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大德开示] 宣化上人开示录(一)----宣化上人讲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修般若波罗蜜多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四句是《心经》的精华要理。略释如下:

‘观自在’:是教你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自己若在,就不会向外驰求,到处攀缘。若是不在,则容易妄想纷飞,甚至发神经。总要找机会,令人供养。有这种思想,那就不自在。

‘菩萨’的行为,一切是利益众生,以众生为前提,绝对不是为利益自己。我们凡夫的思想,恰好相反,总想利益自己,而不利益众生。无论做什么事,先要计较一番,有利的就做,没有利的就不做,这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世界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就因为这种关系。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所以就发生战争,造成国破家亡的残局。

这位菩萨,他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到现在,生生世世都修深般若法,没有间断的时候。修深般若法,

(一)没有骄傲心;若有骄傲心,就是愚痴。
(二)没有自满心;若有自满心,就是愚痴。
(三)常生惭愧心;不生惭愧心,就是愚痴。
(四)不生攀缘心;若生攀缘心,就是愚痴。
(五)不生嗔恨心;若生嗔恨心,就是愚痴。
(六)不生颠倒心;若生颠倒心,就是愚痴。

我们修道人,以这六种心,做为标准。衡量自己所行所做,是否如法?如法就是智慧,不如法就是愚痴。也就是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智慧。不修戒定慧,不灭贪嗔痴,就是愚痴。智慧和愚痴的分别,就在这个地方。

要修深般若,才会照破五蕴中的五十种魔境:在色蕴中有十种阴魔,在受蕴中有十种阴魔,在想蕴中有十种阴魔,在行蕴中有十种阴魔,在识蕴中也有十种阴魔。总括来讲,有这五十种;分开来讲,有无数无量种。如有不慎,就堕入魔境。总而言之,凡是有邪知邪见的人,都是属于魔的眷属;有正知正见的人,都是属于佛的眷属。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能认清魔的境界,不会被其动摇。这时候,不但照见五蕴皆空,也度一切苦厄。五蕴皆空,即是真空。所谓:‘真空无人我,大道无形相。’

一切苦厄,就是三灾八难之苦厄。

若能将这四句经文的法,修到炉火纯青的时候,就证得八风吹不动的境界。何谓八风?就是称、讥、苦、乐、利、衰、毁、誉。这八种风,能吹得没有定力的人,昏头转向,不知东西南北。今将这八风浅释如下:

(一)称:就是称赞。人家称赞你一声,觉得比蜜还甜,心里很舒服。

(二)讥:就是讥讽。人家讽刺你一句,就受不了,心里就不舒服。

(三)苦:就是苦恼。受一点苦楚,就烦恼起来;一切苦来折磨你,看你受得了受不了。

(四)乐:就是快乐。受一点快乐,不要得意忘形;一切乐都是考验,看你怎么办?

(五)利:就是利益。得到利益就高兴,失去利益就悲哀,这是没有定力的表现。

(六)衰:就是衰败。无论遇到什么艰难,要损失不计较,失败不动心。

(七)毁:就是毁谤。有人毁谤你,说你的坏话,无所谓!应该处之泰然,自然风平浪静。

(八)誉:就是荣誉。有人赞叹你,宣传你的名望,仍要无动于衷,视功名犹如瓦上霜。

这八种风,是考验‘心’的法门,在逆境不动心,在顺境也不动心。若是动心,就是修持不够,没有定力的功夫。若是不动心,便证明有功夫。但是不能自满,自我宣传:‘八风也吹不动我,我的定力,犹如金刚一般的坚固。’这样也不对。

在宋朝有位苏东坡居士,他对佛学略有研究。虽然他禅定功夫还不够,却自觉定力到了相当程度。有一天,心血来潮,灵感而至,写了一首偈颂:‘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以为自己已开悟,所以请佛印禅师给印证,于是派遣侍者过江送到金山寺。老禅师一看,在原纸上写上‘放屁!放屁!’四个字,交给来人(侍者)带回。苏东坡一看,无明火有三丈高,大发雷霆,岂有此理!这是开悟的偈颂,怎说是放屁?于是过江来找佛印禅师算帐。

不料,来到金山寺的山门时,佛印禅师已在那里等待他的光临,就大笑地说:‘好一位八风吹不动的苏大学士,竟被屁风吹过江来,欢迎!欢迎!’(因为他们二人是老道友,时常开玩笑)苏东坡满肚子的火,刚要爆炸,被老禅师一说,觉得有理,于是承认自己定力不够,乃向禅师顶礼谢罪。从此之后,不再说口头禅了。

