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心灵养生】2011辛卯年 网络最受欢迎的心理文章集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文:林静宜

人生,如果以100岁为单位,要如何掌握人生的节奏?

对蔡康永与阿信来说,节奏不仅是音乐,还代表人生。他们喜爱创作时的慢步调、享受表演时的快节奏,但不管外界如何看舞台上的精彩,他们只用自己认可的“tempo(节奏)”冲过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浪花。

蔡 康永是全台访问过最多人的主持人,他在传统之下成长,却以颠覆传统与挑战束缚的形象深植人心。爱问犀利的问题,不是因为职业病,而是对“人性”感兴趣;他 爱唱反调,其实只是因不甘心被简单的快乐喂饱,他想用更颠覆的脑袋,将他的思想、价值观用更犀利的语言“翻译”给这个世界听。

五月天乐团主唱阿信,同样也是一个不甘寂寞的灵魂,如同他的〈放肆〉歌词:“牛顿要我们都活在地上,偏偏我就想要飞翔,要推翻柏林围墙,要站上巨人的肩膀。”叛逆的背后,其实是有所坚持,颠覆的背后更是想要突破。

两人出道只差1年,蔡康永1996年进入电视圈,五月天1997年进入流行乐坛,近年都走红中国。随著声名愈来愈大,他们对生活很知足,却对自己不甘心。也因为不甘心,想被世界看见,对人生更不“呼拢”。他们不断阅读,寻找各种人生答案。

他们要“过瘾”的人生,让自己有一部分被世界看见;他们要“自信”的人生,培养的方法,就是最好一辈子活在“不放心”里。

如果再以100岁为单位,问他们如何安排他们的人生节奏?答案居然很简单,到底是什麼呢?以下是两人交锋的精采纪要:

学习:诸事蒙昧,别任性

若人类被设定为以100岁的年龄死掉,看起来这是时间的残酷,但残酷同时也带来自由。就好像吃一顿饭,如果你知道会有8道菜,每道菜都会品尝出滋味,反之,如果没完没了,到最后只会希望赶快结束……

信:〈后青春期的诗〉是给我自己的一首歌,我的青春期已经被我延长过,我今年34岁了,但再延也没多久。以前想到一件事时,会想以后有空再来做,但有些事的确有完成的期限,我现在会想,如果有想做却只能趁现在做的事,那就开始吧!

蔡: 前阵子我看一部吸血鬼影集,2个吸血鬼在对话。其中一个说,“我真搞不懂,人类这麼脆弱,又这麼容易死掉,有什麼让我们著迷的地方?”另一个吸血鬼回答, “因为他们每件事情都很著急。”吸血鬼是永生不死,所以他们没有什麼好著急的,事情没有完成,100年或1千年后再完成就可以了。在他们眼中,我们这麼著 急,反而很有趣、很迷人。

人类被设定为约以100岁为范围的年龄死掉,我觉得这是一种自由,这是时间的残酷带来的自由。如果你一直逃避人生是有界限的,想靠养生而活久一点,就会没那麼放松,反之,很确切知道人皆会死,绝望反而会带来一种轻松的感觉。

人家说,村上春树的小说弥漫悲观的气氛,却让阅读的人很轻松。就好像吃一顿饭,如果知道有8道菜,每道菜都会品尝出滋味,反之,如果没完没了,到最后你只会希望这顿饭赶快结束。
事情总要有个结束,才品尝得出滋味。年龄肯定让你认识了时间残忍的本质,令人感到绝望,也正因为绝望,产生了轻松的感觉。所以想做什麼,就开始去做,无论成不成,你都做,我觉得这是一种很不错的活法。

“摸索”应该是活著最有趣的过程,尤其在人生初期,别拒绝学习,因为诸事蒙昧,拒绝学习,就是冒险,因为赌的是后来的人生,自己也失去了改变的可能。

信: 我以前很任性,也很感谢很多人,愿意冒著被我讨厌的风险,逼我做很多事情。如果国中老师没有扁我,我可能不会好好念书,也不会考上师大附中,就不会认识现 在的团员。幸好,我有因为外力而认真念书,我觉得应该要让自己拥有选择的机会,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我很认同“人生的初期不要太任性”这句话。

蔡: 这句话是一位财经界好友讲的,那时,他在教训一位不想学会计的晚辈。他说,如果现在不学,会失去转变人生重要方向的机会。人的愿望是会改变的,除非你很有 把握,从现在开始到80岁,都玩线上游戏、谈恋爱,要不然等愿望改变,自己会的还只是玩游戏、喝酒,人生要怎麼转方向?

这段话给我很大的启发,此后演讲,我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跟学生说,“不要花时间去学不喜欢的东西,与其在课堂上睡觉,不如翘课去谈恋爱,然后失恋,那对人生是更重要的经历。”因为,其他想转方向的人都已经学好了,可是你没学,所以转不过去,你会很痛苦的。

我可能是台湾访问过最多人的,至今,很多人的随口一席话,还是让我醍醐灌顶。我喜欢看书,因为可以躲到另一个比我厉害的脑子里;在我看来,读书跟嗑药一样,可以让人感到世界无限美好、充满自信、浑身力量强大。

信:我的个性也不是急,但就是想在短短的人生里去做些什麼,而且遇到困难,反而更想做。一开始玩乐团有很多困难,一路到现在,写一首歌的过程还是很痛苦。完成时,从头到尾听一遍,只会快乐5分钟,在此之前,我会痛苦5个小时、5天或是5个月。

蔡: 人生是“过瘾”跟“幸福”比较重要。你花很多力气写歌就是过瘾,写出来后,重复听上20遍,却一直在快乐中,那就很白痴。我在录影前的挣扎很过瘾,当我知 道来宾很难对付,一旦想出对策,我就进摄影棚实施这个策略,如果失败了,没有关系,反正我做了,打仗本来有输有赢;如果成功,会很高兴自己把城堡攻下来。 但播出时,我绝不会看,电视很可怕,它会用快乐餵饱我们,餵到我们撑为止,连我都无法免疫。

