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事迹传记] 虚云老和尚十难四十八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一般人贪图个人享受,到处都有挂碍,而老和尚无来无去,即来即去。明知共匪屠杀成性,而老和尚情愿由香港返回虎穴,以被护大陆数十万徒众;这是伟大成就的第三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匪区佛教徒召集中国佛教协会筹备会时,老和尚以一人之力,挽回佛教厄运,而向匪政府所提出的共同纲领,更足以维护僧尼寺院之免遭诛锄灭毁;这是伟大成就的第四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共匪本是摧毁寺庙的,自老和尚晋京周旋后,不但寺庙免遭拆毁,而且继续兴建修理;这是伟大成就的第五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六、老和尚手建大小梵刹数十,皈依门下弟子中外计百十万人。重振宗纲,续佛慧命。溯自达摩西来,至六祖而一花五叶;临济开玄要之宗,洞山立君臣之义,沩仰发体用之论,云门示三关之捷,法眼呈六相之分,拈花妙义,大布东方。及后曹洞专主少林,沩仰圆相渐隐,云门于韩大伯后,难见其人;法眼盛于永明,而入高丽,独临济尚存香火。元明以降,禅门宗匠,自中峰,楚石,以递紫柏,憨山,天童,玉琳,屈指可数,狮弦算是绝响了。百余年后,幸老和尚出世,于鼓山传法曹洞,兼嗣宗临济,中兴云门,扶持法眼,延续沩仰,兴灭继绝,慧日同光,以一身而参与五宗法;这是伟大成就的第六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民国四十六年(岁次丁酉一百十八岁)老和尚还是住云居,完成所剩下的十分之一二的真如寺建筑,不过目瞆耳聋,百病日增;今年是一百十九岁,是否世缘将了,世寿殆尽,博地凡夫,何能推测十地菩萨境地?老和尚说:‘人生如梦,一切皆幻;空中飞鸟,有何踪迹可寻?况学道人耶?’今天我介绍老和尚的生活近况,也不过是佛法不离世法,随顺谈谈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讲 虚云老和尚饱经磨难后禅七开示
民国四十一年冬,老和尚在上海市主建水陆道坛,圆满后缁素人士,以胜会难逢,坚留老和尚继续在沪举行禅七;老和尚慈悲法施,允满众愿;于是订定四十二年(一百十四岁)正月初九在玉佛寺起七,至十五日圆满;后来大家还以法味没有饱饫,又要求继续一禅七;由正月十六日起至二十三日解七。在这半个月中老和尚每天都有法语开示,现在把那些开示一篇一篇地加以讲述。为的是不变原意,还是用老和尚的口气向大家开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不要头上安头
这里的大和尚苇舫很慈悲,各位班首师傅的办道心切,加以各位大居士慕道情殷,发心来打静七,要虚云主七,这也可说是一种殊胜因缘;可是我年来患病,不能多讲;世尊说法四十余年,显说密说,言教已有三藏十二部之多;我今纵能讲几句,也不过拾佛祖几句剩话而已。至于宗门下一法,乃世尊最末一次升座,手拈大梵天王所献的金坛木花示众,那时在座下的人天大众,没有人懂得这是什么意思,只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就对迦叶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咐嘱于汝。’这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下承当的无上法门;后世的人笼统称之为‘禅’;须知大般若经中所举出的‘禅’,计有二十多种,都不是究竟;只这宗门下的‘禅’,是不立阶级,直下承当,见性成佛的无上‘禅’。有什么打七不打七呢,不过因为众生的根器日钝,妄念多端,所以历代祖师用了许多方便法门加以摄受。