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开门

[佛化生活] 印度尼泊尔佛祖圣地专列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恒河流域人民在种族上属于混合来源。在流域的西部和中部,他们原为雅利安人的後裔。後来,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从西面到来,与他们混合起来。在东部和南部,主要是在孟加拉地区,藏人、缅甸人和各种山地民族也混合起来。欧洲人来得还要晚些,并没有怎麼定居下来或与他们通婚。   
恒河平原在历史上一直是印度斯坦的中心地带,是其连续几个文明的摇篮。基督以前的阿育王帝国的中心为巴特那,在比哈尔横跨恒河两岸。伟大的蒙兀儿帝国的中心在恒河流域西缘的德里和阿格拉。坎普尔北面恒河畔的根瑙杰是7世纪中叶囊括北印度大部地区的戒日王封建帝国的中心。在12世纪开始的穆斯林时代,穆斯林的统治不仅扩展到整个恒河平原,而且扩展到整个孟加拉。在三角洲地区的达卡与穆尔希达巴德是穆斯林政权的中心。   
在三角洲,加尔各答及其卫星城镇沿胡格利河两岸延伸约80公里(50哩),形成印度人口、商业和工业集中的最重要地区之一。   
恒河在宗教上的重要性可能超过世界上的任何河流。它从远古就受到崇敬,今天则被印度教徒视为最神圣的河流。虽然被称为圣地的印度教徒朝觐之地遍布次大陆,但那些坐落在恒河边上的圣地具有特殊的意义。其中有安拉阿巴德附近恒河与亚穆纳河的汇合处,1~2月间举办沐浴节;数十万朝圣者沉浸在河中。   
加尔各答的胡格利河也被认为是神圣的。恒河朝觐的地方还包括根戈德里及阿勒格嫩达河与帕吉勒提河这两条源流的汇合处。印度教徒将死者的骨灰撒到河上,相信死者这样就会直接升天,恒河岸边的许多地方都建立了焚烧死者的火化场(河边台阶顶部建立的寺庙)。有的人会特地来到恒河洗清自己自身的罪恶,包括老人,恒河上有老人的尸体也是理所当然的。在当地贵族和穷人的差别是很大的。在焚化时,贵族是用檀木来焚烧尸体,而穷人则用煤油来焚烧尸体,烧出来的味道是差别很大的。
(文字据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恒河意为“由天堂而来”(五)




恒河沙又被称为“金刚沙”

梵语gan%ga^-nadi^-va^luka即恒河之沙,又作恒边沙、恒水边流沙、江河沙、兢伽沙、恒沙、恒河沙数等。恒河沙粒至细,其量无法计算。诸经中凡形容无法计算之数,多以“恒河沙”一词为喻,例如《大品般若经》卷一序品曰:“遍照东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国土。”《阿弥陀经》曰:“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无量寿经》卷上曰:“无量大圣,数如恒沙。”
(佛学大词典)
恒河沙,譬喻,略称恒沙。恒河沙之数,譬物之多也。《智度论》七曰:“问曰:如阎浮提中,种种大河亦有过恒河者,何故常言恒河沙等?答曰:恒河沙多,余河不尔。复次是恒河是佛生处,游行处,弟子现见,故以为喻。复次诸人经书皆以恒河为福德吉河,若入中洗者,诸罪垢恶皆悉除尽。以人敬事此河,皆共识知,故以恒河沙为喻。复次余河名字屡转,此恒河世世不转,以是故以恒河沙为喻,不取余河。”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全世界的佛教信众来说,恒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佛祖释迦牟尼佛在恒河流域诞生,在恒河流域悟道成佛,在恒河流域讲经说法,在恒河流域涅槃寂静,释迦牟尼佛曾经无数次在讲经的时候提到恒河与恒河沙,曾经赞叹恒河为福德吉祥之河。释迦牟尼佛故乡的后人将恒河沙称为“金刚沙”,赋予恒河沙的意义为其量无数,不可称计,象征一切众生的心力资源不可穷尽!所以,导游与船家专门把船划到恒河对岸,让大家上岸采取恒河金刚沙带回家。