想想,100年的节奏很快,哪有时间一直看著自己做的节目傻笑。

信: 从小,我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讲话,老实说,对自己没信心是我主要的动力。我不善於用言语表达自己完整的感受,第一次的演唱会,我是看著写在地上的讲稿照本 宣科,但我比别人多了耐性,愿意多花时间。例如讲“放肆”,我没办法5分钟讲完,但我可以花5天的时间写成歌词,让大家在几分钟内听完,理解我想讲的事。

蔡: 你刚讲的是用功。用功的过程比较像是在找自己麻烦。每一集开场,你可以说,“欢迎收看《康熙来了》,”但我会想不同的开场白,节目去掉广告,只有45分 钟,我也不要花1分钟让来宾跟观众问好。你会花很多力气准备,其实是因为不甘心,我们都觉得自己有一部分东西要被世界看见。

写文章也是,如果100个人写过了,干嘛再写?我又不是不读书。很多人觉得自己文章写得很好,是因为不读书,不知道别人已经写过800遍了。前面有800个作家压在你头上,你得更厉害才行。我觉得,培养自信,最好是一辈子活在很不放心的状态里。

信: 如果因为代言需要写歌,我也要写得让人耳目一新,这就是你讲的不甘心。最好的励志歌已经被写出来了,就是〈明天会更好〉,在那之后,它用的每个句子,你最 好都不要再用。所以我写词,同一句话,我会写10种,甚至用到100种讲法,包括连接词、介词,我都会想,衍生出来的抉择就很多。我现在有一套标准,“要 自己喜欢”,做了这个东西,我会不会再听一次?如果在车上不小心听到,我会不会喜欢?还是请司机快点转台?

如果你问蔡康永,怎麼抽出时间,保持大量阅读习惯,他会回答,应该去问那些不看书的人,为何没时间?阿信则“摇滚”地形容,看书很爽,所以无论如何都会挤出时间。

蔡康永堪称最用功的主持人,他会花上好几个小时研读受访者资料,曾让大师李敖在录影现场,直问,“你怎麼知道这些没对外人讲的事?”

阿信学的是美术与设计,从画笔到文笔,他的词富含文学底蕴,被形容就是一首首的摇滚诗,光是歌词就让出版社集结成书。他也重拾画笔,与高中同学不二良自创设计品牌,只因为品牌是他在40岁前就要完成的梦想。

阿信说,人们对梦想,总是要求的多,投入的少;对世界是抱怨的多,付出的少。

蔡康永则认为,如果只谈梦想,那也未免太可爱了,没有梦想,不会妨碍追求幸福的可能,重点是你要觉得活著值得。

学会:在乎你在乎的人跟事

世界上,你真正在乎的人不会超过10个,你在乎的事情不会超过10件。如果在死前,你觉得最在乎的3个人,你值得他们在乎,然后你最在乎的3件事,你都有做到,那就已经是超级好了。

信:大部分人不开心、不平静,都是因为要求自己以外的人、要求环境、要求社会。至於,有没有被世界看到,我觉得那是之后的事,但在这之前,是自己的关比较难过。只要做到百分百想做的,之后是尽人事、听天命,这样的好处是,心情随时很好、很平静。

蔡: 我这辈子都遵守一个规则,不要把自己放在某一个族群里生活,才感到安心。人在娱乐圈,不要因为别人都做这种事,就做这种事;你在30岁,不要因为别人都做 这种事,就做这种事。事实上,如果抓住生活的重心,你应该忘记自己在人生的哪一段。假若你是30岁,你可以把自己当成17岁的人来生活,也可把自己当成 80岁的人来生活。

信:很多事情我满在乎本质,但我发现,我在意的常是很多人不在意的事。

蔡:我一直都搞不懂,把一切都弄的很稳定,人生有什麼乐趣?我看到抽屉分类很整齐,袜子、衣服井然有序,就会觉得,这麼简单有什麼好分类。有些人的脑子里装了很多数据,我会觉得,又不是没有网路可以查,装那麼多数字干嘛?叫你讲个道理,却讲不出所以然。

不管你现在是20、30或是40岁,唯一的人生原则,只要在乎你在乎的人跟事。20岁时,在乎你在乎的人跟事;30岁时,更在乎你在乎的人跟事;40岁时,更更在乎你在乎的人跟事。

说穿了,人生的基本需求都一样,你就是会有一点点你在乎的人跟事,那些事满足了,你就会觉得幸福,那些事不满足,纵然有游艇、飞机、城堡,都没有用。

世界上,你真正在乎的人不会超过10个,在乎的事情也不会超过10件,排出优先顺序排,如果在死前,你觉得最在乎的3个人,你值得他们在乎,然后你最在乎的3件事,你有做到,就已经超级好了。人生无比慈悲,才会是这个结果,甚至,只在乎1件事、1个人就足够。

学著:在别人生命留下痕迹

在活著的当时,启发过一些人,帮助过一点人度过难关,你撒出去的种子在某些人的心里埋了下去,某天,在需要的时候,开出一朵花来,已经幸运的不得了。

蔡:有次,我问蔡国强,“像你这麼棒的艺术家,到底想要什麼?”他回答一个我完全想不到的答案——不朽。

做创作的人,最后追求的,即使不夸张到使用这2个字,起码还是希望在文明累积的过程,留下痕迹。在活著的当时,启发过一些人,帮助过一点人度过难关。

人跟人的相遇要在对的时刻,要不然就错过了。我观察,大陆内地的年轻人空了很多心灵的位子。当他们呼唤一个有燃烧感的乐团时,五月天出现了;他们呼唤自由自 在的美女时,小S出现了。参与的当下最令人庆幸,如果能在某一时刻,变成唯一,就算1、2年内结束,我也觉得是非常仁慈的恩赐。

我会把自己 拔离现在的时空去思考事情。20年、50年后,五月天不会是音乐史上最红的乐团,《康熙》也绝不是电视史上最红的节目,一旦没有了,立刻会被忘记。但是没 关系,你撒出去的种子在某些人的心里埋了下去,某天,在需要的时候,开出一朵花来,已经幸运得不得了,如果阿信的歌,能帮助一个过不去的人度过那个晚上, 那你的歌就光芒四射了。

信:大陆的年轻人其实有很多我们想像不到的地方,我的感觉是,他们对於美好的事物,或是有力量的事物,非常渴望,甚至是饥渴的。

蔡: 我们在作品里传递想法,对於台湾年轻人的重要性,远不及内地年轻人。台湾的年轻人很像走进速食店,有100种套餐任君点选,对他们来讲,吃什麼不是餵饱肚 子,只不过是100种中的1种。对内地的年轻人来说,等他们成长到40、50岁时,他们对一个自由自在、热情燃烧人生的看法,会跟没听过五月天,没看过康 熙的人不一样。这就是我讲的,你有在别人身上留下痕迹,此生不能再期望更多。

就像写作,到底是被阅读重要,还是有人付费比较重要?你付我100万元,没有半个人读,跟100万人读,但没付我半毛钱,我自己是想要被100万人阅读,所以我写博客。

信:如果人可以活100年,你希望最后的墓志铭上写什麼?

