向南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寮房等。
寺院最北面建有著名的大雁塔。当时寺院建成后,即由朝廷延请玄奘法师任慈恩寺上座,设置译场,在此主持翻译佛经并讲经说法。玄奘为珍藏从印度带回的大量梵本佛典,于公元652年仿西域建筑形式修建五层方塔安放梵本,初名慈恩寺塔,后据天竺寺僧葬雁建塔的故事,改称大雁塔,沿用至今。塔原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形,经五十年风雨剥蚀,公元701—704年用纯砖重加营建为七层,后又改建为十层,遭兵火破坏仅存七层。明代在外表加砌砖面保护,至今仍保留了外加砖面的七层原状。塔身高约六十四米,呈四角锥体,各层四面均有砖券拱门洞,沿塔内中心梯道可直达顶层。底层西侧石门门楣的阴线雕刻佛说法殿堂图,线条遒劲、构图精妙,是研究唐代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底层南门洞东西两侧砖龛内各有石碑一座,据传为玄奘亲手竖立。东侧碑文为唐太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西侧碑文为唐高宗撰《大唐三藏圣教序记》。
[当今住持]
增勤法师,1962年生于甘肃,26岁时以佛教为信仰与精神支柱拜入西安大兴善寺方丈慧雨法师座下。他从当小沙弥做起,一边干活,一边精心研习佛教文化、佛学经卷。又先后 担任大兴善寺知事、副监院、西安市佛教协会秘书长等职务,走上了佛寺管理之路,1995年9月,增勤法师由密宗祖庭大兴善寺转至唯识法相宗祖庭大慈恩寺任监院,在2000年11月21日,增勤法师升座为大慈恩寺方丈。而在这同时,大慈恩寺可谓四喜临门,即:玄奘法师诞辰1400周年纪念日、玄奘三藏院落成典礼、玄奘顶骨舍利回故地安奉、方丈升座法会,这一天见证了大慈恩寺新的辉煌与成就,同时也是大慈恩寺以新面貌迎接海内外游客的一个开端。现任大慈恩寺方丈、西安市佛教协会会长。
[交通通讯]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塔路117号大慈恩寺
邮编:710061
电话:+86-29-85510109
网址:www.daciensi.org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佑民寺

[历史沿革]
佑民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始建于502-519年(南朝),初名上兰寺。后因寺旁一井时闹蛟患,故建一大佛镇之,547年改称大佛寺。唐开元年间,改称开元寺。769年,禅宗高僧马祖道来寺说法,信徒云集洪州,形成“洪州禅”,使开元寺成为江南佛学中心.。不断有新罗僧人成为该寺弟子,并传承了洪州宗风的禅门心法,后传入韩国。此后该寺时毁时修,几易其名。清顺治年间,改名佑民寺。嘉庆年间,在后殿铸铜接引佛一尊,高1.6丈,重3万6千斤,南昌民谚“南昌穷是穷,还有三万六千斤铜”即指此。1929年,寺易称“佑民寺”。1957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以来,逐步重建,至1991年初延僧开放,香火颇盛。2003年又进行扩建。佑民寺是目前南昌城内保存的唯一一座佛教寺庙,享誉东南亚,也是旅游胜地。
[寺院胜景]



佑民寺位于民德路和苏圃路交汇处,始建于南朝梁代太清元年(五四七年),原称大佛寺,寺后殿有铜铸如来佛像,身高一丈六尺(5.33米)重三万六千斤铜。有民谣说:“南昌穷是穷,还有三万六千斤铜”。即是指此大佛像。唐代改称开元寺。清初重修后改称佑民寺。“文革”时,佑民寺被夷为平地,大铜佛像被切割不知去向。改革开放后重建的佑民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斋堂等,被毁的大铜像,将由海内人士募捐筹款重新塑造。佑民寺是目前南昌城内保存的唯一一座佛教寺庙。
[当今住持]
纯一法师,男,汉族,江西星子人,1964年1月出生,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中国反邪教协会理事、江西省佛教协会会刊《丛林》杂志执行主编、南昌市佛教协会会长、南昌佑民寺住持。目前,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人文”博士课程在读。
1982年9月至1984年真如寺礼一诚大师出家并受戒,1984年9月至1986年7月中国佛学院南京栖霞山分院1986年8月至1987年1月南京金陵刻经处工作,1987年1月至1999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杂志责任编辑(1996年1月起兼任江西省佛协《丛林》杂志执行主编)2000年1月江西南昌市佑民寺住持,2000年12月任江西南昌市佛教协会副会长,2002年2月当选政协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2002年4月江西省社科学院宗教所研究员;同月、当选为中国反邪教协会会员,2002年9月当选中国佛教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2003年1月当选江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3年12月,当选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
[交通通讯]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民德路181号 
邮编:330008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祥符寺