在唐宋时代,禅风偏天下,现在衰微到了极点,只有金山,高旻,宝光等处,尚有宗门家风,但也不过撑持门面而已;所以现在宗门下的人材甚少;就是打七,大都名不符实。从前七祖青原行思问六祖说:‘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答:‘汝曾作什么来?’思说:‘圣谛亦不为。’祖问:‘落何阶级?’思答:‘圣谛且不为,何阶级之有。’六祖对行思的话,非常器重。如今你我根器劣弱,诸大祖师不得不假方便,教参一句话头。宋朝以后,念佛的人很多,诸大祖师乃教参‘念佛是谁?’一直到现在,各处用功的人都照这一法参究:可是许多人还是不得明白,把这句‘念佛是谁’的话头放在吧里,不断的念来念去,成了一个念话头,不是参话头了。‘参’字的意义是参看,所以凡是禅堂上都贴著「照顾话头’四个字。‘照’字的意义是反照,‘顾’字意义是顾盼,就是反照自性的意思。我们的心一向是向外驰求的,要它回转过来反照,才叫做看话头。‘念佛是谁’是一句话,这句话在没有说的时候,叫做话头,既然说出就成话尾了。我们参话头,就是要参这‘谁’字,譬如我在这里念佛,忽有人问我:‘虚云:念佛的是‘谁’啊?’我答:‘念佛是我呀!’那人再追问:‘念佛是你,你还是口念,还是心念呢?假若是口念,你睡著时为什么不念?假若是心念,你死了为什么不念?’我们就是对这一问有疑,要在这疑的地方去追究它,看这话究竟由那里而来,是甚么样子,微微细细地去反照,去审察,这也就是反闻自性的工夫。在行香的时候,颈要靠著衣领,脚步紧跟著前面的人走,心里平平静静,不可左顾右盼,一心照顾话头。在坐香的时候,脑部不要太挺,气不要上提,也不要下压,随其自然;把六根门头收摄起来,万念放下,单单的照顾话头,不要忘了话头;不要粗,粗了就会浮躁,不能落堂;也不要细,细了就会昏沉,堕入空亡;一粗一细都得不到受用。如果话头照顾得好:工夫自然容易纯热,习气也自然歇下。初用功的人,这句话头是不容易照顾得好的,但是不必害怕,更不可想开悟,或求智慧等念头。须知打七为的是要开悟,为的是求智慧,如果.你再另外用一个心去求那些,这就叫做头上安头了。假如初用功时,话头提不起,千万不要著急,只要万念情空,绵绵密密地照顾著,妄想来时由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止息;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妄想来了,我总以觉照力钉著这句话头,话头如果失了,马上就提起来。初次坐香好似打妄想,等到时光久了,话头会得力起来。这时侯,你一枝香可以将话头一提,就不会走失,那就有把握了。上面说的都是空话,还是好好用功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照顾如鸡抱卵
‘打七’这个法门,是魁期取证的最妙一法,古来的人根器敏利,不必常常用这一法门;到了宋朝这法才渐渐展开,清朝雍正年间更为兴盛。雍正帝在皇宫里也时常打禅七,对禅宗是最尊重的,他的禅定工夫也非常好,在他手里悟道的有十余人之多,扬州高旻寺的天慧彻祖,也是在他会下悟道的。这种克期取证的法门,好像儒家入场考试,依照题目作文,根据文章取录,有一定规矩和时间的。我们打七的题目叫做‘参禅’所以这个堂名叫做‘禅堂’。‘禅’字的意义是‘静虑’,印度话是‘禅那’。禅有大乘禅、小乘禅、有色禅、无色禅、声闻禅、外道禅等;宗门下这一禅,叫做无上禅。如果有人在这禅堂把疑情参透,把命根坐断,那就是‘即同如来’;所以禅堂又名选佛场,也名般若堂。在这堂里所学的法,都是无为法。无者,是无有作为,即是说无一法可得,无一法可为。凡是有为.都有生灭,若有可得,便有可失。经上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例如诵经礼纤等,尽属有为,都足言教中的方便权巧;宗门下就不是这样,只教你直下承当,用不著许多言说。从前有一位学人参南泉老人,问:‘如何是道?’老人说:‘平常心是道。’我们日常穿衣吃饭,出作入息,无不在道中行;只因我们随处缚著,不识自心是佛。古来大梅法常禅师,初参马祖,问:‘如何是佛?’祖说:‘即心是佛。’师闻言大悟,遂礼辞马祖,到四明梅子真旧时隐居处,缚茅而居;唐贞元中,盐官会下有一位和尚,因采桂杖迷路到庵所,问:‘和尚在此多少时?’