禅是行的,不是说的,能说不能行,无有是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修道人不可打妄语

在禅堂里要循规蹈矩,不能标异现奇,不能自以为是,而不守禅堂的规矩。要知道禅堂是造圣人(开悟)的处所,不可以破坏道场,令人失去开悟的机会。这一点,凡是参加参禅的人,要特别注意,要严守戒律,不可放逸。

参禅的机会是很难得到,千万不可错过。现在大家共同来参禅,这乃因为往昔所种下的善根,才有今天的机缘。用功修道的人,遇到打禅七的良好机会,要把握开悟的时机,就是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浪费。不可因为一时的快乐,而躲懒偷安。这样会耽误开悟的机会,又会堕落在三恶道。到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我说:‘莫待苦时方学道,三涂都是懒惰人。’所以要时时在用功,刻刻在精进。

在禅堂里,将话头放在心上,行也参话头,坐也参话头,参来参去,把话头参透了,就见到本来真面目。为什么?因为话头能照破妄想。乃至于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哪会有时间去打妄想呢?

要晓得妄想就是妄语,对基本的五戒不守,为争而打妄语,为贪而打妄语,为求而打妄语,为自私而打妄语,为自利而打妄语。打妄语就是骗人,自己做错事不承认,还替自己辩护,有这种思想和行为,焉能修道?

人为什么用功不进步?就因为妄语打的太多。打一句妄语,就有一百个妄想生起。这时,坐也坐不住,站也站不稳,这是掉举。不知如何是好,进也不知对不对?退也不知对不对?无所适从,很不如法。

真正修行人,处处守规矩,时时勤精进,绝对不打妄语,不去攀缘。希望大家不要向打妄语人学,更不要向不守规矩人学。这样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受其害,这一点要谨慎,要小心。如果被传染,后患无穷。真正修行人,不怕苦,不怕难,时刻认真在修行,不为外来境界动摇其心。参!参!参到水落石出,就是本地风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修道人要受苦

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们修道人为什么要修苦行?一天只吃一餐,就为要了苦的缘故。苦了了,便是乐。福,有应享的福和不应享的福。应享的福,是自己工作所得来的代价,能够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吃好东西,坐好汽车,可以享受一番。可是,要知道享完之后,就消福了,而在福报的银行就没有存款了。

不应享的福,就是在本分之外求享受,由侥幸得来的福。好像强盗,抢人家的钱,自己享受,这是不讲道理的享受,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福报银行的户头就透支了。应享的福,享完之后,就报销了福,何况不应享的福,硬要勉强享受?这不但消福,而且还要亏本。因为这种关系,福不可享尽,享尽就没有福了;苦可受尽,受尽则没有苦。我们做人,要明白这种道理。在困难的环境中,欢喜接受逆境,这样便无怨恨,也没有不满现实的心在作祟。

研究佛法的人,其思想和行为,与世俗人正好相反。世俗人是顺著生死去造业,修道人是逆著生死来消业。无论在什么境界上,处之泰然,心安理得,便不觉得苦。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至理名言。

现在讲一个受苦的公案,作为参考。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名叫崇祯。他虽有皇帝的智慧,可是没有皇帝的福报。为什么?因为他的苦没有受尽。他前生是个沙弥,因为未到受具足戒的时候,就死了,所以还是个小沙弥而已。他做沙弥的时候,凡是搬柴运水的苦工,都由他来做,任劳任怨。天天做苦工,来护持道场。

有一天,他到房顶修理屋瓦,不慎失足,坠地而死。师兄弟就去报告方丈和尚。老和尚知道前因后果,想成就小沙弥,替他了苦。于是乎,对大家宣布:‘这个小沙弥,做事不小心跌死,对道场有很大的损失。因为他犯了侵损常住的过错,要惩罚他。你们用马来把他的尸体拖散为止,免得买棺材埋葬。’大家一听方丈的话,不以为然。师兄弟们发恻隐之心,而不听方丈的命令,因为不忍心这样去做。于是共议:‘我们是师兄弟,同修一场,应该把他安葬,不可用马拖尸。’乃出钱买棺材安葬于荒山中。

这个小沙弥,因为替庙做苦工,积有功德,来生为人,做了皇帝,身为崇祯。可是只做了十六年的穷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天下大乱,内有李自成造反,外有清兵侵境,没有过一天好日子,都是在忧患煎迫中度日。这事是被好心的师兄弟害了他,使他的苦未能了尽。如果他们当时听方丈的话,用马拖尸,苦便了了,不会害得崇祯在煤山自缢,而为国殉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去妄心存真心