蔡:我希望可以不要惨到要靠墓志铭才被人记得。

喜欢你的人不需要你的解释,不喜欢你的人,也不需要你的解释,所以,你要解释给谁听?墓志铭也一样,喜欢你的人不用靠墓志铭来记得你,不喜欢你的人才不在乎你的狗屁墓志铭写在哪里。我连墓都不要,哪里有水沟,(骨灰)倒一下就好了。

你的墓要很豪华吗?

信:我只要留一句话就好——“记得我的歌,不要记得我。”

蔡:所以,你还是希望不朽啊!

信:一定要的!我很认同这2字。写歌是全世界最神奇的事。我是学画画的,画图还要煞有其事的去买水彩纸、颜料,写歌只要一枝笔、一张纸,甚至都不用,只要记在脑子,坐著就可以写歌。
写出来后,权力很大,只要把一个人教会,他喜欢就会一辈子记得,而且会像病毒一样一直传染、扩散,谁都可以唱。你有尝试过写词吗?

蔡:超失败。我很会写文章,可是我不会写歌词。文字创作的人都有洁癖,如果不够厉害,才不要招惹那个东西。对於不会的事,我充满神秘的尊敬,就像我对於初级会计一样。

我不会写歌,脑子少了那一块,因此很崇拜那件事,如果只是歌,我还觉得没有被打败,但加上歌词,超越我的能力。被歌词打败,真的败得很没尊严,可是值得的,你永远都可以很高兴,世界上有比你厉害的人,他们启发了很多自己做不到的乐趣。

人很妙,会为了几乎要接近的境界疯狂,而不会为了永远达不到的境界痴迷。最受大众欢迎的明星,其实是大部分人都能做得到。太阳马戏团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事,不 过,有哪个咬钢丝旋转,或跟熊跳舞的人变成万世巨星?没有!大家只觉得那是奇迹,好像上帝用闪电打了一下,因为我们都做不到,感觉没什麼好参与;但 是,MichaelJackson的舞你跳不到,可是你会跳舞,好像有点快接近了,却一辈子都接近不了,大家就会好爱、好爱那个人。

某个程度,我得同意音乐的创作几乎是最过瘾的事,不只是五月天,我听巴哈的赋格曲、普契尼的咏叹调,连听昆曲我都会觉得,天呐!人怎麼这麼容易就被控制住。做电视用的是世间的语言,音乐人用的是非世间的语言,那个很过瘾,你们得到了一把钥匙,是一般人得不到的。

●传承者蔡康永:1962年生。作家、知名主持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研究所硕士。著有《痛快日记》《LA流浪记》《那些男孩教我的事》《有一天啊,宝宝》等书。

●接班人陈信宏(五月天阿信):1975年生。作家、五月天乐团主唱。实践大学室内设计系。著有《Happy‧Birth‧Day摇滚诗的诞生与转生》《浪漫的逃亡-游日非流行指南》等书,并自创STAYREAL品牌。

从电影到电视,透过大量的阅读,蔡康永把他的价值观“翻译”给这个世界。阿信在高中时组乐团,信仰摇滚,让一路在平淡中长大的自己,开始不一样的命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30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肖复兴: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心理导读:人们总难跨出去远方的第一步,其实不是没有足够的物质支撑和出行的时间,只是缺乏出行的勇气。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E-mail,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北大荒的“大烟炮儿”一刮,就先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一辈子总是待在舒适的温室里,再是宝鼎香浮,锦衣玉食,也会弱不禁风,消化不良的;一辈子总是离不开家的一步之遥,再是严父慈母、娇妻美妾,也会目短光浅,膝软面薄的。青春时节,更不应该将自己的心锚一样过早地沉入窄小而琐碎的泥沼里,沉船一样跌倒在温柔之乡,在网络的虚拟中和在甜蜜蜜的小巢中,酿造自己龙须面一样细腻而细长的日子,消耗着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未老先衰变成一只蜗牛,只能够在雨后的瞬间从沉重的躯壳里探出头来,望一眼灰蒙蒙的天空,便以为天空只是那样的大,那样的脏兮兮。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夜晚时没完没了的电视剧和家里不断升级的鸡吵鹅叫、单位里波澜不惊的明争暗斗。  

尽人皆知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17岁就曾经随其父亲和叔叔远行到小亚细亚,21岁独自一人漂泊整个中国。美国著名的航海家库克船长,21岁在北海的航程中第一次实现了他野心勃勃的漂泊梦。奥地利的音乐家舒伯特,20岁那年离开家乡,开始了他维也纳的贫寒的艺术漂泊。我国的徐霞客,22岁开始了他历尽艰险的漂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当然,我还可以举出如今被称为“北漂一族”——那些生活在北京农村简陋住所的人们,也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开始了他们的最初漂泊。年轻,就是漂泊的资本,是漂泊的通行证,是漂泊的护身符。而漂泊,则是年轻的梦的张扬,是年轻的心的开放,是年轻的处女作的书写。那么,哪怕那漂泊是如同舒伯特的《冬之旅》一样,茫茫一片,天地悠悠,前无来路,后无归途,铺就着未曾料到的艰辛与磨难,也是值得去尝试一下的。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就给它安装一百只桨,扬起五个或六个或七个布帆来。我决不把它驾驶到愚蠢的市场上去……我将带我的朋友阿细和我做伴。我们要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里的七个大海和十三条河道。我将在绝早的晨光里张帆航行。中午,你正在池塘洗澡的时候,我们将在一个陌生的国王的国土上了。”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就别到愚蠢的市场去,而先去漂泊远航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漂泊,才会拥有这样充满泰戈尔童话般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31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孩子应该尝试着让孩子离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自理能力才能得到锻炼。
心才会和父母越来越近。