师答:‘只见四山青又黄。’又问:‘出山路向甚么处去?’师答:‘随流去。’僧归将这事告知盐官,官说:‘我在江西曾见一僧,自后不知消息,也许就是这个和尚。’遂令僧招请。师答以偈语:‘摧残枯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马祖闻师住山,乃令僧去问:‘和尚见马大师,得个甚么?便住此山。’师答:‘大师向我说,即心是佛,我便这里住。’僧说:‘大师近日佛法又别。’师问:‘作么生?’僧答:‘又道非心非佛。’师说:‘这老汉惑乱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僧归告马祖,祖说:‘梅子熟也。’可见古来的人是如何了当和简切。只因你我恨机陋劣,妄想太多,诸大祖师乃教参一话头,这是不得已而用的方便法门。永嘉祖师说:‘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邰阿鼻业;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高峰妙祖说:‘学人用功,好比将一瓦片,抛于深潭,直沉到底为止。’我们看话头,也要将一句话头看到底,直至看破这句话头为止。妙祖又发愿说:‘若有人举一话头,不起二念,七天之中,若不悟道,我永堕拔舌地狱。’只因我们信不实,行不坚,妄想放不下,假如生死心切,一句话头决不会随便走失的。沩山祖师说:‘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初发心的人总是妄想多,腿子痛,不知工夫怎样用法,其实只要生死心切,咬定一句话头,不分行住坐卧,一天到晚把‘谁’字照顾得如澄潭秋月一样,明明谛谛的不落昏沉,不落掉举,那又何愁佛阶无期呢?假如昏沉来了,你可瞠开眼睛,把腰稍提一提,精神自然会振作起来;这时侯把话头不要太松或太细,太细易落空和昏沉,一落空只知一片静,觉得爽快;可是在这时候,这句话头不能忘失,才能在竿头上进步;否则就会落到空亡,不得究竟。如果太松,妄想就容易袭进;妄想一起,掉举就难制服;所以在这个时光,要粗中有细,细中有粗,才能使工夫得力,才能使动静一如。从前我在金山等处跑香,维那催起香来,两脚好像会飞一样;师傅们真是跑得,一句站板敲下,如同死人一般,还有什么昏沉呢?我们现在跑香就比往年相差太远了。诸位在坐时,切不要把这句话头向上提,上提便会昏沉;又不要横在胸里,如果横在胸里,便会胸痛;不要向下贯,下贯便会肚胀,落在阴境,发出种种毛病;只要平心静气,单单的把‘谁’字如鸡抱卵,如猫捕鼠一样的照愿好;照顾得力时,命根自然会顿断。这一法门初用功的同参道友,当然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你要时刻在用心。我再说一比喻,修行如同石中取火,要有方法,倘若没有方法纵然任你把石头打碎,火是取不出来的。这方法是要有一支纸煝和一把火刀,火煝按下在火石下面,再用火刀向火石上一击,那石上的火就会落在火煝上,火煝马上就能取出火来。我们现在明知自心是佛,但是不能承认,所以要借这一句话头,做为敲火刀,从前世尊夜睹明星,豁然悟道,也是如此。我们对这取火法则不知道,所以不明白自性。你我自性木是与佛无二,只因妄想执著不得解脱,所以佛还是佛,我还是我。你我今天知道这个法子,能够自己参究,这是何等殊胜因缘,希望大家努力,在百尺竿头再造一步。在这场中选出佛子,上可以报佛恩,千可以利有情;佛法中人材很少,就是因为大家不肯努力,言之伤心!假如大家深信永嘉和高峰妙峰对我们所发誓愿的话,我们决定都能悟道,大家努力参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弄得四大不空