《华严经》上说: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你行佛心,就是佛;你行菩萨心,就是菩萨;你行缘觉心,就是缘觉;你行声闻心,就是声闻;你行天人心,就是天人;你行人心,就是人;你行阿修罗心,就是阿修罗;你行畜生心,就是畜生;你行饿鬼心,就是饿鬼;你行地狱心,就是地狱。所谓‘十法界不离一念心。’由此可知,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心所造出来的。

有一首关于‘心’的偈颂,说得很有道理:

三点如星布,弯钩似月牙;
披毛从此起,作佛也由它。

仔细研究之,说得很恰当。人在世上,要存正心,不可存邪心。什么是正心?就是菩提心、平等心、大慈心、大悲心、怜愍心、布施心、惭愧心。什么是邪心?就是自私心、自利心、嫉妒心、怨恨心、骄傲心、妄想心。我们修道的目的,就是去妄心存真心,也就是除邪心生正心。

我们一举一动,要存正念,就是正知正见。存邪念,就是邪知邪见。有邪念的人,或者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将黑作白,将白作黑,颠倒是非,黑白不分。他所作所为,自己认为是对,结果造成罪业,要堕地狱,自己还不知道。因为这样所以佛苦口婆心来规劝,不怕麻烦的一次又一次叮咛:‘不要走错路!不要误入歧途!’也就是告诉我们修道人,在道场中不可造恶业。所谓:‘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

时时要战战兢兢,深省警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来改善自己的习气毛病,改善自己的恶劣行为,改善自己的聪明鬼、伶俐虫。要把自己弄清楚,不可糊糊涂涂混日子,以盲引盲,互相欺骗。搞得世界乌烟瘴气,令世界一天比一天危险,最后成了世界的末日,同归于尽。

有正念的人,能引导世界的人,走向正大光明之路。人人有同情心,人人有互助心;你帮助我,我援助你,大家互相帮忙。所谓‘助人为快乐之本’,又可以说:‘为善最乐’,你要发善心做善事,这种快乐,无言可形容。只有行善者,才能体会其中意味。各位不妨试试行善事的滋味如何?它有妙不可言的乐趣。千万不要走黑暗弯曲的路,不但自己会有失足之忧,也会引人误入歧途。所以心要正大光明,方能照破一切黑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现在是打禅七(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五日)的时间,诸位时时刻刻要提起‘话头’;去参禅,去用功。修道人,要自己修行,不要依赖他人,更不要依赖师父。我们是打禅七,不是打师父七。这一点要弄清楚。

有人这样的想:‘师父在万佛圣城的时候,我就用功修行。师父离开万佛圣城,我就不认真修行。’这种思想,实在要不得。无论师父在不在万佛圣城,都要勇猛精进的修行,贯彻始终,才有成就。否则,尽做表面的工作,那是自欺欺人的行为,永远得不到解脱。

参话头!就是参‘念佛是谁?’念佛是谁?这要参!是哪一个?说是‘我’在念佛,那么,我死了,这个‘我’又跑到什么地方去?根本那不是‘我’。这样来说,没有‘我’了。既然没有‘我’,那么,在还活著的时候,就不需要修行了?这是不正确的想法。应该怎样?就是要参本来的面目,父母未生以前的面目,是什么样子?参明白了,就可开悟。

念佛是哪一个?时时刻刻在追究,分分秒秒不放松。其实用这种功夫,就是以毒攻毒的方法。念佛是谁?虽然也是一个念,但是用一念控制一切念,用这个妄想,停止一切妄想。制止到了极点的时候,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便能开悟。

什么是开悟?就是真真实实认识自己是怎么回事,证得空理,知道一切是虚妄,这是真知道。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这种境界,也就是‘明心见性’的境界。所谓:‘明心无难事,见性不知愁。’明心的人,什么也不愁。所谓:‘自古神仙无别法,广生欢喜不生愁。’这是修道人的座右铭。

修道人,无论遇到顺或逆的境界,皆不动心。若能有这样的定力,那就不会被境界所转,而能转境界,这才是修道人的真功夫。所谓‘泰山崩前而不惊,美色当前而不动。’男人见到西施那样美的女人,当做骷髅观,自然不动其心;女人见到潘安那样英俊的男人,当做白骨观,自然不动其心。否则,见到美女或俊男,心猿意马,七上八下,不知如何是好!若是这样没有定力,那就失去道业,多么可惜!

今天我们听了三步一拜两位行者的来信,晓得他们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境界,有护法善神的保佑。所谓‘感应道交’,他们诚心地拜,真心地念,于是乎感动了天龙八部,时刻在他们的身边,处处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我们要将他们两位做为借镜,照照自己是怎么回事?要回光返照,看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清净?这样的光明?这样有智慧?这样不打妄想?