在恒河岸边采取恒河金刚沙以后的第二天,有人在出售旅游纪念品的摊位上,发现有专门用来装恒河金刚沙的小盒子,有用木头做的,有用大理石做的,非常精美。大家纷纷购买,准备带回去装上恒河金刚沙送人结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圣河传说  
从长度来看,恒河算不上世界名河,但她却是古今中外闻名的世界名川。她用丰沛的河水哺育着两岸的土地,给沿岸人民以舟楫之便和灌溉之利,用肥沃的泥土冲积成辽阔的恒河平原和三角洲,勤劳的恒河流域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出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印度文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足迹遍布恒河两岸,诗人歌手行吟河畔。至今,这里仍是印度、孟加拉国的精粹所在,尤其是恒河中上游,是经济文化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恒河,印度人民尊称它为“圣河”和“印度的母亲”,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在印度神话中,恒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马华特(意为雪王)的公主,为滋润大地,解救民众而下凡人间。女神既是雪王之女,家乡就在对门山飘渺的冰雪王国,这与恒河之源——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加姆尔的甘戈特力冰川相呼应,愈加带有神话色彩。加姆尔在印度语中是“牛嘴”之意,而牛在印度是被视为神灵的,恒河水是从神灵——牛的嘴里吐出来的清泉,于是便被视为圣洁无比了。   
根据宗教传说,恒河之为“圣水河”乃是因恒河之水来源于“神山圣湖”。恒河的上游在我国西藏阿里地区的冈底斯山,冈底斯山的东南坡有一个大而幽静的淡水湖,叫玛法木错湖,湖水来源于高山融化的冰雪,所以湖水清澈见底,平如明镜。相传,这里的山中就是“神中之神”湿婆修行的地方,印度教徒尊它为“神山”。湿婆的妻子乌玛女神是喜马拉雅山的女儿,玛法木错湖是湿婆和他的妻子沐浴的地方,印度教徒尊它为“圣湖”,由于恒河水是从“神山圣湖”而来,所以整个恒河都是“圣水”。千百年来,虔诚的印度教徒长途跋涉,甚至赤足翻越喜马拉雅山,到中国境内的“神山圣湖”来朝圣,到湖中洗澡,以祛病消灾,益寿延年;到神山朝拜,以得到湿婆大神的启示。   
有趣的是,这种祛病消灾,益寿延年的“圣洁”说法似乎并不是教徒的神话传说,据有关研究者统计,常年在恒和沐浴的教徒,大多都能益寿延年寿,并且很少患病。最近科学家又研究发现,恒河水中的含氧量非常高,这是湍急的水流与空气充分接触造成的。而较高的含氧量,使疟原虫等厌氧的致病微生物难以生存。   
(文字据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祇树给孤独园】印度佛教圣地之一,位于中印度憍萨罗国舍卫城之南。略称祇园或祇树、祇园精舍、祇洹精舍、只陀林、逝多林。意为松林、胜林。祇树乃只陀太子所有树林之略称;给孤独即舍卫城长者须达之异称,因长者夙怜孤独,好布施,故得此名。盖此园乃须达长者为佛陀及其教团所建之僧坊,精舍建于只陀太子之林苑,以二人共同成就此一功德,故称祇树给孤独园。佛陀曾多次在此说法,为最著名之遗迹,与王舍城之竹林精舍并称为佛教最早之两大精舍。园林之地平正,约有八十顷,内有经行处、讲堂、温室、食堂、厨房、浴舍、病室、莲池、诸房舍。园林中央为香室(相当于今之佛殿),周围有八十小房。精舍之左右池流清净,树林茂盛,众花异色,蔚然成观。围绕精舍之外,另有十八僧伽蓝。又精舍本为七层之建筑,然玄奘于七世纪参访此地时,该精舍业已荒废。其位置约当于现今拉布提河南岸所存塞赫特马赫特之遗迹。据[佛学大词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二)



【给孤独园】位于中印度憍萨罗国舍卫城之南,相当于今尼泊尔南境,近于拉波提河南岸之塞赫特马赫特,为佛陀说法遗迹中最著名者。全称祇树给孤独园。又称祇洹阿难邠坻阿蓝、祇园阿难邠低阿蓝、逝多林给孤独园、只氏之树给孤独聚。略称祇洹精舍、祇园精舍、只陀婆那、逝多饭那、耆陀精舍、只陀园、只陀林、只桓寺、祇树、祇园。又译作松林、胜林。祇树,即只陀太子所有之树林之略称;给孤独园,意谓给孤独长者(即须达)所献之僧园。
关于给孤独园之创建由来,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九、五分律卷二十五所载,舍卫城须达长者夙怜孤独,好行布施,人誉为给孤独长者。彼皈依佛陀后,欲觅一地为佛陀建筑精舍,见只陀太子之花园颇为清净闲旷,乃欲购之,然为太子所拒。太子为令长者却步,遂以黄金铺满花园为出售之条件,须达长者乃以象驮黄金铺地,太子为其诚心所感,遂将园中所有林木奉施佛陀,故以二人名字命名为祇树给孤独园。又太子乃憍萨罗国波斯匿王之子,因太子诞生之日,王大破敌军,故以‘胜’为太子之名;以树林为太子胜所有,故称祇园为胜林、胜子林、胜子树。精舍竣工后,佛陀曾于此度过许多雨季,大多数之经典亦说于此。与王舍城之竹林精舍并称为佛教最早之两大精舍。
精舍之建筑,中间为佛殿,周围筑有八十小屋,有禅房六十三所,厨、厕、浴舍、病室、洗脚处等无不具备,颇为壮观,惜精舍之原构,早已不存。今所见之精舍遗迹,系后期修缮,其规模远不及给孤独长者之所建。据[佛学大词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三)