点评

无论是远离放飞,还是“父母在不远游”,皆好 随顺,随遇而安不刻意,踏实珍惜的过好与父母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极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1 21: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弘亮 发表于 2012-1-31 19:10
教育孩子应该尝试着让孩子离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自理能力才能得到锻炼。
心才会和父母越来越近。

无论是远离放飞,还是“父母在不远游”,皆好

随顺,随遇而安不刻意,踏实珍惜的过好与父母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极好



点评

小时候忍痛放飞是“父慈” 长大后不远游是“子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2-2-2 18:4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至善佛缘 于 2012-2-21 00:07 编辑

六、心理百科

本帖76楼:1.购买幸福感的三个小窍门

本帖77楼:2.你根本不会休息

本帖78楼:3.梦与现实,你相信多少?

本帖79楼:4.你知道互联网用户的心理吗?

本帖80楼:5.你会“心理自救”吗?

本帖81楼:6.三招教你识破谎言

本帖82楼:7.心理课堂:如何停止拖延

本帖83楼:8.你嘴上说的就是你的人生

本帖84楼:9.谁绑架了我们的注意力?

本帖85楼:10.放下的前提是彻底拥有过

本帖86楼:11.社交网络为何让人成瘾?

本帖87楼:12.单调的生活是怎样扼杀生活的?


附:本帖90楼:当你烦你的父母时,请你读读这段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购买幸福感的三个“窍门”

田小田小田

金钱真的买不来快乐吗?那一定是你的方法不对。购买幸福感的方法很多,先教你三招。

人们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们又说,金钱买不来快乐。那么怎样花钱买来幸福感呢?

幸好心理学博客 PsyBlog 告诉我们,只要肯花小小心思,幸福感其实是可以便宜“买”到手的。

支招1 一块蛋糕两次吃:源源不断的小幸福打败一次奢侈体验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管理学助理教授尼尔森(Leif D. Nelson) 和纽约大学管理学副教授梅维斯(Tom Meyvis)在2008年做了一项研究,让两组志愿者分别参与为时3分钟的按摩体验。第一组在按摩中会有一次20秒的短暂休息,而另一组则会不间断地持续享受完整个按摩过程。问题是,哪一组会因为这次按摩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呢?

人们本来料想,第二组不间断享受的人,一定能获得更多幸福感,他们却错了。事实上,中途经过短暂休息的第一组志愿者,体会到了更多的幸福感。这是为什么?

说起来,幸福感最大的敌人是“习惯”——当我们开始“习惯于”一项能够带来快乐的事情,它们的妙处反而会慢慢减少——听起来好伤感,可确实如此。(详见《 让痛苦延续,让幸福见好就收 》)

所以,想要获得更多快乐,不如常常做一些花钱少、但是不一样的新鲜事儿,这样反而会比一次享受一个盛宴来的开心。

另一项关于“吃蛋糕”的研究表示,即便你吃掉了双份的蛋糕,也并不能因此获得加倍的幸福感——没错,可能会比只来一块多那么一小点儿,但绝不是两倍!所以,买两块蛋糕的你亏本啦!

这理论可以应用在去看球赛、音乐会的时候:买张前排奢侈的VIP当然好。但是,两倍价钱的VIP票,真的能带给我们两倍于普通观众位的观看享受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并不会因此获得双倍的快乐。所以,退了耀眼的VIP,买张普通青年的票,然后用剩下的钱再来场小旅行吧。这样反而会更开心。

支招2 越“拖延”,越开心:免费获取幸福感的好途径

你说,做决定到底应当快刀斩乱麻,还是应该像电影《当哈利碰见萨利》(When Harry Met Sally)中的萨利一样,“纠结”到点个菜都得用一个半小时呢?

现代市场将一种“当场取货、以后买单”的预支性消费体验强加给我们,可消费者真心喜欢吗?人们不喜欢!人们偏偏更喜欢那种从“等待物品来临”的过程中衍生出的喜悦感。

为什么呢?这可能与“蔡格尼克记忆效应”(Zeigarnik effect)有关。这种观点认为,一件“尚未被完成”的事,会一直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直到它被我们认为“已经处理掉”。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或者期望一旦达成,大脑就会迅速忘掉它们,而更重视那些还躺在未来的期待中的新鲜事物——那些“不确定感”,除了会有带来轻度焦虑的负面影响之外,其实更能带给我们数不清的幸福感。

当然,你也许会说:“不是这样的,一旦我想要,我就是立刻要得到它才会开心。”——这当然也有迹可循:我们大脑的一部分控制“贪婪欲”,它给我们一种错觉,让我们误以为立刻实现愿望会比在一段时间后才实现它更快乐——然而,这只是一种错觉。

现在,我们都知道预支消费会给经济带来很多麻烦,但是,我们更应该了解,这种剥夺了我们“期待好东西来临”的过程的消费模式,其实也抢走了我们一个“免费”获得幸福感的绝好途径。

所以,等待吧,慢点做决定,保持“纠结”。

心跳加速的期待、不确定的小焦虑,以及反复的思索不仅会带来更理智的消费决定,也会让我们花更少的钱,体会到更多的乐趣。(详见《 棉花糖预测拖延症 》)

支招3 帮别人买单:“谁买单,谁幸福”理论

即使我们都觉得自个儿赚钱自个儿花可能是最开心的事儿,但是,研究表明,当我们在别人身上花同等量的钱时,反而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把花在别人身上的钱看作是一种投资。(详见《 花钱给自己,不如送点礼 》)

编辑的话:其实,钱本身可能会带给你不快乐的感觉(详见《 一想到钱你就不快乐 》),所以为别人花钱不但更快乐,而且更健康(详见《 予人金钱,自己健康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根本不会休息

作者:佚名

为什么你睡了11个小时仍然觉得疲累?