各位!听经闻法,要自性自悟,自悟自度。不要依赖师父!要依赖自己。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相信自己的智慧,不要相信自己的愚痴,这一点是非常的重要。我们打禅七的目的,就是自性自度。六祖大师曾经说过:‘迷时师度,悟时自度。’

我们现在参禅,应该分秒必争,不可把宝贵的时光空过。所以在打禅七的时间,佛也不拜,过堂也不念供。为什么?就是给大家专一用功的机会。多一分钟参禅,便多一分钟开悟。哪有时间去打闲岔?去充壳子?去开小会?若三三五五,讲是讲非,讲些无意义的话,把开悟的时光,轻易放过,尚不自知。这样的参禅,就是参八万大劫,也没有希望。在打禅七的时间,一定要老老实实去参!参‘念佛是谁?’参‘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这是开智慧的钥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参禅要克服痛关

今天是新年,我祝各位新年快乐。本来这是世间的风俗,我们出世的人,不应该再有这种习气。可是,要知道我们大家还在这个世界上,如果和世间距离太远,那么,和人的距离也远了。所以还是依世俗之礼,向你们说一句‘新年快乐’。又说一首偈颂:

今逢一九八二年,十方聚会来参禅;
回光返照观自在,万佛城中选圣贤。

新年是快乐,我们参禅,应该得到禅悦为食,以参禅作为饮食。真正参禅的人,吃饭或未吃饭?忘了。穿衣服或未穿衣服?忘了。睡觉或未睡觉?忘了。参到极点处,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和虚空合成一体,到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的境界。既然是这样子,那么,腿痛也不怕痛了,腰酸也不怕酸了,一切一切,都要用忍耐功夫来忍受著。既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那又有谁在痛呢?尤其是这种痛要过关,痛过去就不知痛。如果过不了关,便总是在痛中。若过了关,不但不知痛,而且非常自在,非常快乐。

‘参禅’这一法门,没有再比它更妙的,能得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境界。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古来参禅的人,可以连坐几天,不起于座。那么,他的腿痛不痛?当然痛啊!可是他能忍受著。能忍人所不能忍的,能受人所不能受的。他有一种勇猛精进的力量,只知向前进,不知向后退,所以才有成就。

参禅要有忍耐心,那是开悟的本钱。好像做生意一样,有了本钱,生意才能发展,才有希望赚大钱。我们参禅,要克服痛关。通过痛关,过了关之后,光明大道就在眼前,直达明心见性的境界。没有过关时,好像‘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界;过了关,好像‘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我们参禅,要有‘舍不了死,换不了生;舍不了假,换不了真;舍不了苦,得不了乐。’ 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功。

若能把困苦艰难的关打破,然后才能得到另外一种境界。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要专一其心来参禅。各位注意!我们是来这里参禅,而不是来这里混光阴。要拿出真正的志愿来参,拿出真正的忍耐来做。要知道世间的事,没有不劳而获的。没有出力,而想得到代价,哪有这样容易的事?那是痴人妄想,不可能的事。非得拿出真正的力量来,才能有所成就。新年大家都有新希望,希望今年开悟,希望大家向这个目标迈进,若不到开悟的境界,不停止参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才够资格参禅?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一番的锻炼,然后才会成功。参禅的法门,更不容易,要受多方面的辛苦和锻炼,才能上路。

凡是打禅七的人,最重要的是有忍耐心:自己不愿做的事,要忍耐去做;受不了的苦,要忍耐去受。要有这种精神,才够资格参禅。否则,一切免谈。身在禅堂内,心在禅堂外,参到何时,亦是枉然,无有成就可言。

我们欢喜做的事情,更要努力去做,不要辜负来参加打禅七的初衷。既然心甘情愿来受锻炼成金刚之体,那么能受得了苦,更应该去受。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这一点,各位要特别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身病苦从何来?

法界佛教总会所属法界佛教大学,组织亚洲区访问团,到东南亚弘扬佛法。在未起程之前,我便知道会有种种的障碍,因为我到什么地方弘法,一定会被人所嫉妒和障碍。为什么?因为我太直,不会同流合污,所以遭人嫉妒。可是我有把握,邪不胜正,牛鬼蛇神,无能为患。

我有信心,佛菩萨时时护我的法。我所到之处,虽然遇到很大的障碍,可是不起作用,不会发生意外的问题,处处逢凶化吉,平安无事,这是蒙佛菩萨的加持。

我所到的地方,每天有很多患病的人,来求医治。凡是患病的人,皆因业障深重。若是没有业障,则不会生怪病。凡是来见我的人,都是生奇怪的病,中西医皆束手无策,无法医治的绝症。