[历史沿革]
祥符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创建年代不详,原始寺名无考。相传唐贞观初年玄奘法师取经归来游历东南,临寺登山所见犹若西天灵鹫峰,因此名为小灵山。1008-1016年宋真宗诏改祥符禅院,1122年宋徽宗赐名祥符禅寺。元末寺毁,明洪武年间复建。万历初再造寺塔。明末法藏禅师一度驻锡于此,大振宗风。1699年康熙皇帝亲题“神骏”匾额,该寺盛极一时。后雍正帝取缔法藏,神骏寺在劫难逃。1860年太平天国军驻防于此,寺院殿宇几成瓦砾,此后半个世纪未见记载。1914年始修建,恢复旧名。1938年被侵华日军焚毁殆尽,从此一蹶不振。20世纪50年代初,渐至荒废。1994年重建。同时兴建88米高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立像,为中国第一青铜大佛像。该寺为千年历史名刹,现为佛教弟子朝山礼佛圣地和旅游胜地。
[寺院胜景]


符禅寺拥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大殿两侧各有两幢 南北对称的两层楼房,法堂、禅堂、客堂、丈室、僧舍、迎宾馆分设其中。藏经楼位于灵山大佛须弥座 前大平台内,可谓别具一格。五观堂在观音殿后,斋堂对面则为香积厨。厨左一楼设有粮仓、库房。 整座寺院具有朴实简洁、古色古香的建筑特色。
灵山大佛站在一朵盛开的莲花上,好似始从天上降临人间。大佛形体雄伟,仪态安祥,面如满月,慈 眉慧目,开颜微笑,口似欲启又止,状若演说妙法犹未了。右手“ 施无畏印”,表示施与众生安乐 无 畏;左手“与愿印”,表示圆满众生爱乐愿望。
[当今住持]
现任方丈无相长老
[交通通讯]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灵山路
邮编:214091
网址:www.lingshan.org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报恩寺

[历史沿革]
报恩寺,位于四川眉山市东坡区罗平镇高丰村。始建于唐,随后历经圯废,元泰定四年(1327年)曾予维修,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曾予大修。现该寺仅存大殿。1986年后,政府多次拨出专款进行抢救性维修,1991年该寺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传报恩寺系唐时一王姓居士(佛教中的居士)为报母恩而建。另一种说法是,唐时一秀才赴京赶考,走到黑龙(今青神黑龙镇,与高丰村仅一河之隔)时突生急病,他便借住在当地一姓龙的员外家中,当时龙员外家里只有女儿和管家。龙员外的女儿精心照料秀才养病,并与秀才日久生情。秀才病好后便赶考去了,外出的龙员外回家后听说女儿与秀才的事,便认为女儿败坏了家风,逼近女儿自尽。秀才在京城考取功名后回到黑龙,本想迎娶龙家女儿,不想龙女已成黄土,悲痛万分的秀才便修建了报恩寺,以纪念和报答龙家女儿的恩情。
不管哪种说法,报恩寺的修建总与报恩有关。
[寺院胜景]
深山怀抱的建筑艺术宝库
报恩寺占地面积2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18平方米。傍晚看去,这座古寺颇似名人的画作:苍茫无涯的高原上挂着一个斜斜的落日,映照着一片褪色般的嫣红。


报恩寺全景

走进寺院山门,首先望见的,是数座跨度8米,桥宽2.6米的石拱桥,它们平行排列,与再熟悉不过的天安门金水桥一般无二,旁边,是两个高达7米、酷似华表的石经童。随后,布置在一条中轴线上、由东而西次弟升高、犹如三大殿翻版的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阁又扑面而来。而在前后中三进院落里左右对称的大悲殿、化严殿、碑亭长廊、斜廊、僧房,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其和颐和园、避暑山庄异曲同工。即使是一些细微之处,如山门前阶梯旁的龙雕、天王殿匾额四周边缘透雕的云龙纹饰,也在景山、圆明园里似曾相识。皇家建筑风格中“非壮丽无以重威”的设计思想,就在这个默默无闻、僻处一隅的平武县城寺院中,时隐时现。
大悲殿高达8米的千手观音,正身就是用一根巨大的楠木雕成。观音头戴宝冠、身披菁纱立于仰覆莲花座上,体态柔媚、高大匀称,脸庞则丰满秀雅、眉若新月、双目宁静含蓄、神态淳厚慈祥。观音一头四面,头顶重迭三个小头像,肩上的两只大手高举无量光佛,身后1004只手均刻有一圆睁的慧眼,并分别拿着日、月、净瓶、宝镜、宝印、数珠等佛门法器,且形态各异,有的象参破红尘,有的如沉思冥想,有的意欲点拨世事,有的似要指点迷津……
宋元建筑的“活标本”
报恩寺是四川省内一座十分典型的元代建筑,而且在许多营造法上都保留了宋代的建筑风格,采用单檐歇山顶抬梁式架梁,明间施叉手扶脊,特别是大殿檐柱略有生起和侧脚,柱头卷杀为倒钟形,明间栏额断面近圆形,普柏枋较薄,其下缘砍杀为斜面,莲瓣覆盆式的柱基,蜀柱与梁接合处砍为雀嘴形,大殿明间使用减造柱,在明间正中用四根斜梁支撑上部扶椽,最上两根在脊下相交,然后斜向梁下部斜梁交于内额蜀柱之栌斗内,下面两根斜梁自该栌斗身下承托下平扶,终止于前后檐斗拱后部。前檐下施斗拱9朵,斗拱为二出挑,左右各施6朵,后照壁施斗拱3朵,明间用大叉手减柱,逗梁结构精巧,可谓匠心独到。粱上有题记,年号为“……泰定四年……”。
报恩寺是研究四川省内宋元代建筑艺术的极其珍贵、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具有十分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当今住持]
[交通通讯]
地址:四川眉山市东坡区罗平镇高丰村
邮编:620000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甘肃凌空塔