为什么你花了好几万去岛国度假并没有增加生活的热情?

都说要去KTV,去夜店,去游乐园就能忘掉不快,更带劲地开始新的一天,但是尽兴归来心里只剩空虚?

我们真的明白休息的含义吗?我们休息对了吗?

你理解的休息是什么?一个饱觉?一阵疯玩?到KTV释放饭后的一串饱嗝?

休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是恢复疲劳,放松神经,当你重新投入工作与学习的时候觉得又是一个精力充沛的新人。

如果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为你带来这些,那么,无论这些活动的名字听起来有多轻松,看上去有多High,它都是一种错误。抛弃它们,来一场休息革命!

首先,来看看我们对休息有哪些误解:

■脑力劳动者,补瞌睡对你没什么用

你写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你叹到:太累了,这一天我要睡个好觉。我们的常识使得我们对疲劳的第一反应就是"去躺躺吧"。但这是一个陷阱。

睡眠的确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对睡眠不足着或体力劳动者适用。对体力劳动者来说,"疲劳"主要是由体内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引起,如果十分疲劳,应采取静的休息方式。通过睡觉,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闭目静息,让全身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后,再起来活动活动。

但如果你是坐办公室的,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对待这种疲劳,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除非你是熬夜加班,连正常睡眠时间都达不到)因为你需要的不是通过"静止"恢复体能,而是要找个事儿把神经放松下来。这样你可以理解为什么你周末两天不出门依旧无精打采,而只需下班后游泳半小时就神采奕奕。

■不必停下来,只是换一下

既然睡觉不能帮助我们休息大脑,那什么办法才可以?答案是不停止活动,而只是改变活动的内容。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区域活动,另一区域就休息。所以,通过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心理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做过一个实验。为了消除右手的疲劳,他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让两只手静止休息,另一种是在右手静止的同时又让左手适当活动,然后在疲劳测量器上对右手的握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左手活动的情况下,右手的疲劳消除得更快。这证明变换人的活动内容确实是积极的休息方式。

比如你星期五写了5个小时的企划案, 最好第二天去给你的盆栽们剪枝而不是睡到太阳晒屁股。还有一点,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你不妨在脑力劳动内部转换。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讲过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的人,因为我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连半小时集中精力于一个问题上。但是,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我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寻思下去,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于是,我就在我的治学中充分利用我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了。"所以,这天你要是有好几个问题要处理,最好交替进行,而不要处理完一个再开始的二个,那样会很快被耗尽。

■最好的休息,是让你重燃生活的热情

我们的疲惫主要来自对现有的一层不变的生活的厌倦。所以最好的休息项目就是那些让我们重新找到生活和工作热情的活动。如果你干完一件事,能够幸福地感叹"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那这件事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恢复热情,调节情绪的方法。但可惜,我们缺乏对"休息"的想象力。我们能想出来的休息方法不是痴睡就是傻玩。

我们给你开了下面一些活动清单,基本思路是以"做"来解决"累",用积极休息取代消极放纵。当然,最适合你的方法还是要你自己探索。事实上如果你觉得打扫卫生比坐过山车是更好的放松,那么就去吧,别管世界上的其他人都在玩什么。

也许你可以:

●用看两小时让你开怀的漫画或小说代替去KTV唱那些一成不变的口水歌

●试着放弃在周六晚上去酒吧,10点入睡,然后在7点起床,去没有人的街上走走,或是看看你从来没有机会看到的早间剧场,你会发现这一天可以和过去的千万个周末都不相同。

●不要再去你已经去过无数次的度假村找乐子了。找一条你你从没去过的街道,把它走完。你会发现这个你感到腻味的城市结果你并没有完全体会到它的妙处。

●旅行,而不是换个地方消遣。去一个地方对那个地方本身心存好奇,对自己这趟行程心存美意,感受自己经验范围以外的人生样貌。而不是坐了5小时飞机,只是换个地方打麻将,换个地方游泳,换个地方打球......

●从这个周末起学习一项新的技艺,比如弹电子琴,打鼓......每周末练习1小时以上。

●去社交。不要以为它总是令人疲惫的。虽然和看书比起来,它稍有点令人紧张,但也能让你更兴奋,更有认同感。你必须每周有两三天是和工作圈子和亲戚外的人打交道。它让你在朝九晚五的机械运行中不至失去活泼的天性。女性朋友们尤为需要走出去和朋友聚会,这些时刻你不再是满脸写着"效率"的中性人,而是一个裙裾飞扬的魅力焦点。

●做点困难的事,如果你是精神超级紧张的人。心理学家发现解除神经紧张的方法,是去处理需要神经紧张才能解决的问题。曾经一位精神即将崩溃的总经理找到一位医师给出治疗建议,结果他得到的处方是去动物园当驯狮师。一个月以后完全康复。所以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再找分工作,但不要是和你职业类似的。比如去孤儿院做义工,或者去一个复杂的机械工厂从学徒干起,或者做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

往往珍惜生命的人,会不顾任何代价,去求得一个休息.休息十天、半个月,他们回来了.再看呀,是多么神奇的一种变化!他们简直是一个新生的人了.生机勃勃,精神饱满,怀着新的希望,新的计划,新的生命憧憬,他们己消除疲劳,获得了从新起航的动力---燃料。

花些时间休息,可以使你获得大量的精力、体力,使你取得从事任何工作,应付各种问题的力量,使你对于生命,能有一个愉快正确的认识,天下还能有别种时间的投资对于你更加有利吗?

当我听到有人说,他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休息,我觉得这个人有些反常。或是他的能力不够应付他的业务,他的工作缺乏系统性;或是他不善于支配他的员工,以致自己离开时事业就无法运行;或是他生性就太吝啬,没有部下或团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不肯牺牲。当然,假如他工作没有计划、没有系统,本人一离开岗位,一切事务就要无法运行的话,他自然不能休息了.但是假如他是一个有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假如他的工诈有系统、有计划,适度休息,这正是业务中的有利投资,因为休息回来,他的精力会更加集中、精神会更加饱满.由此他的生命会延续的更长。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与发挥。
每一个人都应该抛弃只顾工作不顾休息的念头。那种"生命不止,奋斗不休".的观念是错误的.应立刻从脑海中消除掉.否则,你还没有走完你应走完的生命旅程你就长眠于地下了.到那时你的理想、前途、事业不就都成了泡影了吗?因此舍不得时间休息的人,绝对不是一个聪明人.