生怪病的人,在过去生中,多数贪便宜,不肯吃亏;或者吝啬成性,一毛不拔,不肯布施,救济穷人,处处为自己著想,不为大家著想,时时自私自利,见利忘义,所以搞得业障一天比一天重,终于生了怪病。

还有,患怪病的人,在往昔曾毁谤三宝,甚至谤大乘经,所以堕落在地狱受苦。从地狱出来,再转为畜生,或为飞禽、或为走兽。做完畜生,再转做人,可是做人时,多数六根不全,有种种的缺陷,或是瞎子、或是聋子、或是哑吧、或是瘸子,总而言之,生理不健全。这类的人,在往昔造了恶业,所以今生受这种果报。

受这种果报的人,本应该生大忏悔心,多作功德事,才是对的。可惜他们不但不觉悟,而且爱财如命。求我治病,还想贪便宜,希望不要花钱,就能治好病。病好之后,很慷慨的封一个红包,作为供养。红包内只有一块钱(新加坡或马来西亚钱),或者两块钱,至多五块钱,他们想在出家人身上找便宜。他们业障这样的重,还想贪便宜,这是多么的可怜!

我为什么对各位说这件事呢?因为令各位提高警觉,谨慎小心,不可造恶业,在佛教里不可诽谤三宝,不可谤大乘经,不可狐疑不修行,不可妄语欺骗人。如果造这种种的恶业,将来一定会堕落地狱。到时候,做师父是爱莫能助,无法援救。事先声明,免得届时埋怨师父不救你出地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贪著境界会招魔

‘参禅’这一法,要脚踏实地的参,埋头苦干的修,勇猛向前进,绝不向后退。有这种的恒心,才是真正的参禅人。在参禅时,用‘忍耐心’来克服一切疼。腿痛不管它,腰酸不理它。要想开悟,就得忍耐。不能忍耐,就不能开悟。

这个忍,包括忍饥、忍渴、忍寒、忍痛,一切都要忍耐。若是能忍,就破除我执。若没有一个我的执著,向内观心,心也没有了;向外观形,形也没有了;向远观一切物,物也没有了。这时‘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这就是一个空。

这个空,还不能执著它,如有一个空的存在,那还是一种执著。要把空也没有了,才能与法界合而为一,与虚空没有什么分别。这种境界到了极点,就是一个定。在定中,不是糊糊涂涂的,而是明明白白的,所谓‘如如不动,了了常明’。不是说,我坐禅有所企图,贪著有个什么境界现前。如果有这种妄想,便会招魔来扰乱。

在《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所以,参禅的人,不能执著境界的存在,更不要贪著神通。若有贪著,便会走火入魔。也不要贪著虚妄的名利,否则会入旁门左道,成为魔王的眷属,实在可怕之至!

我们参禅的人,应该要无著无贪,所以才说:‘佛来佛斩,魔来魔斩。’用金刚王宝剑(智慧)斩断一切。好的境界不贪,坏的境界更不贪。千万不要贪小小的境界,认为这是功夫,那会误入歧途,不可不慎!

在打禅七的时间,把我忘了,把人忘了,把时间忘了,把空间忘了,所谓‘扫一切法,离一切相。’什么也不执著,一切放下,这时候,便能进入四禅天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禅天的境界

参禅参到忘人无我的境界,便到初禅‘离生喜乐地’。在这阶段,破了众生的执著,而得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受用。在此定的境界上,呼吸停止,无呼无吸,不出不入,有一种特别的快乐。这种快乐,是妙不可言的。总之,这是一般人得不到的快乐。

二禅是‘定生喜乐地’。在定中得到最大的欢喜。坐在那里,不饮不食。脉搏也停止,等于死人一样,可是还有意念,知道自己在静坐。

三禅是‘离喜妙乐地’。在定中离开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这种的欢喜,而得一种妙乐。这种妙乐,无法可形容出来,是微妙不可思议的。在此境界,把念头也止住了,没有意念。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

四禅是‘舍念清净地’。意念不但止住,而且也舍了。这时候,得到非常清净、非常微妙的快乐。四禅的境界,还是凡夫的地位,尚未证果,不要以为了不起,此境界离证果尚有一段距离,应该努力去参,再接再厉去参,进一步才到‘五不还天’的境界,那才是入圣人法性流。

有个无闻比丘,他参到四禅的境界,误认为证了果位,所以到处宣传,自己证了果。因为他对佛法不彻底了解的缘故,所以打妄语,最后堕于无间地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20:47 , Processed in 0.332025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