【祇树给孤独园】(地名)舍卫城有长者哀恤孤危。世人呼曰给孤独。佛在摩揭陀国时,来闻法三归为优婆塞。后乞佛来舍卫城度国人,以园林献佛。佛许之。长者归国选园林以太子誓多之园林为第一。弥勒上生经疏上,慈恩以二人之名载园林名之因缘。曰:“地唯挟垲,泉林繁郁,壁方五里,可设伽蓝。善施请买,太子不许。因戏言曰:布金满地,厚敷五寸,时即卖之。善施许诺。(中略)太子知其情邈,自发胜心。人之所贵,莫过金宝。而彼当能倾库买地以造僧园,我何所乏而无修建?请悔先地,长者不从。太子云:许地取金,未论林树。地随汝主,林属我身。其助成功,但陈供养。佛后游此,告阿难曰:园地善施所买,树林誓多所施。二人同心,共崇功德。自今已后,应谓此地为誓多林给孤独园。”据[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舍卫国】舍卫为中印度古王国名。又作舍婆提国、室罗伐国、尸罗跋提国、舍啰婆悉帝国。意译闻物、闻者、无物不有、多有、丰德、好道。又以此城多出名人,多产胜物,故称闻物国。本为北憍萨罗国之都城名,为别于南憍萨罗国,故以都城代称。
关于舍卫国名称之由来有数种说法,如毗湿奴富兰那所载,该都城之创建人为日种王。另如南方佛教所传,有人问:‘此城有何种货物?’城中之人则答:‘无物不有。’又梵语s/rava, s/ravas 系耳、闻、好名闻之意,后转释为舍卫国之名。
佛陀在世时,波斯匿王统治此国。据分别功德论卷二载,佛陀于舍卫国前后居止二十五年,较住于其他诸国长久,由于此国最妙、多珍奇,人民知义理;而祇洹精舍特有神验,当众僧讲集时,有猕猴数千前来,在左右观听,寂静无声,诸飞鸟亦普皆来集;以此国多仁慈,故异类影附。大智度论卷三载,舍卫城为佛出生地,为报生地之恩,故多住此。诸经典中,常见其名,且阿含部之诸经、贤劫经、弥勒下生经、弥勒上生经、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等诸会,阿弥陀经、文殊般若经、金刚般若经等皆于此处说。
佛在世时,舍卫国有九亿之家,然至西元五世纪初,法显至此地巡礼时,已颇荒废,再经二百年,玄奘经此地时,更为荒芜。如城内原有胜军王所建大法堂、钵逻阇底精舍、须达长者故宅、指鬘外道悔改证果之处等遗址;城外则有祇园精舍、佛陀为病比丘看病处、舍利弗目连竞神通处、外道杀淫女谤佛处、提婆达多陷入地狱大坑、群盗得眼林,及城外西北约十八公里处之迦叶佛本生地等遗址,种种圣迹皆成废墟。
有关此国之位置,据英国考古学家康林罕推定,近于尼泊尔之奥都,北方约九十余公里处,即拉布提河左岸之沙赫玛赫地方。因近年在该处发掘铭刻有巨大佛像、大唐西域记卷六所说周长约五公里之城壁,及记述布施祇园精舍田地之铜板等,足资证明此处即舍卫国故址之地。据[佛学大词典]

另据分别功德论卷二载,祇洹精舍特有神验,当众僧讲集时,有猕猴数千前来,在左右观听,寂静无声,诸飞鸟亦普皆来集;以此国多仁慈,故异类影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3-7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祇树给孤独园南门入园不远,路东面有一大菩提树,据说是须达多长者手植,因而被称为给孤独树(一称阿难陀菩提树,因为阿难陀尊者向佛陀提出了这个建议)。依南传经典《普贾婆利耶》(Pujavaliya)记载,当佛陀去他方游化时,舍卫国的人们思念佛陀,希望有个纪念物代表佛陀接受大家的致敬,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尊者腾空而去从菩提迦叶佛陀悟道的菩提树上取回一枝,由须达多长者种下,从此,佛陀不在时,此菩提树就代表佛陀应供,慰籍舍卫国人民对佛陀的思念。由于菩提迦叶的菩提树是后人从原树上取枝移植的,已历四代;斯里兰卡的大菩提树是阿育王时代从菩提迦叶移植一枝过去的,所以现在这株阿难陀菩提树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因为它是佛陀时代移植的,历史最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04:56 , Processed in 0.188842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