从人性的立场上来说,休息一事,利大于敝.古语说得好:"在患病的时候,任何人都是坏人."即使是心底最善良的人,在身体疲惫不堪、神精衰弱的时候,也会变得不通情理、脾气暴噪.因此,当需要休息的候,你应该休息.不然的话,你的行为正如革命导师列宁同志所指出的那样:"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目前不论你是学生还是从事各种职业的男女老少,都不能忽视自然的警告,命令你适当延长你的休息时间,暂时停止你的学习或工作,否则你将受到自然规律的严厉处罚.无论你的地位有多高、金钱有多少、还是平头百姓,在生命面前是一律平等的。这是苍天赋于自然法官的权力.是人类无法改变的自然法则.

有一种感觉我们叫它无聊,这几天不经意间我就在体验无聊。

成年累月忙碌的节奏造就了顽固、可笑的生物节律,它总是让我无法享受休息时的些许宁静,闲暇时总觉得生活中缺了什么、无所事事 ,甚至还以为知道了什么是空虚?

前些天偶然看了一篇文章,破天荒知道了还有一种说法叫"享受无聊"。

传统的教育告诫我们"无聊"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一个奋发向上的人绝对不该有这种情绪,甚至不应该留给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机会。

背负了太多的责任,于是我们活得好累,冠冕堂皇的说压力来自外界,但我觉得更多的压力是我们自找,因为在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我们没有学会给自己减压。

看看那些静静躺在海滩休假的人们,我们应该懂得无聊是一种难得的境界,或许比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更难得。因为它需要你有好的心态、长远的眼光,要先接受它,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然后你才会真正的享受它。它绝不是一种颓废,它是一种休整、一种积蓄,它会让我们戒除"只会工作"的毒瘾。

很早以前就有人告诉过我们: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可我们由于功利的原因,早已将这一说法忘记。于是我们忙碌,我们努力,于是也就害怕无聊、害怕无事可做,甚至会因为闲暇而几乎惶惶不可终日。

工作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工作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应该是工作的主人,绝不是工作的奴隶。千万不要以为无聊是消极、是不敬业。

所以忙碌的人们应该去学会享受生活、去习惯感受无聊,习惯这一种新奇的美妙的感受!悠哉乐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梦与现实,你相信多少?

文:迷鹿波波

心理导读:即使科学已经如此发达,人的梦境还是犹如一个未曾开启的暗箱。《盗梦空间》让我们惊叹于梦与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我们无法预言盗梦在未来能不能实现,但至少心理学家已经证实了一点——对梦的理解的确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决策。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一觉惊醒,然后惊魂未定地给他/她打电话,小心地问他/她现在是否还好。因为在梦里你看到她在地狱昏暗的角落哀怨地唱歌。还有的时候,明明准备好一大早出门,却因为前一晚梦到地铁失事而果断决定不出门了。

虽然从古至今对梦的解释五花八门,有人认为梦只是睡眠状态下脑区活动的一种简单的副产品,也有像弗洛伊德这样的人认为梦是通往潜意识的大道。很多人愿意相信弗公的话,总觉得梦是有寓意的。因为梦里的人和事都是我们熟悉的,如果没有任何潜在涵义,为什么梦见跟他kiss而不是跟另一个他呢?

不管梦和现实是什么关系,不管梦是否能够预测未来、是否隐含着微妙的寓意,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对梦的理解确确实实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决策。

你认为梦是什么?

卡耐基梅隆大学泰珀商学院副教授凯利?摩尔韦奇(Carey K. Morewedge)和哈佛商学院副教授迈克尔?诺顿(Michael I. Norton)在2009年所做的一个研究发现,梦在每个人心中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研究者给美国、韩国和印度的学生提供了4种已有的梦的理论进行选择,看他们对每种理论的接受程度。

·理论1:弗洛伊德理论:梦体现着深埋在潜意识里的情感,而那些被回忆起来的梦的碎片则能帮助我们揭露这些深藏的情感。

·理论2:问题解决理论:梦主要是用来处理与生存法则有关的信息。因此,梦能给我们提供有关如何解决问题的深刻见地。

·理论3:学习理论:梦是大脑处理白天所接触到的信息的过程,它帮助我们清理掉没用的信息从而避免大脑信息混乱。

·理论4:副产品理论:梦是一种没有涵义的幻象。是大脑在处理感觉输入的随机脉冲时所产生的一种幻象。

结果显示,不管在哪个国家,人们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认同度都是最高的,认为梦具有深层涵义。(美国56%,韩国64.9%,印度73.8%。也许东方文化更加相信梦的潜意识涵义。)那么,对梦的不同理解会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在调查参与者对不同梦的理论的信念后,研究者要求这些参与者想象三种不同的情景:在他们打算坐飞机出门的前夜……

(1)他们想象着自己所搭乘的飞机失事了;
(2)他们梦到自己搭乘的飞机失事了;
(3)他们所选择的路线在他出门前夜发生了真实的飞机失事。


哪种情况更可能使你取消航班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梦到飞机失事比想象着失事更可能影响你的决定,无论你对梦有着怎样的理解。而认同弗洛伊德理论的人,会认为梦到的失事比真实发生的失事更加可能使自己取消航班;而不认为梦具有潜意识意义的人则觉得真实发生的比梦到的要可怕,会更容易导致自己取消航班。

所以,看来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那么强烈地因为梦到诡异的事情而惴惴不安。只有强烈认同弗洛伊德的人才会觉得梦到的危险事件比真正发生的事件还让人恐慌。

你喜欢什么样的梦?