光阴快得很,才说有七,就过了三天;会用功的人,一句话头照顾得好好的,甚么尘劳妄念彻底澄清,可以一直到家。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齐休。’我们的路头,只要放下包袱,咫尺就是家乡。六祖说:‘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你我本来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只因妄念执著,受缠世间幻法,所以弄得四大不得空,生死不得了。假如一念体起无生,那释尊说的这些法门也用不著了,难道生死不会休吗?是故宗门下这一法,真是光明无量照十方。从前德山祖师,是四川简州人,俗姓周,二十岁出家,精究律藏,对于性宗相宗诸经典的旨趣,也全贯通;常讲金刚般若,时人称他做周金刚。他每对同学说:‘一毛吞海,性海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后来他听说南方禅席颇盛,很不服气大骂说:‘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扫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他立刻担起青龙疏钞出四川,到沣阳路上见一个婆子卖饼,于是把担于放下买饼点心,婆子指那担子说:‘这个是甚么文字?’师答:‘青龙疏钞。’婆子问:‘你讲的是什么经?’师答:‘金刚经。’婆子说:‘我有一问,你若答对了,就给你点心;否则,你就到别处去。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究竟要点那一个心?’师无词以对,遂往龙潭,到法堂说:‘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潭引身而出说:‘你亲到龙潭。’师无言,住了。一天晚上侍立潭侧,潭说:‘更深何不下去?’师珍重便出,却又回头,说:‘外面黑。’潭点纸烛给师,师拟接,潭复吹灭。师因此大悟,便礼拜。潭说:‘你见个什么?’师说:‘从今以后,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了。’第二天,龙潭升座对大家说:‘个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师听到这一句话,就将疏钞堆法堂前,举起火炬说:‘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一滴投于巨壑。’把书一把火烧光后,辞别龙潭,拜访沩山,上法堂,从西过东,又从东过西,顾视方丈说:‘有么?有么?’沩山不理他,师说:‘无,无。’便出。到门口又说:‘虽然如此,也不得草草。’于是穿好衣履,具足威仪,再进法堂,才跨门,提起坐具说:‘和尚’。沩山拟取拂子打他,师便喝,拂袖而出。沩山当晚问首座,‘今日新到的和尚在这里么?’首座答:‘当时背却法堂著草鞋出去了。’沩山说:‘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师住澧阳三十年,遭逢唐武宗废教,避难于独浮山的石室。大中初年,武陵太守薛廷望,再崇德山精舍,号古德禅院,将访求宗门贤哲大匠做住持,听说师的道行,派员礼请,一而再,再而三,师坚不肯下山,廷望乃设一诡计,诬师是茶盐犯,捕师入州;师到州后,廷望瞻礼,坚请住持古德禅院,师不得已住了,大阐宗风。后人传为德山捧,临济喝,像他这样,何愁生死不休。德山下辈出了岩头,雪峰诸祖,雪峰下辈出了云门,法眼,诸祖,又出了德韶国师,永明寿祖等,都是一棒打出来的。历朝以来的佛法,都是宗门下的大祖师来撑架子,诸位今天在这里打七,要深深地体解这一最上的道理,直下承当,了脱生死,是不为难的。假如视为儿戏,不肯死心蹋地,一天到晚在光影门头见鬼,或在文字窟中作计,生死是休不了的,大家努力精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切莫分心散乱