[历史沿革]
凌空塔,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境内的崆峒山,是一座无基座的七级八角砖塔,塔高近30米。据清嘉庆年间撰就的《崆峒山志》记载,为“(明)万历十三年”。但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对此提出了质疑。
史料证明,凌空塔应是宋塔。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后的建隆元年(960)6月即下诏,一反周世宗时的废佛政策,保护寺院;后又屡令书写金字银字之藏经。开宝四年(971),又派人到益州雕大藏经,约5000多卷,共13万版,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完成,为中国雕印藏经之始。太宗在位期间,曾大建佛寺,并专设译经院,大量翻译佛经,还鼓励僧人赞宁撰写《大宋高僧传》30卷,并给赞宁“赐紫方袍”。真宗曾是道教的狂热鼓吹者,但他同时也崇信佛教,不仅亲自为佛经作序,还曾撰写《崇释论》一文,宣扬佛教之旨与孔孟儒学为“迹异而道同”之观点。时全国僧尼已达46万之多。僧人道原写出了《景德传灯录》,佛学再次进入鼎盛之期;宋仁宗时僧人李遵又写成《天圣广灯录》。当时,大诗人苏轼的好友、僧人契嵩撰《传法正宗记》10卷、《正宗论》4卷,并有文集《镡津集》,后者内收强调佛、儒“心同迹异”的《辅教篇》,将佛教的“五戒”、“十善”与儒家的“五常”类比认定,造成“佛儒融合”“不可阻止的趋势。”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作为“崆峒山主”的沙门重义获得了“赐紫”的殊荣。重义于“赐紫”之后作为“都勾当”(“都”义为“首领”或“头目”,“勾当”义同“办事”)沙门又参与铸铜钟这一与佛事紧密相关的意义深远之举。他因何获“赐紫”,史无明载,但我却认为是因他主持建成了舒花寺建筑群(包括译经楼、御书院、凌空塔)有功而名达朝廷使然,说得直接一些,凌空塔很可能建在宋仁宗即帝位之初的年代,也就是天圣七年之前。
把凌空塔定为宋代建筑,也是从塔的楼阁式,8角7级,每级间距较大,无基座、两层以上塔身和塔檐均以砖做出门、窗、柱、额枋、斗拱、椽、飞头等形制和精细的雕饰而做出的判断;还从下边一段话得到启示和印证:“东华池塔是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雕饰非常精细,特别是斗拱形制、门窗样式,完全可以在《营造法式》中找到依据,是研究宋代建筑艺术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引自唐晓军、师彦灵著《古代建筑》77页)。这一看法也与甘肃省文物局专家的看法是一致的。
[寺院胜景]

倾斜的凌空塔
凌空塔上生长有两棵百年松树,构成了“古塔托松”的绝景观,是崆峒山重要的景点之一。因长期的风雨侵蚀,凌空塔塔体整体向北倾斜1度16分,有人喻之为中国的“比萨斜塔”。现在,塔身裂缝较多,檐部有局部坍塌,个别塔角已经塌落。塔内木梁糟朽,若遇自然灾害,有倒塌的危险。同时,塔顶上的两棵百年松树,因年代久远,根系逐渐向下延伸,如此下去,塔身将有可能被松树根系“劈开”。
为了保护这一年代悠久的历史文物景点,日前崆峒山景区对倾斜的凌空塔进行修缮“扶正”。维修坚持“修旧如旧,复古如古”的原则,一是维修整理台帮,基础周围做水泥砂浆防潮层,避免雨水灌入塔基内;二是对塔身裂缝部位清理后用改性环氧树脂灌注加固,并对外观进行工艺处理;三是对檐部坍塌部位用原材料进行修补,使补砌部分与塔体结合牢固;四是对木梁用钢结构进行加固,并重新制作木梯;五是清理塔刹周围荒草杂木,用原规格青砖补砌残损部分。   
[当今住持]
[交通通讯]
地址: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
邮政: 7440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0 22:13 , Processed in 3.433453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