另外,这个研究还发现,不仅不同的人对梦的看法不一样,对同一个人来说,不同的梦其重要程度也不一样。你可能也体会过,虽然做过很多梦,但是大多很快便忘记,有的梦却不断被想起,甚至拿它作为行为指导的重要依据。(这里所说的梦是指被意识到的梦。事实上,每个人每晚都会做大量的梦,只是有的人醒来知道做了梦并能或多或少回忆起梦的内容,有的人却完全不知道自己做梦了。这里所说的对于梦的解析,是指对那些醒来后记得的梦。那些根本没被意识到的梦,就另当别论了。)

什么样的梦更容易被记住呢?人们更喜欢那些与自己的固有想法相符合的梦。

研究中,研究者先通过调查把参与者分成两组,一组是虔诚的教徒,一组是不可知论者。然后要这两组人同样想象,他们梦到上帝对他们发出两种暗示:

他应该去进行环球旅行;
他应该去麻风病人集居地待一年。


然后要他们评判这两个梦的暗示对他们来说有多大的意义。

结果表明,这两组人会因为先验固有想法不一样而对梦里的两种暗示有不同的诠释和赋值。对于虔诚的教徒,不管上帝要他去环球旅行还是去麻风病集居地待一年,他都觉得这是上帝的旨意,是同样的重要的。而不可知论者的答案是,第一个暗示比第二个暗示更有寓意。因为在他眼里,上帝并不重要,他的先验想法是他喜欢旅行而不喜欢去麻风病人集居地呆着。这样他认为让他环球旅行才是有重要寓意的梦。他可能马上以此为理由放下一切去环球旅行,而至于上帝要他去照顾麻风病人的事,当然是提都不会提,甚至想都不会想的了。

每个人对梦的诠释都是有选择性的。因为我们渴望梦能验证与支持我们的先验想法,所以我们便选择性地去关注那些 “心有灵犀”的梦。这和其他心理学家们曾经提出的“证实偏见”(conformation bias)不谋而合了。证实偏见是说人的大脑有强大的选择机制,会自动过滤那些你不赞同的观点,只留下你认为正确的。

尽管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对梦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对于梦的真实涵义我们依然知之甚少,所收获的也不过是在大胆假设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些有趣但难以解释的现象而已。就让我们暂且看着科学家们继续小敲小打,为将来的某个惊天大发现做铺垫吧!

犹太人流传的古籍《塔木德》里说,“一个没有得到释义的梦,就像一封未曾被启读过的信”(A dream which is not interpreted is like a letter which is not read)。这么一想,我觉得我像一个存封了无数未开启过的信封的超级大信箱了。你也是吗?但愿我们赶紧找到那把开信箱的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心理学:你知道互联网用户在想什么吗?

文:霜波

近半年持续关注了一些用户反馈和客服电话,从一些常见问题中总结出了八点互联网用户常见心理特征,在此共享,希望能共同努力提高用户体验。

1、惯性

用户:“你们的排序按钮为什么没有了?”

客服:“亲,我们把它放在右边了,这样更加的明显哦。”

用户:“你们很闲吗?没事弄这个按钮做什么!”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将奶酪放在了迷宫的第三个格子,然后放一只老鼠进入迷宫,第一次的时候,老鼠先找第一个,再找第二个,最后在第三个格子中找到了,很高兴。第二次的时候,先找第一个,再找第二个,又再第三次的格子中找到了,很高兴。第三次的时候,老鼠直接去了第三个格子,找到奶酪。第四次,第五次,奶酪没有动。第六次的时候,奶酪被移入了第一个格子,老鼠看不到奶酪,于是生气,郁闷,焦躁,原地打转,却放弃了继续寻找。

人和老鼠一样,甚至比老鼠更加的具有惯性,更加的善于总结规律,更加的容易感觉生气和不爽。一旦他学会了用一个按钮,第二次一定会去原地按照原来的方法使用。如果位置或者方法和以前不一样,他会很不习惯,并且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不爽的改变。所以如果产品经理要改变原有的规律一定要三思再三思,即使你知道你是在让原来的过程更加的美观,更加方便,更加的绚丽,也请考虑到原有老用户的习惯。在吸引新用户的同时如果让老用户少去学习是产品经理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

2、我就是全部

用户:“你们的平台真烂,我商品的显示全部错了。”

客服:“亲,别人的都是好的。是不是你设置错了?”

用户:“别人和我有什么关系,我的商品显示出来就是错的!”

看上去蛮不讲理,但是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的国王,他对他自己全部的负责,所以当我们很轻易的说少数人的时候,也应该去体会这少数人的全部世界,他和我们关心自己的kpi,关心自己的晋升一样关心着自己的小店铺,对我们来说的沧海一粟,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他们最珍惜的珍珠。承认彼此的平等,也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给出反馈的用户帮助淘宝一而再再而三用户体验的改进,他们是我们最优秀的不取工资还不断帮我们提交bug的用户测试工程师,对于如此无私的行为,我们是应该感谢了?还是感谢呢?还是感谢呢?

3、第一印象很重要

用户:“你们应该提供一个**的功能。”

客服:“亲,我们有了。在**的链接上可以链接进去。”

用户:“我之前用过,一点都不好用。”

客服:“我们改进了,你再试试。”

用户(一段时间之后):“我就说过不好用,你看看,还有***都不是我想要的。”

第一印象一旦形成,接下来所有的关注力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第一印象是正确的。所以,不要责怪你的用户不够宽容,不够拥抱变化,不能理解你持续的努力,是你在之前没有竭尽全力去给他一个好的体验,一个满意的结果。所有单身的同学注意了,别随便糟蹋自己的形象,很可能在某一个你没有准备好的时刻,你的Mr right就出现了,然后你需要很长很长得时间去重塑你的新形象。

4、相信熟人

用户:“我朋友说你们的这件商品很好,我也要一件。”

这是买一件东西最肯定的理由,经常在人多的地方听到一堆的女生在说这样的对话:“你的衣服很漂亮,在哪儿买的?”“在淘宝。”“快把链接发给我。”每次听到这样的言语都忍住不的微笑,因为成为这家有意义公司的一员而骄傲。感谢这些八卦的女生们,她们用言语证明了淘宝的价值,她们是淘宝最佳的代言人。