七天的晨光已过去了四天,诸位都很用功;有的做些诗偈,到我那里来问,这很难得;但是你们这样的用功,把我前两天说的都忘记了。昨晚说:‘我们的目的是要成佛了生死,要了生死,就要借这句话头作为金刚王宝剑,魔来魔斩,佛来佛斩,一情不留,一法不立,那里还有这许多妄想来作诗作偈呢?或见空见光明等境界呢?若这样用功,我不知你们的话头到那里去了?老参师傅不在说,初发心的人要留心啊!我因为怕你们不会用功,所以前两天就将打七的缘起,和宗门下这一法的价值,以及用功的法子,一一都讲过了;我们用功的法子,是单举一句话头,昼夜六时,像流水一般,不要令他间断;要灵明不昧,了了常知,一切凡情圣解,一刀两断。黄檗禅师说:‘学道犹如守禁城,紧把城头战一场;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前后四句有两种意义,前两句譬喻,说我们用功的人,把守这句话头,犹如守禁城一样,任何人不得出入,这是保守得非常严密的。因为你我每人都有一个心王,这个心王即是第八识,八识外面还有七识六识前五识等;前面那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五贼,六识是意贼;第七识是名末那,它一天到晚,贫著第八识见分为我,引起第六识,率领第五识,贪爱色声香味触等尘境,缠惑不断,把八识心王困得死死的转不过身来,所以我们今天要借这句话头,(金刚王宝剑)把那些劫贼杀掉,使第八识转过来成为大圆镜智,第七识转为平等性智,第六识转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但最要紧的是把第六识和第七识先转过来,因为它有领导作用,它的力量,就是善能分别计度。现在你们作诗作偈,见空见光,就是这两个识在起作用。我们今天要借这句话头,使分别识成妙观察智,计量人我之心为平等性智,这就叫做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要使一向贪著色声香味触法的贼,不能侵犯,所以说:‘如守禁城。’后面的两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是譬喻我们三界众生沉沦在生死海中,被五欲所缠,被尘劳所惑,不得解脱。因为梅花是在雪天开放的,大凡世间万物都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的气候寒冷,一切的昆虫草木,都已冻死,或收藏,鹿土在雪中也冷静清凉.不能起飞;这些昆虫草木尘士灰浊的东西,好比我们心头上的妄想分别无明嫉妒等三毒烦恼,我们把这些东色去掉了,那心王自然自在,也就好像梅花在雪天里开花吐香一样。但是你要知道,这梅花是在冰天雪地里才能开放,并不是在春光明媚或惠风和畅的季节里而有的,你我要想心头开放,也不是在喜怒哀乐和人我是非之中而能显现的。因为我们这八种心,若一糊涂,就成无记性;若一造恶,就成恶性;若一造善,就成善性。无记有梦中无记,和空亡无记。‘梦中无记’,就是在梦中昏迷时,只有梦中一幻境,日常所作一无所知,这就是独头意识的境界,也就是独头无记。‘空亡无记’,如同我们现在坐香,静中把这话头亡失了,空空洞洞的,糊糊涂涂的,甚么也没有,只贪清静境界,这是我们用功最要不得的禅病,也就是空亡无记。我们只要二六时中,把一句话头,灵明不昧,了了常知的,行也如是,坐也如是。古人说:‘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寒山祖师说:‘高高山顶上,四顾极无边;静坐无人识,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歇中不是禅。’你我大家都是有缘,所以再把这些用功的话向你们说一番;希望努力精进,不要杂用心。我再来说一公案,从前鸡足山悉檀寺的开山祖师,出家后参礼诸方,办道用功,非常精进,一日寄宿旅店,亲闻隔壁豆腐店有一个女子在那里唱歌说:‘张豆腐,李豆腐,枕上思量千条路,明朝仍旧打豆腐。’是时,这位祖师正在打坐,听了那女子这一唱,即开悟了。可见得前人的用功,并不是一定要在禅堂中才能用功,才能悟道。修行用功,贵在一心;各位切莫分心散乱,空过光阴;否则,明朝仍旧卖豆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5 21:29 , Processed in 1.685797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