5、简单

用户:“能不能不要让我回答这么多问题,填这么多信息。我只是想买一件衣服。”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曾经想做成最简单的产品,随着时间的发展,随着需求的深入,随着问题的展开,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一个复杂不堪的产品。然后用户望而却步:“知道吗,我对你每一步的迈出和深入都需要勇气和热情。但是在得到真相之前,我不确定的我的这种付出是否值得。”所以,别让潜力用户在漫漫长途中放弃。是我们的重重关卡将他们拒之门外。

6、文字图片结合

用户:“能不能在文字上直接给张图片?看着直观漂亮。”

用户:“能不能在图片旁边写上文字,否则不知道是在卖什么,干什么。”

人的头脑分左脑右脑,右脑喜欢图片、直接感觉;左脑喜欢文字,思考。有人喜欢右脑思维,有人喜欢左脑思维,作为产品的设计者,不用纠结,不用分类,让用户的2块头脑都得到充分的享受和利用吧。图片文字合理完美的结合是对不同用户最好的尊重。

7、金钱安全

用户:“我把钱放在你们这儿安全吗?你确定吗?”

用户:“你确定我的退款能成功吗?我把货退还给他了,钱能拿回来吗?”

金钱永远是让人担心的东西,金钱的安全一定是用户的第一考虑,如果我们不能给他们金钱的安全感,我们就无法留住用户,比金钱更加重要的应该是用户的信任和信心,所以在金钱的安全和保障上付出任何的努力应该都值得。

8、搜索准确

用户:“你们的搜索真差,我找不到我想要得商品。”

客服:“能告诉我你想找什么吗?”

用户:“我就想要自己喜欢的东西。”

客服:“。。。”冷汗直冒中

也许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你们应该知道我想要什么。这是很多用户的心理,我也是。永远不要指责用户的无理取闹,就像不要指责女生的善变。如果你足够把她放在心上,你应该会知道她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会买什么。她的每一次浏览,每次点击,每次购买都在告诉你她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这些都是她给你的机会,不要浪费。

9、保护私隐

用户:“你们太过分了,你们把充气娃娃让我爸爸接收了,然后,然后。。。他还当场打开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隐和不想让人知道的信息,不可以想当然的将这些信息透露出去,信任的建立很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信任的失去也许只是一瞬间,一个不小心的安全漏洞,一个不合适的需求,一次不小心的透露,我们就可能摧毁我们和用户之前长时间建立的信任关系。珍惜用户包括珍惜他提供给你的一切信息。

我常想,作为产品我们应该把用户放第一,作为员工我们应该把公司放第一,作为主管我们应该把员工放第一,可是这么多第一,谁是真正的第一?问问自己的良心吧,你能坦然面对你所有的客户、员工、团队成员问心无愧,能堂堂正正说出自己所做所为所思所想,应该就是真正的成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会“心理自救”吗?

作者:佚名

小编按: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压力,有些压力能成为动力,有些压力却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这里介绍几种“心理自救”的小方法,当然,如果你能从心底改变自己,那效果会更好。

压力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或大或小,或轻或重。适当的压力是人进取和充实的动力,但压力过大,过于持久,就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不安等心理疾病。因此,自我发现、心理自救,应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心理障碍出现前的征兆

生活中有许多细节在提醒我们,心理状态开始出现小问题了。比如特别容易对生活中的某些细节耿耿于怀;工作被肯定的情况下,无缘无故地担心会被裁员;对年龄增长产生恐慌;对感情、对婚姻不自信;需要通过辛辣和油炸的食物来刺激食欲;以及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反而对生活满意度和成就感有所下降;遇事易急躁,抱怨增多,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状态差等等。

心理学认为,性格与心理密切相关。如自卑的人不容易控制外界变化,常常怨天尤人,一旦出现负面的生活事件便会触发心理障碍。

心理自救的三步曲

首先要自己去发现紧张的压力源头在哪里,然后对症下药,分为三步进行排解。

第一步,从生活细节出发,工作一天后,要懂得适当解压放松的办法,通过闭目放松、深呼吸、吃块巧克力、听音乐、跑步等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周末的时候,可以打打羽毛球,或者去郊区、游乐园玩玩,给心情放个假。

第二步,从自身出发,改善做事效率,加强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学习,通过不断的学习知识、阅读,来减轻自己对未来的恐惧,让心灵保持年轻状态。

第三步,要适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要明白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比较金钱,健康、爱其实更重要,当内心有所追求时,就不会感到空虚和恐惧。

心理自救小办法

1.学点自我安慰和自我放松的技巧。譬如练习瑜伽、太极拳、听听音乐、打球等等,都会让人放松下来。

2.好好睡一觉,比较轻的忧虑和不快,通常在一个充足踏实的睡眠后就可能消失。

3.自我良性暗示,多想一想过去成功的经历,想一想自身具备的优势,你就可以告诉自己:我在单位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换了别人恐怕还不如我呢!

4.通过饮食来缓解某些不适。如焦躁、心悸、失眠等情况出现后,可多吃豆类、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食物,减少红肉类的摄取,避免喝咖啡、浓茶、酒等刺激性饮料。少食辣椒、芥末、花椒、大蒜、葱、姜等辛辣燥热之物。

5.建立心理支持系统,包括朋友、家人、心理咨询专家等。在郁闷难以排解的时候,向他们“诉苦”,寻求心理帮助。

改变自己更有效

学会说“不”当人们请求你帮他们做事情而给你造成压力时,你通常很难说“不”。考虑一下你是否能够做或者愿意做他们要求你做的事情,学会有效地拒绝他人的请求。

说出你的想法如果确信别人的某个请求是不合理的,你就得说出来。当愤怒和挫折无法宣泄时,人就会郁闷、沉默、唠叨、指责或背后诽谤,从而导致“消极—挑衅”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对免疫系统造成伤害。

学会计算即学会计算自己的幸福和计算自己做对的事情。计算幸福会使自己越计算越幸福,计算做对的事情会使自己越计算对自己越有信心。

学说三句话第一句是“算了”:即指对于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的最好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第二句是“不要紧”:即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哪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对自己说“不要紧”;第三句是“会过去的”:什么样的困难都过去的,放松一点,不要太焦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9 18:36 , Processed in 0.159213 second(s), 15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